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字

方言字

反映方言讀音的漢字
同一漢字,不同地域的人,讀音往往不同,這就是方言音,反映方言讀音的漢字,就叫方言字。
  • 中文名:方言字
  • 外文名:
  • 别名:
  • 特點:不同地域的人,讀音往往不同
  • 摘要:用來書面表達漢語方言
  • 屬性:反映方言讀音的漢字

摘要

方言字,是用來書面表達漢語方言所使用的漢字。當不能用常用漢字或沒有可用漢字表意的時候,使用生僻字或新創造的字。

形成

中國幅員遼闊,每個民族發展的速度不一樣,或者接受正統音的時間不一,就形成了語音的差異。

中國自古差不多都建都在中原,這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語音中心。中原音差不多一直為正統音,其它地區的語音為方音。所以,我國自古就存在方音的差異。這在揚雄的《方言》裡就有清楚的記載和描述。

另外,中國發言的形成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可以說,從中國大地有人類以來,就一直處于戰争的動蕩中,每一個朝代的更替,都會造成另一方的失敗,這些失敗者往往逃跑到一個更為落後、更為偏僻的地區,長期封閉的生活,他們原先的語音也因此停留在原先的狀态,沒有發展,漸漸就與中原地區形成差别,也就又形成了方言。現在各方言區的語音就是這樣形成的。然後卻沒有一個方言字的體系。

發展弊端

中國的“語”和“文”脫節,是一大缺陷。中國的孩童要學會衆多形體的印刷符号,才能夠應付讀寫。兩千多年以前,由于用刀在甲骨和木簡上刻字不便,也為了經濟的使用書寫材料,就要用較少的漢字表達更豐富的信息。而白話文以北方方言的語法詞彙為基礎,兼有古典漢語,其他現代方言和外語的詞彙。

對那些母語不是北方方言的中國人來講,要學會白話文很是困難。因為白話文不是以他們各自的方言為依據。盡管漢語每種方言的使用人數和地理面積,超過歐洲大多數語言的使用人數和地理面積。北方方言以外的所有方言統稱南方方言。沒有一種南方方言曾形成自己的方言文字。

因此,南方方言也稱為“不完全的語言”。在書寫體系上,隻好牽就使用以北方話為基礎的白話文。這就是漢語上的“牽南就北”現象。粵語、吳語和閩南語等方言雖然也有一些各自特有的漢字,但這些漢字隻限于俚語等民間文藝用語的範疇,如民歌、地方戲等。

在漢語發展史上沒有哪種方言能夠産生自己獨立的書寫體系。其原因一是方言文字一直不為公衆接受;二是方言文字在文學史上從來沒有任何地位。迄今為止,還沒有一位中文作家用方言文字進行過創作。不僅文化人,而且普羅大衆也不大使用方言文字。在廣東話最為普及的今日香港,有文化的人在任何正式一點的場合都不使用廣東話漢字。方言文字隻是在學術上受到重視。

發展方式

語言不斷變化,文字相對固定,造方言字也是保護重慶傳統文化的一種方式。

因為香港的報紙方言字很多,不懂粵語就看不明白。而在我們内地平時最常說的一些重慶話卻不能準确地寫下來,隻能用一些類似的字來替代,但卻失去了口語表達的含義與語氣,為什麼不能自己造字保護傳統方言呢?于是文墨軒是一個專門探讨傳統文化的社團,開始了造字行動。

收集方言考證古書

“第一步就是收集更多重慶方言的表達,我們就到大學城周邊去找一些重慶老人聊天。”聊天過程中,社團的會員們收集了不少重慶特有的方言字和詞。在此過程中查閱《古代漢語詞典》、《詞源》、《蜀籁》等古代漢語、方言資料,按照形聲字、象形文字等規律,并造出了第一批共5個重慶方言文字。

發展意義

網絡火星文等文化已經入侵80、90後年輕一代,希望能借造字引起大家對方言文化的關注,也是對火星文的一種對抗方式。

其他

河南小夥造方言字望傳承 專家表示難度大不提倡

2015年7月20日,小武接受采訪時坦言,造字的初衷是為了方便使用,也希望這些字能被認可和傳承。對此,有關文字專家稱,民間造字要被認可,過程會很艱難,小武的熱情值得肯定,但不提倡人人參加造字活動。

20日,在鄭州花園路一商場内,記者見到小武時,他正坐在自己的咖啡館裡對着電腦琢磨方言字。見到記者來,他熱情地點開文件,一一介紹起來。

“你看,qu就是言字旁加一個"雀",意思是哄騙、欺騙。xín是單人旁加"尋",意思是把東西給别人。”小武說,自己一共設計了18個方言字,這些字主要是形聲字,也有一些象形字,都是用PS設計出來的,以圖片的形式存在。

據了解,今年32歲的小武是地道的鄭州人,和朋友打字聊天時,很多常用的方言都打不出來,隻能用錯别字代替,這讓他覺得很遺憾。就讀過大學新聞系、學過現代漢語和古漢語的他,工作之餘,就開始琢磨起了方言字。從2014年10月開始,他隻要聽到身邊人說方言,就在電腦上設計,曆時近一年,他陸續設計出了18個方言字。

“最初的目的是做這樣的字,方便使用,表達自己的一些想法,然後博得周邊朋友的認可,或者娛樂高興一下。”小武說,很多人看了這些字後,也确實哈哈一笑,感覺好玩。

6月份,小武把這些方言字集中在自己微博上發布,沒想到迅速引發圍觀和跟帖評論。

“發布之後,反響很強烈,我覺得應該繼續把這個事做下去,讓更多的人,更多的河南人認可,然後更好地傳播下去。”小武覺得中國漢語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河南地域文化,越學越感到自己知之甚少。于是,他逐漸改變了初衷,希望今後這些字能夠得到官方的認可,方便更多人使用。

對此,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古文字專家齊航福分析說,河南是文化重鎮,出土很多文獻,如甲骨文、簡帛等,給河南人帶來許多文化土壤,現在國家也提倡弘揚優秀傳統文化,而文字是一種重要的載體,家鄉的語言就有家鄉的味道,比如搖籃曲,小時候牙牙學語,和人的感情有關系,有很強的母語情結。

齊航福認為,這些方言字隻有被收錄字典,才會被認可。不過被認可的過程很艱難,第一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第二需要專家的介入,組織好多文字專家、語言專家開論證會,第三就是國家相關職責部門介入。

同時齊航福也坦言,民間造字的熱情值得肯定,但不提倡人人參加造字活動,畢竟不是人人都經過系統的語言學訓練,所以應由國家組織專門的力量對方言做統一的規範和保留,避免造成混亂。

上一篇:泰國商會大學

下一篇: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陝西分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