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祥

李伯祥

相聲表演藝術家
李伯祥,著名相聲演員,父親李潔塵也是著名相聲藝人。李伯祥師從趙佩茹,6歲學藝,從小得趙佩茹、劉寶瑞等相聲名家指導,基本功紮實,曾獲中國曲藝最高獎“牡丹獎”和“侯寶林傑出貢獻獎”。
    中文名:李伯祥 外文名: 别名: 籍貫:北京市 性别:男 國籍:中國 出生年月:1938年 職業:相聲演員 代表作品:擅長的傳統曲目有《報菜名》、《怯講究》、《白事會》、《大戲魔》、《醋點燈》等,創作的節目有《綜合之最》、《謙虛論》等

個人簡介

李伯祥,1938年出生,自幼随父李潔塵學說相聲,6歲時在南京貢院街金谷茶園首次登台演出,藝名小神童。此後由北京啟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園、玉壺春等處演出。11歲時拜趙佩茹為師。1979年李伯祥被天津市曲藝團聘為相聲教師,1990年央視錄制了他分别與孫少臣、杜國芝合作表演的傳統相聲數十段并存檔。1997年天津的中華曲苑、天津名流茶館恢複相聲大會的演出,作為攢底的演員,李伯祥幾個月演出的節目不重複,展示了他活路寬的深厚功底。

人物概述

李伯祥矮個兒、小眼睛、小分頭兒,總是精氣神兒十足的樣子。台上台下講話都是滴水不漏的勁頭兒。不論是傳統的《大戲魔》、《醋點燈》、《寫對聯》、《報菜名》,還是新作品《聊天兒》、《兩面人》、《看紅岩》、《謙虛論》,李伯祥的表演都能牢牢抓住觀衆的神,他的機智、靈巧台風與爆、脆、快、響口風與搭檔杜國芝的佯裝敦厚其實心知肚明,靠活佐料與逗哏較勁的神氣,形成了他們二人的獨特表演風格,被藝術評論界稱為“李杜黃金搭檔”。與其他取得成績的相聲藝術家一樣,李伯祥如今的知名度靠的是早年的苦練。他自幼随父親李潔塵學藝,十五歲時,已掌握了一百多段傳統相聲,被譽為“小老藝人”。

人物生平

李伯祥于1943年9月2日在南京貢院街的金谷茶園第一次上台說相聲。一段《六口人》說完,觀衆盛贊他是個“小神童”。漸漸地,“小神童”聲名鵲起,并經常現身在南京、濟南、天津的舞台上。他是李潔塵的兒子,父親給他啟蒙,他受到了良好的藝術教育。而自登上舞台之後,技藝進步很快,适應能力也大大加強。抗戰期間,國民黨總統府搞了一次堂會,蔣介石要觀看演出,他看了富少舫的滑稽大鼓、章翠鳳的京韻大鼓等,而讓蔣介石忍俊不禁的是年僅7歲的李伯祥和他父親合說的一段相聲。

解放前,濟南有兩個茶社演出“相聲大會”,一個是晨光茶社,有李壽增、郭榮起、孫少林、白全福、郭全寶、劉廣文、羅榮壽、郭寶山等;另一個是共樂茶社,有張壽臣、高桂清、劉桂田、李潔塵、劉寶瑞、閻笑儒、于世德、黃鶴來、王長友、袁佩樓等,陣容相當強大。而還是個孩子的李伯祥在這兩個茶社,都曾“開場”。一是因為他年齡小,輩分小,二是因為他已被觀衆稱為“小神童”,有的觀衆專門來看他,而他也能把場子“開開”(即“攏粘兒”)。因此,趙佩茹非常喜愛他,“口盟”收他為徒。

直至1949年,也就是天津解放後,在群英戲院舉行了正式的拜師儀式。那年他11歲,在台上給師父鞠了三個躬。因為主持儀式的是一位負責文藝工作的進城幹部,當然也就不能磕頭了。但頭還是磕了,也照樣“擺知”了,是在拜師儀式後。那天與他同時拜師的還有李潤傑,李潤傑和李潔塵同輩,由楊少奎代拉師弟,拜師焦少海。幾天後他見到李潤傑,開玩笑說:“我跟你是一塊兒拜的師,咱倆是同學。”李潤傑笑着送他倆字:“玩兒去!”

藝術風格

李伯祥的藝術風格以“快、爆、脆、準”為主要特點,以“貫口”見長。全國觀衆尤其是京、津兩地觀衆很喜歡他。在他說的每一個段子裡,幾乎都有小“貫口”,而嘴皮子又利索,他的一段《聊天兒》,使他落了個“李大白話蛋”的雅号,這絕無貶義,而是如同馬三立的“馬大善人”,蘇文茂的“蘇大秘”一樣,是他塑造人物成功的結果。

人物大事

1938年生于北京,自幼随父李潔塵學說相聲。

1944年在南京貢院街金谷茶園首次登台演出,被稱為“小神童”。

1949年他由北京啟明茶社到天津小梨園、玉壺春等處演出。同年冬天拜趙佩茹為師。

1961年結婚。

1979年被天津市曲藝團聘為相聲教師。

1990年中央電視台錄制了他分别與孫少臣、杜國芝合作表演的傳統相聲數十段并存檔。

1997年天津的中華曲苑、名流茶館恢複相聲大會的演出,作為“攢底”的演員,李伯祥幾個月演出的節目不重複,展示了他活路寬的深厚功底。

60多年的舞台實踐,他逐漸形成了“快、爆、脆、準”的藝術風格。他早年嗓子好,說唱并茂,後因嗓音失潤,專以說功見長,特别是貫口活兒更見功力。

代表作品

傳統曲目有《報菜名》、《地理圖》、《大戲魔》、《山東話》、《學電台》、《醋點燈》、《繞口令》等,創作的節目有《周遊世界》、《綜合之最》、《謙虛論》等,整理、改編了相聲《看紅岩》等。他還培養了戴志誠、鄭健、王平等弟子。

上一篇:張蘭德

下一篇:神州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