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豐縣

東豐縣

吉林省遼源市下轄縣
東豐縣是吉林省遼源市下轄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處長白山分支哈達嶺餘脈,輝發河上遊,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全縣幅員面積2522平方公裡。東豐縣縣城距省會長春市135公裡。東、南與梅河口毗鄰,西、南與遼甯省清原縣相接,西與東遼縣、遼甯省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磐石縣隔河相望。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豐縣常住人口為307302人。[1][2]截至2012年,東豐縣轄12個鎮、2個鄉。清代被辟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素有“中國梅花鹿之鄉”的美譽,全縣鹿茸産量居全國之首,是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縣,全國三個民間繪畫畫鄉之一,并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全省森林防火先進縣、國家級生态示範縣、吉林省林業工作先進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諸多殊榮。2020年3月,獲得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稱号,被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予以通報表揚。[3]2019年,東豐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2.3%;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0.9%;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4.5%。三次産業占GDP比重分别為16.9:21.5:61.6,分别拉動經濟增長0.4、0.2和2.6個百分點。[4]
  • 中文名:東豐縣
  • 行政區劃代碼:220421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吉林省遼源市
  • 地理位置:吉林省中南部
  • 面積:2522.24平方公裡
  • 下轄地區:12個鎮、2個鄉
  • 政府駐地:東豐鎮
  • 電話區号:0437
  • 郵政區碼:136300
  • 氣候條件:季風區中溫帶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南照山公園旅遊區
  • 火車站:東豐南站
  • 車牌代碼:吉D
  • 人口:307302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建制沿革

姬周時屬肅慎氏地,西漢時屬挹婁。

東漢至兩晉時初屬夫餘國,後屬北沃祖。

南北朝時屬勿吉。

隋、唐時初屬靺鞨,後屬渤海國。

五代時屬遼國之鹹平府。

元朝時屬韓州府。

明、清時為輝發部落,清初屬建州。

清兵入關後被辟為盛京圍場,史稱“皇家鹿苑”。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東豐設治。5年後,建土城。

民國三年(1914年),改稱東豐縣,直屬遼甯省。

民國十一年(1922年),土城逐漸頹秃,由于仁義軍經常出沒在東流水各縣,城内官兵守無憑藉,遂有複修土城之意。

民國十二年(1923年)春,軍警執法處長常維懷與縣令馬仲援及地方紳商計議,用煙、賭罰沒款作為修城費用。

民國十二年(1923年),春季動工擴建東豐縣城,同年秋季竣工。

民國十六年(1927年),東豐縣車站建成,車站位于城外東南角,距離城内6裡許。

民國十九年(1930年),複于城之東南,新辟一門,名為新開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夏季,為防所謂“匪患”,經縣長王瀛傑募工修補頹塌之處,建築炮台,堅固城防。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經商民呈請,于阜安門右側又新辟一門,名為朝陽門,即小東門,以利商務。以後,南便門逐漸廢除。縣城所有城門僞滿時期被破壞,土城牆保存至解放初期。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1月,劃歸吉林省遼北分省管轄。成立東豐縣政府,轄13個區。1947年5月,東豐縣獲得解放。1948年7月,東豐縣劃歸遼北省第三專區。10月,改為遼北省直轄縣。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城廂區劃北門、南門,東門、西門、中央、新開門6街。

1949年4月,東豐縣劃歸遼東省管轄,東豐縣政府更名為東豐縣人民政府。

1954年7月,與遼源市一起從遼東省劃歸吉林省。12月,東豐縣駐東豐鎮,轄9個區,197個村。

1955年6月,東豐縣人民政府改為東豐縣人民委員會。

1956年,城廂區正式更名為東豐鎮,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中央5街,成為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1958年3月,東豐鎮改名為常青人民公社。

1961年3月,恢複“東豐鎮”名稱,轄東門、西門、南門、北門4街及忠厚、青龍2個大隊。

1962年3月,永青、東青并入東豐鎮,忠厚、青龍劃歸鎮郊公社。

1967年12月,東豐縣轄1個鎮、21個公社,312個大隊。

1969年3月,撤銷鎮郊公社,與東豐鎮合并,下轄東、西2街及雙勝、久勝、德勝、苗勝、衛東、忠厚、東青、青山、永青、青龍10個大隊。

1980年1月,鎮郊公社從東豐鎮析出,東豐鎮轄東、西、南、北4街及青龍、東青大隊。

2003年5月,東豐鎮與鎮郊鄉再次合并,共轄通山街、興隆街、東風路3個街道辦事處,13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民委員會,58個村民小組。

2005年2月16日,原仁合鄉并入東豐鎮,轄西城、府南、興隆、南站、東興、府北6個社區,21個村委會、137個村民小組。

行政區劃

東豐縣轄東豐、大陽、橫道河、那丹伯、大興、拉拉河、沙河、猴石、楊木林、四平鎮、黃河、南屯基12個鎮,吉鹿、祥鹿、福鹿3個街道和二龍山、三合2個鄉,6個社區,37個居民委。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東豐縣位于吉林省中南部,輝發河上遊,地處北緯42°18′—43°14′,東經125°3′—125°50′之間,全縣幅員面積2522平方公裡。東豐縣縣城距省會長春市135公裡。東、南與梅河口毗鄰,西、南與遼甯省清原縣相接,西與東遼縣、遼甯省西豐縣以山為界,北與伊通縣、磐石縣隔河相望。

地形地貌

東豐縣是群山環抱、丘陵起伏的低山丘陵區,屬遼源丘陵區與海(龍)輝(南)柳(河)丘陵台地寬谷區的交錯地帶。地勢西高東低,海拔高度300—914米,平均海拔為374米,是一個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半山區。

境内山地主要屬于哈達嶺支脈,多呈東西平行壟狀走向。海拔500米以上山峰有57座,多位于西南與東北分水嶺上。

海拔在500米左右的低山,多見于東豐縣南部和北部,占全縣幅員面積8.6%,相對高差在100米左右,山峰尖聳,坡度較陡,地表以粗碎屑殘坡積物為主,土質松散,剝蝕嚴重,個别地方基石裸露。

東豐縣丘陵台地分布占全縣幅員面積61.4%,海拔350—500米,相對高差150米左右。縣城南部多高丘陵,中、北部多為低丘陵。丘陵渾圓,坡緩土薄,甚至岩石裸露。坡麓下為沖積洪積台地,經多年侵蝕風化,多呈波狀或梁狀,俗稱“雞爪崗”。

氣候

東豐縣屬季風區中溫帶濕潤氣候,四季分明。春季風大幹燥,夏季多雨濕熱,秋季溫和涼爽,冬季漫長寒冷。雨熱同季,适于一季作物生長。全年太陽輻射總量122.0千卡/平方厘米。

東豐縣境内受季風氣候影響,春季多西南風,夏季多南風,冬季盛行西風和西北風。在大陸性季風氣候和東北平原至長白山脈過度帶地形的共同影響下,年降水量差異顯著,冬季不均。夏季降水集中,冬季降水量稀少。年降水量最大867.5毫米(1994年),年降水量最小451.9毫米(1999年),相差417.8毫米。月降水量最高380.3毫米(1991年7月),一日降水量最大137.6毫米(1995年7月29日)。全年降雨日數115天,降雪日數55天。

水文

東豐縣屬輝發河和飲馬河水系,有大小河溪1049條,其中長5—10公裡15條,10公裡以上12條,主要河流5條:伊通河、大沙河、沙河、梅河、大橫道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2年,東豐縣擁有耕地面積為1027.12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的40.7%;園地面積為49.96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的2.0%,林地面積為1034.66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的41.0%。

生物資源

東豐縣樹種多系落葉松、樟子松、紅松、油松、柞、楊、柳、榆樹等20餘種。其中美人松、紅松、雲杉、沙松、杜松、黑松、樟子松、落葉松、繪柏、側柏、爬地柏11種珍貴樹種。

東豐縣有野生經濟植物85科,246屬,358種。其中藥用類214種,工業用類21種,食用類16種,蜜源類3種。經濟價值較高的有短梗五加、五味子、輪葉黨參、龍膽、百合、細辛、軟棗、寒蔥、太子參、列當、刺梅、映山紅。這些經濟植物主要分布在梅河流域以南,白雲頂、慶嶺、秫稭垛頂山系區域,包括和平、橫道河、一面山、四平、大陽、影壁山6個鄉鎮,野生植物種類占全縣90%以上。

東豐縣有野生動物哺乳類17種,其中毛皮類14種,有狼、狍子、狐狸、貉子、猞猁、黃鼬、麝鼠、豹貓、青鼠、蒙古兔、松鼠、花鼠;藥用類有麝、狗、獾、梅花鹿。主要鳥類13種,能食用有雉雞、班翅、山雞、鹌鹑、水鴨等。

礦産資源

東豐縣主要礦藏有6種:鐵、砂金、石灰石、花崗岩、白粘土、泥炭。

鐵:儲藏量較多,主要分布在和平鎮荒營村,原古生代古陸紅透山闆塊上的鐵礦資源,是以鞍山群片麻岩中的鞍山市鐵礦為典型代表。初步勘探,具有一定規模的小型貧鐵礦床,儲量約652.9萬噸,礦石品位含鐵30.23%,礦石為磁鐵礦、黃鐵礦、磁黃鐵礦。已由遼源市和平鋼廠開發利用,但缺少富礦,不能配套冶煉。

二龍山西保安村鐵礦含磷、錳、鐵等成份,屬于沉積變質型,并賦存于一定層位上。西保安含磷、錳、鐵礦床具有工業價值,可開發利用。

砂金:中育礦藏于洪積扇中,埋深17.5米以下,礦帶長500米,寬50米,最高品位0.37克/米3。金的粒度在0.1—0.2米,個别達0.3毫米。四平鎮四平村有金礦苗,經化驗屬貧礦不夠開采。三合頂子金礦、鮮光金礦、慶和金礦均屬礦點。

石灰岩:大興鄉石灰岩礦儲藏量約1000萬噸,質較純,含氧化鈣平均為52%。那丹伯鎮石縫村石灰岩質純量大,具有工業礦床規模,已開采利用。

花崗岩:遍布全縣各地,僅大陽、橫道河、影壁山的花崗岩,儲量3—5億立方米,已開發利用,是優質建築材料。

白粘土:東豐鎮儲量1000萬噸。

泥炭:東豐縣各山川谷地均有,其中楊木林、橫道河、和平、影壁山、大陽、一面山、中育、沙河鎮分布面積均在66.7公頃以上。絕大部分為埋藏型,質量好,總儲量為2821萬噸。

此外,東豐縣尚有煤、钼、水晶、矽石等礦藏。

水資源

截至2012年,東豐縣水資源總量為39839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34958萬立方米,地下水年總供給量為4881萬立方米。有中型水庫2座,小一型水庫21座,小二型水庫65座,塘壩101座,總控制面積1013.6平方公裡,占全縣總面積40.2%,蓄水量1.1億立方米。

人口民族

截至2012年,東豐縣總人口4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9.7萬人,占總人口的74.3%;非農業人口10.3萬人,占25.7%。有滿族、朝鮮族、回族、蒙古族、苗族等11個少數民族,其中漢族占86.8%,少數民族占13.2%。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東豐縣常住人口為307302人。

交通

四梅鐵路貫穿東豐縣境内,集錫線四平至白山國家一級公路,東豐至長春省一級公路至遼甯省西豐、東豐至遼甯省草市線等多條幹線縱橫交錯。

經濟

綜述

2007年,東豐縣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460038萬元,與2006年相比(以下通用),同比增長22%。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52710萬元,增長16.4%;第二産業增加值171128萬元,增長31.4%;第三産業增加值136200萬元,增長17.8%。全縣人均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1433元。三次産業結構由2006年的34.5:34.3:31.2調整到33.2:37.2:29.6。

2019年,東豐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按可比價計算,增長3.3%。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增長2.3%;第二産業增加值增長0.9%;第三産業增加值增長4.5%。三次産業占GDP比重分别為16.9:21.5:61.6,分别拉動經濟增長0.4、0.2和2.6個百分點。

第一産業

2007年,東豐縣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服業總産值259300萬元,扣除農産品價格上漲實際比2006年增長7.5%。其中農業産值109089萬元,下降3.4%;林業産值4377萬元,增長40.1%;牧業産值143529萬元,增長33.1%;漁業産值1095萬元,增長17.4%。

2007年,東豐縣糧食種植面積80793公頃,糧食總産量達到660358噸,比上年下降2.5%。其中,玉米産量495634噸,下降4.8%;水稻産量116344噸,增長9.3%;大豆産量31998噸,下降11%;雜糧和薯類産量16382噸,增長15.2%。

2007年,東豐縣全年黃牛出欄264993頭,比上年增長1.1%;生豬出欄383190頭,增長5.5%;家禽出欄1751萬隻,增長13.5%;羊出欄34466隻,下降10.5%;梅花鹿出欄13912頭,增長12.6%。肉類總産量106394噸,增長5.4%;禽蛋産量31793噸,增長5.6%;牛奶産量1656噸,增長41.5%。

第二産業

2007年,東豐縣80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産值403878萬元,同比增長53.5%;主營業務收入完成368174萬元,增長57.8%;實現利潤11708萬元,增長17.2%;完成增加值124460萬元,增長52.3%。工業産品銷售率95.8%。中成藥産量748噸,鐵合金産量25966噸,塑料制品産量14942噸,水泥産量166950噸,生鐵産量143104噸,混合飼料産量20432噸,大米加工産量76892噸。

第三産業

2007年,東豐縣固定資産投資完成額350428萬元,同比增長40.5%。建築業完成增加值28275萬元,增長45%。城鎮房地産開發和棚戶區改造面積50.35萬平方米,農村農民建房8萬平方米。

2007年,東豐縣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129030萬元,同比增長22.9%。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319萬元,增長22.4%;農村消費品零售額78711萬元,增長23.3%。批發零售貿易業零售額113316萬元,增長24.5%;住宿和餐飲業零售額14262萬元,增長16.3%;其它行業零售額1452萬元,下降12.6%。全縣招商引資步伐加快,全年共有26個招商引資項目,引資到位額181725萬元,同比增長18.1%。

截至2007年底,東豐縣全社會各項存款餘額290264萬元,同比增長10.6%。其中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214364萬元,同比增長3.4%。人均儲蓄存款5327元,增長3%。金融機構不良貸款減少。年末各項貸款餘額277013萬元,同比增長11%。其中,短期貸款259818萬元,增長9.7%;中長期貸款17129萬元,增長38.5%。農業貸款77955萬元,增長67.1%。

2007年,東豐縣全年保費收入4878萬元,同比增長8.2%。其中,财産保險費收入1568萬元,增長25%;人壽保險費收入3310萬元,增長1.7%。賠款支出1153萬元,下降12.8%,其中财産險賠款金額1013萬元,下降9.4%;人壽險賠款金額310萬元,下降24.2%。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截至2007年,東豐縣共有各類學校229所,其中,高級中學2所,在校生5365人,畢業生1665人;職業中學1所,在校生856人,畢業生254人;初級中學24所,在校生14767人,畢業生5115人;普通小學201所,在校生22780人,畢業生4576人;弱智兒童校1所,在校生18人。适齡兒童入學率100%。

文化事業

截至2007年,東豐縣有藝術表演團體1個,文化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參加第三屆“中國農民書畫展”東豐農民畫獲1個金獎、兩個銅獎和兩個優秀獎。

醫療衛生

截至2007年,東豐縣共有衛生機構31個,其中醫院3個、衛生院22個。衛生技術人員1460人,其中西醫師536人、中醫師49人、護士391人。醫院衛生院床位1056張。

社會保障

截至2007年底,東豐縣參加養老保險人數達到21970人,其中領取養老保險金人數7770人,養老保險金發放額6761萬元;參加失業保險人數16690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311人,失業保險金發放額68萬元;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23000人,醫療保險金發放額931萬元;全縣農民參加醫療保險人數262957人,醫療保險金發放額1268萬元;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25986人,低保資金發放額2035萬元;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7565人(10860戶),低保資金發放額521.7萬元。

旅遊

東豐縣主要景點有:東豐江城森林植物園、龍頭水庫旅遊區、南照山公園旅遊區、野生梅花鹿保護旅遊區等。

東豐江城森林植物園

東豐江城森林植物園位于東豐縣境内四白公路246公裡處,梅河口市與東豐縣交彙處。景區内景點有:涼亭、水上樂園、吊橋探險、遊泳館、鹿場、百鳥園、森林植物等。

紮拉芬圍民俗文化園

紮拉芬圍民俗文化園位于東豐縣沙河鎮慶餘村六組神茸架南坡。景區包含:窖鹿、民俗村落和狩獵博物館、滿族民俗一條街博物館、關東古城及關東民俗博物館(含農民畫、剪紙和泥塑)、停車場、攝影棚、臨時搭景地、數字影視科技孵化基地、接待中心(含配餐中心、影視培訓中心)、綠色生态園等。

榮譽

東豐縣多次受到國家綠化委員會、國家林業局、省、市政府的表彰獎勵,獲得全國綠化百佳縣、全國營林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林業宣傳先進縣、吉林省林業工作先進縣、造林綠化最佳縣、林業工作模範縣、全省森林防火“先進縣”、“模範縣”、全省林政管理先進單位、全省資源管理先進單位、國家級生态示範縣、全省林業站建設合格縣、第二批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等諸多殊榮。

2020年8月,入選2019年重新确認國家衛生鄉鎮(縣城)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确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2021年12月2日,入選2017—2020年度拟授牌命名平安中國建設示範縣名單。

曆史文化

民間藝術

東豐縣是文化部1988年命名的中國現代民間繪畫畫鄉。東豐縣農民畫起源于解放前的秀水鄉(現為南屯基鎮),形成于20世紀70年代。有107件作品被國家美術館收藏,138件作品獲國家獎勵,272件作品受到省級表彰,894件作品在省級以上報刊發表,232件作品先後被選送到聯合國和日本、韓國、加拿大、阿根廷等國家展出。

地方風俗

開齋節,又稱爾代節,為每年回曆十月一日,是日回族人到清真寺,由教長主持節日禮拜,宣講《古蘭經》教義,家家炸“油香”待客或饋贈。

名優特産

寒蔥,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東豐縣那丹伯鎮、沙河鎮境内,性耐寒且遇寒生長更茂盛,味辛辣如蔥,是東豐特産之一,可入藥,具有止血散瘀、化痰止痛的功效,清朝時是東豐向皇家進貢的必備品。

著名人物

東豐縣著名人物有:遲貴德、趙英志、薛鴻順、孫然、馬興太、李洪濤、紀昌、範亞桐、張璟、王金生、孟憲林、賈巢閣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