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2016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我想把這個研究報告當作一種手冊,詳盡叙述一種社會學觀點。社會生活,特别是在建築物或房舍的有形界限内有組織的社會生活,可以根據這種社會學觀點來研究。我将描述一組特征,它們共同構成一種框架,這一框架能運用于任何具體的社會設施,無論是家庭設施、工業設施還是商業設施。本報告所使用的觀點是戲劇表演的觀點,其原理從舞台演出藝術原理引申而來。我将讨論個體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現他自己和他的活動的方式,他引導和控制他人對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維持表演時可能會做或不會做的各種事情。[1]
    書名: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 别名: 作者:(美)戈夫曼 類别:人文社科 原作品: 譯者:馮鋼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頁數:217頁 定價:35 開本:16 裝幀: ISBN:9787301135907 語種:簡體中文

圖書目錄

第一章表演

相信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前台

戲劇實現

理想化

表達控制的維持

誤傳

神秘化

真實與人為

第二章劇班

第三章區域與區域行為

第四章不協調角色

第五章角色外的溝通

缺席對待

上演閑談

劇班共謀

再合作的行為

第六章印象管理藝術

防衛性的品質和措施

保護性措施

有關乖巧的乖巧

第七章結束語

框架

分析的背景

人格-互動-社會

比較與研究

扮演角色傳達着自我印象

演出與自我

主要内容

編輯推薦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現》将讨論個體在普通工作情境中向他人呈現他自己和他的活動的方式,他引導和控制他人對他形成的印象的方式,以及他在他人面前維持表演時可能會做或不會做的各種事情。當一個人出現在别人面前時,池們通常總會想要了解這個人的情況,或調用他們已掌握的有關這個人的各種信息。他們會對他的一般社會經濟地位、他的自我觀念、他對他們的态度、他的能力、他的可信賴性等等産生興趣。獲得個體的信息,有助于定義情境,能使他人預先知道該個體對他們寄予什麼期望,以及他們或許可以對該個體寄予什麼期望。

作者簡介

戈夫曼(ErvingGoffman,1922—1982)美國社會學家,符号互動論的代表人物,拟劇論的倡導人。生于加拿大曼維爾。1945年畢業于多倫多大學,1953年獲芝加哥大學博士學位。1962—1968年任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社會學教授。1968年在賓夕法尼亞大學任本傑明·富蘭克林人類學和社會學教授,1981—1982年任美國社會學協會主席。

1945—1951年間曾在設得蘭群島從事實地研究。他以個人經驗觀察的結果為主要資料來源,對社會互動、邂逅、聚集、小群體和異常行為進行了大量研究。他首創了“拟劇論”。認為人賦予社會秩序或特定行為以意義。社會行為就是社會表演,社會成員在社會舞台上扮演多種角色,使自己的形象服務于欲達目的。他還提出“污記說”,認為先賦的或自緻的污記貶低了個人或群體的價值,限定了他們的社會地位。人們一旦給異常行為者标上污記,他們就走入了“越軌生涯”,結果是異常行為被強化。

戈夫曼的著作和理論在美國社會學界得到廣泛的贊同。主要著作有:《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現》(1956)、《避難所》(1961)、《邂逅》(1961)、《公共場所行為》(1963)、《污記》(1963)、《互動儀式》(1967)、《框架分析》(1974)、《交談方式》(1981)等。

上一篇:avocado

下一篇:蘭台世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