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李大钊撰寫文章
李大钊1919年撰寫。原載1919年5月、11月出版的《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号(第五号實際是1919年9月出刊)。1984年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李大钊文集》(下)。該文章對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和唯物史觀的基本觀點,分别作了闡述。
    書名: 别名: 作者: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中文名:我的馬克思主義觀 成書年代:1919年 作者:李大钊 出自:新青年 類型:論文

文章介紹

文章指出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共産黨宣言》,檄告舉世的勞工階級聯合起來,推倒資本主義。而社會主義的實現,“離開人民本身,是萬萬作不到的,這是馬克思主義一個絕大的功績”。文章還介紹了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争學說,闡明了階級鬥争學說和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的關系。該文章是中國第一篇比較系統介紹馬克思主義的著名論文。

作者介紹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樂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畢業後東渡日本,入東京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學習。

李大钊同志是中國共産主義的先驅,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傑出的無産階級革命家、中國共産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他不僅是共産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而且是學識淵博、勇于開拓的著名學者,在中國共産主義運動和民族解放事業中,占有崇高的曆史地位。在被軍閥張作霖捕後,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于1927年4月28日英勇就義,是偉大的革命先烈。

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專門學校。1913年東渡日本,次年考入早稻田大學政治本科。留日期間,積極參加反對袁世凱的活動。1916年春發表篇論文《青春》,提出創造青春中華的理想。5月回國,任北京《晨報》總編輯、《甲寅》日刊編輯,積極投身新文化運動。1918年1月任北京大學圖書館主任。

6月與王光祈等發起組織少年中國學會,任《少年中國》編輯主任。不久又擔任《國民雜志》社指導、《新潮》社顧問。12月與陳獨秀創辦《每周評論》,以“常”、“守常”、“明明”等筆名發表對重大問題的評論文章。從1918年下半年起,相繼發表《法俄革命之比較觀》、《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我的馬克思主義觀》等講演和文章,宣傳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

五四運動中,是主要組織者領導者之一。1919年8月發表緻胡适的公開信《再論問題與主義》,批判以胡适為代表的改良主義思潮。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學組織中國第一個馬克思學說研究會,并在北京會見共産國際代表維經斯基,商讨籌中國共産黨。同年秋發起建立北京共産主義小組。

紀念文章

守常先烈殉難七十四年祭(公曆二零零一年四月)

建黨八旬紀念,禹域萬裡新容。人間伏虎五十載,飛淚幾度告乃翁。念紅樓播火,桃李天下;瞻萬安公墓,激烈壯懷。嗚呼!張閥作霖,戕我先烈;三絞酷刑,黯兮慘粹。然前賢赳赳,後繼悠悠;先驅灑血,春滿神州。

特錄陳毅元帥悼詩,以祭國殇:

就義從容甚,大節凜不辱。人民柴市節,浩氣貫長虹。

今年7月,是中國共産黨誕生80周年。在人們回顧那些風雨如磐的歲月時,首先當追念當初開天辟地、相約建黨的創始者,即“南陳北李”中的李大钊同志。

陳獨秀來信問黨名,李大钊一錘定音:“叫共産黨!”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樂亭縣大黑坨村人氏。1889年生,少年入私塾,熟讀四書經史,1905年清末入新政中開辦的永平府中學,兩年後考入剛剛開辦的北洋法政專門學校。辛亥革命的爆發,使他深受影響,開始有憂國憂民之心。畢業後于1913年赴日本著名的早稻田大學,入政治本科。

在日本三年,李大钊認真閱讀了日本早期社會主義思想的傳播者河上肇、幸德秋水的着作,接觸到馬克思主義,不過頭腦中還兼容其他思想。他回國後投身新文化運動,先期辦報,又到中國新思想策源地北京大學任圖書館主任。通過在社會實踐中比較檢驗,并得知俄國革命勝利的消息後,終于從1918年起在思想上确立了共産主義信念,并認為隻有這一真理能夠救中國。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自發舉行愛國遊行,李大钊演講鼓動并奔走營救被捕者。翌年初他與陳獨秀商讨了建黨事宜,并支持北大學生鄧中夏等組織了早期共産主義組織,外稱“亢慕義齋”(英文Communism,即共産主義的諧音)。同年春,陳獨秀來信詢問黨名是否稱“社會黨”,李大钊回信一錘定音:“叫共産黨!”

1921年7月下旬中共“一大”在滬召開,李大钊因校内同仁生計需他解決,未能赴會。翌年8月李大钊赴上海拜見孫中山,代表中共提出加入國民黨的建議并得到同意,成為建立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牽線人。

在1924年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有“跨黨”身份的李大钊成為主席團五成員之一。同年親駕馬車率同志越出東北邊境,到莫斯科參加共産國際第五次大會,并參觀五個月。随後他回北京任中共北方區委書記,被軍閥稱作“北赤”的首要而遭通緝。1926年3月18日,他不畏風險,主持反帝大會後率群衆遊行赴段祺瑞政府請願,遭軍警開槍屠殺。

走在隊伍前列的李大钊頭部和手負傷,脫險後率北方區委機關避入蘇聯大使館旁邊的兵營,在那裡領導反帝反軍閥的鬥争。

相關文章

《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

中國的社會主義與世界的資本主義

物質變動與道德變動

新紀元

新舊思潮之激戰

現代青年活動的方向

上一篇:雷鋒日記

下一篇:筆迹鑒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