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布

昆布

中藥
昆布是《中國藥典》收錄的草藥,藥用來源為 海帶科植物海帶或翅藻科植物昆布(鵝掌菜)的幹燥葉狀體。夏、秋二季采撈,曬幹。昆布氣腥,味鹹。歸肝、胃、腎經。有軟堅散結,消痰,利水之功能。用于痰飲水腫。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瘿瘤、瘰疬、睾丸腫痛、痰飲水腫。昆布多分布于遼東、山東、浙江、福建。昆布(Ecklonia kurome)亦稱“黑菜”、“鵝掌菜”、“五掌菜”等。褐藻綱,翅藻科。孢子體大型,褐色、革質,高30-100cm,分葉片、柄部、固着器、固着器假根狀。假根兩叉式分支,柄部圓柱狀,近葉片部漸扁平,葉片兩側羽狀或複羽狀分支,中部稍厚,居間生長,長1-12cm,粗3-7mm,粗鋸齒葉緣。遊動孢子生于葉片兩面。有明顯的不等世代交替。生長于溫帶海洋中。中國浙江、福建沿海有分布。供食用和藥用 。昆布是一種具有很高藥用價值的海藻。昆布屬有二個種, 我國隻有一種, 即昆布( Ecklonia Kurome Okem) , 為北太平洋西部的暖水性藻類。主要分布在我國東海福建省平潭、莆田一帶, 浙江省魚山中島亦有分布。昆布至今尚未進行人工養殖 。昆布性味寒, 鹹。有軟堅散結、消腫利水、潤下消痰之功, 臨床上用于甲狀腺腫、頸淋巴結腫、支氣管炎、肺結核、咳嗽和老年性白内障等, 亦試用于治療癌症 。
    藥品名: 外文名: 别名: 是否處方藥: 主要适用症: 主要用藥禁忌: 劑型: 運動員慎用: 是否納入醫保: 批準文号: 藥品類型: 中文學名:昆布 界:植物界 亞門:褐藻門 亞綱:褐子綱 亞目:海帶目 亞科:赤藻科 屬:昆布屬 種:昆布種 分布:中國、朝鮮、韓國、日本等沿海地區 拉丁學名:Ecklonia kurome

性味歸經

【性味】:鹹;寒;無毒。

①《吳普本草》:酸鹹,寒,無毒。

②《本草再新》:味苦,性寒,無毒。

【歸經】:歸肝、胃、腎經。

①《要藥分劑》:入胃經。

②《本草再新》:入脾經。

功效作用

消痰軟堅;利水退腫。主瘰疬;瘿瘤;噎膈;(疒頹)疝腳氣水腫。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①《别錄》:主十二種水腫,瘿瘤聚結氣,痿瘡。

②《藥性論》:利水道,去面腫,去惡瘡鼠瘘。

③《本草拾遺》:主頹卵腫。

④崔禹錫《食經》:治九瘘風熱,熱瘅,手腳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⑤《本草通玄》:主噎膈。

⑥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帶菜,主女人赤白帶下,男子精洩夢遺。

⑦《玉楸藥解》:洩水去濕,破積軟堅。清熱利水,治氣臌水脹,瘰疬瘿瘤,癫疝惡瘡,與海藻、海帶同功。

⑧《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淋疾,濕性腳氣。又治甲狀腺腫,慢性氣管炎,咳嗽。

作用功效

【強堿性功效】抗氧化、防癌

【性味歸經】鹹,寒。歸肝、胃、腎經。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用法用量】6~12g。

【貯藏】置幹燥處。

【摘錄】《中國藥典》

使用注意

脾胃虛寒蘊濕者忌服。

①《食療本草》:下氣,久服瘦人。

②《品彙精要》:妊娠亦不可服。

③《醫學入門》:胃虛者慎服。

主要價值

昆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每百克幹昆布中含:粗蛋白8.2克,脂肪0

.1克,糖57克,粗纖維9.8克,無機鹽12.9克,鈣2.25克,鐵0.15克,以及胡蘿蔔素0.57毫克,硫胺素(維生素B1)0.69毫克,核黃素(維生素B2)0.36毫克,尼克酸16毫克,能發出262幹卡熱量。與菠菜、油菜相比,除維生素C外,其粗蛋白、糖、鈣、鐵的含量均高出幾倍、幾十倍。

昆布是一種含碘量很高的海藻。養殖昆布一般含碘3~5%,多可達7~10%。從中提制得的碘和褐藻酸,廣泛應用于醫藥、食品和化工。碘是人體必須的元素之一,缺碘會患甲狀腺腫大,多食昆布能防治此病,還能預防動脈硬化,降低膽固醇與脂的積聚。

昆布中褐藻酸鈉鹽有預防白血病和骨痛病的作用;對動脈出血亦有止血作用,口服可減少放射性元素锶-90在腸道内的吸收。褐藻酸鈉具有降壓作用。昆布澱粉具有降低血脂的作用。還發現昆布的一種提取物具有抗癌作用。昆布甘露醇對治療急性腎功能衰退、腦水腫、乙型腦炎、急性青光眼都有效。脾胃虛寒者少食用。

鮮活的昆布為深褐色,幹燥後變黑,革質。昆布質地粗而生長慢,至今尚未進行養殖。昆布食用可烹調成:“昆布煮黃豆”、“昆布海藻湯”、“昆布鵝腸菜湯”等,十分可口。自古以來,昆布也是一味中藥,散見于諸多古代醫書中,如《本草經疏》載:“昆布,鹹能軟堅,其性潤下,寒能去熱散結,故主治十二種水腫,痿瘤結氣(即甲狀腺腫大)、痿瘡(為頸部生瘡,久而不愈,常出膿水)。”

藥理作用

1.對甲狀腺的作用:具作用是由于所含的碘、碘化物引起的。昆布可用來糾正由缺碘而引起的甲狀腺機能不足,同時也可以暫時抑制甲狀腺機能亢進的新陳代謝率而減輕症狀,但不能持久,可作手術前的準備。碘化物進入組織及血液後,尚能促進病理産物如炎症滲出物的吸收,并能使病态的組織崩潰和溶解,故對活動性肺結核一般不用。昆布中所含之碘,較單純的碘、碘化鉀吸收慢,體内保留時間長,排出也慢。

2.降壓作用:海帶氨酸(Laminine)具有降壓作用,海帶氨酸單枸橼酸鹽對麻醉兔靜脈注射,可使血壓短暫下降,此作用不被阿托品阻斷;它不影響閉塞二側頸總動脈或注射去甲腎上腺素引起之升壓反應;在體及離體試驗中,它都能抑制心跳振幅,但不影響心跳頻率。對平滑肌有較顯着的抑制作用,如小腸、支氣管等。并能對抗乙酰膽堿、5-羟色胺、氯化鋇引起之收縮;在離體鼠小腸上,對抗乙酰膽堿之效力為罂粟堿的0.8%。在離體豚鼠輸精管上能增強去甲腎上腺素的作用。對蛙腹直肌之作用很弱。海帶氨酸單鹽酸鹽亦能降壓并抑制離體兔腸;但對離體兔心有輕度興奮作用。

3.降血糖作用:昆布中所含褐藻澱粉30ml/kg灌胃對正常小鼠有明顯的降血糖作用,劑量達100mg/kg時,7小時後血糖降低49%。褐藻酸鈉的降血糖作用較差,灌胃無效,100mg/kg腹腔注射才有明顯降血糖果作用,劑量達300m/kg時,7小時血糖可降低38%。對四氮嘧啶性高血糖,褐藻澱粉300mg/kg灌胃,24小時後血糖降低61%;褐藻酸鈉300mg/kg腹腔注射;血糖降低39%,而灌胃無效。其他作用見海藻條。

4.降血脂和抗凝作用:海帶多糖多次灌胃,能明顯地抑制高血脂雞血清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的含量上升,并能減少雞主動脈内膜粥樣斑塊的形成及發展。海帶多糖在體内外均有抗凝血作用,其抗凝活性為7肝素u/mg。因不少冠心病患者除有高血脂外,其血液常處于高凝狀态。因此,海帶多糖同時具有降血脂和抗凝作用,對臨床有一定意義。

5.抗放射作用:海帶多糖1次注射,能明顯地提高900拉德照射小鼠存活率,并随給藥劑量增加存活率提高,能顯着地保護照射動物的造血組織。因此,海帶多糖對于預防放療所緻造血組織損傷,刺激造血恢複及增強癌症患者的免疫功能,合并放射治療可能有一定實際意義。

6.其他作用:海藻昆布流浸膏對感染血吸蟲尾蚴的家兔,有保護作用(煎劑無效)。以流浸膏2g/kg在感染後1天開始口服,連續90天,則兔體内血吸蟲蟲體餘存數較對照組顯着減少,特别是肝髒病變遠較對照組為輕微,正常結構大緻保存,僅見少量蟲卵結節形成,周圍纖維化不顯着,尤其是新生蟲卵很難找到。小鼠口服海藻、昆布及全蠍、蜈蚣等之複方(化癌丹)煎劑,對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昆布素對大鼠的網狀肉瘤IRE(腹水型)則并無影響。從L.Cloustoni中提得的硫酸昆布素M,靜脈注射(人)後清除血脂、增加脂蛋白之電泳能力、改變脂蛋白之分布情況皆與肝素相似,唯持續時間較短(4-6小時)。肌肉注射(100mg)效果不顯着,可能由于劑量不夠。海帶中提取的藻膠酸鈉,對動物股動脈之出血,據雲有止血作用。

常用選方

1、治瘿氣結核,癳癳腫硬:昆布一兩(洗去成味)。搗羅為散。每用一錢,以綿裹于好醋中浸過,含咽津覺藥味盡,即再含之。(《聖惠方》)

2、治頸下卒結囊,漸大欲成瘿:昆布、海藻等分。末之,蜜丸如杏核大,含,稍稍咽汁,日四、五。(《肘後方》)

3、治瘿氣初結,咽喉中壅悶,不治即漸漸腫大:槟榔三兩,海藻二兩(洗去鹹),昆布三兩(洗去鹹水)。上藥,搗羅為末,煉蜜和丸,如小彈子大,常含一丸咽津。(《聖惠方》)

4、治氣瘿,胸膈滿塞,咽喉項頸漸粗:昆布二兩(洗去鹹汁),通草一兩,羊靥二具(炙),海蛤一兩(研),馬尾海藻一兩(洗去鹹汁)。上五味,蜜丸如彈子,細細含咽汁。忌生菜、熱面、炙肉、蒜、筍。(《廣濟方》昆布丸)

5、治膈氣噎塞不下食:昆布(洗淨,焙,末)一兩,樁杵頭細糠一合,共研。用老牛涎一合,生百合汁一合,慢煎入蜜攪成膏,與末杵丸,如芡實大。每服一丸,含化咽下。(《聖濟總錄》昆布方)

6、治氣,膀胱急妨,宜下氣:昆布一斤,白米泔汁浸一宿,洗去鹹味,以水一鬥,煮令向熟,擘長三寸、闊四、五分,仍取蔥白一握,二寸切斷擘之,更合熟煮令昆布極爛,仍下鹽、酢、豉、糁調和,一依臛法,不得令鹹酸,以生姜、橘皮、椒末等調和,宜食粳米飯、粳米粥,海藻亦依此法,極下氣,大效,無所忌。(《廣濟方》昆布臛法)

炮制方法

揀去雜質,用水漂淨,切成寬絲,晾幹。

食療精選

1、治瘿瘤、瘰疬:昆布50克,豬瘦肉50克炒食。每日2次。或昆布50克,昆

布30克,水煎服,每日2次。

2、治皮膚濕毒瘙癢:昆布50克,綠豆50克,紅糖50克水煮服食,每日1次。

3、暑熱、高血壓、高血脂:昆布30克,冬瓜100克,苡仁30克同煮湯。加适量白糖食用,每日1次。

4、治睾丸腫痛:昆布15克,海藻15克,小茴香6克,水煎服,每日1次。

5、治高血壓,動脈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昆布15克,粳米100克,豬瘦肉50克,同煮粥,用适量食鹽或白糖調味食用。

6、治肝火頭痛、眼結膜炎:昆布20克,草決明30克,水煎,吃昆布飲湯。每日2次。

7、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狀腺腫大:昆布25克,發菜10克,蚝豉100克,同煮湯,經常食用。

8、治慢性咽炎:水發昆布500克,洗淨切小塊,煮熟後撈出,加白糖200克拌勻,腌漬1日後即可食用。每日2次,每次食用50克。

9、治肥胖病:昆布粉2克,話梅1粒,開水浸泡服用,每日2次。

10、治皮膚熱痱、頸淋巴結炎、單純性甲狀腺腫:昆布60克,綠豆70克,粳米100克,陳皮1片,同煮粥,用适量白糖調味食。

11、糖漬昆布:水發昆布500克,洗淨切小塊,煮熟後撈出,加白糖250克拌勻,腌漬一日後即可食用。每日兩次,每次食用50克。有軟堅散結作用,可治慢性咽炎。12、昆布粥:昆布10-15克,粳米100克,豬瘦肉适量,同煮粥,用适量食鹽(或白糖)調味食用。有軟堅,降壓,利尿作用,适用于高血壓,動脈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症。硬化及慢性支氣管炎咳喘等症。

13、昆布冬瓜苡米湯:昆布(或海藻)30克,冬瓜100克,苡米10克,同煮湯,用适量白糖調味食用。有降血壓,降血脂,清暑解熱,利濕健脾,防癌作用。

14、蚝豉昆布湯:蚝豉100克,昆布25克,發菜10克,同煮湯,經常食用,可治缺碘性及青春期甲狀腺腫大。

15、昆布綠豆糖水:昆布60克,切絲,綠豆150克,同煮湯,加适量紅糖調味食用。有補心,利尿,軟堅,消痰,散瘿瘤作用。适用于高血壓,腳氣水腫,頸淋巴結核,單純性甲狀腺腫,小兒暑天熱痱疖毒,痰熱咳嗽等症。昆布藥膳方

16、昆布适量,經常煮湯食用,可治高血壓,冠心病,肥胖病、高血脂,并有抗癌作用。

藥膳:牛蒡山藥昆布湯

原料:

牛蒡半根、鐵棍山藥1根、昆布一片、木魚花一大把、姜三片、水1000ml(2人份)。

操作:

1、牛蒡要選細的。去皮切厚片,泡在清水裡。

2、鐵棍山藥去皮,切厚片,泡在清水裡

3、昆布洗幹淨用溫水稍微泡一下,剪成小片備用。

4、牛蒡,山藥,昆布,姜片一起放入湯煲裡,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30分鐘(湯開的時候要注意一下,很容易撲出來,要及時轉小火,或者湯煲大一點水寬一點)。

5、關火後放入一大把木魚花,不用攪拌,等它自己慢慢沉澱。

6、大約焖上10分鐘,撈出木魚花,加鹽和少許香菇精調味即可。

貼士:

1、加少許的清酒和味淋,讓湯的味道更圓潤些。可省略。

2、家裡不止一個鑄鐵鍋的tx,湯也用鑄鐵鍋做吧。

各家論述

(摘錄《中華本草》《中藥大辭典》)

1.《本草經疏》:昆布,鹹能軟堅,具性潤下,寒能除熱散結,故主十

二種水腫、瘿瘤聚結氣、瘘瘡。東垣雲:瘿堅如石者,非此不除,正鹹能軟堅之功也。詳其氣味性能治療,與海藻大略相同。

2.《本草彙》:昆布之性,雄于海藻,噎症恒用之,蓋取其祛老痰也。

3.《名醫别錄》:主十二種水腫,瘿瘤聚結氣,瘘瘡。

4.《藥性論》:利水道,去面腫,去惡瘡鼠瘘。

5.《本草拾遺》:主頹卵腫。

6.崔禹錫《食經》:治九瘘風熱,熱瘅,手腳疼痹,以生啖之益人。

7.《本草通玄》:主噎膈。

8.姚可成《食物本草》:裙帶萊,主女人赤白帶下,男子精洩夢遺。

9.《玉楸藥解》:洩水去濕,破積軟堅。清熱利水,治氣臌水脹,瘰疬瘿瘤,TUI疝惡瘡,與海藻、海帶同功。

10.《現代實用中藥》:治水腫,淋疾,濕性腳氣。又治甲狀腺腫,慢性氣管炎,咳嗽。

化學成分

化學成分含藻膠素(algin)、甘露醇(mannitol)、半乳聚糖(galactan)、海帶氨酸(laminine)、海帶聚糖(laminarin)、谷氨酸、天冬氨酸、脯氨酸、維生素B1、維生素C、維生素P和碘、鉀等。

性味性寒,味鹹。

功能主治軟堅散結,消痰,利水。用于瘿瘤、瘰疬、睾丸腫痛、痰飲水腫。

原植物

形态特征

卷曲成團狀,蔌纏結成把。全體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寬10~40cm,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狀。氣腥,味鹹。

1.昆布藻體橄榄褐色,幹後為暗褐色。成熟後革質呈帶狀,一般長2-6m,寬20

-50cm,在葉片中央有兩條平行縱走的淺溝,兩溝中間較厚的部分為“中帶部”,厚度約2-5mm,兩側邊緣漸薄,且有波狀皺褶,葉片基部楔形,厚成階段則為扁圓形,下有一圓柱形或扁圓形的短柄,長5-15cm,柄和葉片内部均由髓部、皮層及表皮層組成。在外皮層内有粘液腔,腔内有分泌細胞,可分泌粘液至葉體表面,構成膠質層,使藻體粘滑而起保護作用。髓部由許多藻絲組成,藻絲細胞一端膨大呈喇叭管狀。藻體幼齡期葉面光滑,小海帶期葉片出現凹凸現象。一年生的藻體葉片下部,通常即能見到孢子囊群生長,呈近圓形斑塊狀;二年生的藻體幾乎在全部葉片上都長出孢子囊群。固着器為叉狀分枝的假根所組成。孢子成熟期秋季。

2.黑昆布藻體暗褐色至深褐色,革質,高30-100cm或更多。葉狀體扁平寬大,中部稍厚,自其兩側一至二回羽狀深裂,裂片長舌狀或更長一些,略有皺,邊緣一般均具粗鋸齒。葉柄莖狀,呈圓柱形或略扁,長4-12cm,直徑3-8mm。藻體的皮層細胞中有粘液腔道作環狀排列,為1-2層。髓部由不定走向的喇叭管絲組成。遊孢子囊群于成熟的葉狀體中央部分和側生的裂片表面形成。固着器由二叉式分枝的假根組成。孢子囊初夏形成,孢子秋季成熟。

3.裙帶菜藻體黃褐色,軟革質,高1-2m,寬50-100cm,葉狀體扁平,中部有明顯隆起的中肋,兩側漸薄柔軟,形成多數羽狀裂片,或呈大小不齊的缺刻,但無鋸齒。葉面上散布許多黑色小斑點,為粘液細胞向表皮的開口處。成熟時,在下面葉柄兩側生有木耳狀重疊褶皺的孢子葉,粘滑肉厚,其上密生孢子囊。葉柄下端為叉狀分枝的假根所組成的固着器。

生長習性

昆布原為冷水性海藻。其生長溫度

為0~13℃,以2~7℃為最适溫度。昆布進行光合作用需有足夠的光能,并從海水中吸收營養,由于海水混濁或透明度不同,适宜生長的水層也有深淺之别,深者在大于潮線下2~3m,淺者在水面下lm深處(在海水中追施氮、磷肥能提高昆布産量)。流速大的海區生長良好,反之生長很慢且易染病害。一般流速在50~80cm/s 較适宜。

昆布是一種有明顯世代交替的植物,藻體孢子囊釋放遊動孢子,萌發後形成配子體,配子體的卵囊和精囊結合形成合子,合子萌發産生幼孢子體,幼孢子體經無性繁殖即為昆布。

物種分布

1.自然生長的分布範圍,中國限于遼東和山東兩個半島的肥沃海區。人工養殖已推廣到浙江、福建、廣東等地沿海。但為冷溫帶性種類。

2.中國分布于浙江、福建沿海。為暖溫帶性種類。

3.中國裙帶菜可分為兩型:北海型(formadistansMiyabeetOkam)藻體較為細長,羽狀裂缺接近中肋,孢子葉距葉部有相當的距離。生長在大連、山東沿海。南海型(formatypicaYendo)恰好相反,即體形較短,羽狀裂缺較淺,孢子葉接近葉部。浙江嵊泗列島海域自然生長,即屬此型。

區别

昆布和海帶的區别

海帶與昆布在植物學上有嚴格區别:首先,海帶是更普遍的名稱.海帶在生物學上第次分為海帶目海帶科海帶屬。其中海帶目有四科:繩藻科,海帶科,翅藻科和巨藻科。我們日常說的海帶,是指海帶科下的海帶屬.昆布是褐藻門-海帶目-翅藻科的一屬.因此,昆布與海帶不是“親兄弟”,而是“堂兄弟”,昆布藻體黃褐色,中國古代是沒有海帶的,日語中把海帶統稱為昆布,中國的一些植物學書籍和地區也說海帶的别名也叫昆布。所以,說海帶與昆布是一回事沒有大錯,因為二者均屬于海帶目。說不是一回事也對,因為二者在種屬一級不同.從下面的框圖可知,它倆有共同的“爺爺”——海帶目,“爸爸”則一個是海帶科,一個是翅藻科。因為植物分類學上名稱有些混亂,而且外形很接近,再加上海帶是由日本引進,而日語中昆布就是海帶,而且英語中kelp也既指海帶又指昆布,所以就造成了海帶與昆布經常被混淆。

海帶

卷曲折疊成團狀,或纏結成把。全體呈黑褐色或綠褐色,表面附有白霜。用水浸軟則膨脹成扁平長帶狀,長50~150cm ,寬10~40cm,中部較厚,邊緣較薄而呈波狀。類革質,殘存柄部扁圓柱狀。氣腥,味鹹。

昆布

卷曲皺縮成不規則團狀。全體呈黑色,較薄。用水浸軟則膨脹呈扁平的葉狀,長寬約為16~26cm,厚約1.6mm;兩側呈羽狀深裂,裂片呈長舌狀,邊緣有小齒或全緣。質柔滑。

中國古代是沒有海帶的,中國的海帶是民國前後從日本引進的。分類學中海帶科的拉丁文(Laminaria Japonica)就暗示這是一種日本産植物。日語中把海帶統稱為昆布。我國的一些植物學書籍也說海帶的别名也叫昆布。我沒有考證過,“昆布”到底是來源于漢語還是日語。

所以,說海帶與昆布是一回事沒有大錯,因為二者均屬于海帶目。說不是一回事也對,因為二者在種屬一級不同。從下面的框圖可知,它倆有共同的“爺爺”——海帶目,“爸爸”則一個是海帶科,一個是翅藻科。因為植物分類學上名稱有些混亂,而且外形很接近,再加上海帶是由日本引進,而日語中昆布就是海帶,而且英語中kelp也既指海帶又指昆布,所以就造成了海帶與昆布經常被混淆。

上一篇:豬蹄西施

下一篇:呼叫中心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