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歐平原

東歐平原

世界上第二平原
東歐平原(East European Plain)位于歐洲東部,世界第二大平原,其範圍北起北冰洋,南至黑海、裡海之濱;東起烏拉爾山脈,西至波羅的海,近400萬平方公裡廣大區域,平均海拔約170米。[1]
  • 中文名:東歐平原
  • 外文名:East European Plain
  • 拼音:dong ou ping yuan
  • 面積:400萬平方千米
  • 所在地:歐洲東部
  • 南至:黑海、裡海之濱
  • 北起:北冰洋
  • 東起:烏拉爾山脈

地理位置

位于歐洲東部,北起白海和巴倫支海,南抵黑海、亞速海、裡海和高加索山,西界為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中歐山地、喀爾巴阡山脈,東接烏拉爾山脈。

地形地貌

自北向南有苔原、森林、森林草原和草原帶。裡海北岸為半荒漠和荒漠。主要河流有伏爾加河、頓河、第聶伯河。并有低于洋面的裡海低地。

山脈

烏拉爾山脈(Urals)是歐、亞兩洲的分界線。

烏拉爾山脈北起北冰洋喀拉海的拜達拉茨灣,南至哈薩克草原地帶,綿延2000多公裡,介于東歐平原和西伯利亞平原之間。整條山脈自北至南分為極地、亞極地烏拉爾山地和北、中、南烏拉爾山五段。山勢一般不高,平均海拔500-1200米;亞極地1894米的人民峰是烏拉爾山的最高峰。山脈的寬度為40-150公裡。中段低平,是歐、亞兩洲的重要通道。

河流

伏爾加河,俄羅斯人的母親河。伏爾加河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陸河,它發源于東歐平原西部的瓦爾代丘陵中的湖沼間。全長3690公裡,最後注入裡海,流域面積達138萬平方公裡,占東歐平原總面積的13,是歐洲第一長河。伏爾加河的中北部是俄羅斯民族和文化的發祥地。千百年來,伏爾加河水滋潤着沿岸數百萬公頃肥沃的土地,養育着數千萬俄羅斯各族兒女。伏爾加河流域冬季寒冷漫長,積雪深厚。冬季河面封凍,上遊冰期長達140天,中下遊在90至100天左右。到了夏季,大量的積雪融水流入伏爾河。這些水源對裡海湖水的水量平衡,起着重要的調節作用。

氣候

平原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伏爾加河為流經本區的主要河流。自然環境具有顯着的地帶性,自北而南可分為苔原、森林苔原,針闊葉混交林、森林草原、草原、半荒漠與荒漠等自然帶。大部分地區地處北溫帶,氣候溫和濕潤。西部大西洋沿岸夏季涼爽,冬季溫和,多雨霧,是典型的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部因遠離海洋,屬大陸性溫帶闊葉林氣候。東歐平原北部屬溫帶針葉林氣候。北冰洋沿岸地區冬季嚴寒,夏季涼爽而短促,屬寒帶苔原氣候。南部地中海海沿岸地區冬暖多雨,夏熱幹燥,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

資源

石油主要分布在喀爾巴阡山脈山麓地區、北海及其沿岸地區。其它比較重要的還有天然氣、鉀鹽、銅、鉻、褐煤、鉛、鋅、汞和硫磺等。阿爾巴尼亞的天然瀝青世界著名。歐洲的森林面積約占全洲總面積的39%(包括俄羅斯全部)。占世界總面積的23%。

民族

斯拉夫民族發源于今波蘭東南部維斯杜拉河上遊一帶,于公元一世紀時開始向外遷徙,至六世紀時期居地已經遍布東歐以及俄羅斯地區。依居住地的不同,斯拉夫民族可分成東、西、南三支,其中東支主要分布于俄羅斯境内,分布在東歐各地者以西、南兩支為主。

馬劄爾人原為烏拉山西側的草原民族,于公元九世紀建立匈牙利王國。在向西遷徙的過程中,曾與斯拉夫人、西突厥人混居,移居匈牙利平原之後又受日耳曼文化的影響。

阿爾巴尼亞人主要分布于今阿爾巴尼亞和塞爾維亞的科索沃省,由于十四世紀以後一直後到曾一度地跨歐亞非三洲的封建神權大帝國--奧斯曼帝國的統治,文化充滿東方伊斯蘭教的色彩,宗教上也以信仰伊斯蘭教為主。

羅馬尼亞人是東歐唯一的拉丁語民族,但跟大多數斯拉夫民族一樣,信奉東正教,他們是古羅馬人的後裔,因羅馬帝國曾在此建省并統治由留居東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