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一種高科技電池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簡稱同位素電池(Nuclear battery 或Atomic battery),又被叫做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或核電池,這種電池是由一些性能優異的半導體材料(如碲化铋、碲化鉛、鍺矽合金和硒族化合物等)串聯起來組成的。另外還得有一個合适的熱源和換能器,在熱源和換能器之間形成溫差才可發電。由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能轉換為電能的機制有十幾種,如“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簡稱RTG)、“輻射伏特效應”、“衰變耦合磁共振”、“往複式震蕩懸臂梁”、“熱離子發射”、“衰變能-光能-電能”等。
    中文名: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Nuclear battery 研制成功時間:1956年元月16日

原理簡介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的熱源是放射性同位素。它們在蛻變過程中會不斷以具有熱能的射線的形式,向外放出比一般物質大得多的能量。

這種很大的能量有兩個特點。一是蛻變時放出的能量大小、速度,不受外界環境中的溫度、化學反應、壓力、電磁場的影響,因此,核電池以抗幹擾性強和工作準确可靠而著稱。另一個特點是蛻變時間很長,這決定了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可長期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池采用的放射性同位素來主要有锶-90(Sr-90,半衰期為28年)、钚-238(Pu-238,半衰期89.6年)、钋-210(Po-210半衰期為138.4天)等長半衰期的同位素。将它制成圓柱形電池。燃料放在電池中心,周圍用熱電元件包覆,放射性同位素發射高能量的α射線,在熱電元件中将熱量轉化成電流。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的核心是換能器,常用的換能器叫靜态熱電換能器,它利用熱電偶的原理在不同的金屬中産生電位差,從而發電。在外形上,放射性同位素電池雖有多種形狀,但最外部分都由合金制成,起保護電池和散熱的作用;次外層是輻射屏蔽層,防止輻射線洩漏出來;第三層就是換能器了,在這裡熱能被轉換成電能;最後是電池的心髒部分,放射性同位素原子在這裡不斷地發生蛻變并放出熱量。

核電池的放射性同位素

放射性同位素是核電池中的心髒部分,作為核電池的能量來源,同位素放射源都必須滿足以下條件: 半衰期長(以保證電池的長壽命)、功率密度高、放射性危險性小、容易加工、經濟和易于屏蔽等。現有的放射性同位素超過2500 多種,其中可用于核電池的核素有近十種, 如90Sr、147Pm、238Pu、60Co、63Ni 等。空間應用中最為合适的是衰變中放出α粒子的放射性同位素,如238Pu 和210Po,它們的外照射劑量低,所需屏蔽重量小,可以大大節省發射費用。目前美國在空間飛行器上均使用238Pu。在偏僻地區使用的核電池,可以選用90Sr 作為放射源。90Sr 經濟易得, 它本身就是裂變堆的主要放射性廢物之一,可以從核電站的放射性廢物中提取, 僅全世界核電站每年産生的核廢料中就有5000kgSr,用它發電既是對核電站廢料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的再利用,也是能源短缺時代的一個考慮。

種類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大緻分成兩種類,分别是熱轉換型核電池及非熱轉換型電池。 

熱轉換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熱轉換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是運用會放出大量熱能的同位素,(如钚238,锔244及锔242等)透過熱電效應或光電效應(吸收被自行加熱之同位素的紅外線)來生産電力。 由放射性同位素的衰變能轉換為電能的機制有十幾種,如“放射性同位素溫差發電器(radioisotope thermoelectric generator,簡稱RTG)、“輻射伏特效應”、“衰變耦合磁共振”、“往複式震蕩懸臂梁”、“熱離子發射”、“衰變能-光能-電能”等。

熱轉換型核電池的能量效率是0.1 ~ 5%,

非熱轉換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

而非熱轉換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則使用同位素衰變時放出的β粒子,也就是直接用電子來發電, 中間不涉及使用熱力來産生電力,所以稱為非熱轉換型的核電池。

非熱轉換型核電池則有6~8%。 

特點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衰變過程釋放的熱能,通過熱電偶轉換成電能,具有尺寸小、重量輕、性能穩定可靠、工作壽命長、環境耐受性好等特點,能為空間及各種特殊、惡劣環境條件下的高空、地面、海上和海底的自動觀察站或信号站等提供能源。

發展史

第一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是在1959年1月16日由美國人制成的,它重1800克,在280天内可發出11.6度電。在此之後,核電池的發展頗快。

1961年美國發射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探險者1号”,上面的無線電發報機就是由核電池供電的。1976年,美國的“海盜1号”、“海盜2号”兩艘宇宙飛船先後在火星上着陸,在短短5個月中得到的火星情況,比以往人類曆史上所積累的全部情況還要多,它們的工作電源也是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因為火星表面溫度的晝夜差超過100℃,如此巨大的溫差,一般化學電池是無法工作的。我國最早由王鐵山,張保國于1994年首次提出了利用β粒子的電磁輻射實現由核衰變能向電能直接轉換的基本設想,并制定了具體的與β伏特效應相結合的技術路線。兩人于1996年發表《同位素電池發電機制的研究與發展》,回顧了國内外同位素電池的發展曆史和目前的研究動态,重點介紹了各種核衰變能發電機制,并報告了所取得的理論和實驗進展。

中國第一個钚-238同位素電池

中國第一個钚-238同位素電池是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誕生的,同位素電池的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國在核電源系統研究上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2004年,原子能院同位素所承擔了“百毫瓦級钚-238同位素電池研制”任務,在兩年時間裡要完成總體設計和一系列相關工藝研究,研制出樣品。

同位素所和協作單位并按制定的研究方案開展了大量的模拟實驗、示蹤實驗、熱實驗等工作。最終檢測表明電池性能完全達到了技術指标要求,輻射防護檢測的各項指标均符合國家安全要求。中國第一個钚-238同位素電池誕生了。

中國将于2013年發射“嫦娥三号”衛星對月球進行軟着陸探測,針對月球上長達半個月時間,且氣溫達到零下180攝氏度的寒冷月夜,科研人員專門研制了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來幫助月球車進行“冬眠”,等到太陽再次在月亮上升起時,電池自動重啟,月球車開始進入工作狀态,而這樣的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能持續工作30年。

應用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在美、俄等國已實際應用,用于航天器的能源供應、海事活動及醫學等。

海事應用

在深海裡,太陽能電池根本派不上用場,燃料電池和其他化學電池的使用壽命又太短,所以隻能使用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例如,現在已用它作海底潛艇導航信标,能保證航标每隔幾秒鐘閃光一次,幾十年内可以不換電池。人們還将核電池用作水下監聽器的電源,用來監聽敵方潛水艇的活動。還有的将放射性同位素電池用作海底電纜的中繼站電源,它既能耐五六千米深海的高壓,又少花費成本。

醫學應用

在醫學上,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已用于心髒起搏器和人工心髒。它們的能源要求精細可靠,以便能放入患者胸腔内長期使用。植入人體内的微型放射性同位素電池以钽鉑合金作外殼,内裝150毫克钚238,整個電池隻有160克重,體積僅18立方毫米。它可以連續使用10年以上。

航天應用

1969 年7月21日,在使人類第一次成功地登上月球阿波羅11号飛船上,安裝了兩個放射性同位素裝置,其熱功率為15瓦,用的燃料為钚 -238。該裝置叫做ALRH(Apolo Lunar RI Heater)裝置,意思是阿波羅在月球上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發熱器。

在後來發射的用于探索月面的阿波羅宇宙飛船 上,安裝的放射性同位素裝置全是SNAP-27A裝置。它用的燃料是钚-238,設計的電輸出功率為63.5瓦,整個裝置重量為31千克,設計壽命為一年。

與此同時,處于背陽的月面,其溫度會急劇下降好幾百度,從酷熱一下變成了嚴寒的世界。為了使衛星上的地震儀 、磁場儀以及其它機械能正常工作,必須利用餘熱進行保溫。

在阿波羅12号飛船上首次裝載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SNAP-27A裝置,其壽命遠遠超過設計時考慮的一年,并能連續供給70瓦以上的電力 。由于這一實驗獲得成功,後來在1970年發射的阿波羅14号以及随後的阿彼羅15号、16号、17号等飛船上都相繼安裝了SNAP-27A裝置。

2012年8月6日,降落火星的美國好奇号火星車就使用了這種“核電池”,他可以為好奇号持續供電14年。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和阿波羅飛船

1969 年7月21日,人類第一次成功地登上月球,使用的是阿波羅11号飛船。在月球表面的“靜海區”着陸之後,進行了一系列科學實驗,例如采集岩石樣品、測定太陽風等等。很多人或許還能記得,當時人們都在屏住呼吸從電視屏幕上觀看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的情景,觀看船長阿姆斯特隆和飛行員奧德林在月面上手舞足蹈的動人場面。

在阿波羅11号飛船上,安裝了兩個放射性同位素裝置,其熱功率為15瓦,用的燃料為钚-238。但是,阿波羅11号上的放射性同位素裝置是供飛船在月面上過夜時取暖用的,也就是說它僅僅用于提供熱源。所以,該裝置又叫做ALRH(Apolo Lunar RI Heater)裝置,意思是阿波羅在月球上用的放射性同位素發熱器。但是,在後來發射的用于探索月面的阿波羅宇宙飛船上,安裝的放射性同位素裝置全部是為了發電用的。這就是SNAP-27A裝置。它用的燃料是钚-238,設計的電輸出功率為63.5瓦,整個裝置重量為31千克,設計壽命為一年。主要是用于阿波羅月面探查的一系列科學實驗。月球上的一天等于地球上的27天。黑夜的時間占一半,一夜約為地球上的兩周。太陽電池在黑夜期間完全停止工作。與此同時,處于背陽的月面,其溫度會急劇下降好幾百度,從酷熱一下變成了嚴寒的世界。為了使衛星上的地震儀、磁場儀以及其它機械能正常工作,必須利用餘熱進行保溫。在阿波羅12号飛船上首次裝載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SNAP-27A裝置,其壽命遠遠超過設計時考慮的一年,并能連續供給70瓦以上的電力,完全符合預期的設計要求。由于這一實驗獲得成功.後來在1970年發射的阿波羅14号以及随後的阿彼羅15号、16号、17号等飛船上都相繼安裝了SNAP-27A裝置。

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極其貴重,而且使用钚-238的放射性同位素電池我國還不能生産。十幾年前,我國從俄羅斯買過一枚放射性同位素電池,大小相當于2号幹電池,輸出功率500mW,可以連續輸出200多年,當時買來的價格折合3000萬元人民币。科學家在嚴密的防護下打開它,結構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研究了幾年也沒有結果,不知道怎麼做出來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