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

新民

遼甯省沈陽市轄縣級市
新民市,隸屬于遼甯省沈陽市,位于遼甯省中部,遼河下遊平原地區。區域面積3318平方公裡,約占沈陽市全域面積的1/4。下轄4個鄉、20個鎮、4個街道;有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戶籍人口66萬。[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民常住人口為565634人。1948年10月29日,新民解放,新民縣屬遼北省。1949年4月,遼北、遼西兩省合并為遼西省,新民縣改屬遼西省。1954年8月,遼西、遼東兩省合并為遼甯省,新民縣屬遼甯省。1955年1月,新民縣劃歸遼甯省遼陽專區。1958年末新民縣劃歸沈陽市。1993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新民縣撤縣設市(縣級市),仍屬沈陽市。2019年末,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238.1億元,同比增長6.6%。;固定資産投資實現53.19億元,同比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2.41億元,同比增長11.4%;2020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7.9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和沈陽市,在沈陽市排名第一。
    中文名:新民市 外文名:Xinmin Ci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210181 行政區類别:縣級市 所屬地區:遼甯省沈陽市 地理位置:沈陽市西部 面積: 下轄地區:4個鄉、20個鎮、4個街道;1個省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政府駐地:新柳街道 電話區号:024 郵政區碼:110300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新民三農博覽園、珍珠湖濕地自然保護區、仙女島濕地公園 機場:沈陽桃仙國際機場 火車站:新民站、新民北站 車牌代碼:遼A 地區生産總值: 面積:3318km² 人口數量:565634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257.9億元(2020年)

建制沿革

新民市之名源于清初(後金)的新民屯。據《滿洲地名考》記載,此地原居民很少,清乾隆初年招來了許多新的移民于此地進行開墾,遂成村落,俗稱新民屯,建置縣治時便以新民命名。崇祯十四年(1641年)和順治八年(1651年)相繼從山東、河北兩次移撥大批災民來東北墾荒。當時漢民被稱為“民人”,先來“民人”的落腳點便稱“民屯”。東郊公社“民屯”就是這樣形成的。以後在遼河東以集居的漢族多少分大、小“民屯”。不久又有部分漢族遷至今新民鎮落戶,為區别“民屯”,扶取新民屯之稱,新民縣是襲用駐地的專稱而得名。

據新民境内高台子新石器時期文化遺址測定,早在6000年前、新民地區就有人類活動。

公元前300年以前,新民境内的古代部族為殷末遺民箕子的方國(商周時對少數部族的稱呼)和遼東貊、東胡、戎等。

戰國和秦時期:公元前300年,燕将秦開擊潰東胡族,此後新民地區屬燕的“遼東郡”。秦沿燕制,新民仍屬遼東郡。

西漢時期:新民屬遼東郡,東部為望平縣(治所在今大古城子),西部為無慮縣。

東漢時期:遼河東仍屬遼東郡的望平,遼西屬烏桓族“遼東屬國”的無慮縣。

三國西晉時期:遼河東屬平州玄菟郡望平縣。河西屬平州昌黎郡昌黎縣(治所在今義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新民先後為鮮卑族前燕、氐族前秦、鮮卑族後燕所據。到東晉安帝元興三年(404年)遼河以東為高句麗族所據。河西先後為後燕、北燕、北魏領地。

南北朝時期:新民全境為高麗族所據(北齊後高句麗族稱為高麗族)。

隋:隋初新民仍為高麗族所據。公元612年(大業八年)隋占遼河以西,置遼東郡,治所稱通定鎮,即今遼濱塔,遼河以東仍屬高麗族。

唐:唐初遼河以東屬高麗族。河西屬唐的遼州。公元645年(貞觀19年)唐越遼河,攻下高麗玄菟城,新民全境屬唐安東都護府、襄平守捉,治所在今遼濱塔,稱頗利城(676年都護府襄平守捉移于遼陽)。

遼:契丹族建遼後,公元924年建遼州,新民屬遼的東京道遼州:大部屬遼濱縣,州、縣治所同在今遼濱塔,東北角屬安定縣。

金:新民屬東京路沈州(治所今沈陽)遼濱縣(治所在今遼濱塔)。

元:新民東部屬沈陽路,西部屬廣甯路。

明:新民屬遼東都指揮司,東部為沈陽中衛,西部為廣甯左衛轄地。到萬曆年間(16世紀70年代)明建凹字形邊牆,由新民西白土廠門南下到牛莊北三岔河越遼河,沿河東向北,越過新民東部老邊達開原,将新民全境置于邊外。這時蒙古族兀良哈三衛由潢水(西拉木倫河)以北逐漸南移,其中泰甯衛一部占據遼河以西,福餘衛一部進占遼河以東。

清:清代邊牆改向,由白土廠門越新民北彰武台門,直達開原,新民又歸回邊内。東部屬奉天府承德縣。西部屬錦州府廣甯縣。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奉天府在巨流河設巡檢司。乾隆初年巡檢司移駐新民屯。嘉慶十八年(1813年)分承德(今沈陽)西部,廣甯東部地區。設新民廳(治所在新民屯),屬奉天府。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新民廳為府,轄鎮安(今黑山)、彰武兩縣。

民國二年(1913年)撤銷新民府、建立新民縣,屬奉天省遼沈道。民國十八年(1929年)奉天省改稱遼甯省,新民屬遼甯省。民國二十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占據東北,新民屬僞奉天省。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九·三”抗日戰争勝利後,新民屬遼甯省。

1948年10月29日,新民解放,新民縣屬遼北省。1949年4月,遼北、遼西兩省合并為遼西省,新民縣改屬遼西省。1954年8月,遼西、遼東兩省合并為遼甯省,新民縣屬遼甯省。1955年1月,新民縣劃歸遼甯省遼陽專區。1958年末新民縣劃歸沈陽市。1993年6月14日,經國務院批準,新民縣撤縣設市(縣級市),仍屬沈陽市。

行政區劃

截至2021年,全市設18個鎮、6個鄉和5個街道,335個行政村。

街道:東城街道、西城街道、遼濱街道、新柳街道、新城街道。

鎮:大紅旗鎮、梁山鎮、大柳屯鎮、公主屯鎮、興隆鎮、興隆堡鎮、胡台鎮、法哈牛鎮、前當堡鎮、大民屯鎮、柳河溝鎮、高台子鎮、張家屯鎮、羅家房鎮、三道崗子鎮、陶家屯鎮、東蛇山子鎮、周坨子鎮。

鄉:金五台子鄉、紅旗鄉、盧屯鄉、姚堡鄉、新農村鄉、于家窩堡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民介于東經122°27′-123°20′,北緯41°42′-42°17′之間。位于遼甯省中部,遼河下遊平原地區。東連沈陽市沈北新區、于洪區;南鄰遼中縣;西與黑山縣接壤;北靠彰武縣、法庫縣;西北一角與阜新縣毗連。距省會沈陽市60公裡。面積3352.5平方公裡。

地形地貌

新民市為遼河沖積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北部邊界一帶海拔在50米以上,向南逐漸降低,最低點在金五台子鄉南部一角海拔19米。依地勢把全境分為各具不同特點的四個地區:一是北部低丘區,海拔35-55米;二是遼河以東平原區,為沖積平原,海拔22-49米;三是柳繞沙堿區,為沖積傾斜平原,海拔30-62米;四是遼繞低窪區,為繞陽、遼、柳河沖積平原,地面以細粉砂為主。

氣候

新民市屬于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西伯利亞冷空氣經常侵襲,幹寒時間較長;夏季濕熱;春季風沙大;秋季晴朗。春秋兩季時間較短,氣候多變。年平均氣溫7.6℃。七月最熱,平均氣溫24.3℃;一月最冷,平均零下12℃。全年降水量600毫米左右,年平均相對濕度62%。

水文

遼河、柳河、繞陽河、養息牧河、秀水河、蒲河等6條河流在新民境内通過。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截止2013年,新民地下水資源量5.47億立方米,城市日供水能力10萬噸。

植物資源

新民市植物資源以森林資源為主,森林複蓋率達20%。林木總蓄積量為231萬立方米,人均3.3立方米。

礦藏資源

截止2013年新民地下石油儲量3億多噸,天然氣儲量1.5億立方米。新民市盛産石料,梁山的安山岩、蛇山子山的砂頁岩、龍頭山的花崗石,是建築用優質石料。境内油氣資源豐富,境内有遼河油田的開采基地。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21年1月,全市人口總數670,000人。男女性别比104.26。平均人口密度:209.9人/平方公裡,其中城區人口密度:2541人/平方公裡。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民常住人口為565634人。

民族

新民市共有18個少數民族。漢族人口占92.5%;滿族、蒙古族、回族、錫伯族、朝鮮族人口較多,分别占少數民族人口的66.77%、17.98%、8.04%、7.64%、5.24%;彜族、壯族、苗族、維吾爾族、藏族、布依族、達翰爾族、白族、土家族、鄂溫克族、傣族、土族和羌族13個民族占少數民族人口的0.33%。

經濟

綜述

2019年末,全市地區生産總值實現238.1億元,同比增長6.6%。其中一産業增加值76.1億元,同比增長6.7%;二産業增加值51.2億元,同比增長9.3%;三産業增加值110.8億元,同比增長5.3%。規上工業總産值實現78.9億元,同比下降7.8%;規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0.5億元,同比增長11.5%;固定資産投資實現53.19億元,同比增長15%;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實現12.41億元,同比增長11.4%;稅收收入實現8.26億元,同比下降8.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17.56億元,同比增長11%;實際到位内資12.86億元,同比增長18.41%;實際利用外資3696萬美元,同比增長133.3%;進出口總額實現10.53億元,同比下降18.1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現18202元,同比增長9.8%。

2020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7.9億元,同比增長5.4%,增速高于全國、全省和沈陽市,在沈陽市排名第一。

第一産業

2012年新民市糧食産量再創曆史新高(21.12億斤),連續四年獲得全國糧食生産先進縣稱号;新開發設施農業25萬畝,以周坨子鎮為代表的柳繞地區設施農業發展勢頭強勁;西瓜生産面積達到42萬畝,被遼甯省授予一縣一業示範縣稱号。大民屯白菜獲國家地理标識商标,梁山西瓜獲農産品地理标志證書,新農村鄉獲中國優質寒富蘋果産業第一鄉稱号。

新建标準化養殖小區500個,生豬、蛋雞存欄量保持全省前三位。新增造林19萬畝,有林面積達到91.1萬畝,森林複蓋率提高3.8%,達到18.2%。農建清淤7108公裡,動用土方4315萬立方米。引進盼盼食品、福來豆制品等3000萬元以上農産品深加工項目52個,成達肉雞等3個10億元以上重大農産品深加工項目有望通過省、沈陽市驗收,農業産業化步伐明顯加快。

第二産業

2012年,新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2007年的256戶(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增加到2012年的380戶(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規上工業産值由2007年的127.8億元增長到2012年的1165億元。金新紙業、雙鶴藥業、聯立銅業等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産。包裝印刷、醫藥食品等産業集群不斷壯大,2012年包印集群産值實現225億元,醫藥食品集群産值實現100億元。工業企業開工率98.2%、産銷率99%以上。二産業占GDP比重由2007年的45%提高到2012年的57%,工業經濟主體地位正式确立。

第三産業

截至2013年,新民市大型商場和專賣店等超百家,全社會商品零售總額80多億元。洗浴、KTV、酒店等休閑娛樂場所也過百家。主要大型商場有興隆大家庭,北聯百貨,中興超市,富源商廈,蘇甯電器,華麗英典等和開工的新民國際商城等。

2013年,新民市現代服務業發展迅猛。國際商城項目簽約落地,中街地下商城項目開工建設過半,城市中心商貿區已具雛形;農機商貿城完成總體規劃,正在拆遷;大民屯鎮獲“中國商業名鎮”殊榮;福來食品等5家企業被列為2011年商務部農産品現代流通試點單位;前當堡鮮魚批發市場等4個專業市場已完成升級改造。

全市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高,三次産業比達到17.6:55.4:27,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新民九年一貫制學校實現“一鄉一校”,城鄉基礎教育辦學條件、教育質量和均衡發展水平大幅提高,順利通過“雙高普九”驗收。截至2014年初,新民市已購進接送中小學生上下學專用車151輛,距學校3公裡以外的中小學生上下學全部能夠接送到村屯。

高标準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累計完成高台子等39所幼兒園新建、改擴建工程,鋪設前當堡等28所學校塑膠操場,新建大民屯等5所學校食堂,啟動城南小學、胡台學校建設項目,通過沈陽市教育信息化評估驗收,城鄉辦學條件全面改善。

科技發展

“十五”期間,新民市實施各類科技項目152項,其中國家級6項,沈陽市級40項;榮獲各種科技獎勵項36項,獲國家知識産權局授予專利3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由“九五”時期的48%提高到55%。農業新品種複蓋率達到了99%;新技術普及率達到了98%。科技隊伍不斷壯大。全市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0598人,有各類科技學會、協會、研究會80個。2013年,新民市舉辦科技培訓班2327期,培訓農民16.7萬人次。

醫療衛生

到2005年底,全市城鄉共有衛生機構36個,衛生人員2871人,市民人均壽命達到71歲。2013年,農村衛生院改造全面完成,市醫院綜合病房樓建成使用,市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明顯提升。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加強,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實施,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任務全面推進,市人民醫院晉升為三級醫院,26所鄉鎮衛生院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和藥品零差價銷售,群衆就醫藥品花銷同比減少15%。

文化事業

提升城鄉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新建農村社區服務中心104個、室外文體活動廣場130座。累計開展各類文體活動7000場,組織惠民演出60餘場,組織送書下鄉進社區80次,舉辦文化藝術節、全民運動會等大型群衆性文體活動。

社會保障

2005年6月起實施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逐步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從2006年6月1日起對醫療補償标準做了進一步調整,住院補償封頂線由3,000元、4,000元上調到1萬元。農民參合率由05年的88%提高到06年的93%,有效地緩解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以及因病緻貧、因病返貧的問題。2013年,新建改建8所中心敬老院,大民屯中心敬老院被評為“全國模範敬老院”。新民市代表沈陽市接受“全國殘疾人工作示範城市”驗收。城鄉低保、養老保險、醫療保險、臨時救助增資擴面。

交通

2012年,新民市新建各級公路789.65公裡。遼甯中環高速新民段、沈胡快速幹道、沈阜開發大道建成通車;沈環線、新阜線、興得線等公路完成改造;沈新城際鐵路完成勘探。開通6條公交線,新上600台出租車,更新159台專用校車,新建8所農村客運站,群衆出行更加安全便捷。

曆史文化

新民市農民用稻米、芝麻、綠豆、谷黍等五谷雜糧巧貼成的五谷畫,受到國外客商青睐,已接到美國、澳大利亞、荷蘭等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訂單。

地方特産

鐵闆烤雞架是沈陽的特色小吃,雞架就是去掉雞肉的雞骨架,将洗幹淨的雞架用鹽等調料奄好,放在兩個大鐵闆之間一夾吱啦吱啦一響,香味撲鼻,将雞骨頭都炸香後放入孜鹽、辣椒,就可以吃了。

風景名勝

新民市清真寺

新民市清真寺共有四處,市内有南寺和北寺,農村有大民屯寺和白旗堡寺(即大紅旗寺)。

寺的方位坐西朝東,共分四組建築,總占地面積為2673平方米。西廳為正廳(亦稱大殿)共五間,跨度為10米,面積為240平方米。正廳前面有抱廈(亦稱前廊),共3間,面積為74平方米。

遼濱塔

遼濱塔位于公主屯鎮遼濱塔村,西傍秀水河,南臨遼河。塔高41.7米、直徑12.5米,為八角十三層實心密檐式磚塔。該塔由塔座、塔身、塔檐、塔刹四部分構成。塔座高約4米,八角形,每邊長4.5米,周長36米,由于經年風雨剝蝕,青磚脫落多層,現已修複。塔身佛座部分高10米,八面轉角處為磚砌圓柱,每面下部正中辟有券形佛龛,龛高2.4米、寬1.3米、進深O.4米。每個龛内凸起的蓮花寶座置盤膝端坐、雙手交叉合于胸前、目視遠方的佛像一尊。

佛像兩邊立二脅體僧拱手侍。佛像頭頂上雕垂幔式傘蓋,再上左右兩角雕“飛天”,舞姿婆娑盤旋于上。佛像均用泥土燒制。因年久失修,有的佛像已脫落,隻有南側的寶生佛、等觀佛較為完整。佛座下與塔基連接處有磚砌橫枋。枋下轉角處各雕金剛力士一尊,頭頂枋柱,扶膝蹲踞承托塔身。力士兩側雕小型羅漢18尊,手持器械羅列兩旁。塔檐高約26米,共十三層。每層叠澀出檐,層層上收,直至塔刹。塔刹高約4米。

碑碣

1926年(民國15年)《新民縣志》記載:《清新民知府增公德政碑》。右碑二,在縣署前。光緒三十一年,縣人為知府增公韫立。一張文典撰文、一韓國賓撰文,皆王振铎書。民國四年,柳河橫溢,縣署成墟,水落沙淤,碑亦半埋土内,此次修志,起土洗碑拓文,文剝落殆盡,幾番摩挲,終難辨識。1988年,新民師範拆除北樓時,從基石中挖出此碑,碑文清晰可辨。

森林公園

新民森林公園地處新民市區西北郊。公園占地面積10000畝,其中油松、樟子松2772畝楊樹1461畝楊松混交105畝,果樹面積3595畝,苗木花卉基地1096畝。有森林休閑遊樂區、苗木花卉觀賞區、自助果園遊覽區,建設以生态森林示範、旅遊觀光、健身娛樂于一體的國家4A級标準,是東北獨特的平原森林公園。

仙子湖風景旅遊度假區

仙子湖風景旅遊度假區位于新民市前當堡鎮,距沈陽城區40公裡,是國家3A級旅遊景區。景區内有4000畝天然荷花。

新民文化博覽園

新民文化博覽園是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沈陽市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及中、小學生農業實踐基地,園區占地40萬平方米,建有10大景觀,32個展覽館,并有占地100畝的農業百科園供中小學生參觀實踐。

沈陽三農博覽園

沈陽三農博覽園(新民文化博覽園)以景觀美、展館多、文化内涵豐富、科技含量高聞名全國。現有30餘個展覽館,10餘處景觀,是一座集民俗、曆史、警示、戲曲、名人等多元文化為一體的全國唯一的特色旅遊景區。目前已榮獲六項國家級桂冠: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國家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四星級示範園區;全國文明誠信(窗口)單位;全國禁毒教育基地。是遼甯省直機關廉政文化教育基地,遼甯省科普基地和遼甯省大學生社會實踐基地,沈陽市大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沈陽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等。被譽為遼甯最美的地方。

著名人物

李桂丹

李桂丹(1914―1938)遼甯新民人,抗日英雄。

在武漢保衛戰中,僅其1人即擊落敵機3架,激戰中不幸被日寇擊中,壯烈殉國,時年24歲。

鄭新潮

鄭新潮(1913—1986),原名:鄭榮芳。遼甯新民東蛇山子籍,解放後,在軍委炮兵司令部、總後勤部工作,炮兵專家、軍馬行家,軍級(文職員),終年73歲。

邵清廉

邵清廉(1914.10—2004.8),

女,1914年生(區劃前)新民人,享年92歲。延安抗戰女幹部、解放軍軍馬事業和軍馬場創始人之一。

郭鞏

郭鞏出生于遼甯省北鎮縣,“九·一八”事變後,郭鞏為了抗日救國,于1935年7月抛家棄子,投奔革命聖地延安,193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蘇炳文

蘇炳文(1892年10月22日-1975年5月22日),字翰章,遼甯新民人,國民革命軍中将。解放後任政協委員。

馬原

馬原(女),1930年生,遼甯新民人。中共十三大代表,全國婦聯第五屆常委,中國法學會民法學經濟法學研究會副總幹事,全國婦聯第六屆執委。

上一篇:超越集團

下一篇:鄭州市人民政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