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

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長子
朱标(公元1355年—公元1392年),明朝宗室。明太祖朱元璋嫡長子,明惠宗朱允炆之父,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生于太平陳迪家。[1]朱标于龍鳳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朱元璋稱吳王時便将其立為世子,随宋濂學習經傳。自幼受到悉心教導,明太祖對他寄予厚望,多方培養。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立為皇太子,正式确立他為接班人。朱标從小熟讀儒家經典,性格仁慈寬厚,對弟弟們十分友愛,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周王朱橚等弟弟曾多次有過錯,朱标從中調和求情,使他們免受責罰,在諸王中威信最高。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朱标視察陝西回來後,因風寒病逝,八月葬孝陵東側,即明東陵,谥“懿文太子”。建文元年(1399年)追尊為孝康皇帝,廟号興宗。燕王朱棣靖難之役稱帝後複稱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複稱其孝康皇帝,《明史》亦稱孝康皇帝。
  • 本名:朱标
  • 别名:懿文太子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太平陳迪家
  • 主要成就:明太祖之子、建文帝之父被追尊為皇帝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朱标于龍鳳元年(1355年,元至正十五年)九月五日出生在太平商人陳迪家中。母孝慈高皇後馬氏。朱标出生時,父親朱元璋正在率軍攻打集慶(今南京),長子的出世,給酣戰中的朱元璋帶來了莫大的欣喜。得報後,朱元璋興奮地在當地的一座山上刻石曰:“到此山者,不患無嗣。”興奮之餘,也對兒子抱以極大的希望。龍鳳六年(1360年,至正二十年),便讓宋濂等名儒為師授其經學,接受正規儒家教育。

龍鳳十年(1364年,至正二十四年),朱元璋在應天府自立為吳王,并立朱标為世子。吳元年(1367年,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令十三歲的朱标赴臨濠祭拜祖墓,希望借機訓練他将來為人君的本領,臨行前朱元璋教導說:“古代像商高宗、周成王,都知道小民的疾苦,所以在位勤儉,成為守成的好君主。你生長富貴,習于安樂。外出,沿途浏覽,可以知道鞍馬勤勞,要好好觀察百姓的生業以知衣食艱難,體察民情的好惡以知風俗美惡。到老家後,要認真訪求父老,以知我創業的不易。”命中書省擇官輔行,凡所過郡邑城隍、山川之神,皆祭以少牢。過太平,訪陳迪家,賜白金五十兩。至臨濠,告祭祖墓。該年冬,跟随朱元璋觀郊壇,令左右導之農家,遍觀其服食器具,又指道旁荊楚,曰:“古用此為樸刑,以其能去風,雖傷不殺人。古人用心仁厚如此,兒念之。”

冊為皇儲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稱帝,朱标被立為皇太子,帶刀舍人周宗上書乞教太子,朱元璋欣然同意。中書省、都督府剛剛成立,請以朱标為中書令,朱元璋不許,說:“兒年未長,學未充,更事未多,宜尊禮師傅,習經傳,博古通今,識達機宜。他日軍國務重,皆令啟聞,何必為中書令?”。

朱元璋對朱标極其愛護,命詹同考曆代東宮官制,并選拔功勳道德老成者兼領東宮,輔導太子。其中左丞相李善長兼太子少師,右丞相徐達兼太子少傅,中書平章錄軍國重事常遇春兼太子少保,右都督馮勝兼右詹事,中書平章政事胡美、廖永忠、李伯升兼同知詹事院事,中書左、右丞趙庸、王溥兼副詹事,中書參政楊憲兼詹事丞,傅瓛兼詹事,同知大都督康茂才、張興祖兼左、右率府使,大都督府副使顧時、孫興祖同知左、右率府事,大都督府事吳祯、耿炳文兼左、右率府副使,禦史大夫鄧愈、湯和兼谕德,禦史中丞劉基、章溢兼贊善大夫,治書侍禦史文原吉、範顯祖兼太子賓客,不再與東宮外另設府僚,意在朱元璋外出征戰期間,由太子監國、方便各将軍丞相輔佐。

此外,朱元璋還在宮中特設大本堂,貯藏各種古今圖書,讓諸名儒輪班為太子和諸王講課,并挑選國子監學生國琦、王璞、張傑等十多個才俊青年伴讀。在教學中,太子的一言一行,都被要求按禮法行事。朱元璋自己也時常賜宴賦詩,商榷古今。他曾特地對教育太子和諸王等人的儒臣說:“我的孩子們将來是要治國管事的,教育的方法,要緊的是正心,心一正萬事就辦得了,心不正,諸欲交攻,要不得。你要用實學教導,用不着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一無好處。”故此,除了讓太子誦習儒家經典,又專門選了一批德行高雅的端人正士,又以梁貞、王儀為太子賓客,秦庸、盧德明、張昌為太子谕德,讓他們把“帝王之道,禮樂之教,和往古成敗之迹,民間稼穑之事”,朝夕向太子講授。朱元璋還常常以自己的經曆訓導太子,要他明白創業的不易,守成的艱辛。朱标盡管生于安樂,但并無纨绔之習。洪武二年(1369年),朱元璋命東宮及王府官編輯經史古人行事可為鑒戒者,訓谕太子和諸王。洪武四年(1371年)春,朱元璋制《大本堂玉記》賜太子。

他長大後,溫文儒雅,慈仁殷勤,頗具儒者風範,而且還虛心求學,對宋濂等人言必稱師父,後宋濂一家牽扯進胡惟庸案中,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後及太子力保,才得免一死。

監國治政

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朱标與常遇春之女常氏成婚。洪武七年(1374年)朱标的長子朱雄英出生,洪武十年(1377年)次子朱允炆出生。這年朱标二十二歲,朱元璋見他年紀已長,遂令今後一切政事并啟太子處分,然後奏聞。有意讓太子“日臨群臣,聽斷諸司啟事,以練習國政”。并告誡說:“我所以要你每日和群臣見面,聽斷和批閱各衙門報告,學習辦事,要記住幾個原則:一是仁,能仁才不會失于疏暴;一是明,能明才不會惑于奸佞;一是勤,隻有勤勤懇懇,才不會溺于安逸;一是斷,有決斷,便不緻牽于文法。我從作皇帝以來,從沒偷過懶,一切事務,惟恐處理得有毫發不當,有負上天付托。天不亮就起床,到半夜才得安息,這是你天天看見的。你能夠學我,照着辦,才能保得住天下。”從此朱标開始學習并協助其父處理日常政務。在這過程中,他每每希望實行“寬通平易之政”,但終多因與朱元璋意趣不合而難行其道。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置詹事院,朱元璋谕令吏部侍郎侯庸:“輔導太子,必得忠正賢良之士。”,以兵部尚書唐铎兼任詹事。

患病去世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八月,朱元璋有遷都西安的想法,于是命朱标巡視陝西。同時受封于這裡的秦王朱樉因為在當地多次犯錯而被召回京師,朱标因此也被要求趁機調查一下秦王的言行。朱标巡視歸來後,獻陝西地圖,又替秦王說情調解,朱元璋才讓朱樉回西安。

朱标自秦中視察返京後不久就生了病,在生病期間還向朱元璋上書關于籌建都城的事。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二十五日,朱标病死。朱标死後朱元璋痛哭不已。八月,将他祔葬在孝陵東側,谥“懿文太子”。

建文元年(1399年),朱允炆即位後,追尊朱标為孝康皇帝,廟号興宗。靖難之役,明成祖奪位後複稱懿文太子。崇祯十七年(1644年),朱由崧即位後複稱其興宗孝康皇帝

主要影響

輔助朝政

朱标成年後就一直幫朱元璋處理朝政直到自己去世,将自己治國理政的理念在小範圍内付諸了實踐,很多仍有借鑒意義。

勸谏父皇

朱元璋對于一些不法勳貴采取嚴厲的做法,朱标表示反對,勸說朱元璋殺人太多,恐怕會傷了和氣。宋濂就是在馬皇後和朱标的勸谏下留下性命的。

考察關中

洪武元年(1368年),朱元璋下诏以汴梁為北京,以金陵為南京,效仿周唐的兩京舊例。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朱元璋派遣朱标考察陝西,計劃為新都選址。然而第二年朱标病逝,這沉重打擊了朱元璋,令其不願再勞師動衆地更換京師。

人物評價

史籍評價

《明太宗實錄》:懿文太子以柔弱牽制文義,不稱太祖意。

《奉天靖難記》:懿文太子所為多失道,忤太祖意,太祖嘗督過之,退辄有怨言,常于宮中行呪詛。

《明史》:太子為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辄調護之,得返國。有告晉王異謀者,太子為涕泣請,帝乃感悟。帝初撫兄子文正、姊子李文忠及沐英等為子,高後視如己出。帝或以事督過之,太子辄告高後為慰解,其仁慈天性然也。

谥冊:皇太子标居位二十有五年,分理庶政,神贊弘多。

名人評價

方孝孺(明初大臣):盛德聞中夏,黎民望彼蒼。少留臨宇宙,未必愧成康。宗社千年恨,山陵後世光。神遊思下土,經國意難忘。

談遷(明末清初史學家):不有所廢,其何所興?懿文之早世,天所以開靖難也。彼孝友仁慈,出自至性,周成、漢惠,将駕而三之。天之勿永其年,以免玄武門之血,懿文幸矣!然遺其憂于太孫,天未厭亂,罹此疾威,惜哉!

小約翰·郎洛瓦(美國學者):朱标的教養是文人型的和“右文”的君主……這種人治理國家可能用“文明”德化之治,而不是用以粗暴鎮壓為能事的“軍事”之治。

人際關系

父母

父親:朱元璋,明朝開國皇帝。

母親:馬皇後,孝慈高皇後。

妻妾

元妃:常氏,開平王常遇春之女,洪武四年(1371年)四月冊封為皇太子妃。洪武十一年(1378年)十一月去世,谥号“敬懿”。建文帝時追尊為孝康皇後。明成祖奪位後複稱敬懿皇太子妃。南明時複稱其孝康皇後,《明史》亦稱孝康皇後。

繼妃:呂氏,太常寺卿呂本之女,建文帝時被尊為皇太後。明成祖靖難後進入金川門,遣人迎接太後。太後至,明成祖述不得已起兵之故。建文四年(1402)七月,随其子朱允熙居太子陵,複稱懿文太子妃。

子女

兒子

長子:朱雄英,常氏生,追封虞王,谥号“懷”。

次子:朱允炆,呂氏生,即建文帝。

三子:朱允熥,常氏生,封為吳王,谥号“悼”或“哀”。

四子:朱允熞,呂氏生,封為衡王,谥号“愍”或“悼”。

五子:朱允熙,呂氏生,封為徐王,谥号“簡”或“愍”或“哀”。

女兒

因四女生母皆無記載,故僅以排行推斷常氏墓志中言其所生兩女應為江都與宜倫,抑或因早夭而失載。

長女:朱氏,封為江都公主,下嫁長興侯耿炳文之子耿璇。

次女:朱氏,封為宜倫郡主,下嫁于禮。

三女:朱氏,生平不詳。

四女:朱氏,未嫁,追封南平郡主。

轶事典故

為師求情

洪武十三年(1380年),宋慎被牽扯進胡惟庸案中,導緻宋濂一家遭禍,宋慎與宋濂其次子宋璲都坐法死,朱元璋想處死宋濂,經馬皇後及太子朱标力保,才得免一死,徙至四川茂州安置。

與父争執

據野史記載,朱元璋在征戰中,嘗為敵兵追擊,高皇後馬氏背著他逃命。馬皇後死後,太子可能是考慮從此失去與其父緩沖的餘地,便将這一事件繪作圖像,藏在懷中,以備不測。後來果真發揮了作用。一日朱元璋又大開殺戒,太子勸谏說:“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不作聲。第二天故意把一條棘杖放在地下,叫太子拿起,太子面有難色,朱元璋說:“你怕有刺不敢拿,我把這些刺都給去掉了,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我所殺的都是天下的壞人,内部整理清楚了,你才能當這個家!”太子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有怎麼樣的皇帝,就有怎麼樣的臣民,朱元璋大怒,拿起椅子就朝他掼,并繼續追打,他就有意把圖掉在地上,朱元璋看到圖,感念馬皇後而怒氣得以消解。

洪武七年(1374年),孫貴妃去世,朱元璋令太子服齊衰杖期,太子以其不合禮法而拒絕執行,朱元璋龍顔大怒,甚至抽出寶劍對準朱标,朱标逃走。翰林正字桂彥良勸朱标說:“禮可以放一放,君父之命是不能違背的,不然就會産生嫌隙。”于是朱标才肯服喪并向朱元璋道歉。

皇子詠月

有一天朱元璋觀賞新月,諸皇子都在他身邊。朱元璋命他們吟詠新月。朱标詩雲:“昨夜嚴陵失釣鈎,何人移上碧峰頭。雖然未得團圓象,也有清光照九州。”朱允炆此時年紀尚幼,也做了首詩:“誰将玉指甲,掐破天上痕。影落寒潭底,魚龍不敢吞。”朱元璋讀後,認為都非吉兆,因而心中悶悶不樂,于是賜給朱标父子一個匣子和鑰匙,裡面裝着剃發用具和度牒,讓他們在将來出事時打開,朱允炆因而在靖難之役後成功逃脫。

不過此新月詩最早記錄于元末明初人葉子奇洪武十年(1377年)入獄後的著作《草木子》中,那時朱允炆才剛出生,不可能會寫詩。此詩應為元順帝的皇太子愛猷識理達臘所作。因而該故事為後人虛構。

相關争議

生母争議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俱為正出嫡子,但學界也一直存在馬皇後終生未育的說法。例如《南京太常寺志》就記載太子朱标與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的生母為李淑妃。但實際上據李淑妃之父李傑的碑文記載其生于1331年,僅比1332年出生的馬氏大一歲,因此其女在朱标出生的1355年應不會超過十歲,自然無生育朱标之理,相反馬氏當時正值育齡。況且李傑是1356年才投奔朱元璋的,故朱标的嫡出身份是不應有疑的。

死因争議

據《明史》記載,正值壯年的朱标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時患病去世,未即皇位。至于是什麼病沒有具體說明,隻有寥寥幾筆,說是風寒,就把這個溫文儒雅、敦厚善良的皇太子淹沒在曆史塵埃中。

據明代大臣王鏊的記載,有個叫詹徽的酷吏和朱标一起錄重囚,朱标傾向從輕處置,遂與詹徽産生矛盾。朱标去找朱元璋,朱元璋說詹徽的做法是對的,朱标說應以仁厚治天下,朱元璋勃然大怒,對他說:“‘俟汝有天下為之!”朱标驚懼,竟自投金水河中,被左右救起,但因此一病不起。臨死前對兒子朱允炆說:“我之死,徽為之也,無忘我仇!”後來朱允炆當了皇太孫,果然殺了詹徽。這個故事流傳甚廣,但真實性待考。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十五·列傳第三》

陵寝遺址

明東陵是朱标的陵寝,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明孝陵東,總體布局與明孝陵相似,但規模較小,有陵垣、陵寝大門、享殿前門、享殿及寶頂等建築要素組成,主要建築在一條南北軸線上分布,現存明東陵前門基址、排水設施以及門殿月台基址等多處遺址。陵寝前部的園牆平面前尖後方,呈龜背形,格局特殊,是中國所知的帝陵平面布局形态中唯一一例。

影視形象

1981年電視劇《遊俠張三豐》:張國榮飾演朱标;

1987年電視劇《大明群英》:潘文柏飾演朱标;

1993年電視劇《朱元璋》:黃河飾演朱标;

1998年電視劇《帝王之旅》:陳寶國飾演朱标;

2004年電視劇《朱元璋》:侯祥玲飾演朱标;

2005年電視劇《大明天子》:潘高鋒飾演朱标;

2006年電視劇《神機妙算劉伯溫》:馬幼興飾演朱标;

2006年電視劇《傳奇皇帝朱元璋》:潘粵明飾演朱标;

2007年電視劇《大槐樹》:楊紫茳飾演朱标;

2010年電視劇《洪武大案》:張進飾演朱标;

2015年電視劇《英雄訣》:李榮波飾演朱标;

2018年電視劇《山河月明》:何晟銘飾演朱标。

上一篇:王志明

下一篇:西爾維斯特·巴雷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