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争

戰争

矛盾鬥争表現的最高形式與暴力手段
戰争是一種集體和組織互相使用暴力、虐襲的行為,是敵對雙方為了達到一定的政治、經濟、領土的完整性等目的而進行的武裝戰鬥。由于觸發戰争的往往是政治家而非軍人,因此戰争亦被視為政治和外交的極端手段。廣義來說,并不是隻有人類才有戰争。螞蟻和黑猩猩等等少數生物都有戰争行為。戰争是政治集團之間、民族(部落)之間、國家(聯盟)之間的矛盾最高的鬥争表現形式,是解決糾紛的一種最高、最暴力的手段,通常也是最快捷最有效果的解決辦法,也可以解釋為使用暴力手段對秩序的破壞與維護、崩潰與重建。一般來說,戰争的發起往往帶着掠奪的成分,即戰争的基層就是來源于掠奪。在一方的資源不足時必須以“生存”或種種原因為理由對一方進行的掠奪行為,而被掠奪方認為自己是自衛反擊,因而兩種“正義”碰撞在了一起就形成戰争這種極端社會現象。
    中文名:戰争 外文名:war 發生地點: 分類:正義戰争與非正義戰争 定義:矛盾鬥争表現的最高形式 類别:社會實事件

目的

戰争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任何戰争都是為了達到既定目的而進行的,具體表現為戰争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一般情況下,戰争的一方達到預定目的後戰争即終止;特殊情況下,也可能任何一方都達不成戰争的目的,通過妥協停止戰争。

戰争政治目的是進行戰争的階級、民族和國家在政治上所要達到的根本目标。戰争的經濟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戰争的軍事目的、政治目的、經濟目的相互關聯,融為一體。戰争目的集中地表現為戰争的政治目的,但達成戰争的軍事目的是達成政治目的的前提。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戰争的經濟目的往往潛在于戰争的政治目的之中。不同戰争的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可能是各異的,但軍事目的都是相同的。一場戰争,隻有達成軍事目的,才能實現政治目的和經濟目的。

不同類型的戰争具有不同的目的。被壓迫民族和被剝削階級進行正義戰争的目的是為了反抗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謀求階級解放和民族解放,保衛國家的獨立和領土完整。帝國主義、霸權主義進行的非正義戰争是為了實行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維護反動統治,為了侵略擴張和争奪霸權。

戰争目的制約戰争規模、時間、投入戰争的力量和結局。戰争雙方為了實現各自的目的,往往投入盡可能多的兵力兵器,力求在戰争過程中轉換力量對比,戰争規模就可能擴大;如果戰争一方迅速達成戰争目的,戰争時間就縮短。戰争目的是主觀的,但它必須建立在客觀物質條件的基礎之上。達成戰争目的與政治、經濟、軍事力量、地理條件、國際環境、指揮員的素質等因素密切相關,主觀指導必須符合客觀實際。

曆史上的戰争分為兩類,一類是正義的,一類是非正義的。一切進步的戰争都是正義的,一切阻礙進步的戰争都是非正義的。

軍事

戰争的軍事目的是進行戰争的階級、民族、國家及其武裝集團在軍事上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戰争的軍事目的是“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它是戰争的根本目的,也是戰争的本質。保存自己、消滅敵人是一切戰争行動的依據。從古到今,從技術到戰術,從戰役行動到戰略行動,都貫徹戰争的軍事目的,它普及于戰争的全體,貫徹于戰争的始終。在整個戰争過程中,不論采取什麼作戰方式、作戰部署和作戰原則,運用何種武器裝備,敵對雙方的一切鬥争都是圍繞着如何保存自己、消滅敵人展開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孫子·謀攻》)隻是達成戰争軍事目的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它以強大的實力優勢為條件,使戰争另一方意識到,如果對抗就會被消滅。

政治

戰争的政治目的是進行戰争的階級、民族和國家在政治上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戰争是政治的繼續,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階級之間、民族之間、國家之間、政治集團之間的武裝鬥争都具有政治色彩,戰争目的集中表現為戰争的政治目的。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革命戰争,其政治目的就是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獨立、民主、自由、繁榮昌盛的新中國。中國抗日戰争的政治目的是驅逐日本帝國主義、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國。中國人民進行國内革命戰争和民族解放戰争都有鮮明的政治目的,而政治目的隻有通過保存自己、壯大自己和消滅敵人才能達到。

經濟

戰争的經濟目的是進行戰争的階級、民族和國家在經濟上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戰争的經濟目的是為了追求一定的經濟利益。戰争最終是為了達到某個階級、政黨、民族、國家或國家集團的經濟目的。原始社會末期部落與部落之間進行戰争的目的,是為了争奪生存條件;奴隸主之間進行戰争的目的,是為了争奪奴隸、掠奪财富和兼并土地;封建地主階級之間進行戰争的目的,是為了掠奪财富,兼并土地,剝削農民的勞動成果;資本主義列強進行的殖民戰争的目的,是為了擴張領土,掠奪資源,傾銷産品;帝國主義和霸權主義進行的或支持進行的戰争的目的,是為了控制勢力範圍,争奪經濟資源。

代價

據統計,朝鮮戰争3400億美元,越南戰争7200億美元,波斯灣戰争1020億美元,第四次阿以戰争210億美元,阿富汗戰争1160億美元,兩伊戰争1500億美元,美國對南斯拉夫科索沃空襲費用是250億美元。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15億人口卷入戰亂,戰場上雙方傷亡人數達3000多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被卷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1億人,大約9000萬士兵和平民傷亡,3000多萬人流離失所。戰争中沒有完勝的一方,戰争對于哪一方都是災難。戰争會使人們流離失所。戰争的災難是無法去估摸的。

起源

戰争是在原始社會後期出現的。據考古資料證明,最早的戰争出現公元前21世紀初中石器時代的初期。這說明,人類從原始人群到公元前21世紀初,在大約二三百萬年的曆史長河中,有戰争的曆史還不到一萬年(另一說法年數上萬)。原始社會的戰争是由氏族部落之間或部落聯盟之間,為了争奪賴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财富,甚至為了搶婚、種族複仇而發生沖突,進而演變成原始狀态的戰争。這種戰争,同階級社會的戰争有着本質的區别。它不具有政治目的和階級壓迫、奴役的性質,戰争中的俘虜,不是殺掉,就是吃掉。

後來,随着生産力和畜牧業的發展,父權制取代母權制,農業、手工業、商品生産有了發展,生産物品有了剩馀,有了私有财産,出現了主人和奴隸,盟發了私有制、階級,使“古代部落對部落的戰争,已經開始蛻變為在陸上和海上掠奪家畜、奴隸和财寶而不斷進行的搶劫,變為一種正常的營生”。(《卡爾·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第二卷第413頁)

日益頻繁的戰争,驅使原始公社制解體,人類進入了奴隸社會。從此以後,戰争變成了政治的工具、階級鬥争的最高手段。私有制、階級壓迫和經濟利益的沖突,成為發生戰争的基本根源。掠奪和反掠奪、壓迫和反壓迫、侵略和反侵略、争霸和反争霸、擴張和反擴張的戰争,便成為階級社會的特殊的、必然的現象。

到20世紀80年代,在有文字記載的3500多年的時間裡,世界上共發生過14531次戰争。帝國主義、霸權主義是現代戰争的根源。在當今和未來,引發戰争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其中主要的有争奪勢力範圍、領土争端、邊界糾紛、掠奪戰略資源、争奪市場、意識形态鬥争、宗教矛盾、民族矛盾等等,這些因素是現代戰争的直接動因。

名詞

戰略亦稱軍事戰略,是籌劃和指導戰争全局的方略。它是戰争指導者運用戰争力量、戰争工具和作戰原則與方法,達成制止戰争或實現戰争目的的謀略和藝術。

戰略是為一定的階級、國家、國家聯盟的政治服務的。所以,戰略的性質、任務、目标,都是由政治綱領決定的。一切剝削階級國家的軍事戰略,都是為維護剝削階級的政治、經濟利益和鞏固其反動統治服務的。殖民主義、帝國主義、霸權主義國家的軍事戰略,是為對外侵略、擴張、争奪地區或世界霸權的政治目的服務的。這就決定着它們的軍事戰略的侵略性、反動性和野蠻性。

戰術是進行戰鬥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戰術原則,兵力部署、協同動作、戰鬥指揮和戰鬥行動的方法以及各種保障的措施。按類型,分為進攻戰術和防禦戰術;按軍兵種,分為合同戰術、軍種戰術和兵種戰術;按規模,分為兵團戰術、部隊戰術、分隊戰術等。在中國古代,《孫子兵法》以“用兵之法”表述戰術、作戰方法,近代亦有軍事專家徐計耀,理性點評戰争包含的多方面因素。

名言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三國·馬谡)

是故百戰百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春秋·孫武)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戰國·孟子)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戰國·孟子)

勝負兵家之常,善用兵者能因敗為成。(晉·張方)

惟有死者方可看到戰争結束。(希臘·柏拉圖)

正義沒有武力是無能;武力沒有正義是暴政。(法國·巴斯卡)

兵民是勝利之本。(毛澤東)

敵進我退,敵退我追,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毛澤東)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孫子)

戰争是人類最不願看到的,但是必須要經曆,這樣促使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所以說戰争是雙面刃。(莎比諾夫)

這次戰争我們用核子,那麼下次我們隻能用棍子。(愛因斯坦)

戰争不僅是一種政治行為,而且是一種真正的政治工具,是政治交往的繼續,是政治交往通過另一種手段的實現。(克勞塞維茨)

戰争是強迫敵人服從我們意志的一種暴力行為。(克勞塞維茨)

有國家就有戰争。(伯克)

戰争隻能帶來傷害,到頭來法國仍是法國,德國仍是德國!(阿道夫·希特勒)

無窮的金錢是戰争的原動力。(西塞羅)

即便是最勉強的和平,也勝過最正義的戰争。(靜官)

上一篇:華沙之跪

下一篇:鄭州國際車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