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田

李廣田

漢園三詩人之一
李廣田(1906年~1968年),散文家。号洗岑,筆名黎地、曦晨等。山東鄒平人。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次年開始發表詩文。1935年大學畢業,回濟南教中學。1941年秋至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除散文外,還寫了長篇小說《引力》。抗戰勝利後,他先後在南開大學、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加人中國共産黨。解放後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1949年全國第一次文代會,當選為文聯委員、文協理事。1951年任清華副教務長。1952年調任雲南大學副校長、校長。曆任中國科學院雲南分院文學研究所所長,作協雲南分會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等。曾與北大學友卞之琳、何其芳合出詩集《漢園集》。雲南大學校長(1957-1959年)。1959年在黨内反右傾鬥争中,他被劃為"右傾機會主義分子",并由校長降為副校長。[1]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緻死。他是中國現代優秀的散文作家之一,先後結集的還有《雀蓑集》、《圈外》、《回聲》、《日邊随筆》等。1968年11月,被極左路線迫害緻死。
    本名:李廣田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現代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山東鄒平 主要作品:《雀蓑集》、《圈外》、《回聲》、《日邊随筆》 主要成就:

人物生平

少年時代,一面讀書,一面做些農活。1923年,到濟南進山東第一師範學校,與朋友組織書報介紹社,曾因介紹中國進步文學與蘇俄作品被捕入獄。1929年,考入北京大學預科。1930年前後開始發表作品。在《未名》半月刊終刊号上發表了他的處女作《獄前》。1931年入北京大學外語系,攻讀英、日、法文,1935年北大畢業後,到濟南省立第一中學任教,先後發表散文《畫廊集》、《銀狐集》等。1936年,與卞之琳﹑何其芳合寫的詩集《漢園集》出版,以“漢園三詩人”著稱。但他寫得更多、成就更高的,還是散文。抗日戰争之前,創作了3本散文集:《畫廊集》(1936)、《銀狐集》(1936)﹑《雀蓑記》(1939)。這些作品或回憶童年故鄉生活,或描寫倍受折磨、無路可走的人物,或抒發對黑暗現實的不滿和對光明前途的追求。文風樸實、自然、真摯,呈現出恬淡靜美的氣氛。抗日戰争爆發以後,他流亡于西南各地,輾轉河南、湖北,到達四川,以流亡生活為題材寫了《西行記》。先後在一些中學和大學任教﹐1941年到昆明西南聯大任教,先後出版了散文集《回聲》《歡喜圖》《灌木集》及《詩的藝術》等著作并積極參加抗日鬥争和愛國民主運動。随著生活變遷和思想進步,他創作的《圈外》(1942)、《回聲》(1943)、《日邊随筆》(1948)等散文集,視野較前開闊,題材也更為多樣,靜美的氣氛漸為戰鬥的鋒芒所代替;這些變化﹐在雜文創作中表現得更為明顯。

1946年7月,到天津南開大學任教,此後到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建國後,參加第一次全國文代會,當選為全國文聯理事。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李廣田把主要精力投入教育事業﹐曾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副教務長,負責編選《聞一多選集》《朱自清文集》,并出版了長篇小說《引力》、散文集《日邊随筆》、文學短論《文學枝葉》《文學書簡》等。

1957年任雲南大學校長,并兼任雲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雲南分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等職。與此同時,他仍然從事散文寫作,文字技巧和思想内容較前更趨洗練和成熟,常于詩情畫意的描寫中,透示出富于哲理的意趣。1956年,被選為中共“八大”候補代表,列席中共第八次代表大會。1957年被錯劃成“右派”。1962年甄别平反。發表的《花潮》﹑《山色》等篇﹐曾有較大影響。此外﹐他還緻力于少數民族文學的研究﹐整理傣族傳說《一滴蜜》、彜族支系撒尼人的長篇叙事詩《阿詩瑪》和傣族長篇叙事詩《線秀》等出版。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錯誤批判,1968年11月2日,被迫害緻死。1978年10月平反。

香港文學研究社出版了《李廣田文集》。

李廣田著作除上面提到的以外﹐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出版過散文選《灌木集》(1944)﹔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出版過《散文三十篇》(1956)等。另外﹐還有短篇小說集《金罈子》(1946)﹐長篇小說《引力》(1947)﹐和文學論著《詩的藝術》(1944)﹑《文學枝葉》(1948)﹑《文藝書簡》(1949)﹑《論文學教育》等多種。1983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廣田文集》﹐是他的創作和論著比較完整的集子。

主要影響

李廣田先後出版過八本散文集,以及散見于報刊的不少篇什,計有一二百篇之多。他的散文,篇篇都是“獨立的創作”(何其芳語),都發人深思,融會了“詩的圓滿”和“小說的嚴密”,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自成一家。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他的名字可以和朱自清、冰心等散文家的名字排列在一起。

他在省立第一師範讀書時,教師中有楊晦,同學中有臧克家、鄧廣銘。

1929年秋,考入北京大學外語系,先讀預科二年,後讀本科四年,攻讀鞏,還跟周作人學習日文、自修法文。

1935年秋北大畢業後,他到濟南,在一所中學任教。

從李廣田最早發表作品的1930年初開始,到離山東開始流亡的1937年底止,可以算他創作的前期。這個時期,散文結集:《畫廊集》、《銀狐集》、和《雀蓑記》(《雀蓑記》雖是1939年出版的,但其中各篇卻都是1937年6月以前寫作的)。詩結集一本:《漢園集.行雲集》,還有一些散見于集外的篇什。

他這個時期的創作,主要取材于童年和故鄉的生活。

總觀李廣田的前期散文,人題材内容來看,可以說是“鄉土文學”。李廣田前期作品豐富了“鄉土文學”園地。在藝術格調上,李廣田的悲劇氛圍,人物的悲劇命運,又給李廣田前期創作罩上了一層淡淡的哀愁。1934年,他把自己的詩結集為《行雲集》,與卞之琳的《數行集》、何其芳的《燕泥集》合為《漢園集》,交商務印書館,作為鄭振铎編的《文學研究會創作叢書》之一于1936年出版。

在“漢園三詩人”中,卞之琳的詩淡泊,何其芳的詩絢麗,而李廣田的詩則相對地渾厚些。也許因為李廣田不刻意求工,更多注意真情流露的緣故。

1941年春,李廣田由卞之琳介紹,轉至西南聯大叙永分校任教,為時五年之久。這期間,他在中文系教文學概論。他與朱自清、聞一多、馮至、卞之琳等過從甚密,并同為聯大學生中影響最大、活動時間最長的“冬青社”的導師。他還積極參加抗日救國和反内戰的民主運動。

1946年夏秋間,西南聯大複員北上,他到天津南開大學任教。

1947年秋,應朱自清邀請,轉往北平清華大學任教。1948年8月,朱自清病逝,他繼任清華大學中文系主任,并着手選編《朱自清選集》和《聞一多選集》。同年,即北平解放前夕,他秘密加入中國共産黨。1949年7月,出席中華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會,當選為全國文聯委員,文協(作協前身〕理事。

從1937年全面抗戰始,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止,是李廣田創作的中期。他在創作上也獲得了豐收,計有散文集三本:《圈外》(再版時改名《西行記》)、《回聲》和《日邊随筆》(此外還有《灌木集》)。短篇小說兩本:《歡喜團》和《金壇子》;長篇小說《引力》;論文集六本:《詩的藝術》、《文學枝葉》、《創作論》、《文藝書簡》、《論文學教育》和《文學論》(出版于1982年11月,完成于1946年5月)。

中期散文,比較前期,題材更加多樣,思想更富戰鬥性,個人傷感或身邊瑣事幾乎絕迹,社會的時代的印記處處可尋;樸實、自然、真摯、親切的基本格調未變,但文風卻趨于明朗、犀利了。

李廣田的散文注重題材、人物的典型性,有時和短篇小說不大容易區别開來。

新中國誕生後,李廣田繼續在清華大學任中文系主任、副教務長等職。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他從北京調到昆明,在雲南大學任副校、校長,一直到1968年去世。這十九年,即李廣田的創作後期,恰好與前、中期時間和相等,但論創作數量卻遠不能相比。這十九年隻創作了薄薄的一本詩集《春城集》,以及少量散見于報刊的散文等。于1957、1958年中,受到當時形勢的觸動,懷着一顆赤子之心,利用業餘時間寫了二十多首詩,編成《春城集》出版。這些詩,歌頌了平凡的趔,平凡的工作,平凡的人,表現了詩人一貫的樸實、渾厚、真摯、親切的風格。

《春城集》與《行雲集》相比,後來未能居上。思想前進上,藝術上卻沒有表現出相應的躍進來,這種文學現象,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不僅僅李廣田一個有,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和總結。

1962年裡,李廣田又以高昂的情緒,創作了他一生中的最後幾篇散文《花潮》、《山色》、《不服老》、《同齡人》等。

文如其人,人如其文,李廣田是當之無愧的。

“文化大革命”中,他堅決抗拒江青反革命集團煽迫害狂潮,被監禁,被拷問,被上台批鬥,被挂牌罰跪,被拳打腳踢……,他絕沒有屈服。

1968年11月2日夜裡,他突然死在昆明市郊外的蓮花池内,頭部被擊傷,滿臉是血,脖子上有繩索的痕迹,腹中無水……,待人發現時,他已直挺挺地站立了好幾小時,死而不倒!

主要作品

《漢園集》(詩集)與何其芳、卞之琳合集,1936,商務

《畫廊集》(散文集)1936,商務

《銀狐集》(散文集)1936,文生

《雀蓑集》(散文集)1939,文生

《圈外》(散文集)1942,重慶國民圖書《回聲》(散文集)1943,桂林春潮社

《歡喜團》(短篇小說集)1943,桂林工作社

《詩的藝術》(詩論)1943,開明

《灌木集》(散文選集)1944,開明

《金壇子》(短篇小說集)1946,文生

《引力》(長篇小說)1947,晨光

《日邊随筆》(散文集)1948,文生

《創作論》(論文)1948,開明

《文藝書簡》1949,開明

《西行記》(散文集)1949,文化工作社

《散文三十篇》1956,作家

《春城集》(詩集)1958,作家

《李廣田散文選》1980,雲南人民

《李廣田作品選》1981,外文

《李廣田散文選集》1982,百花

《李廣田詩選》1982,雲南人民

《李廣田文集》(1一5卷)1983-1986,山東文藝

《李廣田代表作》1987,黃河

《阿詩瑪》(長詩)據傣族民間故事整理,1960,人文

轶事典故

主政雲南大學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李廣田先生服從組織安排,調到地處邊疆而又條件艱苦的雲南大學擔任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當時雲南大學校長由雲南省政府副主席周保中将軍兼任)。這是他與昆明闊别5年後,重新踏上邊疆這塊熱土。從此,在他生命的最後16個春秋裡,他再也沒有離開過這塊土地!他以滿腔的熱情和強烈的事業心治校辦學,竭盡全部心血,直至含冤去世。

“春光似海”“盛世如花”1962年3月,春城昆明圓通山海棠花、櫻花綻放,春花浪漫,春光滿目。著名詩人、文學家,前雲南大學校長李廣田曾以《花潮》韻筆,欣頌清平盛世,抒發喜悅心扉。李廣田于1952在全國高等院校進行院系調整初期,自清華大學調任雲南大學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校長當時由雲南省人民委員會副主席(即副省長)周保中兼任。雖然繁雜的行政事務占去了李廣田的多數時間、精力,但他仍狠抓教學和科學研究工作,努力提高教學質量。他認真執行黨的方針政策,團結全校廣大知識分子和同事,以忠于教育事業的赤子之心和滿腔熱情去領導學校的思想改造運動及教學改革,出色地完成了思改後期的院系調整工作。李廣田曾這樣說:“我對于教育工作、文學工作是不厭倦的,我願意終生獻身于此。”

(一)屯田積沃厲兵秣馬“下喬木而居幽谷”麼?

自1952年—1968年這16年的日子裡,李廣田再也沒有離開過雲南大學。40年代就有人說過,“雲大是個可以安身立命的地方”。李廣田到雲大來,卻不是為了安身立命,他為學術的進步和發展,為文明、為文化精神的積澱及人類心智的探索而努力。為提高教學質量,他首先抓師資隊伍建設,指定有學問和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親自“帶徒弟”,給青年教師補專業基礎知識,補外語和古漢語,送青年教師到校外進修,并親自主持“殿試”檢查對他們的培養效果。他曾忍辱負重護學生,雖自己被錯戴着“右傾機會主義分子”的帽子,仍然為幫助畢業分配後長期未能學用對口的學生而甘冒帽子“升格”風險,毅然給省委書記寫信,同時轉去幾位學生寫回學校傾訴委屈遭遇的來信,建議省委把他們調回重新分配工作;他曾為嚴格學生錄取标準親自把關,褒揚尊師美德,擎樹良好學習風尚,對庸碌度日者橫眉,褒獎學有創造的莘莘學子。……為抵制謬批“白專”、誤反“法權”、錯唱“對台戲”、詭吹“火燒中遊”等不适的活動,李廣田不避風險,因而被錯誤地免除校長職務,下放食堂勞動,甚至挂黑牌遊校園示衆等。他為提高工作效率而篩選幹部,為提高師資素質和學術水平而選賢任能,乃至破格或不拘一格拔萃菁華擢才俊,他都精細過濾,事必躬親。還有檢查體育課教學的新鮮事例,他必親自深入運動場館,首先檢核教學大綱、教案等文字資料,要求教師當衆做示範動作,講解要領,甚至要求教師诠釋并完成全部運動過程。10餘年的艱辛務實、以身作則,李廣田的舉動深深喚起了一輩學人的良知、膽識和勇氣,去執著追求進取,遠離盲從愚昧。雲大人胸懷東陸大學“自尊、緻知、正義、力行”校訓,秉承熊慶來雲南大學校歌創新求真的辦學思想(其歌曰:“太華巍巍,拔海千尋;滇池淼淼,萬山為襟,卓哉吾校,與其同高深,北極低懸赤道近,節候宜物複宜人。四時讀書好,探研境界更無垠,努力求新以作我民;努力求真,文明允臻;以作我民,文明允臻。”),在教學、科研中知行并舉、不斷奮進。

(二)克勤務實營造名苑

李廣田是新中國著名文學家和詩人,其文采經綸錦織,但他亦深知研究和發展自然科學對富民強國之重要,他非常重視理、工、醫、農各科的建設和發展。他堅信數理學科乃自然科學之基石和支柱,基石不堅,高樓何起?他曾心志若一,着力培養數理人才,上世紀50年代,他首開雲南大學破格拔萃之風,袁基富、李作新、王文亮、李熾、李永材、李德修等六位青年教師被提前晉升講師,他們均原出于理科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諸系。李廣田積極支持物理系自行研究制造物理試驗儀器,撥資成立金工車間并為之配備技術人員。雲大自造高精儀器成功,在全國院校引起巨大反響;1953年暑期,高等教育部部長楊秀峰、副部長黃松齡親率全國10大名校(含北大、清華、南開、南京大學、複旦大學等諸校)校長、書記,莅臨雲大會澤院召開現場學習觀摩大會。上百套囊括力、熱、聲、光、電、電子、無線電、核物理等方面的嶄新儀器陳列于會澤院一樓西頭的兩大間物理系實驗室(即當今會澤院一樓西頭之第一、第二會議室)内,供貴賓們盡興參觀。各大兄弟院校的貴賓們千裡迢迢送來千重嘉許、萬般勉勵,鼓舞我校師職生員戒驕戒躁、百尺竿頭、輝豐再創。楊秀峰部長在講話中宣布:“高教部決定,由西南高教局即時撥款為雲南大學建蓋一座教學實驗綜合大樓以示表彰。”(該綜合大樓即為現今之數理館,于1954年動工興建并建成。)

上世紀60年代,曾有前蘇聯一個專家考察組來昆考察,他們對雲大數理館特别贊揚說:“在中國邊遠的雲南見到這麼美麗新穎的建築,這是我們所沒有意料到的。從這幢建築可以想象設計師的水平,這樣的建築在現在的蘇聯還不過時,即使過三、四十年也不會過時。”

不甯唯是,也就在1953年,高教部曾直接組織了面對全國高校物理系,事先不予通知的突擊性四門重頭基礎理論課程(理論力學、電動力學、量子力學和統計物理學)的統一期末考試。統試結果見分曉時,雲南大學物理系成績優異,居前三名(即兩門第一、一門第二、一門第三)。于是,雙喜臨門:首啟研造儀器創舉、錦添統試成績拔萃,雲大物理系頓時“蜚聲遐迩”、全國出名,以後連續塑菁華之輩出,數十年而不衰。

李廣田身居雲大,更熟悉雲南的自然環境與天然資源狀況,号稱“植物王國”和“動物王國”的雲南,獨特的天時、地利,為設立相應的學科專業形成了得天獨厚的優裕條件。他積極幫助生物系對原有辦學及研究的深厚底蘊予以總結提高、擴幅提煉;在李廣田的持續“追蹤”關注下,經過生物系師生們的不懈努力,緊随物理系在全國聲名鵲起之後,數理館理科又一系———生物系被拔居雲南大學踞全國的第二個名系。正是

廣田運籌珠聯璧合璟閣名卉溢馨萬裡

(三)諧美天然寶庫導建時代專業

1956年,全國學習前蘇聯之風蔚然興起,李廣田接任雲南大學校長後,繼續選擇物理系籌建雲大第一個學科專業,即金屬物理專業(時稱金屬物理專門化)。老一輩學人,學識造詣高實的教學“台柱”楊桂宮先生(楊時為物理系主任,後為雲大副校長)、顧建中先生,以及胡維菁先生等理所當然地成為這第一個專業的教學和科學研究領域骨幹。

李廣田高瞻遠矚,“金屬物理專業”在雲大的設置,率先享用了雲南的礦藏資源條件,名副其實地諧和了三迤人民和全國人民對雲南“金屬王國”譽稱所寄予的開發願望;李廣田主校、辦校的16年中,雲大金屬物理專業向全省、全國輸送了許許多多的金屬冶金、設計、金屬材料質檢、應用,貴金屬及其合金的提純、合成(合金化),單晶的制備、晶體缺陷、乃至超微結構材料,真空冶金、提純、濺射噴鍍、低溫超導、高溫金相、納米技術、激光全息、激波、熱處理、核輻照、超聲波、電磁輻射、微波和射線(涵CT、PET和中子射線、核磁共振等)的非破壞檢測,以及它們的綜合應用等方面的綜合人才。

作為一校之長,李廣田稱得上是一位難得的優秀“管家婆婆”,雲大理科學生在他的嚴格要求下學好了專業知識,打好了數理基礎,練就一身過硬本領,畢業分配到全國各地,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中國科學院北京物理研究所黨組書記兼常務所長、原國立雲南大學航空系教授、校五聯會主席郭佩珊先生是這樣說的:“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每年都向雲南大學要求分配一批理科畢業生,不論是物理系、數學系或是化學系的畢業生,他們的共同特點是:基礎紮實、工作勤奮、作風誠樸、好求上進。”因此不用幾年,他們的業務便上去了,成為所裡各個研究室的業務骨幹。

(四)厚用館藏書承傳大學精神

雲南大學圖書館是國内大學藏書較多的圖書館之一,曆來館内外文書籍和期刊雜志名類豐厚,英、俄、德、日、法語、阿拉伯語、拉丁語等語種文籍豐富,泰文、朝鮮文、越南文等亦不鮮見。李廣田鼓勵充分利用圖書館的外文期刊,他強調說:“大學必須大搞科學研究,外國人的研究成果和信息對我們搞科研有啟迪作用,不可不讀。外語是閱讀的工具,必須充分掌握。”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從大學二年級起,上課的理科教師多數都用英語講授,做作業也基本上用英語,也有使用第二外國語的情況,如法文或德文。50年代後期,在向前蘇聯學習的日子裡,李廣田積極動員老師們用最短的時間掌握俄文,并親自組織俄文速成班,調部分教師(特别是青年教師)參加突擊俄文訓練,規定4周内學成,然後經考試(當堂筆譯理科俄文叢書若幹頁,合數千字),合格發給證書(筆者後來做科研閱讀俄文期刊并翻譯出版了俄文譯著,全得益于廣田校長主持的“俄文速成班”之突擊學習)。

1955年,雲南大學的自然科學雜志《雲大科研簡訊》出刊,這應算是建國後雲南大學自然科學學報的前身,李廣田聘請時任理學院院長、負責科學研究的副教務長張其濬教授為雜志主編,定為雙月刊,主要刊載自然科學的科研成果。論文一經刊登,稿酬是比較高的;張其濬按李廣田的解釋說:“這既有鼓勵大家搞科研的作用,亦有獎勵的性質。”

當雲大人走過雲大數理館門前時,定然會看到愛因斯坦所說的話:“對真理和知識的追求并為之奮鬥,是人的最高品質之一。”李廣田是具有這一最高品質的人。

人際關系

妻子:王蘭馨(湖北省來鳳縣文化館館長、黨支部書記兼音像發行站站長,研究館員,音樂家,中國音樂家協會湖北分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音樂學會會員,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市場研究中心創作委員)。

同學:卞之琳(現當代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上一篇:魯西西

下一篇:楊子彥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