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中國一流園區試點單位
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籌建于1988年,199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2006年被科技部批準為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園區試點單位,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指經國務院批準,在推進自主創新和高技術産業發展方面先行先試、探索經驗、做出示範的區域。批複内容顯示,國務院同意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享有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關政策,同時結合自身特點,在推進創新創業、科技成果轉化、人才引進、科技金融結合、知識産權運用和保護、新型創新組織培育、産城融合等方面進行積極探索。[1]
    中文名: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四川省成都市 地理位置:岷江中遊,川西平原腹地 面積:130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18号 電話區号:(+86)028 郵政區碼: 氣候條件: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環球中心、鐵像寺等 機場:成都雙流國際機場 火車站:成都、成都東、成都南 車牌代碼:川A 地區生産總值:1277.6億元人民币(2015年) 别稱:成都高新區(南區、西區) 建立時間:1988年 人口:878742人(2014年) 電話區碼:(+86)028 郵編區碼:南區610041,西區611731 行政類别:開發區 地方方言:西南官話、成渝片、成都話 代表企業:英特爾、地奧集團、四川川投 批準時間:1991年國務院批準國家級高新區 管委會地址:成都市天府大道北段18号 人均生産總值:3.2萬美元(2014年)

曆史沿革

建制沿革

1988年,成都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下簡稱成都高新區)開始籌建。

1990年,成都高新區獲準正式成立。規劃面積40平方公裡,先期開發2.5平方公裡。

1991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首批國家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1996年3月,從成都市武侯區成建制劃入芳草、肖家河兩個街道辦事處和桂溪、石羊場兩個鄉,面積由2.5平方公裡增加到47平方公裡。

2000年4月,經國務院批準,在成都高新區設立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四川省成都出口加工區分設南部園區和西部園區,以“一區兩園”模式管理、運行。

2001年1月,位于成都市郫縣的“成都現代工業港”劃入成都高新區,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科技園,面積7平方公裡。成都高新區由此形成一南一西兩個園區,即“一區兩園”的布局格局。

2003年12月,設立成都高新區西區辦事處(後改為合作街道辦事處),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農村的體制,管理南部園區、西部園區19個村、169個村民小組。西部園區面積由7平方公裡擴大為35.5平方公裡。

2006年,被科技部批準為全國首批“創建世界一流園區”試點單位。

2010年5月,從成都市雙流縣成建制劃入中和街道。

2010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四川成都出口加工區升格變更為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

2012年12月,經成都市人民政府批準,成立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籌備組。

2013年9月,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籌備組變更為成都高新區西園街道辦事處。

2015年6月,被國務院批準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文化地标

2013-2015年,成都高新區共設立21個曆史文化地标。

2013年設立5個曆史文化地标:石羊場、近慈寺遺址、毛主席視察紅光社紀念館、衣冠廟、三瓦窯。

2014年設立6個曆史文化地标:鐵像寺、神仙樹、十八步島、順江校區遺址、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西源大道遺址。

2015年設立10個曆史文化地标:馬家堰窯址、合作路墓地、鐵像寺水街、都會路、儉德路、勤力環路、德賽街、啟林街、天府軟件園、環球中心。

上一篇:行動成功

下一篇:人民保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