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新民

張新民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張新民,男,1959年1月生于河南省溫縣,畢業于美國洛杉矶加州大學,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二級),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粒子物理理論,粒子宇宙學。
  • 中文名:張新民
  • 民族:
  • 出生地:河南省溫縣
  • 畢業院校:美國洛杉矶加州大學
  • 學位/學曆:博士
  • 職業:科研工作者
  • 專業方向:粒子物理理論,粒子宇宙學
  • 職務: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 學術代表作:
  • 主要成就:

人物經曆

學習經曆

1981年獲河南師範大學學士學位(77級)。

1991年獲美國洛杉矶加州大學(UCLA)博士學位。

工作經曆

1991年至1996年分别在美國馬裡蘭大學和依阿華州立大學作博士後。

1996年8月回國,在高能所理論物理研究室工作。

1998年晉升為研究員。

2008年定級為二級研究員。

2008年帶領團隊提出“上天入地到南極”的我國暗物質暗能量探測路線圖;

2014年5月帶領團隊提出阿裡原初引力波探測計劃。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回國前的工作主要包括:與導師RobertoPeccei教授一起,在國際上首次構造了頂誇克反常耦合的手征拉氏量;與RabiMohapatra教授一起研究了左右對稱模型中的Leptogenesis和弱電能标重子數産生的物理機制。

回國後,主要緻力于粒子宇宙學的研究。

1999-2000年提出了WIMP暗物質粒子的非熱産生機制及溫WIMP暗物質模型。

2003年提出了中微子暗能量模型。2004年,提出了精靈(Quintom)暗能量模型,此論文單篇引用650餘次并獲得了首屆中國卓越研究獎(ThomsonScientificResearchFrontsAward2008)。

2010年,國際權威綜述期刊《PhysicsReports》專文評述了Quintom宇宙學。另外兩篇關于精靈研究的論文入選了《第一屆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優秀國際學術論文》。

2002年提出描述宇宙加速膨脹和正反物質不對稱産生的統一模型,

2005-2006年研究了用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極化數據檢驗CPT對稱性并首次做了數據分析,美國物理學會周刊《PhysicalReviewFocus》為此做了專題報道。

至今共發表論文160餘篇,共引用7000餘次。單篇引用100次以上的17篇。最高單篇引用650餘次。

科研項目

(1)北京譜儀上的新強子态和新物理現象研究,參與,國家級,2009-01--2011-12

(2)暗物質暗能量及粒子宇宙學相關問題研究,主持,國家級,2010-01--2012-12

(3)暗能量及巡天,參與,國家級,2011-01--2014-12

(4)中美合作建設阿裡宇宙微波實驗,主持,國家級,2016-11--2020-12

發表論文

(1)Probingthegaugesymmetrybreakingoftheearlyuniversein3-3-1modelsandbeyondbygravitationalwaves,PhysicsLettersB,2019-01,第2作者

(2)Tibet’swindowonprimordialgravitationalwaves,NatureAstronomy,2018,通訊作者

(3)ProbingPrimordialGravitationalWaves:AliCMBPolarizationTelescope,NationalScienceReview,2018,通訊作者

(4)Testingelectroweakphasetransitioninthescalarextensionmodelsatleptoncolliders,ChinesePhysicsC,2017,第4作者

(5)Cosmicreionizationstudy:principlecomponentanalysisafterPlanck,JCAP,2016,第5作者

(6)ApossibleinterpretationoftheHiggsmassbythecosmologicalattractiverelaxion,ChinesePhysicsC,2016,第4作者

(7)Hearingtheechoesofelectroweakbaryogenesiswithgravitationalwavedetectors,Phys.Rev.D,2016,第5作者

(8)TestingtheelectroweakphasetransitionandelectroweakbaryogenesisattheLHCandacircularelectron-positroncollider,Phys.Rev.D,2016,第5作者

(9)TheNeutrinoMassHierarchyatReactorExperimentsnowthattheta13isLarge,JHEP,2013,第3作者

(10)Examiningtheevidencefordynamicaldarkenergy,Phys.Rev.Lett.,2012,第4作者

(11)Fablesofreconstruction:controllingbiasinthedarkenergyequationofstate,JCAP,2012,通訊作者

(12)TestingEinsteinGravitywithCosmicGrowthandExpansion,Phys.Rev.D,2012,通訊作者

(13)EmergentUniverseScenarioviaQuintomMatter,Phys.Lett.B,2012,第3作者

(14)Gamma-raysFromWarmWIMPDarkMatterAnnihilation,Phys.Rev.D,2012,通訊作者

(15)Ondarkenergymodelsofsinglescalarfield,JCAP,2012,第4作者

(16)CosRayMC:aglobalfittingmethodinstudyingthepropertiesofthenewsourcesofcosmice±excesses,Phys.Rev.D,2012,通訊作者

(17)Neutrinoemissionfromdarkmatterannihilation/decayinlightofcosmice±andpˉdata,Int.J.Mod.Phys.A,2012,通訊作者

(18)MassHierarchyDeterminationUsingNeutrinosfromMultipleReactors,JHEP,2012,第3作者

(19)ProbingCPTViolationwithCMBPolarizationMeasurements,Phys.Lett.B,2010,第3作者

(20)ProbingDarkEnergyDynamicsfromCurrentandFutureCosmologicalObservations,Phys.Rev.D,2010,第2作者

(21)AMarkovChainMonteCarloStudyonDarkMatterPropertyRelatedtotheCosmice$^{pm}$Excesses,Phys.Rev.D,2010,通訊作者

(22)Gammaraysandneutrinosfromdarkmatterannihilationingalaxyclusters,Phys.Rev.D,2010,第4作者

(23)Leptonicdarkmatterannihilationintheevolvinguniverse:constraintsandimplications,JCAP,2010,通訊作者

人才培養

教授課程

科研實踐Ⅰ-綜合物理實驗******

科研實踐Ⅱ-前沿物理研究(非課程)

至今已培養了17名博士和博士後,另外6人分别為中科院等單位聘為研究員、教授或副研究員、副教授。

已指導學生

趙公博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李虹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李明哲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顧佩洪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王秀蓮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張曉菲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夏俊卿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邱濤濤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蔡一夫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劉傑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萬友平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李思宇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劉洋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現指導學生

翟劃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李永平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王潇博士研究生070201-理論物理

榮譽表彰

1999年獲國家“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2004年當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200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社會任職

國家“973計劃”重大科學前沿領域專家咨詢組成員。

上一篇:拉普拉斯

下一篇:趙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