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化縣

新化縣

湖南省婁底市轄縣
新化地處湘中偏西、雪峰山東南麓、資水中遊,是國家重點生态功能區、革命老區縣、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和扶貧攻堅縣、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全國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先導區創建單位和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創建單位。轄31個鄉鎮(街道、場)、687個行政村(工區、社區),國土面積3636平方公裡,是湖南的國土大縣、人口大縣和農業大縣。[1]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化縣常住人口為1196538人。[2]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869461萬元,同比增長4.0%。[3]新化是梅山文化的核心區域,是中國梅山文化藝術之鄉、中國蚩尤故裡文化之鄉、全國武術之鄉、中國山歌藝術之鄉、中華詩詞之鄉。[4]
    中文名:新化縣 外文名:Xinhua County 别名:梅山 行政區劃代碼:431322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湖南省婁底市 地理位置:湘中、婁西 面積:3642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3個街道,18個鎮,7個鄉 政府駐地:上梅鎮 電話區号:0738 郵政區碼:417600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梅山龍宮、紫鵲界梯田、獅子山公園 機場:新化機場(在建) 火車站:新化站、新化南站(高鐵站) 車牌代碼:湘K 地區生産總值: 建立時間:宋神宗熙甯五年(公元1072年) 人口:1196538人(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域名人:方鼎英,陳正湘,羅盛教,楊小燕 地方特産:墨晶石雕,龍牙百合,金銀花茶,奉家米茶 知名産業:旅遊資源,礦産資源 地區生産總值:2869461 萬元(2020年)

建制沿革

北宋熙甯五年(1072年)“梅山蠻”歸化後置縣。取“王化之新地”之意。

新化縣在周時為荊州之域。

春秋戰國,屬楚地。

秦,屬長沙郡。

漢,屬長沙王國益陽縣。

宋神宗熙甯五年,置新化縣,隸屬邵州。南宋寶慶元年,改邵州為寶慶府,新化屬寶慶府。

元,屬寶慶路,行政長官稱縣尹。明清時屬寶慶府,行政長官稱知縣。

辛亥革命後,民國三年至十年(1914—1921),屬湘江道。民國二十七年至三十八年(1938—1949),屬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區,行政長官稱縣知事或縣長。

1949年10月21日,成立新化縣人民政府,屬邵陽專區,行政長官稱縣長。

1977年10月,屬漣源地區。

1982年6月,漣源地區更名為婁底地區,屬婁底地區。

從1999年7月後,婁底地區改為婁底市,新化屬婁底市,縣人民政府駐上梅鎮。

2005年元月,縣委、縣人大、縣人民政府、縣政協整體搬遷至梅苑經濟開發區。

2015年9月,《湖南省國土資源廳推進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出台。根據《方案》,新化縣成為湖南國土資源省直管縣經濟體制改革試點縣(市)。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解放初,新化縣即建立區、鄉、村、闾基層政權,1950年11月,新化縣共13個區,248個鄉鎮,1951年10月,将第八區坪上等18個鄉、第九區龍溪浦等12個鄉和第四區田心等4個鄉劃入新邵縣,将第十區羅洪等20個鄉、第十一區水車等13個鄉劃入隆回縣。

1952年,再次調整為21區,545鄉、3鎮,1953年5月,撤銷十九區,将江東等11鄉劃歸溆浦縣,留下大坪、鐵爐2鄉入第十二區,長峰鄉入第六區。同時,隆回縣第六區除福田、麻羅2鄉外,水車等12鄉重歸新化,為第十九區。

1956年,撤區并鄉,設辦事處。1957年,撤辦事處設基點鄉和城關鎮,1958年9月,除保留城關鎮外,農村區、鄉改建25個人民公社,1960年,将禾青、毛易、礦山、中連、渣渡5個人民公社置冷水江市,1962年7月,撤冷水江市入新化縣,就地置冷水江特區,1969年9月,複置冷水江市,将冷水江、礦山2鎮和中連、毛易、梓龍、渣渡、禾青、潘橋、金竹山7個人民公社劃為該市行政區。

1975年,将礦山、铎山、三尖、岩口4個人民公社劃歸冷水江市。

1984年5月,爐觀、橫陽、圳上3個公社改成3鎮。84個人民公社改設為鄉人民政府,将1199個生産大隊改為村,将城關鎮五一街改名南門街,建設街複名青石街,紅衛街複名南正街,勞動街複名井頭街,永紅街複名永興街,解放街複名西正街,東風街複名東正街。1985年3月,城關鎮增設立新橋、城南、城東、火車站、園株嶺5個居委會。

1986年12月,撤銷洋溪、白溪、遊家、琅塘4鄉,分别并入洋溪、白溪、遊家、琅塘4鎮。1988年8月,撤銷水車鄉,以其行區區域置水車鎮。

1989年12月,撤銷上渡鄉,以其行政區域并入城關鎮;城關鎮增設橋東、望城兩個居委會;年未全縣有2區級鎮,12區,8鄉級鎮,77鄉,6個農林漁場。轄1142個村委會,11743個村民小組(不包括農林漁場所屬村民小組)。

1992年,在橋東,經省人民政府批準成立為省級開發區(2003年,經省編委批準,升格為副處級機構)。開發區總轄面積32平方千米,規劃面積19.6平方千米,下轄12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人口3.9萬人。?年,城關鎮改名為上梅鎮,全鎮轄4個管區、40個農業村、15個居委會。全縣共有上梅鎮、石沖口鎮、洋溪鎮、槎溪鎮、文田鎮、水車鎮、遊家鎮、爐觀鎮、奉家鎮、西河鎮、孟公鎮、琅塘鎮、桑梓鎮、曹家鎮、吉慶鎮、溫塘鎮、田坪鎮、圳上鎮、白溪鎮19鎮,有科頭鄉、天門鄉、維山鄉、金鳳鄉、榮華鄉、坐石鄉、油溪鄉7個鄉,以及梅苑開發區和大熊山林場、古台山林場兩個林場。

1993年5月,田坪鄉改為田坪鎮。

1995年1月,新化縣撤區并鄉建鎮,将原有12個區、2個區級鎮、75個鄉、9個鄉級鎮撤并為19個鎮、7個鄉,保留原2個國有林場。

區劃詳情

2020年,新化縣轄3個街道,18個鎮,7個鄉,2個國有林場,1個經濟開發區:上梅街道、上渡街道、楓林街道、石沖口鎮、洋溪鎮、槎溪鎮、水車鎮、文田鎮、奉家鎮、遊家鎮、爐觀鎮、西河鎮、孟公鎮、琅塘鎮、桑梓鎮、曹家鎮、吉慶鎮、溫塘鎮、田坪鎮、白溪鎮、圳上鎮、油溪鄉、坐石鄉、金鳳鄉、榮華鄉、天門鄉、科頭鄉、維山鄉、大熊山林場、古台山林場、新化經濟開發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新化縣位于湖南省中部偏西、婁底市西部,雪峰山北段的東南麓(古稱梅山),資水中遊。地處北緯27°31′~28°14′,東經110°45′~111°41′。東北至東南與漣源、冷水江市交界,南至西南與新邵、隆回為鄰,西至西北與溆浦縣接壤,北與安化毗連。總面積3642平方公裡,占全省面積的1.69%,占婁底市面積的43.94%。

地勢地貌

地貌屬山丘盆地,西部、北部雪峰山主脈聳峙;東部低山或深丘連綿;南部為天龍山、桐鳳山環繞;中部為資水及其支流河谷,有江河平原、溪谷平原、溶蝕平原三種,系河流沖積、洪積而成,大多在海拔300米以下。整個新化位于亞熱帶中部,典型的地帶性土壤為紅壤。

水文

新化是部屬柘溪水庫的主要蓄水區,境内資江幹流長達92公裡,大小支流90餘條,庫周岸線630公裡。解放以來,新化縣興建中小型水庫271座,山平塘15.8萬處,中小型河壩1810處,新化縣水域面積40餘萬畝,其中宜漁水面近20萬畝。

氣候

新化位置屬中低緯度地區,氣候的地帶性屬亞熱帶,是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這種氣候既有光溫豐富的大陸性氣候特色,又有雨水充沛,空氣濕潤的海洋性氣候特色。

新化縣的主要氣候災害有:春季有春寒,冰雹,夏季有暴雨、洪澇、幹旱、高溫,秋季有寒露風和幹旱,冬季有寒潮、秋冬季節沿河兩岸多大霧、大風等。區域内氣候溫暖,陽光充足,年平均氣溫在16.8℃~17.3℃,極端最高氣溫40.1℃,極端最低氣溫-10.7℃,年平均降水量1455.9mm,年平均光照時數1417.4小時,光照百分率34%,初霜日平均出現在11月29日,終霜日平均為2月22日,平均無霜期為280天,年平均降雪日6天,初雪日平均為12月9日,最早為11月9日,終雪日平均為3月13日,最遲為4月7日。該區域内常有“三寒”“兩旱”,雷暴集中在3~9月,4~6月114天,平均每年22.8天,7~8月1039天,平均每年20.8天,尤以7~8月最多,平均每月8~10次,4~6月次之,平均每月5次以上,最長連續雷暴日數達13次。暴雨每年平均出現3~4次,最多年達10次。3~11月均有出現,1957—2008年日雨量大于等于50mm182次,4~8月157次,占86.3%,尤其以4~6月為最集中時段,出現94次,占出現總次數的52.0%。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新化土地總面積535.0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72.68萬畝,林地面積286.08萬畝,可墾面積25.46萬畝,宜林面積11.48萬畝,河流面積35.63萬畝,茶果面積6.05萬畝,其他面積97.69萬畝。

林業資源

新化是湖南省重點林區縣、湖南省杉木林基地縣、竹林面積2.2萬公頃以上的省重點毛竹基地縣、林業重點生态工程建設縣。據勘查,新化縣有林業用地19.2萬公頃,有林地16.2萬公頃,活立木蓄積550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0%。在大熊山林場,保存着1200公頃原始次生闊葉林。新化林種結構以用材林為主。用材林總蓄積量512萬立方米,其中杉木蓄積270萬立方米,松木蓄積215萬立方米。經濟林以柑桔、闆栗、油茶、杜仲、茶葉為主,總面積1.2萬公頃。楠竹是新化第三大森林資源,總面積達2.2萬公頃,蓄積4800萬株。

動植物資源

新化有娃娃魚、紅腹錦雉、銀杏、金錢松、紅豆、天獅粟等珍貴動植物資源。

水資源

新化地域遼闊、相對高差大,降水充沛,溪河衆多。蘊藏着豐富的水電資源。據測定,新化總水量為158.9億立方米,水能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8萬千瓦,其中可開發量達6.54萬千瓦。

礦産資源

新化縣境内發現礦物36種,可開發的有26種。

新化縣人礦産資源

鐵礦

主要為外生礦床沉積型,也有内生礦床熱液型,儲量在2000萬噸以上,産于中泥盆系跳馬澗組紫紅色砂岩中的有赤鐵礦。分布在洋溪、爐觀、橫陽、白溪、圳上、茶溪、溫塘等地,産于下石灰系岩關階邵東段的為菱鐵礦、褐鐵礦或含鐵礦岩1~2層,厚1~2米。分布在青山、東嶺、遊家、白岩鄉及其它各地此一地層中。

錳礦

分布在西部山區和中東部,同二叠系煤層毗連,品位不高。

銻礦

分布在山溪、海龍、雲溪、大石、古台山等地,儲量55萬噸以上,品位0.4%~60%之間,海龍鄉庵堂沖和山溪鄉龔家灣,極有開采價值。銅、鎢、鐳、砷礦:分布在大田鄉、楊家山一帶,儲量:氧化鎢約8000噸,銅礦2000噸,錫礦800噸,砷礦6000噸,且富集金、铌、钽等元素。

鉛鋅礦

分布在新塘、天龍山花崗岩與灰岩的接觸帶中。金礦:已經發現脈金(原生金礦)和砂金,分布在大田、雲溪、古台山、天門、長峰、五溪、奉家等地震旦系含金石英脈中。

煤炭

縣内含煤地層為下石炭系大塘階側水組和上二叠系龍潭組,儲量3.05億噸,其中無煙煤1.79億噸,煙煤0.26億噸。側水組分布于晏家、溫塘、車田江、白岩、坪溪、桑梓、鹧鸪、水江、小洋、燎原、楓林、潮水、化溪、天龍山、北渡、科頭、白塘、石新、烏石、遊家、栗山、白沙、太陽、松山、坐石、晨光、油溪、鄧家、青實等地。龍潭組為煙煤。分布在楓林、桑梓、水江、晏家、車田江、茶溪等地,即向斜構造的軸部或兩翼。

石墨礦

分布在天龍山,産于花崗岩與側水組煤系接觸帶附近,為隐晶質石墨,礦體呈層狀,有主礦2層,分别厚1.12米和2.68米,儲量約20萬噸,含固定碳76%~90%。

高嶺土礦

俗稱白膠泥、瓷土,屬粘土岩。分布于天龍山、四都、錫溪、水車、大同、大田、雙林等地,儲量750萬噸。

矽石

分布在太平鋪、龍通等地,含矽94%~98%。

石膏

分布在溫塘、燎原等地,以溫塘鎮楊家山所産為最佳,埋藏在距地面300米以下,儲量4億噸。陶土:分布在化溪、何思、青實、太陽、鄧家等地,儲量8000萬噸,以青實青龍灣所産為最佳,制陶曆史近300年。

花崗岩

分布在天龍山、四都、水車等地。儲量10億立方米以上,成分為鉀長石31%,钭長石28%,黑雲母8%。

大理石

分布在天龍山地,儲量200萬立方米。

滑石

分布在天龍山、化溪等地。滑石含量30%~40%,白溪、祟山等鄉有黑滑石,石質細膩,溫潤如玉,可做工藝美術。

重晶石

分布在榮華、龍通等地,儲量5萬噸,含硫酸鋇80%~90%,屬一、二級礦石。

輝綠岩礦、玄武岩礦

分布在雲溪等地,儲量3億噸,可開采的5000萬噸,可做襯闆、岩棉等。

海泡石

分布在白溪、祟山、吉慶等地,儲量1.2億立方米,含量19%~24%。

硫磺礦

分布在栗山、茶溪等地。

磷礦

分布在新塘、長峰等地,晶位10%~28.64%,并含釩、銀、銅、鎳、钇、镧、銻等元素。

新化縣人礦産資源

旅遊資源

在新化,旅遊資源星羅棋布,豐富多彩,其豐度、晶位及開發條件居于全省前列,主要特征表現為數量多、種類齊、品位高、結合優。全縣共有地文景觀、水文景觀、古迹遺址、宗教曆史文化、動植物、民俗風情、休閑等7個類别的近200處旅遊景點景區,其中一級資源11處。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梅山龍宮、紫鵲界梯田和以蚩尤為代表的梅山地方文化資源。

人口

截止2021年5月,全縣戶籍總戶數480841戶,戶籍總人口1518696人,總人口中:城鎮人口19.87萬人,鄉村人口 132萬人;年内出生人口19310人,死亡人口10312人。全縣常住人口 115.52萬人,常住戶數34.63萬戶,城鎮化率38.69% ,人口出生率 11.16‰,死亡率5.71‰ ,自然增長率5.45‰ ;城鎮常住人口44.7萬人,農村人口70.82萬人。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新化縣常住人口為1196538人。

經濟

綜合

2020年全縣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869461萬元,同比增長4.0%。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571190萬元,增長4.2%;第二産業增加值831115萬元,增長5.3%;第三産業增加值1467156萬元,增長3.2%。三次産業結構為19.9:29:51.1。

全年全縣财政總收入194366萬元,比上年增長3.1%。地方财政預算收入119114萬元,增長9.4%,其中稅收收入80986萬元,增長11.9%。公共财政預算支出856383萬元,增長4.4%。

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比上年上升3.4%,商品零售價格總水平上漲2.2%,農業生産資料價格指數比上年上升2.6%。

第一産業

新化是全國商品糧生産基地縣、農作物種子基地縣和糧食儲備基地縣,是全省氨化稭稈養牛基地、模式化稻田養魚基地、玉米生産基地、速生豐産林基地和雙季稻田成建制畝産過噸糧縣。又是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退耕還林、水土保持項目縣。糧油、畜牧、水果、水産等,形成了産業化規模;作為特色産品的茶葉、烤煙、苡米、玉蘭片、銀花、厚樸、杜仲、天麻等,已建成了“基地十農戶”的生産格局。

2020年全縣農業總産值955821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4.2%。實現農業增加值587066萬元,按可比價比上年增長4.2%,種植生産全面豐收。全年農作物總播種面積為115.5千公頃,下降0.68%,糧食播種面積達到74.6千公頃,下降4.48%,總産量473000噸,下降1.05%,稻谷播種面積為55.5千公頃,總産量為371636噸,其中早、中、晚稻播種面積分别13.4千公頃、27.2千公頃、14.8千公頃,總産量分别為79462噸、202467噸、89706噸。 早稻産量下降16.05%,中稻産量增長16.52%,晚稻産量下降19.82%。小麥播種面積為1.06千公頃,總産量為3475噸,下降19.28%。玉米播種面積為12.55千公頃,總産量為78459噸,增長1.2%。豆類播種面積為1.97千公頃,總産量為6013噸,薯類播種面積為1.99千公頃,總産(折糧)為8702噸,油料總産量為18313噸,增長12.93%,煙葉總産量為194噸,藥材總産量為30521噸,增長19.48。茶葉總産量為3683噸,增長49.41%。水果産量為77350噸,增長12.92%。

2020全年牲豬出欄為88.7萬頭,下降7.8%,全年禽蛋總産量8200噸,增長9.8%。水産品産量30070噸,增長1.1%。

2020全年共水利工程投入資金8.918億元,其中中央投資4.317億元,地方投資4.601億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7351千公頃,其中梯田0.3067千公頃、水保林0.3122千公頃、經果林0.5279千公頃、封禁林0.3233千公頃、其他1.265千公頃,已建成水庫總座數282座,其中大(2)型1座、中型2座、小(一)型51座、小(二)型228座,已建成水庫總庫容32457.68萬方,其中大(2)型12750萬方、中型3456萬方、小型16242.68萬方。

全縣2020年農業機械總動力745056千瓦。機耕面積43788.65公頃,機播面積27321.91公頃,機電灌溉面積27400公頃,機收面積37039.84公頃。

第二産業

工業已初步形成機械、電子、陶瓷、建材、冶金、煤炭、化工、食品、造紙、竹木加工等10大工業支柱産業;新化被列為全國“星火技術開發密集區”和電子陶瓷、藝術瓷出口基地。

202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5.3%。規模工業産銷率為99.08%,比上年下降0.05個百分點。

全縣規模工業企業中,集體企業增加值下降28.9%;股份制企業增長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10.6%;其它經濟類型企業下降2.4%。規模工業主要工業産品産量中:原煤211萬噸,下降10.9%;發電量4.9億千瓦小時,增長1.6%;自來水1735萬立方米,增長19.3%;飼料42157噸,下降55.1%;糖果482噸,增長5%;鐵合金39539噸,下降39.6%;矽酸鹽水泥熟料348.1萬噸,增長1.4%;水泥354.7萬噸,下降11.2%;銻品5864噸,增長73.6%;鑄鐵件2753噸,增長6.5%;黃金151千克,下降51.5%。

2020年全縣建築業實現增加值17.6億元,同比增長6.0%。全縣17家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産值53.7億元,同比增長10.9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19.98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5.95%,房屋建築竣工面積151.6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7.93%。

第三産業

2020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563261萬元,比上年下降2.4%。2020年進出口總額54978萬元,增長36.3%。其中進口1215萬元;出口53763萬元。2020年内聯引資(省外境内)到位資金72.52億元,同比增長31%;外資到位8542萬美元,同比增長15%。2020年共接待國内外旅遊者1688.11萬人次,同比下降14.8%;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50.21億元,同比增長1.92%。接待入境遊客0.38萬人次。

交通運輸

截止2020公路裡程到達數為8639.8公裡,其中:高速公路主線68公裡,國省道630.47公裡(其中公路局管養裡程為172.448公裡),縣道1005.68公裡,鄉道1506.408公裡,專用公路87.829公裡,村道5341.5公裡。境内鐵路營業裡程105.1公裡(其中滬昆高速鐵路裡程38.1公裡)。民用運輸船舶91艘,公路客運量6147萬人,下降26%,公路客運周轉量為109856萬人公裡,下降25%,公路貨運量1249萬噸,下降19%,公路貨運周轉量108635萬噸公裡,下降23%,水路客運量9.58萬人,下降42.08%;水路客運周轉量16.67萬人公裡,下降41.73%。

社會事業

科技

2020年新化縣本級科學技術支出6796萬元,全年共組織實施市級以上科技計劃25項,争取經費1280萬元;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1家,累計達到38家,科技型中小企業45家,高新技術産值完成98.63億元,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完成36.06億元;新增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和研究開發機構12家;積極推進産學研結合,簽訂産學研合作合同16個,吸納(輸出)技術合同25項,成交額9850萬元;授權專利48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25件。

教育

2020年,新化縣共有普通中學111所,初中100所,初中在校學生56188人,高中學校11所,高中在校學生23330人,普通小學379所,在校學生131684人,基礎教育教職工16543人,其中專任教師12838人。中小學教職工11390人,其中專任教師13408人。特殊教育學校2所,在校學生96人,特殊教育學校教職工36人,其中專任教師25人。幼兒園240所,在園人數40694人,幼兒園教職工4661人,專任教師1990人。

文化

截止2020年末,全縣共有藝術學校1所,藝術表演團體25個,文化館1個,紀念館1個,舊址陳列館1個,體育館1個,公共圖書館1個,圖書總藏量實物圖書16.8萬冊、電子圖書5萬冊。電視台1座,教育電視台1座,縣級村村響機房一座,村村響、廣播村級綜合覆蓋率100%,電視99.9%。有線電視用戶(電信,移動,聯通,電視網絡公司)12萬戶。

衛生

截止2020年末,新化縣共有醫院39家,衛生院 27 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3家,村衛生室1077個,病床床位6784張;全縣衛生技術人員7227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執業助理醫師2815人,注冊護士3288人,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技術人員3902人,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衛生技術人員100人,衛生計生綜合監督執法局衛生技術人員67人。全年法定傳染病發病總數5712例,病死17人,死亡率為1.47/10 萬,病死率為0.30%。全縣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5.79‰,嬰兒死亡率3.83‰,産婦住院分娩100%。全縣組織開展全民健身項目27項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達45萬人。

曆史文化

新化曆史悠久。作為大梅山地區的中心地帶,早在5000多年前,蚩尤及其部族就在此繁衍生息,在宋熙甯五年置縣之前,這裡長久地處于“化外”的曆史,是“不與中國通”的神秘之地。險峻閉塞的人文地理環境,孕育出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梅山文化——蚩尤文化。梅山歌謠古老神秘,梅山山歌、民歌、情歌、灘歌、佛歌廣為傳誦;梅山飲食有口皆碑,特别是梅山“三合湯”(成功入選2008年奧運食譜)“三大碗”,已榮登國内各大酒店菜譜,白溪豆腐、大熊山柴火臘肉、水車魚凍聞名全國,縣城滿殿香大酒店被授予“湘菜地方特色名店”,“吃在新化”已得到廣泛認同;梅山風情奇異迷人,草龍舞、傩舞,風格古樸,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梅山古迹星羅棋布,梅山寺、梅山殿、熊山古寺、西雲山寺、八仙庵等古刹保存良好,文昌閣、萬人坑、羅盛教故居、陳天華故居、方鼎英故居、紅四軍團司令部舊址等愛國文化教育基地衆多,青龍橋、龍潭橋、又一橋等風雨橋,橋橋見證曆史。

新化山歌

“穿堂之鼓堂壁懸,兩頭擊鼓歌聲傳。”新化山歌源遠流長,民間流傳“山歌無假戲無真,秦始皇興起到如今”,梅山蠻子喜歡用俚俗的山歌表達他們心中的喜怒哀樂,記錄他們在深山老林打獵的驚險,遇山開路逢水搭橋的壯舉,到資水險灘深淵打漁捕魚蝦的艱辛,在惡劣生存環境下對樸素愛情的渴求。

梅山傩戲

梅山傩戲具有古老的宗教特征,發源于原始的楚巫,是一種傳承了數千年的“迎神還願”的宗教藝術。演員多是巫師出身,劇目又多是宗教色彩,表演具有濃烈的宗教風格。有時還穿插巫術表演,如“撈油鍋”“上刀山”“踩火犁”“吞火吐火”等,還有詭秘的“罡步”“手訣”,以及師刀、師棒的運用,使傩戲籠上一層神秘的色彩。

梅山傩舞

最具典型性的代表作是水車鎮傩頭獅子舞。這個傩舞現存16段36合,表演情節簡單,主旨為祛邪求子祈福,以啞劇舞蹈形式表演,風格古樸原始,其中保留了大量的傩母崇拜、生殖崇拜等原生态信息。傩獅頭造型十分獨特,像獅子并非獅子,實則為紅面鼓眼闊口獠牙的饕餮紋“吞口”,是以“南蠻”始祖蚩尤為原型的傩面具。

梅山武術

梅山武術,素以古老神秘而著稱,是當今中國傳統武術流派中曆史最為悠久、并能很好地保留古傳武術功法與技擊精髓的優秀拳種。新化是“中華蚩尤故裡”,梅山武術就是以蚩尤為首的遠古先人們在與大自然的鬥争中,“觀其禽技,仿其獸姿”而産生的。與炎黃二帝同為中華人文三始祖的遠古戰神蚩尤是中華武術的始祖。梅山文化特點在梅山武術上體現得淋漓盡緻,用一個字概括就是“蠻”,古有“梅山蠻”的說法,是因為梅山地區的人特别能吃苦,梅山武師特别能拼命,要練成梅山武術,必須蠻練基本功,練出一身鋼筋鐵骨,和人交手,則是夠狠夠硬,從不服輸。可以說湖南人的‘霸蠻’精神,就起源于梅山地區。梅山地區的尚武傳統,曾達到人人習武的地步,就是現在,新化仍有近半數人練過梅山武術。

地方特産

墨晶石雕

是湖南特産,墨晶石産在洞口、新化縣一帶。石質細膩,黝黑發亮,有“墨玉”之稱。雕刻制品顯得莊重古樸,渾厚典雅。産品造型寫實中有誇張,雕刻刀法靈活多變,因而作品既似玉雕的晶瑩細膩,又不失石雕的粗曠豪放,獨具一格。

龍牙百合

百合,具有個大片粗、肉質肥厚等特點,曬幹後,每片長約兩寸,寬5.6分,呈銀白色,晶瑩透亮,很象人們傳說中的龍牙,因而得名。龍牙百合是食用百合中的優品,既可鮮吃,也可曬幹儲藏,還可制成百合粉。

新化紅茶

新化紅茶,“湖南十大名茶”之一。

湘妃茶

“湖南三絕走天下,王煙鬼酒湘妃茶”三絕之一的湘妃茶,又名蒙洱茶。産于湖南新化奉家蒙洱茶。其成品茶芽頭茁壯,長短大小均勻,茶芽内面呈金黃色,外層白毫顯露完整,而且包裹堅實。蒙洱茶曆史悠久,唐代就已生産、出名。

梅山菜

新化梅山菜恰如其分的把握了湘菜的精髓:和而不同,辣而不烈。千百年來,新化飲食獨具特色,自成體系,比較有名的就有“十葷”“十素”“十飲”之說。“十葷”就是三合湯、雪花丸、米粉肉、鴨子粑、柴火臘肉、回鍋狗肉、泥鳅鑽豆腐、水車魚凍、稻花魚、肘子肉。“十素”就是杯子糕、糁子粑、糯米粑、酣荞粑、糍粑、蕨粑、擂米粑、澱粉粑、棕子、燒麥。“十飲”就是擂茶、涼粉、水酒、蛇酒、米燒酒、甜糟酒、苡米酒、雲霧茶、青紅茶、金銀花甘草茶。

金銀花茶

金銀花茶産于1600米的高寒山區,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無任何污染,新鮮的金銀花帶清香,含花蜜較多;雙寶牌

金銀花系列産品采用傳統工藝和現代技術加工精制而成,無論單飲還是配入茶葉、枸杞、紅棗共飲,花香四溢,味醇淡雅,令飲者心曠神怡。

奉家米茶

奉家米茶芽葉細嫩,香氣馥郁,氨基酸、兒茶素含量尤高。當地人稱“若得米茶天天飲,明目益思人長春。”清同治年間,被列為清遷貢品,以抵“征糧”。

白溪水豆腐

新化白溪水豆腐,色澤潔白,質地細嫩,久煮不散,鮮美可口。白溪豆腐好,與水質特佳有關。相傳清乾隆皇帝遊江南,途經白溪鎮,吃了水豆腐,啧啧稱贊,究詢其因,當地人告知:白溪河畔的八仙街上有口水井,裡面有條龍,經常噴出“龍涎”,碧徹透亮。乾隆當即賜名“金殿井”。白溪水豆腐就是取金殿井水制作而成的。

豬血粑

豬血粑是新化的傳統食品,始于清康熙年間,曆代相傳。新化食品有限公司在挖掘曆史的基礎上加以創新,豬血巴,制作很講究,主要原料是豆腐,拌以适量豬血、食鹽、新鮮肉丁、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許麻油、香油、味精等佐料。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杯子糕

新化特産杯子糕,又稱肚臍糕,有金元寶和銀元寶兩種。其中主打金元寶以紅糖和米糖調色,銀元寶用白糧或糖精與面制成。杯子糕貌似元寶,大小與嬰兒拳頭差不多,顔色透亮,質地細膩白嫩,口感香軟,略有粘連。新化杯子糕以新化縣城城關鎮南門樓下的杯子糕最為出名,并且與城關鎮畢家巷的鼎灰粑、鹹生巷的面條被稱為“新化三絕”。

風景名勝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

大熊山國家森林公園,位于新化北部,2002年11月經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評審委員會正式審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公園東西長27.5km.南北寬12.5km,總面積7623公頃。公園境内,有湘中最高峰——九龍峰,海拔1622米,山體高大雄偉,輪廓分明;有馳名全國的中華銀杏王;中國最高的馬尾松;有直徑1.5米左右、高不到2米的千年株儒樹群;有2000公頃原始次生闊葉林,廣泛分布着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物種資源。

梅山龍宮

梅山龍宮,位于油溪鄉,與大熊山的九龍峰、九龍池一脈相通,洞道全長2276.1m。其中地下河長854.5m,上層旱洞長1076.4m,崩塌大廳長225m,文洞長120m。洞内景觀豐富多彩,既有大量發育、廣泛分布的流石景觀,又有石筍、石鐘乳等景觀,還有斷面形态和蝕餘小形态景觀。

油溪河漂流,地處吉慶鎮,漂程12km,其中有8km峽谷,36個潭,48面灘,39回灣,水流量達8㎡/秒。

紫鵲界梯田

紫鵲界梯田,位于水車鎮,遍布于海拔500米至1000餘米的幾十個山頭,層層疊疊,連綿起伏,輾轉盤旋,規模大,數量多,形态美。

除以上四大景區之外,還有地處城東梅苑開發區的獅子山公園、古台山森林公園、蘇溪湖、十指山、白龍飛瀑等景觀。

著名人物

新化曆代名賢

姓名

簡介

籍貫

鄧顯鶴

湖南後學尊他為“楚南文獻第一人”,梁啟超稱他為“湘學複興之導師”。

新化縣曹家鎮梓木沖

鄒代鈞

清末地圖學家,中國近代地圖學的倡導者和奠基人之一。“新化鄒氏”代表人物。

新化縣羅洪村(今湖南隆回境内)

陳天華

近代民主革命家,華興會創始人之一,同盟會早期會員和重要骨幹。

新化縣榮華鄉鳳陽坪

譚人鳳

近代民主革命家,同盟會早期會員和重要骨幹,在武昌起義為策反黎元洪起了重要作用。

新化縣福田村

成仿吾

中國無産階級革命家,新文化運動重要代表,無産階級教育家和社會科學家、文學家、翻譯家。

新化縣琅瑭鄉澧溪村

陳正湘

華夏名将。參加過北伐戰争、土地革命、抗日戰争、解放戰争。曾在黃土嶺激戰時,親自指揮炮手擊斃了日酋“名将之花”阿部規秀中将,從此名動世界。

新化縣圳上鎮

方鼎英

國民革命軍中将,著名的抗日将領。

新化縣圳上鎮

羅盛教

抗美援朝戰争著名英雄,國際主義戰士。

新化縣圳上鎮

羅尗子

著名美術史論家、篆刻家、書畫家,師從馬萬裡、潘天壽。

新化縣

曾邦哲

國際系統遺傳學開創者。

新化縣

龔谷成

廣州軍區副司令員。1990年晉升少将軍銜,1995年晉升中将軍銜。

新化縣白溪鎮

鄒庚壬

蘭州軍區副司令員、中将。

新化縣

劉化錦

軍事經濟學院訓練部部長、副院長、院長。1993年,晉升少将軍銜。

新化縣

鄒志美

蘭州軍區空軍政治部副主任。

新化縣

陸紹庭

海軍工程大學政治委員。

新化縣孟公鎮

段達球

總政治部直工部部長。

新化縣

鄢福初

湖南省文化廳副廳長、湖南省書法協會主席。

新化縣吉慶鎮

劉崇斌

湖南省統計局黨組書記、局長

新化縣

新化曆代名賢

所獲榮譽

2020年1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網購百強榜排名50。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2021年3月,入選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市、區)”名單。

2021年,入選國家農産品質量安全縣名單。

2021年7月,上榜2021年全國縣域旅遊發展潛力百佳縣。

上一篇:宜章縣

下一篇:泉州外國語學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