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保

李建保

海南大學校長
李建保,男,1959年生于江西南昌,1982年畢業于原長春地質學院結晶礦物學專業,1985年3月獲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理學院理學碩士學位,1988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之後回國到清華大學工作。擔任清華大學材料系教授、博士生導師,擔任新型陶瓷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秘書長、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常委、北京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全國留日學人活動站主任和歐美同學會留日同學聯誼會副會長等職務。2007年9月5日起,被任命為新海南大學校長。2008年當選為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1]
    中文名:李建保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西南昌 畢業院校:長春地質學院 學位/學曆: 職業:大學教授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 出生年月:1959年4月 性别:男 籍貫:江西南昌 政黨:中國共産黨 主要職務:新海南大學校長、海南大學副書記

人物履曆

1982年畢業于原長春地質學院結晶礦物學專業。n

1982年10月赴日本攻讀學位。n

1985年3月獲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理學院理學碩士學位。n

1988年獲得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工學博士學位,之後回國到清華大學工作。n

1992年日本精細陶瓷研究中心(JFCC)客座研究員。n

1993年為英國裡茲大學材料學院訪問教授。n

1995年為美國橡樹嶺國家實驗室訪問學者。n

1997年為德國斯圖加特馬譜研究所訪問科學家。n

2001年為日本山口大學客座教授。n

2001年-2002年擔任國家863高技術計劃高性能結構材料主題專家組長;n

2002年4月至2005年任青海大學校長,并在清華大學繼續從事科研和教學工作,承擔國家科研基金和高新技術多項。n

2007年9月—2018年9月任新海南大學校長。n

2018年1月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n

2018年10月——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機關黨組成員。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現任海南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作委員會主任、機關黨組成員。

職業生涯

博士畢業前

李建保在1982年1月從長春地質學院(現為吉林大學的一部分)畢業後,1982年2月考取了教育部委托東北工學院關廣嶽教授招收的出國研究生資格(是首批公派出國攻讀學位的研究生),同時在東北工學院委培和大連外國語大學進修,1982年10月赴日本攻讀學位,1985年獲得日本國立山口大學理學院碩士學位,碩士論文則是含錳礦物的生成環境與結構關系的研究。1985年3月考取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工業化學系陶瓷材料化學專業,指導教師為柳田博明,博士論文為含錳氧化物陶瓷材料的合成、相關結構及其性能的研究。

博士畢業後

1988年3月底東京大學博士畢業後,立即到清華大學化工系工作,後來材料系成立,轉入材料系工作,1990年升任副教授,1992年晉升為教授,1994年被聘任為博士生導師,擔任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和清華大學全校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工作。

主要研究無機材料的合成和使用性能,例如強韌化碳化矽和氮化矽等高溫材料及其在高溫耐磨部件上的應用研究、氧化鋁及矽鋁酸鹽等多孔材料及其在過濾分離中的應用技術、異形晶體的生長及其微觀生長成形技術、高效率大功率電極複合材料、材料的電磁波相互作用及其在電磁波吸收屏蔽材料和電子陶瓷元器件上的應用、天然礦物的高性能低成本利用技術等方面。

例如,所研制出的氮化矽(Si3N4)基先進陶瓷,其強度達到1000多兆帕,斷裂韌性達到10以上,硬度達到94以上,是國際先進水平的耐高溫高強高韌材料,在鋼鐵軋制加工、高溫發動機部件和軍工國防器件中有廣泛的用途。此外,還承擔國家“863”高技術計劃新材料領域的高性能結構材料主題專家組組長等工作。這些工作的基礎,與岩石學礦物學以及結晶化學等專業是相通的,都是屬于物質類學科,差别僅僅在于人工合成還是天然造化而成。

個人故事

困難的抉擇

2001年7月,擔任着新型陶瓷與精細工藝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李建保當上了國家863高技術計劃高性能結構材料專家組組長,他的學術空間越來越大,學術的道路越來越寬闊了。時隔不久,青海省向清華大學提出了在清華物色一位教授擔任青海大學校長的想法,人生的又一次重大抉擇擺在了李建保的面前。

去留,李建保内心激烈地進行着交戰。對于一名學術骨幹來說,清華大學良好的學術氛圍讓人難以割舍。盡管清華大學會為他保留一切工作關系,但是到遙遠的西部擔任一所大學的校長,角色的轉變、條件的差距、地域的距離都肯定會影響到他的科研工作。李建保在去留之間徘徊,家人朋友也極力勸阻。然而,李建保最後還是下了到西部去的決心。李建保一直都堅持着一種想法:隻有把自己的才能與國家、社會的需要結合起來,路才會越走越寬。

抉擇後的成功

正是在這種成才觀的指引下,李建保做出了一次又一次重大的人生選擇,事實也一次又一次地證明了他選擇的正确:1985年,面臨碩士畢業的李建保目睹日本高科技快速發展,其中熱門的新材料專業與他原來學的專業相去不遠,想到百廢待興的中國肯定也需要這樣的高科技,于是他冒着風險轉科報考了東京大學新材料專業的博士生。

1988年,李建保獲得東京大學的博士學位後第二天就回到國内,同年下半年863高技術計劃正式啟動,科學的春天真正來臨了,此後全社會重視科學、崇尚科學的氛圍越來越濃,趕上好時候的李建保在新材料學術領域潛心鑽研,很快獲得了科研上的成功。

2002年,李建保從清華大學前往海南大學任校長,在西部大開發的大背景下,經過李建保個人的不懈努力和社會多方面的大力支持,青海大學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曾經對學校失去希望的青海大學師生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許多人的人生道路因此而發生了改變。雖然在學術上做出了一些犧牲,但李建保說,當他看見青海大學師生自信的笑容時,就會産生很強的成就感。

在西部,在大學校長的崗位上,李建保欣賞了另一種成功的風景。他說,不管是潛心科研,還是投身西部開發建設,隻要把握住時代脈搏,把自己的發展方向與社會需要結合起來,就能獲得成功。

對新生的關懷

在新生臨時接待站,李校長向工作人員和學生志願者詳細了解迎新工作進展情況,對他們的辛勤勞動表示慰問和感謝。李校長對大家說,辛苦了,你們的勞動為新生及其家長們提供了方便,為學校做出了貢獻。

“你們都是從哪裡來的?對學校印象如何?”、“有困難及時向學校和老師反映。”李校長仔細詢問新生的籍貫、家庭狀況、考取專業、生活安排、大學打算等相關情況。李校長勉勵新生,來到大學後要盡快轉變角色,适應大學生活,提高自身學習生活能力,全面發展完善自我,并預祝他們愉快地度過4年大學生活。新生們向校長表示,學校校園很美,師生都很熱情,剛來學校就已經充分感受到了這個大家庭的溫暖,自己一定要努力學習,奮發成才。

李建保校長親切慰問了接待新生的學生志願者,稱贊學生志願者們不怕辛苦、甘于奉獻,體現了我們海南大學學子的精神風貌。同時,李建保校長對具體負責新生接待工作的相關部門負責人提出了要求和希望:第一,以人為本、熱情周到,保證新生接待的有序性;第二,營造氛圍、服務至上,保證新生接待的便捷性;第三,團結協作、展示形象,展現海大學子的新風貌; 第四,制定安全預案,發現問題妥善處理,保證處理問題的及時性;第五,媒體采訪報導,要确保信息的真實性。

陳封椿副書記充分肯定了迎新工作人員和學生志願者的新生接待工作。他指出,學生志願者首先要遵照李校長的指示,把新生接待的工作做好,并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注重細節,讓新生能感覺到海大家庭的溫暖,讓陪同的家長滿意、放心;其次,學生志願者的接待要新生接待工作要做到熱情、周到、安全、高效。最後,學生志願者要及時對臨時接待工作做好總結,為正式接待工作做好準備。

學生志願者認真聽取了李校長一行的講話,并向領導們表示一定會以充分的工作熱情和嚴謹的工作态度對待新生接待工作,保證臨時接待工作與正式接待工作圓滿完成。

讀書生涯

考上大學

李建保,在1975年夏天于江西南昌縣向塘高中畢業生後回鄉并去拜師學徒木工,1977年夏天在東遊西蕩29随師傅打家具時,偶爾得知可以通過高考上大學的消息,短短的一個月的複習準備卻讓他考上了長春地質學院。

填寫報考志願表時,關于大學及專業的信息在他的腦子裡幾乎是空白。但是,他家鄉附近有一個地質隊,耳濡目染了他們的工作和生活。又一次在地質隊門前的舊書攤上買到了一本“科學找礦”之類的書籍,書的前言部分很打動他,覺得找礦、挖掘地下資源是非常偉大的事情,心想如果能夠為國家找到新的礦物資源,對社會對自己将會多麼有用。

而且又能将工作和旅遊兼顧,多好的工作!在進一步查詢招生資料後,覺得長春地質學院是這個行業的最有實力的學府,他毫不猶豫地就填報了長春地質學院礦物地質專業。在大年三十的那天,他們高中的原班主任饒老師到他們村頭,說找李建保,說給李建保送來了大學錄取通知書。他正在屋頂檢修,聽見消息,激動得幾乎不能自制,差點從屋頂上滾摔下來。

在1978年2月的一天,他乘着從上海到三棵樹的長途列車,到達長春,看到遍地皚皚白雪,對于他這個從南方來的人,覺得美麗而浪漫。下車後,又被帶去吃飯,看到金黃金黃的圓錐體,排成一排一排的,熱氣騰騰,香味撲鼻,簡直是口水直流,咬起來有硬度有口感,他一口氣吃了三個,好解饞。

天下竟有如此美食!從此,窩窩頭就成為挑戰他的咽喉、腸胃的課題,成為四年中考驗他意志的日常命題。離開母校二十年了,至今一想起窩窩頭,依然口水泉湧。愛它、恨他,又不能沒有它,關鍵是難于忘記它。它與“二米飯”、“三米飯”一樣,作為物質食糧,與母校傳授給他的精神食糧一起,永遠沉澱在他的靈魂深處。

大學生活

記得進入母校的第一周,學院組織他們觀看了紀實影片《李四光》。李四光先生對于事業的不倦追求、對于國家和社會的強烈的愛,深深地打動了他。他在心底發誓,一定要做一個李四光式的科學家,要為自己的國家之憂而憂,為自己的社會民衆之樂而樂。

在第二個學期以後,他開始擔任課代表,先後擔任過礦物學、岩石學、地球化學、地質力學和地球物理勘探等課程的課代表。他覺得學的最有趣的是礦物學課程,授課主講教師是鄢永良老師。他授課認真,深入淺出,這門課程使他印象深刻,至今受益匪淺,他使他覺得自然界的礦物質,是如此的豐富,又是如此的富有規律。簡簡單單的二氧化矽,就可以形成矽石和水晶,可以形成富有棱角的外形和奇妙而神秘的色彩。

螢石晶體又是那樣的清澈又五彩缤紛。黃鐵礦晶體又是那樣的完美無缺。綠柱石晶體又是那樣的粗犷而豪放,在潔白的水晶脈中逶迤連綿的黃金,顯得如此高貴而耀眼,誘發着人們的遐想和夢求。原子半徑之比決定配位數,配位數決定晶格形式,離子的堆積密度和結合力決定解理和位錯方向,最終決定晶體的外表形态。

晶體礦物的顔色、強度、硬度、導電性等材料物質性能,無一不與内部結構密切相關。自從學了礦物學以後,他就開始養成了用結晶礦物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一切無機物了。它是什麼物質組成的,是什麼樣的晶體結構,可能含有什麼樣的雜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生成環境和地質變故,等等,讓他在爬山涉水時,能夠若有所思,任何一種有奇異結構和形态的岩石和礦物,都會吸引他的注意力,讓他俯身拾之,攜如瑰寶。

對于礦物結晶學的興趣,一直影響着他。當他在1988年3月從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院應用化學系陶瓷材料化學專業博士畢業時,清華大學邀請他去工作并講授材料結構的有關課程時,他覺得很有信心。他在清華大學工作所講授的第一門課程,就是接替張孝文教授(時任清華大學校長、教育部副部長等職)講授“無機材料結構基礎”其中主要内容就是無機材料的結晶化學的知識,是礦物學和結晶學的一部分。他想他所了解的知識可能比一般材料學專業的學生還要多,他講授的例子,從天然礦物晶體講到人工合成物質,從數秒間的快速生長到幾億年的地質變遷的影響,很受學生歡迎。

實習生活

李建保在承德實習時,一次晚上回到宿營地整理樣品和行裝時,怎麼也找不到學校發給的羅盤指南針。他好着急,肯定是掉落在行程中。在那以後的幾天之中,隻要一有空,就要去尋找,于清義、劉振武、陸逛、王建華等同學輪班陪他上山,每次步行十多裡路,拖累别人,心裡面很不是滋味。

好在老天保佑,在尋找了5-6天後,終于在一次周末的尋找中,在工作地點的山坡上草叢中,發現了那個“可恨”的指南針。他當時一直等待挨點名批評,但是,當時帶隊的班主任賀雲龍老師卻沒有正面提到過這件事情。2000年賀老師親筆給他寫了一封信,對于母校成立和建設材料系的事情,代表學校征求他的意見,在他正準備回信的時候,突聞關于賀老師不幸的噩耗,他難以相信這是事實,更悔恨自己沒有及時給賀老師回信。

在招遠金礦畢業實習時,他是在參加了研究生招生考試後才趕到招遠的,比别的同學晚去許多。但是,劉連登和姚風良老師還特别允許他們去了。他們幾乎天天出入在潮濕濕、黑乎乎的礦井深處,找礦脈、測斷裂、采标本,内衣一身汗,外衣一身泥,頭帶鋼盔帽、腳穿橡皮靴,手提指路燈,活像新一代的礦井工人,自豪得很!渾身嚴裹,滿臉污泥的樣子,與同組的章安生、于清義、李衛芳、李宏等同學一起,相互看着都覺得對方可笑。當時,最大的夢想,是在雪白的石英岩脈中發現大塊的金子。所以,見到白白的岩石,就禁不住用錘子敲打幾下,總期望有意外收獲。

個人研究

研究方向

1、氮化矽基高溫陶瓷複合材料的強韌化技術及其工業應用

2、碳化矽基複合材料及其新型合成技術

3、陶瓷材料電磁波吸收材料、透波材料及其應用技術

4、大型高溫電極材料及其制備技術

5、氫氣能源材料的制備技術用新材料的設計

6、多孔陶瓷材料及其在分離過濾上的應用

7、陶瓷晶須的生長及其結晶化學基礎研究

8、纖維增強陶瓷材料的成形與燒結技術

9、無機智能材料的設計

科研項目

1、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智能材料的設計

2、863高技術項目:壓電陶瓷在氫氣制造電極技術上的應用、氮化矽陶瓷材料的強韌化技術

3、軍工及航天技術項目:高溫電磁波吸收材料和高溫透波材料

4、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功能陶瓷晶須的合成及其結晶化學研究

5、部委産業化項目:稀土陶瓷軋輥示範項目、多孔陶瓷材料工程化項目

6、北京市重點項目:清潔燃燒用制氫電極材料及其結構設計

7、其他橫向合作課題:多項

個人成果

1、研制出一種新型的碳化矽晶須,建立了一套微細陶瓷晶須的高溫合成技術設備,可以合成各種功能陶瓷晶須和微米晶線和異形晶體。

2、用碳化矽晶須複合後,使氮化矽陶瓷材料的韌性提高50%以上,氮化矽複合材料的性能水平被鑒定為全國最高,國際先進。其界面設計和複合工藝獲得國家發明專利。

3、将高韌性高硬度氮化矽陶瓷複合材料成功應用于高速金屬線材生産線的軋輥,并申請發明專利。

4、研究的高溫下可吸收電磁波的材料,可以應用于雷達吸波、電磁屏蔽以及軍用隐身等方面。

5、推廣使用多孔陶瓷材料。

6、利用特殊材料和結構,研制出高效率的水電解氫氣發生裝置和氫氣燃燒加熱裝置,并申請了專利,并出口國外。

個人榮譽

科研成果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國家科技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海南省科學技術一等獎等獎勵,獲得過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863高技術先進科技工作者、教育部跨世紀人才基金、以及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青年科技獎、北京市十大傑出青年、北京市優秀教師、全國教育英才、全國支援西部教育先進個人、共産黨員先進性教育全國宣傳典型、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先進工作者等榮譽。

個人教學

1、所講授的《國内外新材料的奇妙應用》課程,面對所有理工類和經管類學生,講解新材料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知識,受到學生高度評價;通過5年的講授,選修學生逐年增加,由早期的30人,逐漸增加到60人、90人,2002年已經達到120人,已經被選為清華大學與北京大學的聯合選修課,成為清華大學網上教學課程中最受歡迎的理工類課程之一,為在清華大學的學生中廣泛普及新材料科學知識發揮着重要作用。

2、曾經講授過《結晶化學》、《晶體光學》、《無機複合材料》、《材料科學基礎》等課程的全部或者部分内容。

社會評價

李建保一人到青海大學,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代價。初到青海,他對當地的飲食不習慣,學校沒有教工食堂,就在學生食堂就餐,從不搞特殊化。在工作中常常忙得顧不上到食堂吃飯,就在宿舍準備了整箱的方便面,泡一碗對付過去。晚上又常常加班到深夜;他把青海大學的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長遠規劃、放眼未來,分階段實施,從沒有短期行為和權宜之計。

他堅持原則、不徇私情,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按照服務協議,他保留清華大學的工資待遇,青海則每年給他5萬元的補助,但他一分都沒有領過,學校把這筆錢領回來交給他,他都拒絕了,并明确表示将錢捐給學校用于經費緊缺的學科和實驗室建設。在學校工作期間,沒有給學校增加任何額外開支。

他擔任校長以來,帶來了新的思想觀念、教育理念和辦學思路,通過他和同事們的辛勤努力,青海大學學科建設有了新發展,研究生教育實現零突破、科研經費成倍增長,發展建設明顯加快,教師素質、辦學水平、社會影響都有了一定提高。這兩年來的工作,深得社會各界、青大教職員工的肯定。

帶來了嶄新的辦學理念

經過深入的調查和認真的研究,确立了在青海大學工作的基本思路:從轉變辦學理念入手,以青海的資源優勢和環境特點為背景,以青海未來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為導向,以五個重點建設(課程、學科、實驗室、項目、人才隊伍)為主線,借助清華大學對口支援的力量,積極推動學校的科研工作,廣泛開展對外交流,發揮國際交流的作用,建設實用性特色學科,培養本土高素質人才,服務地方經濟發展。

提出了“以人為本、開放辦學、改革創新、跨越發展”的辦學理念,團結和引導廣大師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教學與科研相互融合、共同發展;立足優勢資源,突出辦學特色;改革創新,多渠道籌措建設資金,不斷推進學校教育事業發展。

教師整體素質明顯提高

及時主持制定青海大學人才隊伍建設規劃和引進高層次人才有關待遇暫行辦法,采取“送出去、請進來、學位攻讀與單科進修、引進智力與引進人才、永久牌兼職與候鳥型指導相結合”的多種形式,改善教師隊伍的知識結構和教學水平。

兩年來,先後選派69名教師和10名優秀學生到清華、浙大等高校攻讀碩士、博士學位,對83名教師進行了短期培訓、單科進修,選派8名教師赴日本研修,已經選定10名在校生免試攻讀清華大學研究生。啟動校級學科帶頭人培養計劃,已經選拔22名學科帶頭人和30名研究生指導老師。已經有4名博士、12名碩士與學校簽約長期來校工作。另外,還聘請兩名日本專家長期來校工作。

上一篇:袁嘉敏

下一篇:蔡秋鳳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