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魚

成吉思汗魚

輻鳍魚綱鲇形目動物
成吉思汗魚,一種魚芒科的淡水卵生瀕危魚類。為中、底層魚,屬于洄遊魚。由于成吉思汗魚遊速很快,并且體型強悍,所以在飼養的時候混養方面需要注意,并且需要大體的水族箱來飼養。如果混養體型差距很大的魚,會被成吉思汗魚吞食。
    中文名: 拉丁學名:Pangasius sanitwongsei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輻鳍魚綱 亞綱:新鳍亞綱 目:鲇形目 亞目: 科:魚芒科 亞科: 族: 屬:魚芒屬 亞屬: 種:長絲魚芒 亞種: 分布區域:亞洲的湄南河與湄公河流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極危 中文學名:成吉思汗魚 中文别名:長絲巨鲇

形态特征

體延長,頭部以後稍側扁。背鳍起點以前稍向吻端下斜,起點以後較平直。腹部圓。頭小,稍平扁。吻短而鈍寬。眼側位,眼緣遊離,眼間隔寬闊。鼻孔2對,前對近吻端,後對位于口角前上方,二者相隔一定距離。口寬大,上颌略突出于下颌。須2對,颌須始于口角上側,其長大于眼徑,末端伸過眼後緣;颏須短小。上颌齒帶連續,無中縫;下颌齒帶不連續,有中縫;犁骨和腭骨齒帶連成整塊。鰓蓋膜不與鰓峽相連。

背鳍硬刺後緣具弱鋸齒,末端延長成絲,起點前于胸鳍末端垂直上方。脂鳍短小,其長約等于眼徑。臀鳍基長,外緣凹入。胸鳍鐮刀狀,硬刺後緣有弱鋸齒,末端延長成絲。腹鳍起點約位背鳍後端的垂直下方。尾鳍深分叉,上、下葉等長,葉端尖。

體被光滑皮膚,側線完全而明顯。

體背部褐色,體側下半部及腹部銀白色;背鳍、胸鳍和尾鳍具褐色帶,其邊緣色淺;腹鳍、臀鳍色淺。

基本特征

英文名:Giant pangasius。

繁殖方式:卵生。

食物來源:魚類和甲殼類動物,也吃動物的屍體。

體長:有記錄的最大體長達到3米,一般可超過半米。

分布:亞洲的湄南河及湄公河流域。

生存威脅:在其原産為重要的食用魚,正在遭受過度捕撈、栖息地喪失及污染的威脅。

保護現狀:極危。

生态習性

習性:栖息于較大的淡水河流中,為河川洄遊性魚類。

體形特征:顯着地特征為高高的背鳍(背鳍第一棘條特别長)。體型強悍,遊速很快,嘴很寬大,需要大水體來飼養。混養需注意,體型懸殊的會被之吞食。

食性:肉食性。

水溫:22-28℃。

Ph值:5.0-7.5。

護理:飼養方法與藍鲨基本一樣,比藍鲨大膽很多。喜食小魚、小蝦,也可以喂人工飼料。體質強壯,不易得病。

混養:可與龍魚,巨骨舌魚,狗仔鲸,鉛筆等大型魚混養。此魚性兇猛,不宜與小型魚和溫性魚混養。

區别藍鲨

藍鲨,我們這裡又叫虎頭鲨,虎鲨。野外的藍鲨能長到1米,但是現在似乎很少看見那麼大的個體,不知道是人工繁殖改良的原因還是因為水體過小。

藍鲨的主要特征是魚體深藍,白色條狀相間,頭吻部相對汗鲨較窄小,各鳍相對較小,沒有拉絲,易神經質,易驚,魚尾有些下垂,在藍鲨緩慢

遊動的時候或者完全放松的時候會把尾巴略略下垂慢慢遊或者原地遊。藍鲨還有白化黃金體。

成吉思汗鲨,魚體黑色,魚腹呈白色,從水面上放看成吉思汗的腦袋要寬大些,吻部也很寬大,成吉思汗的背鳍又高又直,而且背鳍的那支鳍骨很粗大,飄逸,胸鳍,腹鳍,背鳍都有明顯的拉絲(漂翅)。

成吉思汗鲨的尾鳍一般是不會下垂的,是直挺挺的。成吉思汗鲨在受驚的時候尾巴和體色會變淺色。

還有就是藍鲨通常隻能吞食體形比自身小的食物,成吉思汗鲨可不是,容的下口的都吃,容不下口的也要試試。

上一篇:鲟龍魚

下一篇:綠森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