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特林沖鋒槍

斯特林沖鋒槍

英國人喬治·威廉·帕切特設計的沖鋒槍
斯特林沖鋒槍(Sterling submachine gun)是英國人喬治·威廉·帕切特于1942年設計出一種沖鋒槍,後以其名字命名。後來,他與位于北漢普頓的斯特林工程公司合作,對該槍進行不斷改良和發展。二戰結束前,被稱為“斯特林·帕切特”的沖鋒槍樣品試制成功,并在空軍部隊進行了試裝備且受到好評。[1]
    中文名:斯特林沖鋒槍 外文名:Sterling submachine gun 用途: 原産國:英國 設計人:喬治·威廉·帕切特 設計時間:1942年

研發曆史

提到英軍曆史上裝備的沖鋒槍,即會聯想到大名鼎鼎、有着“管子工”之稱的司登沖鋒槍,其優缺點并存,但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終究為反法西斯戰争做出了傑出貢獻。而斯特林沖鋒槍正是司登沖鋒槍的繼任者。兩者交替之際,正是二戰結束後軍用沖鋒槍發展的黃金時期。斯特林沖鋒槍自誕生以來得到了長足發展,武器推陳出新,産品形成系列。該槍除英國使用外,還向90多個國家出口。

由于設計、生産時間緊迫,倉促上馬的司登沖鋒槍外觀相當粗糙。質量和尺寸偏大,槍托不能折疊,最緻命的是它的保險極不可靠,以緻經常發生意外走火。鑒于司登沖鋒槍的缺陷,雖然英軍不得不大量采用司登系列沖鋒槍,但一直認為其與英國軍隊悠久的曆史和良好的傳統不夠相符,有損英軍的威嚴形象,因此迫切要求開發一種外形能夠與英軍形象相符的沖鋒槍。

1945年~1953年之間,為更替原有的老式武器,英國舉行了裝備選型試驗,“斯特林·帕切特”沖鋒槍參加了一系列内容非常廣泛的測試,并且最終以明顯優勢戰勝了其他競争對手。英國随後宣布将其作為大不列颠帝國的基本防禦武器之一,定名為L2A1 9mm沖鋒槍,因為是在斯特林公司進行生産,故又稱斯特林沖鋒槍,商業名稱則是MK2。

從1953年起,英軍部隊開始用斯特林沖鋒槍來替代司登沖鋒槍。最初的産品根據部隊的使用意見進行了一些改進,1955年誕生了L2A2沖鋒槍,商業名稱為MK3,1956年又進一步改進為L2A3沖鋒槍,商業名為MK4。1956年,L2A3批量裝備英軍,司登沖鋒槍被全部淘汰。

斯特林系列沖鋒槍參加了著名的馬島之戰和第一次海灣戰争,在英國軍隊中一直服役到1990年代初。除英國使用外,該槍還向90多個國家出口,其生産一直持續到1980年代後期,總産量達到50萬支以上。

基本結構

斯特林系列沖鋒槍以斯特林L2A3沖鋒槍為基本型,後又發展出微聲型L34A1以及一種拓展型的MK6警用卡賓槍。下面就以L2A3為重點,詳細介紹一下這種沖鋒槍的結構特點。

L2A3大量采用沖壓件,同時廣泛采用鉚接、焊接工藝,隻有少量零件需要機加工,工藝性較好。該槍采用自由槍機式工作原理,開膛待擊,前沖擊發。使用側向安裝的34發雙排雙進弧形彈匣供彈,可選擇單、連發發射方式,槍托為金屬沖壓的下折式槍托,有獨立的小握把。瞄準裝置采用觇孔式照門和“L”形翻轉表尺,瞄準基線比較長。全槍可分為機匣組件、槍管組件、槍托組件、槍機組件、複進機組件、彈匣組件和發射機組件等部分。

機匣組件

機匣是武器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所有的零件和部件均以機匣為本體,安裝在其上面,從而構成一支完整的槍械。與司登沖鋒槍一樣,斯特林沖鋒槍的機匣本體同樣為空心的圓管狀,前口部焊接有槍管固定座,上面焊接有準星護圈和準星座,準星安裝在準星座上,使用專門的工具可以進行左右移動。機匣口部右側焊接有一個舌狀突起,用來防止使用者在握持槍身前部時,手指滑出擋住槍口而發生意外。

槍管固定座前部有一個向左側偏心的凸台,稱為刺刀環座,用來卡住刺刀環,因為該槍的槍托折疊後剛好在槍管下方,為了在槍托折疊狀态下不影響刺刀的安裝,“T”形刺刀座焊接在槍管軸線左側的約45°方向的機匣護筒上,以此和刺刀環座配合來固定刺刀。斯特林沖鋒槍配用的No.5刺刀,呈單刃匕首狀,可以拆下單獨使用。該刺刀與司登沖鋒槍的刺刀不同。不過,與司登沖鋒槍一樣,斯特林沖鋒槍的護筒上開有很多圓孔,一方面可以減輕機匣質量,一方面握持時有一定防滑效果,同時也方便槍管周圍的空氣流通,有利于槍管及時冷卻。

機匣中部右側開有抛殼窗,抛殼窗前部也有一個舌狀的安全突起,足見該槍的設計者對使用安全的重視。抛殼窗對應的另一側機匣上焊接有方形彈匣座,彈匣座後部安裝有彈匣卡筍按鈕、彈匣卡筍簧、彈匣卡筍和抛殼挺。抛殼挺從抛殼窗一直插入彈匣卡筍座内,然後被自上而下的彈匣卡筍按鈕穿過,由一個螺釘固定在彈匣卡筍座上,同時擋住彈匣卡筍簧,而彈匣卡筍本身自下方由螺紋與彈匣卡筍按鈕旋在一起。其彈匣卡筍結構與後來的美國M16步槍基本相同。在抛殼口下方焊接有安裝發射機和小握把組件的空心支架。小握把為整體黑色塑料件,通過底部的一個長螺釘擰在安裝支架上。

在小握把後方的機匣體上,左右焊接有槍托座,槍托組件通過槍托座安裝在機匣上,并且能自由旋轉。在機匣右側偏上的位置開有一條拉機柄槽,由于省略了拉機柄保險,所以拉機柄槽是筆直的,僅在最後端開有比拉機柄直徑略大的一個分解孔,以便在分解槍機時取出拉機柄。

機匣最尾端上部焊接有表尺座,兩側有半圓弧形表尺護翼,使用“L”形翻轉表尺,觇孔式照門,照門上的兩個觇孔分别對應100m和200m射程。機匣尾部焊接有槍尾蓋帽結合座,以安裝槍尾蓋帽,槍尾蓋帽為一整塊圓鋼切削而成,外形類似于碗狀,内部均布加工有4個向内突起的突筍,剛好與結合座上的4個凹槽配合,用以固定槍尾蓋帽。如要分解槍尾蓋帽,則必須先壓下蓋帽卡筍,再向前推動槍尾蓋帽,并旋轉一個角度,使槍尾蓋帽突筍從結合座上的4個凹槽中解脫出來。槍尾蓋帽後端面上還加工有一個突起,中間鑽有通孔,用于安裝後背帶環。

槍管組件

斯特林沖鋒槍的槍管為圓柱狀,彈膛部位較粗,外緣直徑與機匣内徑相同,槍管口部外緣也與機匣内徑相同,左右各有一個螺紋孔。該槍的槍管固定方式非常特别:即槍管尾部靠彈膛外緣定位;槍管口部插入槍管固定座,利用兩個内六角螺釘将槍管固定住。這種固定方式零件雖多,但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也沒有一般沖鋒槍上常見的要求較高的節套的加工和裝配問題,裝配和拆換槍管都比較方便。需要更換槍管時,先要分解沖鋒槍,取出槍機和複進機,并取下抛殼挺,松開槍口的兩個螺釘後,槍管即可從機匣尾部取出。

槍托組件

槍托組件是斯特林沖鋒槍最有特色的組件之一,因為在設計時考慮到槍托展開後必須保持牢固和穩定性,其結構遠比一般沖鋒槍的折疊槍托複雜。整個組件由槍托杆、槍托底闆和槍托支撐杆以及一些銷釘、轉軸和彈簧等組成,槍托展開後成穩定的空心三角形狀。

槍托杆為槍托組件的主體,由鋼闆沖壓折彎而成,前半部分分成較寬的左右兩個支撐臂,連接到握把後方的機匣位置。為了減輕質量,在槍托杆頂面上開有9個圓孔。

打開槍托時,槍托左右支撐臂内的突筍會将槍尾蓋帽略向前推,槍托展開到位後,槍尾蓋帽沒有了槍托左右支撐臂内的突筍限制,被複進簧推向後,上面兩側的“U”形卡槽卡住槍托左右支撐臂内的突筍,從而将槍托牢牢地固定住。這樣當需要折回槍托時,必須先将槍尾蓋帽先推向前,然後向下旋轉槍托,才能将槍托收起。由于槍托底闆也能折疊,并且水平疊放到槍托杆上,所以該槍在打開和折疊槍托時,還要多出一個相應的步驟。

槍托底闆上部可以在槍托杆上滑動,下部與圓柱形槍托支撐杆用一個銷子連接起來,可以轉動,而支撐杆與槍托杆也用銷子連接,也可以轉動。當槍托完全折疊好後,呈一直線狀置于槍管下方的機匣下面。

需要打開槍托時,先推動槍托支撐杆上的卡筍,解脫與機匣的扣合,然後旋轉到後方到位,接着滑動槍托底闆到豎直位置并鎖定住,即可完成打開過程。折疊時則需要先将槍托底闆向上方滑動随後轉動到水平位置,接着再重複前面介紹的折疊槍托杆的過程,将槍托旋轉到機匣下方并固定住。

槍機組件

槍機組件是完成自動循環過程的核心部件。斯特林沖鋒槍的槍機組件由槍機本體、抽殼鈎、抽殼鈎頂銷、抽殼鈎簧、抽殼鈎軸和拉機柄組成。槍機體為圓柱形,後部空心,前部加工有彈底窩和擊針。由于是左側供彈,所以推彈突起位于槍機的左側,右側加工有抽殼鈎槽以及容納抽殼鈎簧與抽殼鈎頂銷的孔。

槍機體表面還加工有4條螺旋條狀凸筋,一方面可以減小槍機與機匣内部的接觸面,另一方面還能刮除機匣内壁的污物,使污物可以在兩條凸筋間的空隙暫時存納起來,不至于妨礙槍機動作的可靠性。槍機中部右上方約45°位置開有拉機柄安裝孔,拉機柄插入槍機内部的部分為圓柱形。拉機柄頭部為帶倒角的斜面,以方便插入,外露部分則為帶弧度的圓柱形,從根部向尖部漸細。拉機柄中部帶有一圈環槽,剛好卡在機匣的拉機柄槽内,隻有當槍機拉至最後方、對正分解孔時,才能取出拉機柄。

複進機組件

複進機組件由複進簧、緩沖簧、緩沖簧帽和緩沖簧柱組成。複進簧為單股鋼絲螺旋簧,外徑與機匣内徑相同,因此不再需要專門的導杆進行引導。複進簧套在緩沖簧帽的外面,緩沖簧帽裡面是緩沖簧,而緩沖簧套在緩沖簧柱的尾端,緩沖簧柱前端安裝在槍機尾部的孔内,并被拉機柄固定位。

彈匣組件

彈匣組件是斯特林沖鋒槍上比較有特色的一個部件。該彈匣屬于雙排雙進的弧形彈匣,由彈匣體、托彈闆、托彈簧、托彈簧底闆、彈匣底闆和固定簧片及簧片銷釘組成。标準型彈匣可容納34發槍彈,比一般沖鋒槍容彈量稍大。此外還有15發和10發兩種小容彈量彈匣可供選用,小容量彈匣主要供給警察部隊,以便于在狹窄環境下使用,至于結構,則與标準型彈匣沒有區别。該彈匣的彈匣體與其他弧形彈匣有明顯區别,是由左右兩片和前後支撐闆共4個零件點焊而成,彈匣的前部呈凹槽狀。

其彈匣插槽為直線槽,所以在彈匣抱彈口下部的彈匣體前部有向内的切口,而彈匣體後部多出一個定位突起,這樣就能讓弧形彈匣可靠地插入直型彈匣座。彈匣後部點焊的定位突起上還用銷釘固定有固定簧片,用來增加彈匣與彈匣座之間的摩擦力,防止彈匣卡筍意外解脫時彈匣意外脫落。

該彈匣另外一個特别之處是在抱彈口前部由彈匣體前支撐闆沖壓成簸箕形導彈斜面,使彈匣中的左右兩排槍彈都能向彈膛中心規正,這主要是因為斯特林沖鋒槍槍管後端沒有節套,無法加工出導彈斜面。但由于彈匣前部兩側有彈匣左右闆和前支撐闆的折彎焊接部位,剛好形成兩條突起,使用起來手感不夠舒适。

發射機組件

發射機組件包括扳機護圈和發射機部件等,為一個整體。快慢機手柄在握把左側,如果使用者右手握住小握把,則右手大拇指可以很方便地對其進行操作。

發射機部件是全槍零件比較多的一個組件,其采用了模塊化設計,形成了一個獨立零件,維護或更換都比較簡單。發射機部件主要由發射機盒、扳機護圈,扳機、阻鐵連杆、阻鐵、單發杆和快慢機手柄以及銷子和各種彈簧組成。阻鐵裝在帶彈簧的阻鐵連杆之上。單發杆為“-”形,其兩個臂的結合位置有孔,用一個銷軸與阻鐵連杆連接。快慢機軸上有一個突起的内臂,起到限制單發杆下端運動的作用。扳機軸位于扳機頂部,扳機上有一突齒向上頂着阻鐵連杆,扣壓扳機後,阻鐵連杆前端上擡,使阻鐵旋轉釋放槍機,實現擊發。

工作原理

斯特林沖鋒槍的工作原理以及使用方法與司登沖鋒槍基本相同,二者均采用前沖擊發方式,開膛待擊。此外,其彈匣均是水平放置在槍身左側,所以新手需要用一定的時間來掌握射擊時的槍身平衡技巧。下面介紹一下斯特林沖鋒槍的單、連發發射過程及保險過程。

單發發射的過程

先将快慢機扳手逆時針扳至紅色的1或R位置,此時快慢機軸内側臂位于單發杆的下方。拉動拉機柄向後,直至被阻鐵挂住,全槍進入待發狀态。瞄準完畢,扣動扳機即可射擊。當扣動扳機時,扳機上的凸齒推動阻鐵連杆順時針旋轉,同時阻鐵下降,直至釋放槍機,槍機在複進簧的推動下向前運動,通過彈匣時,推彈突起推出一發槍彈進入彈膛,當抽殼鈎卡住彈殼的抽殼鈎槽時,槍機前端彈底窩中心的固定擊針就接觸到了槍彈的底火。由于彈殼與彈膛之間有摩擦力,故槍彈入膛的速度減慢,而槍機繼續複進,在槍彈未完全進膛的時候,擊針就擊發槍彈。

擊發後,槍機繼續擠壓彈殼約0.5mm的行程後,此時彈膛的膛壓才達到峰值。随後槍機迅速停止前進,被作用在彈殼底部的壓力推動向後運動,當膛壓達到安全值時,槍機壓縮複進簧開始後坐行程,完成抽殼、抛殼動作。之後槍機繼續後坐,直至槍機尾部的緩沖簧帽撞擊到槍尾蓋帽,随後槍機壓縮緩沖簧逐漸減速并停止運動。

而在扣動扳機、阻鐵頭下降解脫槍機的同時,單發杆下端受到快慢機軸内臂的反作用力而順時針旋轉,單發杆前端離開阻鐵的凸肩,所以阻鐵重新上擡将複進中的槍機阻擋在待發位置。此時松開扳機後,阻鐵連杆後端上擡,帶動單發杆前端重新抵在阻鐵的凸肩上,單發發射過程結束。如果此時再次扣動扳機,便會重複上面的動作,繼續發射下一發槍彈。

連發發射的過程

先将快慢機扳手逆時針扳至紅色的“34”或A位置,此時快慢機軸向前轉動,内臂與單發杆下端解脫。如果此時扣動扳機,扳機上的突起會帶動阻鐵連杆前端向上轉動,于是阻鐵頭下降,與槍機的待發卡槽脫離,槍機被複進簧推動,重複前面上述自動循環過程。如果一直扣壓扳機,單發杠杆會一直控制着阻鐵使其無法上擡,則上述過程一直持續下去,直至彈匣内槍彈打完,實現連發發射。若中途松開扳機,複進的槍機會被阻鐵重新挂住,形成待發裝态。

保險過程

将快慢機扳手逆時針扳至SAFE或S位置,此時快慢機軸臂向後旋轉到單發杆下端,并且牢牢抵住單發杆。這樣阻鐵便無法下降,槍機被一直挂在後方。若槍機在前方時裝定保險,阻鐵就一直卡在槍機的後卡槽中,使槍機不能後退,防止跌落時槍機自動推彈上膛造成意外走火。

分解結合

斯特林沖鋒槍分解結合過程比較簡單,可以按以下步驟進行:首先按壓彈匣卡筍取下彈匣,拉拉機柄向後檢查彈膛有無槍彈;若槍托在打開位置需要先将槍托折回,然後按壓機匣後下方的槍尾蓋帽卡筍到位,同時用另一隻手向槍口方向推動槍尾蓋帽到位,随後逆時針旋轉到位,接着緩緩放松,即可取下槍尾蓋帽;拉拉機柄向後直至分解孔處,抽出拉機柄,取下複進簧,然後扣動扳機,取下槍機,并從槍機上依次取下緩沖簧帽、緩沖簧和緩沖簧柱。

野外條件下,一般分解到此即可。若要進一步分解發射機和小握把,可以再按以下步驟進行:用彈殼底緣或平頭起子卡入小握把右側的發射機固定銷,并轉動固定銷,使上邊的槽對正小握把右側上方的Free字樣;用彈尖或拉機柄尖自右向左頂出發射機固定銷;扣壓扳機,并拉動扳機護圈向後,使發射機組件與機匣底部的定位突起脫離,并向下轉動即可取下發射機組件;用螺絲刀擰下握把底部的固定螺釘,向下可抽出小握把。

拓展仿制

1967年,在标準型L2A3沖鋒槍基礎上改進而來的L34A1微聲沖鋒槍替代了二戰期間研制的司登MK2 S微聲沖鋒槍,該武器主要裝備英國特别空勤團(SAS)等特種部隊。L34A1在槍管前部加裝了整體式消聲器,消聲器一般是不分解的。

該槍在槍管外圍均布有72個洩壓孔,外面還套有兩個開有不同孔徑小孔的隔離套,火藥燃氣經過洩壓孔和隔離套小孔兩次洩壓後,壓力大大降低,再進入消聲器前部安裝的多個螺旋片狀消聲碗内,火藥燃氣發生回旋和相互碰撞,會進一步降低從槍口時噴出的燃氣壓力,以此達到消聲和消焰的目的。

就消聲器本身而言,由于MK2 S沖鋒槍消聲器的結構和原理已趨于完善,所以L34A1基本上延續了Mk2 S的相關設計,但尺寸有所放大,加上該槍又以單發發射為主,連發發射模式僅僅在緊急情況下才會使用,所以在具體使用中其消聲效果非常出色。在連續射擊後,消聲器一般會發燙無法直接握持,MK2 S沖鋒槍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是裝上帆布制的隔熱套,而L34A1是在消聲器的下方安裝了專門的護木,相對而言要更可靠一些。

L34A1在機匣上部還焊接有兩個用于安裝瞄準具導軌的螺釘座,能夠安裝不同的光學瞄具或夜視設備,大大提高了沖鋒槍在特種環境下的使用範圍。不過由于槍管上開設洩壓孔會導緻彈頭初速下降,所以L34A1的有效射程降低到150m以内。

此外,斯特林沖鋒槍還有一些拓展型号,主要供給執法機構和民間射擊愛好者,包括MK6警用卡賓槍,MK7 C4/C8半自動手槍、MK7 A4/A8沖鋒手槍以及一種閉膛待擊的半自動版MK8沖鋒槍。MK6警用卡賓槍的主要改變之處是使用了長達410mm的長槍管,槍管像司登MK2沖鋒槍一樣,從機匣内向外伸出一段,自動方式也改為僅能單發發射,有效射程為200m。由于槍管較長,相對于标準型号來說,其射擊精度有明顯提高。

使用範圍

斯特林沖鋒槍在英國之外使用也比較普遍,其中又以标準型L2A3的使用最為廣泛,大約有60多個國家購置過這種沖鋒槍,如加拿大、新西蘭、馬來西亞、加納、印度、利比亞、尼日利亞、突尼斯和海灣部分阿拉伯國家。加拿大、澳大利亞和印度還獲得了此槍的生産權。其中加拿大的仿制品稱為C1 9mm沖鋒槍,是1958年在對L2A3沖鋒槍進行局部改進,由加拿大軍械有限公司生産的。

二者主要差異是C1的标準彈匣改為30發,另配有一種10發短彈匣;C1配用加拿大生産的FAL步槍刺刀,在快慢機處用A、R、S三個字母分别标示連發、單發和保險位置。此外,C1的槍管、機匣後蓋和發射機構部分零件的制造工藝有所改進,使其成本略低于L2A3,但零件強度不及後者。澳大利亞的F1沖鋒槍是将本國生産的歐文沖鋒槍和L2A3的一些特點相結合,于1962年研制成功的,由新南威爾士州利思戈輕武器工廠生産。該槍保持了歐文沖鋒槍上置彈匣的特征,不過在1960年代末期即遭淘汰。

印度、巴基斯坦以及東南亞和非洲的部分國家地區,仍在裝備和使用斯特林沖鋒槍。

應用評價

總體來說,斯特林沖鋒槍的設計是很成功的,較司登沖鋒槍有了很大進步,其保留了司登沖鋒槍結構簡單、加工容易的優點,同時減小了全槍的體積和質量。斯特林沖鋒槍的瞄準基線更長,射速更低,對提高射擊精度有利,側向安裝的彈匣降低了火線高度,有利于減小卧姿射擊時射手的暴露面積。

該槍另一優點是彈匣容彈量大,火力持續性好,而且其發射機采用模塊化設計,安裝和更換都很方便,槍機表面的突筋對提高動作可靠性有較好的作用,隻是加工相對麻煩一些。斯特林沖鋒槍的小握把設計在全槍比較靠前的位置上,槍托安裝位置也比較靠前,所以即使槍托展開時全槍也不是很長。斯特林沖鋒槍的折疊槍托結構雖然複雜,但設計得非常成功,折疊後沖鋒槍前部增加的體積很小,展開後又比較穩固。

該槍的主要缺點是采用左側的水平彈匣供彈,使得該槍的徑向尺寸增大,攜行不便,同時影響到全槍的左右平衡性,并且會随着彈匣内槍彈的數量不同而随時有變化,這點需要射手較長時間的練習才能掌握。由此帶來的另一個弊端,就是這種設計不适合左撇子射手使用,更換彈匣時非常不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