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契尼

普契尼

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吉亞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2]
  • 本名:
  • 别名: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盧卡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中文名:普契尼
  • 英文名:G.Puccini
  • 性别:男
  • 國籍:意大利
  • 出生年月:1858年12月23日
  • 去世年月:1924年

人物生平

早年

普契尼的父親在他6歲時去世,所以他被送到叔叔福圖納托(Fortunato Magi)那裡來學習音樂,但是福圖納托卻認為普契尼是個沒有修養且粗俗的學生。後來普契尼成為盧卡教堂的風琴演奏家與唱詩班教師,但是直到觀賞了著名的歌劇作曲家朱塞佩·威爾第的歌劇《阿依達》之後,普契尼才決定當一位歌劇作曲家,而為了欣賞這次歌劇演出,他與朋友徒步18.5英裡(30公裡)前往比薩。

他10歲開始當唱詩班歌童,14歲任教堂管風琴手。因為普契尼得到了獎學金與一位親戚的幫助,于是在1880年進入米蘭音樂學校(Milan Conservatory)就讀,在浪漫派作曲家蓬基耶利(Amilcare Ponchielli)及巴齊尼(Antonio Bazzini)的指導下學習作曲,1883年畢業

。在普契尼21歲的這一年,他創作了《安魂曲》(Messa),标志着普契尼家族與盧卡的基督教音樂長久合作之下的颠峰。雖然普契尼将這部以天主教彌撒為背景的作品命名為安魂曲,但是卻以《光榮彌撒》(Messa di Gloria)而聞名。這個名稱是技術性的以頭兩位角色(Kyrie及Gloria)來命名,而忽略其他角色。

這個作品也隐約透露普契尼成為劇作家的迹象,因為他在舞台上展現出了戲劇化力量。男高音與男低音的獨唱者在 詠歎調上具有爆發力的演出,的确是比教堂音樂更加類似歌劇的。因為它所擁有的管弦樂編曲及戲劇般的力量,所以普契尼的《安魂曲》常常被拿來與威爾第的《安魂曲》(Requiem)相題并論。

在音樂學校就讀期間,普契尼從豐塔納(Ferdinando Fontana)那裡得到了一個歌劇的劇本,并在1882年參加一次歌劇作曲競賽。雖然後來普契尼并沒有獲勝,不過作品《群妖圍舞》後來于1884年在米蘭威爾姆劇院(Teatro Dal Verme)舉行公演,而且獲得黎柯笛公司(Casa Ricordi)黎柯笛(Giulio Ricordi)的注意。普契尼因為受到黎柯笛的委托,所以第2部歌劇《埃德加》(Edgar)于1889年公演。後來普契尼也與豐塔納成為終生的好友。

托瑞德拉古的普契尼

從1891年開始,普契尼大部分的時間都待在托瑞德拉古(Torre del Lago),這是一個距離

盧卡15公裡、位于第勒尼安海(Tyrrhenian Sea)與馬撒秀可裡湖(Lake Massaciuccoli)之間的小社區,位在維亞雷嬌(Viareggio)的南方。普契尼在托瑞德拉古承租了一間房子,不過他仍然定期的前往盧卡。在1900年,普契尼買下土地而且在湖上建造一間别墅,也就是現在的普契尼别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普契尼在這裡居住到1921年,因為受到泥煤污染的影響才搬遷到維亞雷嬌。在普契尼去世之後,普契尼的别墅變成了普契尼别墅博物館(Villa Museo Puccini)。而普契尼則被葬在當地的教堂中,後來他的妻子與兒子也葬在這裡。

普契尼别墅博物館為普契尼的孫女西蒙内塔(Simonetta Puccini)所有,并且開放參觀。

晚年

因為普契尼有抽煙的習慣,所以從1923年底開始抱怨慢性的喉嚨痛。因為被診斷出罹患喉癌,所以醫生建議他前往比利時的布魯塞爾進行一種新的實驗性放射線治療。因為普契尼與妻子從不知道癌症是多麼嚴重,所以隻有告知他們的兒子。

普契尼在1924年11月29日死于治療所引發的并發症(因為在手術後無法控制流血狀況導緻心肌梗死)。他的死訊在《波希米亞人》上演期間傳到了羅馬,所以表演立刻終止,管樂隊則為這些感到震驚的觀衆彈奏了弗雷德裡克·肖邦的《送葬進行曲》(Funeral March)。普契尼在1926年埋葬在米蘭,但是他的兒子後來将他的遺體移到托瑞德拉古普契尼别墅内的禮拜堂内。

《圖蘭朵》是普契尼最後的作品,在普契尼去世時仍未完成,最後的一幕是由弗蘭科·阿爾法諾(Franco Alfano)根據普契尼的草稿來完成的。不過弗蘭科·阿爾法諾是否完全遵循普契尼的草稿則引起一些質疑。

作品一覽

《瑪侬·萊斯科》

《波希米亞人》

《托斯卡》

《蝴蝶夫人》

《西部女郎》

《圖蘭朵》

弦樂四重奏《菊花》

普契尼

吉亞卡摩·普契尼(全名Giacomo Antonio Domenico Michele Secondo María Puccini)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n

意大利歌劇作曲家。出身音樂世家,但家境貧寒,早年喪父。從亡父的學生安傑羅尼和故鄉魯加的其他音樂家學習。10歲開始當唱詩班歌童,14歲任教堂管風琴手。1880年入米蘭音樂學院,1883年畢業。1884年創作第一部歌劇《群妖圍舞》其後一直緻力于歌劇創作。

共有作品12部,成名作是1893年發表的《曼侬·列斯科》,著名的有《、瑪侬 . 菜斯科》(成名作,1893)、《藝術家的生涯》、《托斯卡》、《蝴蝶夫人》、《西方女郎》等。取材作家戈齊的一篇有關中國故事的歌劇《圖蘭朵》沒有完成,其中采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其創作有真實主義傾向,多取材于下層市民生活,表現了資産階級知識分子對他們的同情,但有時對中下層人們精神世界的反映缺乏更深刻的社會思想。

音樂語言豐富、旋律優美明媚,具有及強的歌唱性。配器與和聲技術高超。劇情遵循“有趣、驚人、動人”的原則,善于駕馭舞台戲劇效果。

他是十九世紀末至歐戰前真實主義歌劇流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這一流派追求題材真實,感情鮮明,戲劇效果驚人而優于浪漫主義作品。普契尼的音樂中吸收話劇式的對話手法,注意不以歌唱阻礙劇情的展開,除直接采用各國民歌外,還善于使用新手法。

三幕歌劇《托斯卡》1900年1月24日初演于意大利羅馬,劇本由賈可薩根據莎爾多的劇本改編,是普契尼最著名的四部歌劇代表作之一。劇情為:1800年,羅馬畫家馬裡奧·卡伐拉多西因掩護政治犯安格洛蒂脫逃而被捕受刑。歌劇女演員托斯卡正熱戀着他。警察總監斯卡皮亞以處死馬裡奧來脅迫托斯卡委身于他。

托斯卡被迫假意允從,警察總監則答應搞一次假處決使馬裡奧獲得自由,托斯卡在拿到警察總監簽發的離境通行證後,趁其不備,刺死了他。黎明時,馬裡奧被帶往刑場,托斯卡告訴他這隻是假處決。誰料這是警察總監耍的花招,馬裡奧真的被處決。她刺死總監之事也已暴露,終于跳牆自殺。歌劇揭露了統治者的虛僞、貪婪和奸詐,歌頌了被壓迫者的高尚情操。

劇中的詠歎調十分著名。這裡選用的是托斯卡的詠歎調《為藝術,為愛情》(片段1)和卡伐拉多西的詠歎調《星光燦爛》(片段2)。其中《星光燦爛》是劇中最著名的詠歎調,是卡伐拉多西在第三幕中所唱。

黎明,他走上刑台,即将被處決。遠遠望見梵蒂岡和聖·保羅大教堂,天空清亮,星光閃爍,一道暗淡的光線預示着黎明的到來。卡伐拉多西深情唱到:"……甜蜜的親吻,和那多情的擁抱,使我多麼驚慌,她面紗下美麗的面容和身材……"正是因為作者把最豐富的感情融彙于完美的形式中,使這首詠歎調永傳後世。

普契尼的兩幕歌劇《蝴蝶夫人》在1904年2月17日初演于米蘭,劇情取材于美國作家的同名小說,并由美國劇作家貝拉斯科(1854-1931)改編成劇本。歌劇描寫的巧巧桑(蝴蝶姑娘)是一位天真、純潔、活潑的日本姑娘,他為了愛情而背棄了宗教信仰,嫁給了美國海軍上尉平克爾頓。婚後不久,平克爾頓返回美國,三年杳無音信。巧巧桑深信他會回來。平克爾頓回國後另有新娶。當他偕美國夫人回日本時,悲劇終于發生了。

巧巧桑交出了孩子,吻劍自盡了。這是一部抒情性的悲劇,通過一個純真、美麗的姑娘的悲慘命運,對自私自利、損人利己的資産階級世界觀進行了批判。普契尼在音樂創作中直接采用了《江戶日本橋》、《越後獅子》、《櫻花》等日本民歌來刻畫蝴蝶夫人的藝妓身份和天真的心理。這部作品是普契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歌劇舞台上久演不衰的名作。

《啊,明朗的一天》是這部作品中最著名的一首曲子,是蝴蝶夫人在第二幕中所唱的一首詠歎調。平克爾頓回國後,女仆認為他不會回來,但忠于愛情的蝴蝶夫人卻不停地幻想着在一個晴朗的早晨,平克爾頓乘軍艦歸來的幸福時刻。她面對着大海,唱出了著名的詠歎調《啊,明朗的一天》。普契尼在這裡運用了朗誦式的旋律,細緻地刻畫了蝴蝶夫人内心深處對幸福的向往。音樂近似說白,形象生動地揭示了蝴蝶夫人盼望丈夫回來的迫切心情(片段1)。

《藝術家的生涯》,四幕歌劇,又名《波西米亞人》、《繡花女》,由嘉科薩和伊利卡編劇。1896年2月1日由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于意大利都靈。

劇情:詩人魯道爾夫、畫家馬徹羅、音樂家索那和哲學家科林共同居住在巴黎一所破陋的閣樓上,生活雖然貧苦,但充滿自信。一天,魯道爾夫在家巧遇繡花女咪咪,一見鐘情,把她帶到朋友們正在聚餐的酒館中。

馬徹羅過去的情人牟塞帶來了一個傾倒于她的老頭兒阿爾桑多爾,但想和馬徹羅言歸于好,就設法把阿爾桑多爾支開,投入了馬徹羅的懷抱。數月後,兩人的感情又日趨惡化,而咪咪和魯道爾夫之間的愛情,也瀕于破裂。

咪咪得了嚴重的肺病,當她來和魯道爾夫見最後一面時,又重新和好起來,并計劃着将來的一切。但咪咪終于病重死去,魯道爾夫悲痛欲絕。牟塞和馬徹羅因此深有所感,重新結合起來。

全劇有許多動人而且富于戲劇性的唱段。如第一幕,咪咪的嬌美迷住了青年詩人魯道爾夫的心,他唱起動人的詠歎調《冰涼的小手》(片段1),接着咪咪以天真活潑而又深情的曲調唱出《人們叫我咪咪》,表現了她初戀時的愉悅心情(片段2 )。這兩首詠歎調是整部歌劇中最著名的兩個唱段。

3幕歌劇,同樣改編自美國劇作家貝拉斯科的同名戲劇,由曾加利尼(Zangarini)與奇維尼尼(Civinini)撰腳本,作于1910年,該年 12月10日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由托斯卡尼尼指揮首演。3幕分别為:第一幕,美國加州某礦山波爾卡酒吧,黃昏。警長傑克·蘭斯(Jack Rance )正和礦工拉肯茲開玩笑,剛下班的礦工擠進酒吧,叫酒玩牌。

遠方傳來流行歌手佛列斯唱的《在做什麼呢,我的家族》,礦工們應和這首思鄉曲。運輸公司經理阿什比也來喝酒,他告訴蘭斯,不久可以抓住強盜首領拉梅列斯。礦工們為酒吧女主人咪妮(Minnie)幹林,蘭斯說咪妮是蘭斯夫人,礦工索諾拉要與他決鬥,咪妮拿着手槍沖進來幹涉。大家都圍着咪妮,咪妮拿聖經,讀一段大衛頌歌,郵差給大家帶來信。

隻剩下蘭斯與咪妮時,蘭斯向她求婚,咪妮卻說她想嫁的人還沒出現。蘭斯唱《咪妮呵,自從我離開家》,說他目前最急切的是得到她的吻。咪妮唱《幼年時在索列達德》,懷念童年,說她一直在等待真正值得愛的男人。在代表強盜拉梅列斯的動機引導下,自稱是喬森(Jonson)的外國人上場,咪妮與他一見如故,當大家質問他時,咪妮為他辯護,在礦工們的歌聲伴奏下,她與這個喬森跳起圓舞曲。一會兒,随着礦工們的怒吼,帶進拉梅列斯的部下卡斯特羅,他表示願透露拉梅列斯的藏身之處,又借機偷偷告訴喬森,夥伴們已抵達,集合口号是口哨聲。

礦工們跟着卡斯特羅去找拉梅列斯,隻剩咪妮與喬森。兩人唱愛的二重唱,咪妮稱她的初吻還不曾給别人,喬森與她邊跳舞邊吐露愛意。這時傳來口哨聲,咪妮指着一個個罐子說,礦工挖的金礦都在這裡,自己願舍生命保護。喬森表示自己有事要走,咪妮邀他事後來她的小屋,喬森對她說:“你擁有天使般的面容。”

第二幕,咪妮家中。一小時後,印第安女人沃庫抱着嬰兒唱搖籃曲,咪妮回來,要沃庫準備兩人的晚餐,然後開始打扮,唱《如果知道有什麼惬意的生活》。喬森來到,沃庫害怕刮暴風雪,咪妮要她提前回家,兩人開始享受愛的狂歡。屋外刮起暴風雪,兩人唱二重唱《不再分離》。咪妮把自己的床讓給喬森,禱告後正要躺下,有人敲門,蘭斯帶着礦工趕來,說喬森就是拉梅列斯,問咪妮是否知他下落。咪妮矢口否認,請他們回去,然後責問喬森。喬森唱《我不是為搶劫而來》,他說他的确是拉梅列斯,但因父親去世,不得已才成為強盜,與咪妮相遇後,決心開始新的生活,求她忘記他的過去。可是咪妮還是譴責他背判了自己對他的信賴,也偷取了她的初吻,把他趕了出去。這時屋外傳來槍聲,咪妮慌忙跑出去,把打傷的喬森拖回來。

她說“你是我的第一個男人”,把他拖上閣樓,把樓梯撤走。蘭斯追來,找不到人,情欲燃燒,把咪妮緊緊抱住,但咪妮反抗。這時天花闆上有血滴下,蘭斯認定喬森在閣樓上,喬森自己走了下來。蘭斯問喬森願不願用賭博決定他的命運,咪妮同意試一試。她說用撲克下賭,如她赢,就讓她和喬森自由,如她輸,她就與蘭斯結婚,把喬森逮捕,三次決定勝負。賭時咪妮利用蘭斯去拿酒的機會做手腳,終于賭赢。蘭斯氣呼呼地離去後,兩人抱在一起。

第三幕,加州大森林。黎明,礦工們正在讨論如何處置喬森。蘭斯自言自語說,這次咪妮要痛哭了。索諾拉說,他已抓住了喬森,礦工們要求處以絞刑。礦工尼克對咪妮表示同情,他拿一小袋錢給拿絞刑用繩索的比利,要他拖延處刑時間。礦工們合唱《要死刑》,喬森被押來,他辯解說他未搶過東西也未殺過,礦工們卻怒責他搶走了咪妮。

喬森說他不怕死,但要求讓他死前再說一句話,唱詠歎調《請讓她相信我自由地去遠方》。蘭斯毆打他,他走到處刑的大樹邊。這時咪妮騎馬趕到,她舉起手槍,衛護着喬森,她說看在她犧牲青春為人家服務的份上,請求大家饒喬森一命。索諾拉帶頭,勸說大家答應咪妮的請求。礦工們先是拒絕,後被咪妮的真情感動,同意赦免喬森。當索諾拉說,“以大家的姓氏,把你呈獻給咪妮”時,喬森謝謝大家,礦工們唱《該是回去的時候了》,咪妮與喬森唱《再見,懷念的土地,加利福尼亞》,在大家合唱相送下,走進森林深處

普契尼的最後一部歌劇《圖蘭朵》取材于C.戈齊的神話劇,在這部作品裡他堅持了創作的現實主義原則,擺脫了原着的象征性,使全劇充滿生活氣息,人物都是富有激情的活生生的人。他在這裡一反過去常采取的抒情室内風格,恢複了幾乎被人忘卻的意大利正歌劇風格,有雄偉的合唱、輝煌的獨唱段落、豐富多彩的音響效果等。

由于戲劇的背景是古代中國,采用了中國民歌《茉莉花》的曲調,但其他方面并無中國特色。他在劇中廣泛運用了歐洲的古調式,有些表現性強的場面,運用現代和聲,形成不協和的多調性結合。可惜寫到第三幕時普契尼因病逝世,剩下的部分由他的學生F.阿爾法諾根據他的草稿完成。1926年4月,當《圖蘭朵》在著名的斯卡拉歌劇院首演,獲得巨大成功。指揮大師托斯卡尼尼在第三幕臨近結尾時放下指揮棒,轉向觀衆低聲宣布:“大師的作品在這裡結束。

維利

1884年創作歌劇《維利》參加松佐尼奧音樂出版社舉辦的獨幕歌劇比賽。《維利》基于海涅首先運用的一則傳奇故事,A.亞當在舞劇《吉賽爾》中亦用過,叙述衆幽靈報複遺棄末婚妻的負心

男子羅伯特,讓他在急速的舞蹈中無法解脫,至死方休。這一類型的題材明顯反映出德國浪漫主義對于意大利歌劇的影響。《維利》雖在比賽中敗于馬斯卡尼的《鄉村騎土》,但改成兩幕歌劇在都靈首演卻十分成功。

上一篇:

下一篇:英格瑪·伯格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