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樹

杉樹

松科杉樹
杉樹屬松科,常綠喬木,生長在海拔2500米~4000米的山區寒帶上。高可達30米,胸徑3米,樹幹端直,樹形整齊。杉木的品種較多,大緻分為三類:一類是嫩枝新葉均為黃綠色、有光澤的油杉,又名黃杉、鐵杉;另一類是枝葉藍綠色、無光澤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還有一類是葉片薄而柔軟,枝條下垂的線杉,又名柔葉杉。被稱為“萬能之木”。[1]
    中文名:杉樹 拉丁學名:Cunninghamia lanceolata (Lamb.) Hook. 别名:Chinese fir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裸子植物門 亞門: 綱:松杉綱 亞綱: 超目: 目: 亞目: 科:松科 亞科: 族: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亞熱帶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植物學史

70年代,由長期在林業第一線從事科研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吳鳴翔首次發現。這一新冷杉的發現,填補了我國華東地區無冷杉屬植物分布的空白,對研究古氣候及第四紀冰期具有重要意義。

形态特征

常綠喬木。葉在側枝上排成二列,條狀披針形,堅硬,工3-6厘米,邊緣有細齒,上面中脈兩側的氣孔線較下面的為少。雌雄同株;雄球花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簇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苞鱗大,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厘米;苞鱗革質,扁平,三角形寬卵形,先端尖,邊緣有細齒,宿存;種鱗形小,生于苞鱗腹面下部;種子扁平,長6-8毫米,褐色,兩側有窄翅。

生長環境

喜溫暖濕潤氣候,怕旱怕風,對土壤要求較嚴,以闆岩、頁岩、砂岩、片麻岩、花崗岩等風化而成的土層深厚肥沃、腐殖質含量高、疏松濕潤、通透性和排水性良好的酸性或微酸性土壤上生長良好。

分布範圍

杉木分布遍及整個亞熱帶,北起秦嶺南坡、河南桐柏山、安徽大别山、江蘇句容、宜興,南至廣東信宜、廣西玉林、龍津、雲南廣南、麻栗坡、屏邊、昆明、會澤、大理,東自江蘇南部、浙江、福建西部山區,西至四川大渡河流域(泸定磨西面以東地區)及西南部安甯河流域。垂直分布的上限常随地形和氣候條件的不同而有差異。在東部大别山區海拔700米以下,福建戴雲山區1000米以下,在四川峨眉山海拔1800米以下,雲南大理海拔2500米以下。越南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浙江舟山。

栽培技術

宜在冬末春初雨後林地濕透後種植。栽植造林的季節在中帶和南帶以12月至翌年2月效果較好,但在冬季幹旱或有嚴寒的地方,則以春季栽植為妥。栽植時要求苗木端正,宜深栽,即地上局部入土57厘米,根系舒展,防止窩根,回土要細緻并适當壓實,注意栽植時不要傷及根際皮部,以免影響成活和造成分蘖萌芽。

穴規格為50厘米×50厘米×30厘米。個别小班或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段,可暗穴整地。穴規格為60厘米×50厘米×27厘米。栽植宜穴大而深,使根系舒展,苗梢宜向下坡(俗稱不反山),适當深栽,分層覆土打實,才能保證成活和生長良好。間伐杉木生長發育進入速生階段後,自然整枝和自然稀疏迅速進行。

初植密度可控制在100-167株/畝;初植密度可控制在167-220株/畝,一般産區中等立地條件和邊緣産區上等立地條件地塊上造林時,初植密度可控制在220-300株/畝。造林密度較小,在山窪、山腳每公頃栽1400~1800株,山腰、山坡每公頃1800~2500株。在福建南平及小材有銷路、幼林不間種作物、實行間伐的新産區,造林密度每公頃3000~4500株,10年後保留2500~3000株,林木生長也好。以培育中徑材為目标的初植密度一般為167株/畝,株行距可為2.02.0米;立地條件一般,初植密度應為200株/畝、株行距以1.72.0米為宜。

栽後頭2年每年撫育2次,第34年每年撫育1-2次,一般連續撫育3-5年。第一次在4-5月,第二次在8-9月。如與農作物間作,撫育即結合間作進行,否則要進行專門的撫育,以中耕除草為主,每年進行1~2次。又因杉木易生萌蘖,特别當栽植過淺,頂芽受傷時,更易造成一樹多幹,嚴重影響生長。間作在杉木造林後郁閉前2~3年内進行,可間種糧食作物(如玉米、薯類)、油料作物(如黃豆、花生、芝麻)、經濟作物(如煙草、油桐等)或綠肥(如丘陵地區)。間作地的坡度宜較緩。間種矮稈作物,尤其是豆類作物,有覆蓋林地、保持水土和改良土壤的功效。每次撫育都要砍灌、割草、松土。松土時做到冠内淺、冠外深。造林初期,幼樹根系分布較淺,隻宜淺鋤,一般7-10厘米,随着年齡增大,可逐步加深到10-15厘米。間種密度不能太大,與幼樹要保持一定的距離(一般為30~40厘米)。作物收獲後的莖稈盡可能還林,以利于提高土壤肥力。

主要價值

木材黃白色,有時心材帶淡紅褐色,質較軟,細緻,有香氣,紋理直,易加工,比重0.38,耐腐力強,不受白蟻蛀食。供建築、橋梁、造船、礦柱,木樁、電杆、家具及木纖維工業原料等用。樹皮含單甯。杉木生長快,用種子繁殖或插條繁殖,或根株萌芽更新,栽培地區廣,木材優良、用途廣,為長江以南溫暖地區最重要的速生用材樹種。

保護現狀

水杉為落葉、針葉大喬木。它以樹姿優美,枝葉繁茂,葉色多變而獨具一格,被列為古稀名貴植物之一,為我國一級保護植物

植物文化

杉樹寓意着堅強,杉樹具有頑強的生命力,能夠在相對惡劣的環境中生存,樹幹筆直挺拔,枝葉茂密繁盛,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種春意盎然、勃勃生機的感覺,那一片片翠綠的葉子,似乎就是春天到來的信号。

杉樹寓意着家庭和睦,杉樹算是叢生植物,植株之間的距離較短,但是它們卻能保持勻稱的形态生長,都不會去争搶土壤中的水分和營養物質,代表着和睦安甯、幸福美滿的意思,寄托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杉樹寓意着人财興旺,杉樹那郁郁蔥蔥的枝葉,無不展現出它旺盛的生命力,寄托着人們希望家庭,兒孫滿堂、富貴吉祥、早生貴子的美好願望,也表達了人們對結婚新人們的美好祝願和祝福。

杉樹寓意着永恒,杉樹的葉片四季常青,盡力了歲月的打磨和時間的流失,卻不會改變它的模樣,它能夠堅定得生長,不忘初心,在每年春節就能長出翠綠的葉片,鼓舞着人們勇敢去面對困難,戰勝困難。

品種分類

1.嫩枝新葉均為黃綠色、有光澤的油杉,又名黃杉、鐵杉

2.枝葉藍綠色、無光澤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

3.葉片薄而柔軟,枝條下垂的線杉,又名柔葉杉

中國常見種屬

杉木

屬常綠喬木;葉在側枝上排成二列,線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上下兩面的中脈兩側有氣孔線,下面的組成較寬的氣孔帶;雄球花簇生枝頂,花藥3,藥隔較花藥短;雌球花單生或2~3個集生枝頂,球形,苞鱗大、與珠鱗合生,珠鱗小,先端三裂,腹面基部着生3枚胚珠;珠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厘米,苞鱗大,革質,扁平,寬卵形或三角狀卵形,先端具硬尖,邊緣有不規則細鋸齒,珠鱗小,具三粒種子,種子扁平,兩側有窄翅。該屬共3種,台灣杉木和德昌杉木分布區較窄,僅産台灣中部以北和四川西南的局部地區。而杉木則廣為栽培,在中國東部、中部亞熱帶中為習見的常綠針葉林樹種之一,是林業生産中的重要速生造林樹種,木材産量占全國商品材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杉木喜溫、喜濕、怕風、怕幹,最适宜的環境為氣候溫暖濕潤,土層深厚、肥沃濕潤、排水良好的黃壤和靜風的谷地。

柳杉

屬僅柳杉和日本柳杉兩種。為常綠喬木,小枝下垂;葉螺旋狀排列略呈五行,錐形,背腹隆起,兩側稍扁,有氣孔線,基部下延;雄球花單生小枝上部葉腋,而密集成短穗狀,每雄蕊具3~6花藥;雌球花單生枝頂,稀數個集生,每珠鱗基部生2~5枚胚珠,苞鱗大部分與珠鱗合生,僅上端分離;球果近球形,種鱗木質,盾形,上部肥大,邊緣有3~7裂齒,背面近中部有一個三角狀分離的苞鱗尖頭;種子不規則橢圓形,邊緣有極窄的翅。柳杉高大聳直,生長快,壽命長,用途廣,适生範圍較廣,為優良速生樹種之一,在中國亞熱帶諸省區均有栽培。為較喜光的淺根性樹種,但側根非常發達。柳杉要求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4~19℃,1月平均氣溫在0℃以上的溫暖濕潤氣候,尤其需要空氣濕度大,夏季比較涼爽的海洋性或山地氣候。土壤要求酸性山地黃棕壤、紅黃壤和黃壤。在土層深厚、濕潤而透水性較好的山坡、丘陵生長良好。耐水性差,長期積水或排水不良之地不宜栽植。

台灣杉

屬括特産台灣的台灣杉和分布于大陸貴州、湖北及雲南的秃杉。為常綠喬木,小枝細長、下垂;葉二型,基部下延;老樹之葉鱗狀鑽形,在小枝上密生,并向上斜彎,先端尖或鈍,背腹面均有氣孔線;幼樹之葉鐮狀鑽形,較長,微向上彎内,兩側扁平,先端銳尖;雄球花數個簇生枝頂,每雄蕊有2~4花藥,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枝頂,苞鱗退化,每珠鱗的腹面基部有2枚胚珠;球果形小,種鱗革質,扁平,上端寬圓常有凸尖;種子扁平,兩側有窄翅。秃杉因生長快,壽命長,幹形端直,材質優良,已作為速生造林樹種正日益推廣種植。為淺根性、中性偏陽樹種,側根非常發達,生于亞熱帶季風濕潤區。産地年平均氣溫11.2~15.4℃,年降水量1000毫米以上,在雲南高海拔産區冬季可耐-10℃的低溫。土壤為酸性紅壤或黃壤。在氣侯溫涼、濕潤、土層深厚、排水良好之地,最大的年生長量樹高可達2米,胸徑達2.4厘米。水松殘遺的單種屬植物,現代分布僅局限于中國廣東、廣西、福建及雲南等省區的局部地區。但久經栽培,在華南、華東、華中地區均有種植,其中廣東珠江三角洲一帶及福建中部及閩江下遊分布較多。

水松

與落羽杉屬植物一樣,性耐水濕,較水杉、柳杉、杉木更喜溫暖而不耐寒。為陽性樹種,主根不發達,側根入土較深,具屈膝狀呼吸根,常伸出土面或水面,樹幹基部膨大,常成槽柱狀。水松的主要形态特征為半常綠性喬木;葉有三型:鱗形葉較厚,在枝上輻射伸展,宿存2~3年;線二列狀,秋後脫落;線狀鑽形葉輻射伸展排成三列狀,生于大樹的一年生短枝上,秋後連同側生短枝一同脫落;球花單生于有鱗形葉的小枝頂端;雄球花的雄蕊具2~9(多為5~7)花藥,藥隔大而明顯;雌球花近球形或卵狀橢圓形,有20~22枚很小的珠鱗,每珠鱗的腹面基部生有2枚胚珠,背面有較珠鱗為大的苞鱗;球果倒卵狀橢圓形,種鱗上緣有6~10個三角狀尖齒,苞鱗與種鱗幾乎全部合生,僅先端分離、三角狀而反曲,位于種鱗背面中部或中上部;種子橢圓形,微扁,具向下生長的長翅。

代表植物

水杉

水杉,為落葉大喬木,杉科單種屬植物,是我國特産的孑遺珍貴樹種。水杉高可達35米,胸徑可達2.5米。其葉為扁平條形,長13~20毫米,交互對生成兩列,羽狀。球果下垂,呈四棱球形或圓筒形,種鱗交互對生,木質,通常為22~28個。水杉主要分布于川鄂湘三省交界處,最早在四川萬縣磨刀溪發現。由于這類植物在中生代白垩紀及新生代曾廣布于北半球,第四紀冰期後,其同屬的其它種類已全部滅決,故“活化石”水杉的發現,被認為是當代植物界的重大發現之一。現已普遍栽培,為國内外常見的園林樹種。

銀杉

銀杉,為常綠喬木,松科單種屬植物,為第三紀殘遺種。銀杉高可達20米,葉為條形;生長枝上的葉子長4~5厘米,短枝上的葉子不足2.5厘米。球果為卵圓形或長橢圓形,種鱗13~16個。銀杉間斷分布于越城嶺太平山區及大婁山東段,總計30多個分布點,其中三分之一的分布點僅保存有1~2株。銀杉所适宜的生存地點已被其它樹種所占據,因而被迫生存于中亞熱帶海拔980~1870米中山地帶的狹窄山脊、孤立的帽狀石山頂和懸崖、壁縫中。

秃杉

秃杉,為常綠大喬木,杉科台灣杉屬。秃杉最高可達75米,葉為四棱狀鑽形,長2~5毫米,排列緊密。球果呈圓柱形或長橢圓形,種鱗21~39個。30年代末,法國裸子植物專家Gaussen根據采自我國雲南貢山的标本而最早發表。秃杉成材快,且材質優良,已被列為速生造林樹種。 

百山祖冷杉

百山祖冷杉,為常綠喬木,松科冷杉屬。百山祖冷杉高11米;葉子呈條形,長1.5~3.5厘米;球果呈圓柱形,長7~12厘米。70年代,由長期在林業第一線從事科研工作的高級工程師吳鳴翔首次發現。這一新冷杉的發現,填補了我國華東地區無冷杉屬植物分布的空白,對研究古氣候及第四紀冰期具有重要意義。由于這種 新冷杉 僅在浙江南部慶元縣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地帶的針闊混交林中保存4株,并且難于開花結果,因而已被列為世界亟待保護的瀕危植物。

杉樹郵票

【郵票志号】92-03 

【郵票名稱】杉樹 

【發行日期】1992.3.10

【印刷版别】膠版 

【郵票規格】31×52mm 

【整張枚數】40(10×4)

【設計者】曾孝廉 

【設計說明】

【票面】

本套郵票共4枚。

4-1為“水杉” 4-3為“秃杉”

4-2為“銀杉” 4-4為“百山祖冷杉”

我國過去發行的植物郵票,除《食用菌》外,都是被子植物郵票,以表現花冠為主。 這套《杉樹》郵票另辟蹊徑,以表現球果為主。杉樹的主要特征部位是球果(即花序呈球形或圓錐形,由許多覆瓦狀的木質鱗片組成,長成後很象果實),這是裸子植物的共同特點。設計者選擇成熟後期的球果枝,将其置于畫面的主要部位,盡量準确地刻畫球果的4-4“百山祖冷杉”形狀和種鱗的數量及排列方式。在色彩上,成熟果多呈赭褐色,與綠色葉片形成比較醒目的對比,使畫面避免過于單調。在這套郵票上,球果枝不僅位置突出,而且畫得很實、很具體,它們構成了每一個畫面的主體。在主體的後面,作者描繪了杉樹的整體形态。樹形作為遠景,是近景的必要補充和有機組成部分。作者采用青灰色來畫樹,不僅使畫面層次分明,而且使4枚郵票在色調上比較統一。整套郵票具有一種素雅甯靜的氣氛。  

上一篇:桉樹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