林中小溪

林中小溪

課文
本文通過對小溪流過森林全程中表現出來的沖決一切障礙、非到達自由水域不可的頑強精神的描寫,透露了融入自然、親和自然的感情,表現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1]
  • 中文名:林中小溪
  • 外文名:Forest Stream
  • 别名:
  • 所屬水系:課文
  • 地理位置:
  • 流經地區:
  • 發源地:
  • 主要支流:
  • 河長:
  • 流域面積:
  • 平均流量:
  • 落差:
  • 拼音:linzhongxiaoxi

段落解析

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靈,那就去找一條林中小溪,順着岸邊往上遊或者下遊走一走吧。〔句解:在作者眼中,小溪是森林的心靈,讀懂了小溪,也就破解了森林,這樣就一下子揭示出小溪在森林中的地位。用“如果……就……”這樣的假設句式,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把你也帶進了作品中,讓你與他同行。〕剛開春的時候,我從那條可愛的小溪邊走過。下面就是我在那兒的所見所聞和所想。〔句解:出行的時節——剛開春,目的地——一條可愛的小溪。最後概括了全文的内容:小溪出行的所見、所聞、所想。〕

我看見,流水在淺的地方遇到雲杉樹根的障礙,于是沖着樹根潺潺鳴響,冒出氣泡來。這些氣泡一冒出來,就迅速地漂走,不久即破滅,但大部分會漂到新的障礙那兒,擠成白花花的一團,老遠就可以望見。

水遇到一個又一個障礙,卻毫不在乎,它隻是聚集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鬥中收緊肌肉一樣。

段解:對于小的障礙溪水是滿不在乎的,“隻是聚集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鬥中收緊肌肉一樣”。

水在顫動。陽光把顫動的水影投射到雲杉樹上和青草上,那水影就在樹幹和青草上忽閃。水在顫動中發出淙淙聲響,青草仿佛在這樂聲中生長,水影顯得那麼調和。

流過一段又淺又闊的地方,水急急注入狹窄的深水道,因為流得急而無聲,就好像在收緊肌肉,而太陽不甘寂寞,讓那水流緊張的影子在樹幹和青草上不住地忽閃。

段解:在沖破障礙中水在顫動,因為顫動的幅度有大小,聲音有着種種變化,在沖破小的障礙時,水聲淙淙,有如樂聲。

如果遇上大的障礙,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滿,這嘟哝聲和從障礙上飛濺過去的聲音,老遠就可聽見。然而這不是示弱,不是訴怨,也不是絕望,這些人類的感情,水是毫無所知的。每一條小溪都深信自己會到達自由的水域,即使遇上像厄爾布魯士峰一樣的山,也會将它劈開,早晚會到達……

段解:在沖破大的障礙時,“水就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滿”。在細細品鑒以後,意識到溪水的感情“不是示弱,不是訴怨,也不是絕望”,而是執著地奔向既定的目标,從而顯示出溪水的性格。

第一層(第2~6段),溪水在小的和大的障礙面前奪關而行的情景以及作者感悟到的水聲所表述的信念:一定會到達自由水域。

太陽所反映的水上漣漪的影子,像輕煙似的總在樹上和青草上晃動着。在小溪的淙淙聲中,飽含樹脂的幼芽在開放,水下的草長出水面,岸上青草越發繁茂。

這兒是一個靜靜的旋渦,旋渦中心是一棵倒樹,有幾隻亮閃閃的小甲蟲在平靜的水面上打轉,惹起了粼粼漣漪。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聲中穩穩地流淌着,它們興奮得不能不互相呼喚:許多支有力的水流都流到了一起,彙合成了一股大的水流,彼此間又說話又呼喚——這是所有來到一起又要分開的水流在打招呼呢。

水惹動着新結的黃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紋。小溪的生活中,就這樣一會兒泡沫頻起,一會兒在花和晃動的影子間發出興奮的招呼聲。

有一棵樹早已橫堵在小溪上,春天一到竟還長出了新綠,但小溪在樹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晃着顫動的水影,發出潺潺的聲音。

有些草早已從水下鑽出來了,現立在溪流中頻頻點頭,算是既對影子的顫動又對小溪的奔流的回答。

就讓路途當中出現阻塞吧,讓它出現好了!有障礙⑩,才有生活;要是沒有的話,水便會毫無生氣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離開毫無生氣的機體—樣。

段解:第二層(第7~13段),水流彙聚,彼此招呼,表示了對障礙的蔑視。這一層節奏放慢,騰出筆來寫了森林中的草、花,樹木和小甲蟲,或是寫它們與溪水相親相戀,或是寫它們在水中自由嬉戲。這裡的描寫很有些田園風光,很容易使人留戀,但溪水決然不顧,以豪壯的語言回答:“有障礙,才有生活。”它們并不稀罕這種平靜的生活。用兩種意象的對立,反襯出主體形象——溪水。

途中有一片寬闊的窪地。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滿水,并繼續前行,而留下那水塘過它自己的日子。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壓彎了,現有許多枝條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隻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輕輕搖晃着所有細長的腿。

雲杉和白楊的種子在漂浮着。

小溪流經樹林的全程,是一條充滿持續搏鬥的道路,時間就由此而被創造出來。搏鬥持續不斷,生活和我的意識就在這持續不斷中形成。

段解:小溪流經樹林的全程,是一條充滿持續搏鬥的道路。

是的,要是每一步沒有這些障礙,水就會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會有生活和時間了……

小溪在搏鬥中竭盡力量,溪中一股股水流像肌肉似的扭動着,但是毫無疑問的是,小溪早晚會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這“早晚”就正是時間,正是生活。

段解:小溪流有一個執著的信念:早晚會流入大洋自由的水中。

一股股水流在兩岸緊夾中奮力前進,彼此呼喚,說着“早晚”二字。這“早晚”之聲整天整夜地響個不斷。當最後一滴水還沒有流完,當春天的小溪還沒有幹涸的時候,水總是不倦地反複說着:“我們早晚會流入大洋。”

段解:執著的信念,永不懈怠。

流淨了冰的岸邊,有一個圓形的水灣。一條在發大水時留下的小狗魚,被困在這水灣的春水中。

你順着小溪會突然來到一個甯靜的地方。你會聽見,一隻灰雀的低鳴和一隻蒼頭燕雀惹動枯葉的簌簌聲,竟會響遍整個樹林。

段解:困在水灣的小狗魚、灰雀等,安于平淡,喪失激情的生活。

有時一些強大的水流,或者有兩股水的小溪,呈斜角形彙合起來,全力沖擊着被百年雲杉的許多粗壯樹根所加固的陡岸。

真惬意啊:我坐在樹根上,一邊休息,一邊聽陡岸下面強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喚,聽它們滿懷“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

段解:小溪流滿懷堅定信心,全力沖擊過去,形成瀑流。

流經小白楊樹林時,溪水溶溶像一個湖,然後集中向一個角落,從一米高的懸崖上落下來,老遠就可聽見嘩嘩聲。這邊一片嘩嘩聲,那小湖上卻悄悄地泛着漣漪,密集的小白楊樹被沖歪在水下,像一條條蛇似的一個勁兒想順流而去,卻又被自己的根拖住。

段解:第三層(第14~25段),小溪流經樹林的全程,就是充滿持續搏鬥的道路,作者從小溪奪路而行的曆程中認識到搏鬥的意義。作者以森林中的一些物象作為象征物揭示出兩種對立的生活:一種是凝滞的、安于平淡、喪失激情的生活,如化為水塘的窪地、被冬雪壓彎了的大灌木的枝條、漂在水中的樹種、困在水灣中的小狗魚、被瀑流沖歪的小白楊;另一種則是激蕩奔騰的生活,如小溪。小溪總是“不倦地反複說着:‘我們早晚會流入大洋。”特别強調“早晚”,小溪為到達大洋竭盡全力。彙聚起來的水流成為小湖,從一個角落往低處沖過去,形成瀑流。這兩種物象構成美與醜的對比,從描述中表現了自己的感情評價。

小溪使我留連,我老舍不得離它而去,因此反倒覺得乏味起來。

我走到林中一條路上,這兒現長着極低的青草,綠得簡直刺眼,路兩邊有兩道車轍,裡邊滿是水。

在最年輕的白桦樹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樹脂閃閃有光,但是樹林還沒有穿上新裝。在這還是光秃秃的林中,曾飛來一隻杜鵑:杜鵑飛到秃林子來,那是不吉利的。

在春天還沒有裝扮,開花的隻有草莓、白頭翁和報春花的時候,我就早早地到這個采伐迹地來尋勝,如今已是第十二個年頭了。這兒的灌木叢,樹木,甚至樹墩子我都十分熟悉,這片荒涼的采伐迹地對我來說是一個花園:每一棵灌木,每一棵小松樹、小雲杉,我都撫愛過,它們都變成了我的,就像是我親手種的—樣,這是我自己的花園。

段解:第四層(第26~29段),在林中小路上所見到的景色:春草、白桦樹的嫩芽、春花,傾吐了自己對森林的深情。這一層離開了所要表現的中心——小溪,宕開去寫森林的春景和自己與森林的親密關系,可以看做是補充交代,也可以看做是蓄勢,是為全文推向最高峰而積蓄力量。作者把森林看做是自己的花園,表現出眷戀之情。

我從自己的“花園”回到小溪邊上,看到一件了不得的林中事件:一棵巨大的百年雲杉,被小溪沖刷了樹根,帶着全部新、老球果倒了下來,繁茂的枝條全都壓在小溪上,水流此刻正沖擊着每一根枝條,還一邊流,一邊不斷地互相說着:“早晚……”

段解:寫溪水的力量之大,它撼動了巨樹,并把它推倒。

小溪從密林裡流到空地上,水面在豔陽朗照下開闊了起來。這兒水中蹿出了第一朵小黃花,還有像蜂房似的一片青蛙卵,已經相當成熟了,從一顆顆透明體裡可以看到黑黑的蝌蚪。也在這兒的水上,有許多幾乎同跳蚤那樣小的淺藍色的蒼蠅,貼着水面飛一會就落在水中;它們不知從哪兒飛出來,落在這兒的水中,它們的短促的生命,就好像這樣一飛一落。有一隻水生小甲蟲,像銅一樣亮閃閃,在平靜的水上打轉。一隻姬蜂往四面八方亂竄,水面卻紋絲不動。一隻黑星黃粉蝶,又大又鮮豔,在平靜的水上翩翩飛舞。這水灣周圍的小水窪裡長滿了花草,早春柳樹的枝條也已開花,茸茸的像黃毛小雞。

段解:寫了空地上的美景:一切都是那樣生氣勃勃,作者着重寫了複蘇了生命的種種小生物——蝌蚪、蒼蠅、小甲蟲、姬蜂、粉蝶,它們沐浴着春天的陽光,在水環境中嬉戲。有些并不能引起人們美感的東西,甚至使人覺得讨厭的,如蒼蠅、甲蟲之類,也顯得可愛了,這是因為作者是從觀賞的角度去看待這些的,拉開了物我的距離,從而間接地表現自己的心情。

小溪怎麼樣了呢?一半溪水另覓路徑流向一邊,另一半溪水流向另一邊。也許是在為自己的“早晚”這一信念而進行的搏鬥中,溪水分道揚镳了:一部分水說,這一條路會早一點兒到達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認為另一邊是近路,于是它們分開來了,繞了一個大彎子,彼此之間形成了一個大孤島。然後又重新興奮地彙合到一起,終于明白:對水來說沒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會把它帶到大洋。

段解:寫了小溪分與合,預示了小溪的前程。

第五層(第30~32段),小溪沖刷倒百年雲杉,流到空地上,再分流然後合聚,揭示出小溪的信念:“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會把它帶到大洋。”這是全文的高峰。

第二部分(第2~32段),叙述自己見到的那條小溪流經森林的全程,抒發自己從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這是文章的主體,按照小溪的流程來劃分又可以分為五層。

這五個層次,是順着“我”的小溪之行逐漸展示出來的,作者以自己的感官去領略小溪奔流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美,所揭示的人生哲理。

我的眼睛得到了愉悅,耳朵裡“早晚”之聲不絕,楊樹和白桦幼芽的樹脂的混合香味撲鼻而來。此情此景我覺得再好也沒有了,我再不必匆匆趕到哪兒去了。我在樹根之間坐了下去,緊靠在樹幹上,舉目望那和煦的太陽,于是,我的夢魂萦繞的時刻翩然而至,停了下來,原是大地上最後一名的我,最先進入了百花争豔的世界。

我的小溪到達了大洋。

段解:第三部分(第33~34段),“我”最先進入了百花争豔的世界。

作為林學家,長期生活在森林裡是相當孤獨的,現他在愉悅的情境中找回了自己,領略到幸福的所在和人生的真谛。春的活力是在小溪的奔流中體現出來的,俄羅斯的春是最早來到森林地帶的。

字詞诠釋

①〔潺潺(chánchán)〕拟聲詞,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動的聲音。

③〔顫(chàn)動〕短促而頻繁的振動。

④〔淙(cóng)淙〕象聲詞,流水的聲音。

⑤〔嘟(dū)嘟哝(nong)哝〕連續不斷地自言自語。

⑥〔厄爾布魯士峰〕位于俄羅斯歐洲部分的南邊,大高加索山脈最高峰。

⑦〔漣漪(liányī)〕細小的波紋。

⑧〔粼(lín)粼〕形容水、石等明淨。

⑨〔漾(yàng)〕水面微微動蕩。

⑩〔礙〕讀ài。

⑪〔吝啬(lìnsè)〕過分愛惜自己的财物,當用不用。

⑫〔幹涸(hé)〕(河道、池塘)沒有水。

⑬〔簌簌(sù)〕象聲詞,形容風吹葉子的聲音。

⑭〔惬(qiè)意〕稱心,滿意。

⑮〔迹地〕林業上指采伐後還沒重新種樹的土地。

⑯〔樹墩(dūn)〕樹身鋸去後剩下的靠近根部的一段,也叫樹墩子。

⑰〔蹿〕向上或向前跳。

⑱〔姬(jī)蜂〕昆蟲綱,膜翅目,姬蜂科。體微小至大型,細弱;觸角長,多節,絲狀;翅大;腹部細長,圓筒形或側扁;産卵管長者可達體長的六倍。幼蟲多寄生于其他昆蟲的體壁或體内,其重要寄主為鱗翅目、膜翅目及雙翅目等昆蟲的幼蟲及蛹。多為害蟲的重要寄生性昆蟲,故可用來防治農業害蟲。種類很多,如寄生于桑蟥及松毛蟲的桑蟥姬蜂、松毛蟲黑點瘤姬蜂等。

⑲〔分道揚镳(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各奔前程,各幹其事。镳,馬嚼子兩端露出嘴外的部分。

⑳〔萦(yíng)繞〕纏繞回旋。

文章結構

文章的結構方式是線形的,直接向前推移的。開頭簡單地交代一下,就順着作者的行蹤逐步展開,透過作者的眼睛,看到小溪在林帶裡沖破障礙奮然而流的情景,聽到溪水在流淌中所說出的“早晚”二字。

寫法分析

(1)課文采用第一人稱和主觀視角的方式來述說。“我”是目擊者、見證人,“我”述說了小溪流經森林全程每一段中變化着的情态,所描寫的景物也無不浸透了作者的主觀感情和美學評價。他把我們拉進了作品,我們也仿佛随同他作了一次小溪之行。

(2)詩的深警和反複回蕩的旋律。一般認為普裡什文描寫大自然的作品屬于散文詩,也有人認為是抒情哲理散文(如蘇聯新版《百科全書》),作家自己喜歡稱為詩體随筆。盡管三者的說法有差異,但是都承認其作品有着共同的特征——詩的因素很濃。本文的詩的因素首先表現在所揭示的道理的深刻上,作品不是止于贊頌小溪的沖擊力上,而是深入下去表現它對障礙的看法,表現它對光明未來的信念,表現它對猥瑣生活的批判。

文章用相形相比的方式贊頌了美的、代表前進力量的事物,從普普通通的道理上升到哲理的層面:其次是節奏的跳蕩回旋上,文章不是步步進逼,銜接得很緊,有的地方常常跳開,在隔離了一段的地方又遙遙接上,如“早晚”前後重複了五次,呈現出回旋式上升的趨勢。

(3)文章的語言活潑自然,帶有作者的個性特征:第一,帶有口語色彩。就像是和你對話似的。比如文章的開頭部分,就像是和一個相識已久的朋友談話,沒有一點做作。第二,直接現實性。高爾基說過,普裡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筆,善于将普普通通的詞彙靈活地搭配起來進行描寫,一切都具有觸摸得到的可感性”。比如他寫水急,并不滿足于湍急、奔流等一類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寫它的情态變化,“水遇到一個又一個障礙,卻毫不在乎,它隻是聚集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場搏鬥中收緊肌肉一樣”,先寫溪水的心态——滿不在乎,再寫它的變化,最後再作比拟。

第三,睿智、深沉,字裡行間不時透露出靈氣。和林區的自然環境密切交融,賦予了作家睿智、深沉的性格,這些性格特點自然地融入其作品。比如第31段關于密林裡空地的描寫,把一些小生物寫得靈動可愛,作家不是用世俗的眼光,不是從功利——與人類的利害關系來審視自然的。結尾一段寫得回腸蕩氣,表現出自我思想的升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