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獸

手獸

屬主龍假鳄類動物
手獸(Chirotheriu)主流看法是屬主龍假鳄類。1833年,德國圖林根州南部希爾德堡豪森縣一帶,發現了一批奇異的足迹,它們看上去就像“一隻大漢戴着的、厚實的獸皮手套”,其被稱為手獸足迹,意為希臘語的“手之獸”。這類怪獸體型超過5米,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可輕易“秒殺”早期的恐龍。中國也有發現:1989年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和牛場鎮兩地中三疊統關嶺組下段的泥質白雲岩中保存有古老的爬行類足迹化石,該足迹為四足動物留下的行走軌迹,後足保存較完整,前足可見零星和不完整的趾痕。2013年四川攀枝花也發現一批手獸足迹。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 亞門: 綱: 亞綱: 目: 亞目: 科: 亞科: 族: 屬:主龍假鳄類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手獸 英文名:Chirotheriu 分布:歐洲、南美洲、北美洲、亞洲(中國)

命名

1833年,德國圖林根州南部希爾德堡豪森縣一帶,發現了一批奇異的足迹,它們看上去就像“一隻大漢戴着的、厚實的獸皮手套”,其被稱為手獸足迹,意為希臘語的“手之獸”。 1996年甄朔南等将此類足迹化石中譯為“手獸”。

手獸簡介

單個足迹由五個腳趾和後掌組成,由于其中的四個腳趾伸向前方而第五趾由後掌外側橫向伸出且向後彎曲,整個足迹看上去猶如人的手掌印痕。1989年貴州區調隊王雪華、馬骥(1989)最早報道的Chirotherium足迹化石發現地點為貴州省貞豐縣牛場。1996年,甄朔南等(1996)将此類足迹化石中譯為“手獸”。

手獸不是一種确定的動物名稱,目前比較傾向于屬于迅猛鳄(Prestosuchidae)。

由前足腳印保存不完全可以判斷,該造迹動物既可以四足行走又可以僅靠後足奔跑。龍場足迹點保存完整的後足腳印最大為長16cm,寬14cm,平均單步長70.2cm,複步長為140cm;

而牛場足迹點所見最大後足腳印長達25cm,寬17cm,平均單步長為52cm,複步長為98.5cm。參照國際上流行的計算方法,根據腳印長度和步長大小計算了兩地造迹動物的臀高和行走速度:臀高大約0.64~1.0m,估計身長可達2~3m,行走速度4~10km/h。

考慮到造迹動物當時僅僅處于漫步和小跑狀态,推測其奔跑速度可以達到20km/h以上。于歐洲、美洲等地發現的Chirotherium多數保存于三疊紀的紅色砂泥岩層表面,其中多數岩層發育泥裂構造;還有些則保存于薄層碳酸鹽岩層的表面,也多數發育泥裂構造。貞豐的兩處足迹都保存于中三疊統關嶺組下段發育泥裂構造的泥質白雲岩表面,同樣反映了當時炎熱幹旱的氣候特點。

在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和亞洲的中國都發現了僅存于三疊紀的Chirotherium,說明這些地點在當時曾經屬于同一個大陸,而且都處于幹旱、炎熱的低緯地區。由于該足迹點當時處于揚子古大陸南緣的台地上,而其東南側則是著名的三疊紀南盤江複理石盆地,對該足迹的進一步研究有利于探讨台地和盆地的相變關系和生态差異,進而揭示盆地演化過程中與揚子闆塊的相互作用。

發現過程

金沙江邊出現奇怪足迹

最先發現怪獸足迹化石的,是攀枝花市攝影協會主席李學智,他也是一名奇石收藏家。2013年,李學智聽說當地某鎮距離金沙江幾公裡遠的山坡上有一處很特别的動物腳印,有可能是恐龍的。

“在我印象中,攀枝花從未曾發現過任何與恐龍有關的遺迹。”李學智說,但出于好奇,他還是去了現場,“這些足迹與我在書本上所見到過的恐龍足迹有很大的不同:這些足迹不是3趾或5趾,而是4趾,且形态怪異。”

由于缺乏證實依據,他一直沒有向外界透露信息,直到2013年8月,得知有古生物學家來到四川,他将這個消息告知了兩位專家和華西都市報記者。

在李學智和其朋友的帶領下,記者抵達了發現“恐龍足迹”的地方。這是掩隐在一片樹林下的一面灰褐色岩石,一部分已經垮塌,露出地面的不到10平方米。岩石上,隐隐約約分布着10多個看似動物留下的奇怪“爪印”。拍照繪圖後,記者将資料傳給了中國地質大學恐龍足迹專家邢立達。

形成于2億1千萬年前

“這絕對不是一次普通的發現!”邢立達看過照片後,确定這是動物足迹化石。2014年3月,邢立達和記者趕赴攀枝花。為了更好地評估地質年代,此行還特邀了四川省地質調查院阚澤忠副院長。

金沙江畔,邢立達和大家再次開始清理現場,對足迹進行仔細測量,拍照後還用塑料薄膜将足迹全部謄描。經過數小時的清理,在這塊10多平米的傾斜岩石上,10多個有規律的足迹全部呈現在大家眼前。由于長期暴露在外日曬雨淋,足迹已經有些風化和脫落,但依舊能看清楚形狀。經過測量,這些足迹長度約45厘米,嵌入岩石深1厘米多。“我幾乎見過國内所有恐龍足迹的資料或足迹現場,而眼前的足迹,他從未親眼見過,可以初步判斷,這些足迹不是恐龍留下的,而是來自另外一種‘怪獸’。”邢立達說。

經過現場勘察,阚澤忠副院長也很快對足迹所處的岩層年代有了結論。結合化石點附近發現的零星植物碎片化石,他認為,這裡屬于三疊紀晚期寶頂組,距今2億1千萬年。

三國學者一緻認為怪獸屬主龍假鳄類

将現場考察資料帶回北京後,邢立達還把資料發給了國際同行,德國古爬行及兩栖動物博物館教授亨德裡克·克萊因,以及多次到中國考察恐龍足迹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丹佛)教授馬丁·洛克利。經過詳細研究,中、德、美3國學者一緻認為,攀枝花怪獸足迹的造迹者為主龍類。

主龍類又名初龍類、祖龍類,在希臘文中意為“具優勢的蜥蜴”,是爬行動物的一個主要演化支,包含恐龍、翼龍,現僅存鳄魚與鳥類。由于具有演化上的重要位置,因此主龍類的化石與足迹都有很重要的科學價值。

邢立達說,攀枝花的足迹化石從整體形态來看,與手獸類足迹的後足迹非常相似,手獸足迹目前認為是主龍類中的假鳄類所留。“比如,足迹的第2至4趾很緊湊,而且呈對稱分布,第3趾最長,還有一個指向後側方、細長的第5趾。”

體長超5米能“秒殺”早期恐龍

邢立達告訴記者,手獸足迹,之前在貴州中三疊統關嶺組的地層中也有記錄,但貴州的和攀枝花的足迹存在許多不同,兩者應該屬于不同的種。“不過攀枝花足迹數量并不多,應該是個新物種,但目前沒有将其歸入到手獸足迹未定種,是因為還需要有更多的證據。”

邢立達說,攀枝花手獸足迹最長約45厘米,這意味着,留下這些足迹的假鳄類,體長超過5米。這在三疊紀晚期的四川,乃至其他大陸來說,它是毫無疑問的頂級掠食者,早期的恐龍根本不是它的對手,可以被它輕易“秒殺”。

阚澤忠副院長認為,攀枝花手獸足迹的發現非常重要,這些動物記錄與當時的植物群一道,構成了一個更加完整的古生态系統。發現足迹的地層,古環境為河流與湖泊,局部偶爾與海相連。這對研究攀枝花的古地理、古氣候,甚至對攀西大裂谷的成礦與找礦都有很大的意義。

上一篇:屎殼螂

下一篇:雪裡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