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遊戲

拼爹遊戲

當今社會流行詞
拼爹遊戲就是指貧二代的一種心态,他們認為現在這個社會就是比拼老爹,學得好不如有個好爸爸。在貧富差距越來越明顯的社會,子女的貧富意識也越來越明顯,這就造成了子女比拼各自的自己的父母,例如:經濟能力、社會地位等等,這些人認為自己學得好,有能力,不如有個“成功”的老爸。這個詞和富二代、窮二代這兩個詞緊密相連。然而這個遊戲早已不僅僅是找工作的大學生在玩了,而實際上是整個社會都在參與。拼爹遊戲與潛規則、富二代、窮二代緊密挂鈎。
    中文名:拼爹遊戲 外文名: 含義:一種心态 相關:潛規則、富二代、窮二代

概述

“拼爹遊戲”,它不是一種遊戲,而是指當今青年在上學、找工作、買房子等方面比拼的不是自己能力,拼的是各自父母。這個社會到處都是遊戲,拼爹遊戲隻是其中一個社會遊戲規則,也是一個人的資源。不用去抱怨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夠好,假如你覺得你現在去參加這個遊戲還不夠格,那就試着以後讓自己的兒子能去參加這個遊戲。

貧二代沒有後台基礎,那麼在自己的過程就要去建立社會人脈,積累這個财富,如果不去積累,那麼你家世世代代都隻能看着别人做遊戲,而你在旁邊做一個貧窮的過客。當前都說:“70後的有存款,80後的有貸款,90後的有老爸。”相信這就是這個社會遊戲的一個注解。

本質

按照一般人的理論,除非你是含着金匙銀匙出生的世家子女,否則關系的積累隻能從身邊人開始,一點點地擴大你的關系網。并且,很多時候,即使你有錢,也不一定買的得來“關系”。然而,随着沒有時空界限的互聯網的出現,現實世界的遊戲規則正在發生改變,就如那句經典的廣告語一樣:一切皆有可能。

拼爹遊戲稱網絡熱詞也算是有着它獨特的時代背景,先讓我們來看看“拼爹遊戲”的社會學背景吧。拼爹遊戲的本質,其實應該是表明了這個人有着深厚的“關系”,或者叫人脈資源,處在了雄厚的社會資源體系中。在國外的社會學研究中,有個專有名詞是用拼音“guanxi”來表述的,是因為在其他語言中,根本找不到能與之相匹配和媲美的詞彙。關系這個最具中國特色的一個簡單詞彙,包含着無窮盡的社會含義,有點隻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成因

然而,在當下中國社會,卻有一個詞讓父愛蒙塵。“拼爹”——被抽離了情感的“爸爸”被徹底物化,“我爸是××”成了孩子人前炫耀的身份、人際往來的資本、人生進階的工具。而被“拼”的父親們,肩負着孩子們的期許,奔忙着、掙紮着,疲憊前行。一個不容忽視的現象是,拼爹的明規則正堂而皇之地進入中國人生活的各個領域,譬如教育,譬如工作,譬如醫療等等。

毫無例外,在涉及民生問題的領域,資源的稀缺性注定了它隻能為一部分享有,其直接後果是掌握資源的門檻無形中被拔高,這便為以權力與金錢鋪道的拼爹時代展示了廣闊的騰挪空間。現在“人們之所以如此關心‘二代’現象,主要因為:一是害怕由于貧富差距造成的資源分配不公日益固化。

優質資源日益被少數人壟斷并在社會代際之間遺傳;二是擔心社會競争的公平性下降,使得社會垂直流動性降低,不同人群之間的流動通道日益狹窄,大部分人會失去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三是疑慮分化後的代際之間是否能夠形成共享的價值觀,從而使社會斷裂得到有效彌合。”在一系列有關“爹”的事件當中,看得出這個社會兩個闆塊的焦慮:一個是一些平民百姓苦于尋找出路而對“代際不平”的不滿,一個是一些既得利益者急于培養接班人而對下一代的放縱。

在2010年的全國“兩會”上,“二代”問題也成為代表、委員們的讨論話題。有專家認為,諸多的“二代”所帶來的現實問題和社會現象,已經成為和諧社會建設中無法回避的挑戰。

在現代社會,權力的來源是人民,不可私相授受。在這種情況下,利用老爹的權力滿足個人欲求,實際上就是在侵犯公權力的領地。由此可見,“官二代”炫耀權力比“富二代”炫耀财富更糟糕。“富二代”炫耀财富,畢竟還是基于法定繼承權的一種延伸——隻要不違法,“炫富”不過是個道德問題。當官的兒子“炫權”可就大不一樣了,說直接點,那是拿人民賦予他爹的權力當作泡妞鑽營的工具。這不僅是在冒犯社會公平,還是對現代法治的公然挑戰。

由此再看“拼爹”現象,其根源就在于權力濫用。用“拼爹”代替“拼搏”的物質遊戲,扭曲了親子關系,侵蝕一代人的成長教育;加劇了階層固化,動搖着社會和諧發展的根基。這是家庭之痛,時代之殇。

要實現社會公平,杜絕“拼爹”,遏制權力濫用才是治本之道。試想,李啟銘倘若明确知道他爹也不能讓他免于法律懲處,事發當時他大概不會沖口而出“我爸是李剛”。遺憾的是,許多人在這時候大概巴不得也有這麼一個爹。在這種對權力名為痛恨實為尊崇的社會思維下,“拼爹”遊戲仍然會盛行下去。

國外解釋

美國社會學家莫頓借用《聖經》裡的故事,提出了“馬太效應”值得讓人警惕的現象,他将之歸納為:任何個體、群體或地區,一旦在某一個方面(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獲得成功和進步,就會産生一種積累優勢,就會有更多的機會取得更大的成功和進步。而享受着這種效應的人,猶如在進行着一場社會資源的饕餮盛宴,而在這個盛宴之外的人,連殘羹冷炙都争取不到。

社會影響

在日常生活中,“關系”又與所有人都發生緊密的聯系,是每個人無法脫離于其中的一個社會網絡。其實,這些“關系”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卻是關系的世襲,它将帶來無法估計的社會破壞力。在這個的差異下,窮似乎是一種宿命,不是僅僅有自強不息和奮鬥就能夠達到的,貧二代很容易受制于先賦資源匮乏,及後天競争力不足,延續着代際貧窮的惡性循環。

于是,每次這種“關系”發揮了重要功效後,都讓這個拼關系過程中失利的一方,心生嚴重的失衡。拼爹遊戲使得人們進入品爹時代。遏制馬太效應,不讓貧者愈貧,富者愈富,赢家通吃現象肆意橫行,提供一個最大限度是由個人能力競争,而不是靠社會關系資源比拼的平台。

讓窮人能夠通過自身奮鬥改變命運,這其實反應的是一個社會流動現象。社會流動分為向上和向下流動,一個充滿生機的社會,必然要有合理的雙向的社會流動,窮人可以憑自身實力,不用太費力可實現向上流動,而纨绔子弟也會因為個人能力不足自然地向下流動。至少,奮鬥改變命運,應該成為一種社會公理,隻有如此,這樣的社會資源世襲盛宴才會越來越少後,社會的公平和正義才能得以實現。

社會反映

有網友說,不過隻是社會遊戲規則,不用去抱怨自己的家庭背景不夠好,假如你覺得你現在去參加這個遊戲還不夠格,那就試着以後讓自己的兒子能去參加這個遊戲。

網友“李沐陽”認為,社會畸形的“拼爹遊戲”最直接的影響是,決定了“貧二代”應聘者的工作境遇。

“拼爹實際上就是赤裸裸的就業歧視,就是赤裸裸的利益交換。”網友“燕歸來”認為,應該好好殺一殺這種攀比風氣。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認為,“拼爹遊戲”網絡名詞背後是一個強大複雜的關系社會,“再完美的社會都有不公平,再不公平的社會也有窮人出頭。既然不具備‘拼爹遊戲’勝出的籌碼,不如努力成為‘拼二代’。‘拼二代’群體越來越多,‘拼爹遊戲’自然會逐漸退出。”

網友們對“拼爹遊戲”的态度,并沒有像對“富二代”等詞一樣憤怒,相反不少網友對其均處之泰然,認為其是當前社會發展的必然産物,并認為“貧二代”要通過自身不斷地努力和奮鬥去擺脫“貧二代”的稱謂,“人從出生開始就不是公平的,貧二代隻有學會吃苦、奮鬥,而這過程中不公平的事情會更多,其中坎坷也随時打擊自己的信心,但是沒辦法的,改變不了就隻有接受。我們隻有變得更堅強。”

前不久,有媒體曾針對年輕人做了一項調查,結果顯示,83.5%的年輕人覺得身邊有很多人想加入“拼爹遊戲”,此外,有80.4%的年輕人認為“拼爹”成功的概率要高很多。

入學查三代

古語稱“不患寡而患不均”。學生應該是學校調查的對象,這種“查三代”式的入學考察方式,明顯是入學選拔方式的畸形化。無論是民辦教育還是公辦教育,都應該在公平的前提下有教無類,不能把學生劃為三六九等,也不能想考家長就考家長,想查戶口就查戶口,想錄取誰就錄取誰,一切程序要公平起見。在選拔學生的過程中,學校應杜絕這種看家長智商、學曆、背景的現象,給學生一個公平的錄取和受教育機會。

所以,民校招生“考家長”其實也是在考政府,僅憑上海市教委核減兩所民校明年的招生計劃,進一步端正辦學思想和招生理念,遠遠不夠。一方面,政府需增加公辦教育資源,并且摒棄各種外部要素對孩子入學的限制,讓公辦學校成為家長可依賴的兜底選擇,讓義務教育真正隻以孩子的年齡為依據。

另一方面要增加供給,進一步做大優質教育資源的蛋糕,同時抑制富有人群、高端人群、特權人群的子女享受特殊化教育的機會,為教育領域的資源配置提供更有利的政策環境,讓更多優質教育資源向普通老百姓共享。同時,轉變社會“拼爹”觀念,加大公衆監督,讓“權”“錢”不再任性,不再成為校方“眼紅”的對象、學生自卑的由頭。

上一篇:旅途100

下一篇:集群網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