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化古城

昭化古城

國家級4A旅遊景區
昭化古城在四川廣元市昭化區昭化鎮,曆史悠久、人文荟萃。原名益昌縣,後才改為昭化縣。位于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彙處,其嘉陵江水在此洄瀾,水系宛成,太極天成,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古遺址、遺迹衆多,民風古樸典雅,是廣大遊客觀光旅遊,休閑度假,學者考古研究的理想之地。昭化古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
  • 中文名:昭化古城
  • 行政區類别:鎮
  • 所屬地區:四川
  • 地理位置:白龍江、嘉陵江、清江三江交彙處
  • 面積:20
  • 政府駐地:鎮政府
  • 電話區号:0839
  • 郵政區碼:628000
  • 氣候條件: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1.7
  • 著名景點:費祎墓
  • 機場:廣元飛機場
  • 火車站:廣元火車站
  • 車牌代碼:川H
  • 方 言:四川話
  • 開放時間:全年 08:00-18:00(最晚入園18:00)
  • 門票價格:40元/張

發展沿革

昭化古稱“葭萌”,公元前316年,秦國滅蜀吞巴并苴,在成都建立蜀郡,在苴國區域建立葭萌縣,因此稱為“巴蜀第一縣”。

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劉備率部進駐葭萌關,并以此為根據地進攻成都。

蜀漢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葭萌昭化成為蜀漢政權的龍興之地,一直被視為“蜀國第二都”。蜀漢第三任丞相費祎的丞相府、姜維的大将軍府就設在昭化古城,諸葛亮北伐六出祁山的大本營也在昭化古城。

宋開寶五年(972年),宋太祖趙匡胤頒旨“昭示帝德、化育民心”,把葭萌改名昭化,昭化由此得名。n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修築川陝公路,過往行旅不再依憑古老蜀道,昭化古城日漸蕭條。n

現存的昭化古城是明代重建,古城的基本格局和規模都得以留存,城裡至今還留存有三座城門。

簡介

昭化,是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劍門蜀道風景名勝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劍門蜀道遺址群的重要組成部分。古城景區面積20平方千米,總人口1.7萬人,1992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曆史文化名鎮。古城風貌依舊,曆史文化底蘊豐厚。2011年12月10日,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聯合國教科文民間藝術國際組織(IOV)、中央電視台農業節目——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中國網絡電視台聯合組織的2011CCTV-7首屆《鄉土·盛典》晚會上,廣元昭化區昭化古城同雲南麗江等十座古城古鎮共同榮獲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獎。

地理環境

古城建築群布局合理,現存的四條大街,五條小巷均用當地青砂石闆按三橫兩縱、中間高兩側低的瓦背風格随坡就勢而成,且街巷之間“丁”字相連,具有“道路交錯相通,城門不相對”的軍事防禦特色。大街小巷均有着良好空間格局和親切宜人的尺度。古街兩側保留着完整的明清建築多為穿鬥木結構、小青瓦、古樸的川北風格民居。

古城東去七公裡處,有“鮑三娘墓”。鮑氏系關羽第三子關索之妻,武力過人,随軍征戰,死後葬于此地。該墓于一九一四年被法國考古學家色加蘭、拉底格盜過,其拓墓片現存巴黎博物館。但墓室尚存,石砌堅緻,室内幽黑屈曲。墓前樹有石碑一道:“蜀漢将軍關索之妻鮑氏之墓”,這是一座稀有的漢代古墓。

昭化古城東門外,嘉陵江和白龍江的彙合處,就是蜀道線上有名的“桔柏古渡”。昔日是白天萬人拱手,夜晚是千盞明燈。新舊唐書所載唐玄宗幸蜀,“遇有雙魚負舟過津,議者以為龍”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相傳唐明皇還在渡口南岸罷兵三日擺宴,此地至今還叫“擺宴壩”。 《郡縣志》記載唐僖宗逃奔四川,又在桔柏渡口彙合,水急浪高,行船難渡,且因白龍江水白,嘉陵江水赤,初相彙合,還各自保持自己的流向和本色,“泾渭分明”,清濁不混,似如兩龍翻滾。曆代詩人杜甫、姚合、樂宇、楊慎、王世貞等過此,均有題詠。渡口原有碑刻三十餘通,所存無幾,然而老百姓記得最清楚的,莫過于“唐縣令何易于腰笏拉纖碑”。

這通碑述說唐懿宗年間,益昌(今昭化)縣令何易于,自己紮腰挽襖,把笏闆插在腰間,為利州刺史崔樸的春遊行樂船引舟拉纖,以抵制頂頭上司崔刺史不顧大忙農事要他抓百姓去拉船。縣令的舉動,羞愧得崔刺史隻好停船罷遊。塑造了一個大義凜然,為民請命的清官形象,同時代進士孫樵,路過益昌,詢得此事,寫了《書何易于》的文章。以此對那些不顧百姓死活的酷吏和朝廷腐朽的用官制度,進行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渡口的詩碑,也有不少是贊譽何縣令的。清代張船山的詩雲:“兩水依然繞縣流,唐代仙吏古無俦,榷茶獨喜焚帝诏,腰笏何妨行畫舟。碑下耕農應堕淚,桑陰蠶婦不知愁。鹹通進士孫樵筆,常令行人重利州。”當地百姓更是衆口皆碑,傳為千秋佳話。

古城西門外,與費祎墓緊相為鄰還有一座“丁公祠”。丁公,就是丁宮保父子,宮保于光緒二年在成都作過四川總督。四川名菜“‘宮保雞丁”,就是他提倡的。丁宮保的父親丁建業在昭化作過縣令,宮保就出生在這裡,據說他的奶娘就是現在寶輪鄉梨樹村的人。丁宮保當了四川總督大官以後,在昭化修了“丁公祠”,碑記尚存。

曆史文化

昭化古城,是一部珍貴的曆史畫卷,它濃縮了中國地方政權連續的建置史,是中國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有“巴蜀第一縣”之美譽。

古城文明活化石

昭化古城,自唐虞開始,4000多年的曆史文明有史可鑒。盡管曆史悠久,但古城文明受現代文明的沖擊較小,是迄今為止國内保存較好的一座古代縣城城邑和保存最好的唯一一座三國古城。水毀後的秦葭萌古城遺址清晰可辯,大量的三國古遺址諸如古驿道、葭萌古關、費祎墓、武侯祠、費敬侯祠、戰勝壩、天雄關、牛頭山、姜維井、桔柏古渡、關索城、鮑三娘墓等國家、省、市級保護文物,風貌依舊,保存完整,實屬全國少有。漢代的古城牆和明清時期的古城門、八卦井、龍門書院等古建築保存完整。青銅石器、船棺墓葬、秦陶漢磚多有發掘。

昭化古城人傑地靈、鐘靈毓秀,無數清官名宦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許多文人雅士、墨客騷人留下了無數傳世之作,為華夏曆史平添了瑰麗篇章。費祎漢壽城開府,何易于桔柏渡挽舟,徐昕戰死長嶺山,吳珍奇撰文論戲劇,曾逢吉教民重蠶桑,孟昭建學宮育人……傳世佳話,人人敬仰。葭萌古關、天雄關歲月的滄桑,桔柏潭的江聲,留下了杜甫、陸遊等文人墨客的無數詩吟。為紀念“捐銀置産,永免人間夫馬”的丁建業、丁寶桢父子,後人在古城西門外建起了丁公祠,農曆四月二十八日舉行丁公祠會。農曆十月初一牛頭山的牛王會和正月初一、六月二十四人頭山上的川主廟會,每年春節黃金周及國慶黃金周分别舉辦的“三國文化藝術節”、“ 三國文化旅遊節”,已成為古城的傳統活動,吸引着來自四面八方的遊客及學者前來參觀、旅遊、考古研究。

據《三國志.先主傳》載:“先主北到葭萌,未即讨魯,厚樹恩德,以收衆心”。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劉備到葭萌以後,察看地勢,果然如張松所獻地圖,“此城兩江彙合,繞城東去;金牛古道,穿城而過;劍門雄關,巍峨傍立;桔柏古渡,扼江拒守”,雖屬“彈丸之城,卻有金湯之固”,實屬戰略要地,就此駐兵,操練兵馬,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乘曹操進攻東吳之機,采納龐統意見,以幫助東吳為由,掉頭離開葭萌,出劍閣西下,攻取成都,迫使劉璋拱手投降,為蜀國的建立奠定了堅實基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王國,自已登基作了昭烈皇帝。此時的劉備,不忘發迹的老根據地葭萌,親自從當時流行的吉祥“漢祚永壽”(祚,意為君王的位置)中,取首尾二字,将葭萌改為漢壽縣。寄托了他希望自己開創的漢室江山,與天地共存,與日月同壽的美好願望。因而有“蜀漢興,葭萌起”之說。

蜀漢政權建立後,漢壽城為諸葛亮六出祁山,姜維九伐中原的軍需物資轉運基地和指揮中心。諸葛亮從建興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延熙十九年(公元252年)費祎受命在漢壽開設丞相府,繼蔣婉之後掌管蜀國軍政大事,次年酒醉被曹魏降将郭循所害,死後葬于漢壽(今昭化)。費祎被害後,姜維繼掌蜀國軍事大權,但是九伐中原而無果。景元四年冬(《三國志.鐘會傳》),魏國分三路大軍向蜀漢進攻。姜維敗退緻劍門關,想憑借劍門關天險拒敵,加派左車騎将軍張翼、輔國大将軍董厥與葭萌原守将胡濟、關索等共同死守漢壽(昭化)。與此同時,魏将鐘會又在桔柏渡擺開陣勢,企圖渡過嘉陵江,奪取漢壽城。兩軍進行了多次鏖戰,關索夫人鮑三娘就戰死在此戰中,死後葬于昭化城北郊,鮑三娘墓保存至今。公元263年11月,“翼、厥甫至漢壽,維、化亦舍陰平而退,适與翼、厥合,皆退保劍閣以拒會”。鄧艾軍越陰平,破諸葛瞻于綿竹,劉禅請降,維系了42年的蜀漢政權宣告滅亡。蜀漢政權雖然滅亡了,但昭化古城記述三國蜀漢興亡史迹和留下的傳說與遺址,卻為研究三國文化提供了豐富的史料。故有:“蜀漢興,葭萌起;蜀漢亡,葭萌止。”的民間傳言。

2004年7月,上海同濟大學,中國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儀三教授考察昭化古城時對古城建築評價為:八字門頭,立架垂拱,青石柱礎,木柱玄棟;三面圍廓,門扉窗棂,雕琢精良,圖飾古樸,有商賈豪宅,存曆史故事風情。2003年元壩區委、區政府在修複昭化古城時,堅持“保護第一,合理利用”的原則,先後請四川大學、同濟大學教授多次指導古城修複工作,在建設中,精心施工,修舊如故,力求原汁原味恢複古城建築風貌,經過幾年的精心打造和修複,昭化古城的總體風貌已得到全面恢複,一座展示昔日繁榮與輝煌的古城又重現在世人面前。

民俗文化

昭化古城,千年的古文明蘊育了大量的民風民俗文化,擁有川主廟會、城隍會、娘娘會、舞獅、牛牛燈、采蓮船、走高腳、吹唢呐、哭嫁等傳統節日、傳統風俗近20種;源于本地廣為流傳的“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何易于“腰笏挽纖”、唐明皇擺宴壩擺宴、姜維兵困牛頭山等傳說故事30餘個。擁有《娘送子》、《嫁歌》等兩百餘首昭化名歌,在民間廣為流傳。特别是昭化《提陽戲》被譽為古戲劇活化石。該戲是一種以酬神、許願為主的傩祭活動,它是一種富有宗教性和地方性特色的綜合藝術,長期植根于民間,深受當地百姓的喜愛。它分為《天戲》和《地戲》兩部分。《天戲》是用提線木偶來表演上天的三十二神為主,《地戲》則由人化妝扮相,戴上木制面具來演出,表演的劇目大多是傳統神話之類,諸如《孫悟空大鬧天空》、《七仙女下凡》、《孟姜女哭長城》等,多少年來吸引了衆多的遊客及觀衆前來欣賞及旅遊。

品牌建設

昭化古城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n

1992年,昭化古城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為四川省曆史文化名鎮。n

2011年12月,昭化古城榮獲中國十大最具人文底蘊古城古鎮獎。n

2021年7月14日,昭化古城被世界研學旅遊大會授予“世界研學旅遊組織合作認證基地”。n

2022年,昭化古城被評為四川省級研學實踐教育基地。

文化活動

2023年5月20日,2023年廣元市首屆民歌大賽暨頒獎活動在昭化古城遊客中心廣場舉行。

主要景點

昭化古城位于世界奇觀劍門蜀道之上,昭化古城景區境内古蜀道全長50餘公裡,苑如綠色蒼龍盤旋于崇山峻嶺之間,古蜀道兩旁翠雲廊,形成了一道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綠色長廊。

昭化古城擁有全國三國文化壟斷性資源——費祎墓、鮑三娘墓,是迄今為止全國三國文化資源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同時昭化古城也是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之城,是研究蜀漢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重要例證,是蜀漢政權興衰見證地。

昭化古城自然景觀奇特,牛頭山、雲台山刀削斧劈,風景迷人,古城位于嘉陵江、白龍江交彙處,太極天成,形成了“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

昭化古城景區是中國古時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實的“巴蜀第一縣”。古城同一地方完整經曆了中國地方政權不斷的建置曆史,全國甚為罕見。

昭化古城,一座中國建制的活化石之城。古城至今已有2300多年曆史,是中國古代最早推行郡縣制管理的縣治地之一,是名符其實的“巴蜀第一縣”。同時,昭化古城由奴隸制時期的苴侯國都邑到秦漢、三國時蜀漢的重要郡縣,到唐、宋、元、明、清川蜀古驿道上的重要郡縣,再到民國,新中國的昭化縣,1953年至今改為昭化鎮,在同一地方完整經曆了中國地方政權不斷的建置曆史,全國甚為罕見。

昭化古城擁有費祎墓、鮑三娘墓等全國三國文化壟斷性資源,是迄今為止三國文化資源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古城。公元252年蜀漢重臣費祎受命在漢壽(昭化)開府,後酒醉被降人郭循所害,死後葬于此。費祎墓及鮑三娘墓至今保存完好。戰勝壩、牛頭山、姜維井、關索城、葭萌關、天雄關等三國遺址、遺迹群保存完整,是蜀漢政權興亡見證地。同時,昭化古城是三國文化的重要發祥之城。先主劉備曾在此厚樹恩德,廣收民心,操練兵馬,屯積糧草,創建了建立蜀漢政權的根據地。諸葛亮從建興五年起,六出祁山伐魏,一直奔忙于葭萌古蜀道上。蜀漢後期,費祎主持蜀中軍政大事,奉命在昭化設丞相府,在此抵禦魏國大軍。張飛挑燈夜戰馬超于戰勝壩,傳為千古佳話。姜維兵困牛頭山,留下令人稱奇的“拜水池”。古城内還存有武侯祠、關帝廟等遺址。蜀漢遺迹、遺風、民間傳說源遠流長,三國文化影響深遠。原全國政協副主席楊汝岱在昭化古城考察時激情寫下了“三國重鎮”的題詞。我國著名古建築專家,世界遺産管理委員會中國委員會副主席羅哲文,2004年到昭化考察時激動地指出:“昭化古城特别衆多的三國遺址,突出展示了三國蜀漢文化的豐富内涵,是研究蜀漢政治、軍事、經濟文化的重要例證,十分珍貴”。

昭化古城景區不僅以曆史文物豐富而著稱,而且以古城景區風景奇特秀麗而著稱。白龍江、嘉陵江在此交彙,形成了一個直徑約為5公裡,面積為20平方公裡的天然山水太極圖,古城位于山水太極陽眼之處,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之美譽。牛頭山,雲台山, 懸崖絕壁,刀削斧劈,猶如一擎天石拄,聳立于天地之間。

“沿山樹色來窗外,徹夜江聲落枕旁。”這是古代詩人對昭化古城依山傍水美麗景色的感贊。白龍江、嘉陵江、牛頭山、古驿道、天雄關、山水太極自然奇觀,構成了昭化古城大山大水、氣勢磅礴的壯美畫卷。古城四面環山,三面臨水,白龍江、嘉陵江在此交彙,形成了一個直徑約5公裡,面積約20平方公裡的自然山水太極圖,古城則位于山水太極陽極魚眼之處,有“天下第一山水太極” 自然奇觀之美譽。古城山勢獨特,風景迷人,位于古城城西北方的翼山,山形北陡南緩,山勢獨特優美,為古城龍脈所在,登翼山之上,可總攬古城風水之格局,感悟古城風水之靈氣;位于古城東南的筆架山,綠樹成蔭,山色秀麗,毛坪夜月為古時昭化八景之一;位于古城西門外的牛頭山、雲台山,刀削斧劈,高聳入雲,宛如一擎天石柱,屹立于天地之間,山間植被豐富,森林茂盛,幽似青城,秀似峨眉。廣元登山協會把登山基地建于此,吸引了衆多遊人及登山愛好者前來登高望遠,欣賞天下第一山水太極自然奇觀,體驗天人合一之精妙。還可搜尋三國古戰場獵獵狼煙,感悟“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之悲壯。同時,古城水上交通“四通八達”,遊人既可在碧水青天、清波綠水中泛舟飽攬白龍江、嘉陵江兩岸美景,又可在江上垂釣、捕魚,品嘗自己的勝利果實。還可在夜色垂暮,漁舟唱晚樂曲聲中飽攬“燈火萬家城回畔,星河一道水中央”的古城夜景,仿佛進入人間仙境,美哉、樂哉。古城周邊既無大城市之喧鬧,又無工業廢水、廢氣之污染,是遊人休閑度假、觀光旅遊的最佳場所。

昭化古城景區各種文化内涵再現逼真,遊客參與互動性。

八卦井:建于明代,井水甘甜可口,是古城内現存完整古井之一,為祈井水豐滿,井壁井底皆為八卦狀,故稱“八卦井”。井邊大小深淺不同的石坑是古時人們放置銅錢經年累月而形成的。

旅遊指南

美食

竹荪、木耳菜肴

廣元的青川縣有兩大特産,一是竹荪、一為黑木耳。竹荪又名竹菌,有“菌中皇後”“植物雞”的美稱;青川木耳被國家定為“黑木耳質标”。 因其生長特性、營養價值很高而與銀耳齊名,是同類黑木耳無法相比的。所以到了廣元境内,随便走哪家酒樓,你都别忘了點食竹荪、木耳菜肴,比如番茄竹荪、竹荪山菌湯、泡椒黑木耳、木耳炒肉等。

女皇蒸涼面

女皇蒸涼面又叫“夫妻米涼面”。相傳,武媚娘在入宮之前,常和青梅竹馬的情郎常劍峰一起遊河灣,河灣渡口有一家削面店,他們每次總要到店裡吃上一碗面。因此經常與店老闆淡論面的制作,他們想,夏天要是能吃一種涼面該多好。于是便和面店師傅一起試驗,終于用米漿研制成了一種柔軟可口、綿韌不粘的米涼面。媚娘和劍峰高興得抱成了一團,削面店師傅見此情景,便打趣這一對小情人:“這面不如就叫夫妻米涼面吧!”,恰巧這天又是媚娘的生日,夫妻米涼面就這樣誕生了。并由此傳開,成為當地人人愛吃的地方名食。後來武媚娘被唐太宗選入宮中為才人,因君命難違,她不得不去了京都長安。直到武媚娘當了女皇帝,還念念不忘“夫妻米涼面”,每逢生日,必命禦廚給她烹制一碗食用,這樣一直到她的天年。 這種蒸涼面選用陳米和剩飯為原料,耐嚼、爽口,吃法多樣,最普通的吃法是;碗内放涼面,加入醬油、香醋、辣椒、辣油、香油、白糖、花椒面兒、蒜泥等調料,攪拌後有酸、甜、麻、辣、香五味,川味十足。

劍門豆腐

到了廣元,劍閣是非去不可的地方,這裡有著名的劍門豆腐。劍門豆腐曆史悠久,曾有姜維守劍閣時就地取材磨制豆腐犒賞官兵的傳說。 劍門豆腐以劍門山區礫岩油砂石土出産的黃豆為原料,使用來自劍門七十一峰的“劍泉”水,經浸豆、磨漿、濾渣、煮漿、點漿、脫水等工序制成。采用炒、炸、熘、燒、炖、蒸、氽、涼拌等烹調方法,可制作出上百種菜肴,著名的有菱角豆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