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師

我的老師

1956年魏巍創作的散文
作者魏巍(1920—2009),1920年1月16日出生,著名散文家、小說家,原名魏鴻傑,漢族,河南鄭州人。《我的老師》寫于1956年9月,是作者應《教師報》之約而寫的。這是一部流淌無限深情的描寫師生情誼的佳作,平實自然的行文,真摯内斂的情感,将老師對學生的點滴之啟蒙、絲縷之牽挂,将師生之間那些美好、溫暖悉數道來。
    書名: 别名: 作者:魏巍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中文名:我的老師 創作年代:1956年9月 作品出處:《教師報》 文學體裁:散文

散文簡介

這是一部流淌無限深情的描寫師生情誼的佳作。半個世紀前,《我的老師》刊載于《教師報》,後被收錄于語文教材,陪伴無數少年後輩度過童年時光。作者以一個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回憶了兒時在溫柔慈愛的蔡芸芝老師身邊發生的幾件小事,從課内到課外,從校内到校外,從平日到假期,從學習到生活,平實自然的行文,真摯内斂的情感,将老師對學生的點滴之啟蒙、絲縷之牽挂,将師生之間那些美好的、快樂的、溫暖的瞬間悉數道來,在數代人的童年時光中流轉、凝結,使其成為新時代教育的典範,讓更多的人懂得為師之道、教育之道。

這是一本誕生在現代的傳統風格繪本。全書圖畫采用傳統水墨畫法,糅雜西式現代風格,結合傳統重彩用色與現代的觀感呈現,将人物的性格和情緒,環境的純素與飽滿,傳神地表達出來;打破滿幅全景的傳統版式設計,使用現代繪畫設計中輕重疏密建構閱讀節奏,大大深化了文本情節,讀來既有傳統意味,又頗具活潑靈動的現代體驗,讓我們得以有幸體味千年技藝、讀百年故事、賞現代畫法的共同融合。

寫作背景

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各行各業都需要大量德才兼備的合格人才。教育,是人才的搖籃。因此,振興教育被提上議事日程。1956年9月底,應《教師徒報》之約,魏巍寫了這篇《我的老師》。1959年,此文收入作者的散文集《春天漫筆》,後又收入《建國十年文學創作選<散文特寫>》。原文近四千字。作者在原文中,以兒童的眼光和心理回憶了他小學的三位教師:兇狠無情的柴老師、溫柔和藹的蔡老師和嚴厲粗暴的宋老師,抒寫了自己對蔡老師的摯愛,對柴老師、宋老師的畏懼。對比之中,鮮明而深刻地揭示了文章的主旨:對于教師這種崇高的職業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

正如魏巍所說:“假如沒有這樣的心,那麼熱愛祖國,社會主義建設,也就成了空的。那些改進方法,對黨負責,編制教案,如此等等也就成為形式!”課文節選了以蔡老師為主要描寫對象的那一部分。寫作此文時,魏巍已經和蔡老師分别20多年了,但是,蔡老師溫柔美麗的形象、崇高的師德、淵博的知識、高超的教學藝術和那顆慈母般的‘心靈,無時無刻不在撞擊着作者的心靈,作者也無時無刻不在思念着自己的老師作者說他在動筆之前,确實又回到了他的童年,或者說沉入到他的童年,對那時的兒童世界作了一番遨遊。那段生活已成為他“永遠珍藏在記憶中”的“珍寶”。

尤其是寫蔡老師,又重新激動着他的感情。可以說那篇文章寫的是真情實感,作者要寫出他對教師職業的理解。他說:“在我想起他們的時候,也不免回想起我自己——當時一個孩子的一些甘苦。而這些甘苦,卻未必是他們能夠知道的。因為這些是存留在距成人很近又很遙遠的另外一個世界。”

原文

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

回想起來,她那時有十八九歲。嘴角右邊有榆錢大小一塊黑痣。在我的記憶裡,她是一個溫柔和美麗的人。

她從來不打罵我們。僅僅有—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我用石闆一迎,教鞭輕輕地敲在石闆邊上,大夥笑了,她也笑了。我用兒童的狡猾的眼光察覺,她愛我們,并沒有存心要打的意思。

在課外的時候,她教我們跳舞,我還記得她把我扮成女孩子表演跳舞的情景。

在假日裡,她把我們帶到她的家裡和朋友的家裡。在她的朋友的園子裡,她還讓我們觀察蜜蜂,也是在那時候,我認識了蜂王,并且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

她愛詩,并且愛用歌唱的音調教我們讀詩。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讀詩的音調,還能背誦她教我們的詩:

今天想來,她對我的接近文學和愛好文學,是有着多麼有益的影響!

像這樣的教師,我們怎麼會不喜歡她,怎麼會不願意和她親近呢?我們見了她不由地就圍上去。即使她寫字的時候,我們也默默地看着她,連她握鉛筆的姿勢都急于模仿。

有一件小事,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提它,但回想起來,在那時卻占據過我的心靈。我父親那時候在軍閥部隊裡,好幾年沒有回來,我跟母親非常牽挂他,不知道他的死活。我的母親常常站在一張褪了色的神像面前焚起香來,把兩個有象征記号的字條卷着埋在香爐裡,然後磕了頭,抽出一個來蔔問吉兇。我雖不像母親那樣,也略略懂了些事。可是在孩子群中,我的那些小“反對派”們,常常在我的耳邊猛喊:“哎喲喲,你爹回不來了喲,他吃了炮子兒羅!”那時的我,真好像父親死了似的那麼悲傷。

這時候,蔡老師援助了我,批評了我的“反對派”們,還寫了一封信勸慰我,說我是“心清如水的學生”。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

每逢放假的時候,我們就更不願離開她。我還記得,放假前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看她收拾東西的情景。蔡老師!我不知道你當時是不是察覺,一個孩子站在那裡,對你是多麼的依戀!至于暑假,對于一個喜歡他的老師的孩子來說,又是多麼漫長!記得在一個夏季的夜裡,席子鋪在當屋,旁邊燃着蚊香,我睡熟了。不知道睡了多久,也不知道是夜裡的什麼時候,我忽然爬起來,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母親喊住我:

“你要去幹什麼?”

“找蔡老師……”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不是放暑假了麼?”

哦,我才醒了。看看那塊席子,我已經走出六七尺遠。母親把我拉回來,勸說了一會,我才睡熟了。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

可惜我沒有上完初小,就轉到縣立五小上學去了,從此,我就和蔡老師分别了。

(至此,描寫蔡老師的部分選入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6課、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3課,鄂教版五年級下冊第13課)

雖然這時候我同樣具有鮮明而堅定的“立場”,就是說,誰要說“五小”一個“不”字,那就要怒目而過,或者拳腳相見。可是實際上我卻失去了以前的很多歡樂。例如學校要做一律的制服,家裡又做不起,這多麼使一個孩子傷心啊!例如,畫畫兒的時候,自己偏偏沒有色筆,臉上是多麼無光啊!這些也都不必再講,這裡我還想講講我的另一位老師。這位老師姓宋,是一個嚴厲的人。在上體育課的時候,如果有一個人走不整齊,那就要像舊軍隊的士兵一樣遭到嚴厲的斥責。盡管如此,我的小心眼兒裡仍然很佩服他,因為我們确實比其他學校走得整齊,這使我和許多“敵人”進行舌戰的時候,有着顯而易見的理由。

引起我憂慮的,隻是下面一件事。這就是上算術課。在平民小學裡,我的“國語”(“語文”)比較好,因而跳過一次班,算術也就這樣跟不上了。來到這裡,“國語”仍然沒問題,不管作文題是“春日郊遊”或者是“早婚之害”,我都能争一個“清通”或者“尚佳”。隻是宋老師的算術課,一響起鈴聲,就帶來一陣隐隐的恐懼。上課往往先發算術本子。每喊一個名字,下面有人應一聲“到!——”,然後到前面把本子領回來。可是一喊到我,我剛剛從座位上立起,那個算術本就像瓦片一樣向我臉上飛來,有時就落到别人的椅子底下,我連忙爬着去拾。也許宋老師以為一個孩子不懂得什麼叫做羞慚!

從這時起,我就開始抄别人的算術。也是從這時起,我認為算術這是一門最沒有味道的也是最難的學科,像我這樣的智力是不能學到的。一直到高小和後來的師範,我都以這一門功課為最糟。我沒有勇氣也從來沒有敢設想我可以弄通什麼“雞兔同籠”!

并且叙述着他們的時候,我并不是想一一地去評價他們。這并不是這篇文章的意思。如果說這篇文章還有一點意思的話,我想也就是在回憶起他們的時候,加深了我對于教師這種職業的理解。這種職業,據我想——并不僅僅依靠豐富的學識,也不僅僅是依靠這種或那種的教學法,這隻不過是一方面。也許更重要的,是他有沒有一顆熱愛兒童的心!假若沒有這樣的心,那麼口頭上的熱愛祖國羅,對黨負責羅,社會主義建設羅,也就成了空的。那些改進方法羅,編制教案羅,如此等等也就成為形式!也許正因為這樣,教師——這才被稱作高尚的職業吧。我不知道我悟出的這點道理,對我的教師朋友們有沒有一點益處。

作者簡介

魏巍,現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小說家,原名鴻傑,曾用筆名紅楊樹。河南鄭州人。1920年6月生于一個城市平民家庭。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讀完了平民小學、高小,并上了簡易師範。1937年7月抗日戰争爆發,同年12月在山西前線參加八路軍。1938年到延安軍政大學學習,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産黨。他一直生活在戰士們中間。解放戰争時期,他在行軍作戰的間隙寫了大量詩歌,除散失的詩作外,都編入了詩集《黎明風景》。魏巍早期的詩歌熱情、深沉,充滿戰鬥精神。

1950年冬,他随志願軍到了朝鮮前線,寫了著名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戰士和祖國》、《年輕人,讓你的青春更美麗吧》。特别是《誰是最可愛的人》,選材嚴謹、開掘深刻,深深地打動了人們,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熱情。從1954年起,他還創作了不少散文和雜文,分别編成《幸福的花兒為勇士而開》和《春天漫筆》兩個集子。

1958年志願軍凱旋時,他寫下了抒情散文《依依惜别的深情》、《在凱歌聲裡》,1963年又發表了文藝随筆《路标》。這篇佳作思想深刻、感情濃烈、文字洗練,标志着他創作的新階段。1978年出版的長篇小說《東方》,于1982年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1992年他又創作了長篇小說《地球上的紅飄帶》。

揭示中心

在叙事時,融進濃烈的感情,在叙事過程中,又畫龍點睛地表達自己的見解,熔叙事、議論、抒情于一爐,是本文的一大寫作特點。如在較詳細地叙述蔡老師為“我”排解糾紛一事後緊接着便是一段富有哲理的抒情:“一個老師排除孩子世界裡的一件小小的糾紛,是多麼平常;可是回想起來,那時候我卻覺得是給了我莫大的支持!”蔡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表達了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使這種樸素的情感得到了進一步的升華,同時襯托了蔡老師的偉大的人格。

在叙述“夢中尋師”之後,作者用了一個感歎句、一個疑問句,兩個比喻句抒發了對老師強烈的思念之情:“我是多麼想念我的蔡老師啊!至今回想起來,我還覺得這是我記憶中的珍寶之一。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什麼時候,我能再見一見我的蔡老師呢?”從這些例子不難看出,适時地使用反問、排比、比喻等方法進行抒情議論,能夠使讀者受到強烈感染。在閱讀文章的時候,要教導學生緊緊抓住這些句子深入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體會文中蘊含的依戀、思念、熱愛老師的感情。

作者把自己對蔡老師的濃濃深情蘊含在叙述事情過程中的平平實實的字裡行間,通過傳神的細節描寫,将最動人的一瞬清晰地展現在讀者面前,使人物形象豐滿,情感細膩深刻。如“假打真愛”的場面,“從來不”“僅僅有一次”“好像要”“輕輕地敲”這些詞語說明蔡老師即使在生氣的時候也并沒有真打我們的意思,這僅有的一次假裝生氣,寫出了老師的“嚴”與“愛”,也表明了蔡老師最理解小孩子怕打的心理,表現了蔡老師的溫柔、熱情、深愛學生的思想感情;“一迎”寫出“我”的本能與調皮;“大夥笑了,她也笑了”中兩個“笑”字表明了十分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

再如假期惜别時的場面,“我默默地站在她的身邊”一句中“默默”兩字寫出孩子與自己喜愛的老師依依惜别的深情,這是孩子送别的動人場面,這是孩子表達依戀的方式,沒有話語隻是默默觀察,隻希望能在老師身邊多呆一會兒,隻希望能多看老師一眼,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無聲的動作,靜态的描寫,濃濃的情意勝過千言萬語。還有“夢中尋師”更表明了學生依戀老師的程度,隻有夢境才能滿足“我”的心願。這心理、這感情、這思念是難以用語言表達的,正像作者說的:“一個孩子的純真的心,就是那些在熱戀中的人們也難比啊!”這些傳神、細膩的描寫,無一不讓讀者真切地感受到濃濃的師生之情。

本文是一篇回憶性散文。作者回憶了兒童時代在老師身邊的七件小事,抒發了對老師的熱愛、感激之情,表現了蔡老師溫柔、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的美好品德。

這篇課文15個段。作者是循着回憶——依戀——思念“我的蔡老師”這條感情線索來抒寫的,全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最使我難忘的,是我小學時候的女教師蔡芸芝先生”,由此展開對蔡老師的回憶。

第二部分(第2—14自然段)叙述七件事,顯示蔡老師熱愛學生的美好心靈,抒寫了“我”敬愛、感激、依戀老師的情懷。

第一層(第2—8自然段)寫了五件事,由課内寫到課間,由校内寫到校外,表達了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真摯感情。

第二層(第9—14自然段)詳寫了排除小糾紛、夢裡尋師兩件事,寫出了愛戴老師、依戀老師的深情。

第三部分(第15段)呼應開頭,再次流露出思念老師之情。

《我的老師》共記叙了七件事,前五件事寫得概括,後兩件事寫得具體。前面寫蔡老師的五件事,從面上概括體現老師愛學生,學生愛老師的中心,這五件事是依據作者感情步步加深的順序排列的,感情的分量一件比一件重,對“我”的影響一件比一件深,由表及裡,層層遞進,逐漸把文章推向高潮。後面寫孩子愛老師的兩件事,披露了孩子内心裡對老師的深情,也烘托和反襯了蔡老師對學生的愛。第六件事詳寫,對孩子來說,不知父親死活,又遭同學奚落,這是難以承受的打擊。

老師的支持、鼓勵,使“我”感受到溫暖,對老師的感情也上升到新的高度:“在一個孩子的眼睛裡,他的老師是多麼慈愛,多麼公平,多麼偉大的人啊。”而詳寫第七件事“夢中尋師”,使孩子對老師的愛達到更高的境界。這七件小事,從課内寫到課外,從校内寫到校外,從平時寫到假期,從學習寫到生活,師生感情步步加深,所選事例豐富多彩,而内容絕無雷同之感。而在兒童時代,那些零碎的、具體的、直觀的材料往往會讓兒童們終身難忘。本文就選取了這樣的符合兒童記憶特點的材料構文,材料選擇很是典型。

上一篇:昙花

下一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