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遁草

憂遁草

爵床科鳄嘴花屬植物
憂遁草,中文學名:鳄嘴花,别名黎青、千裡追、柔刺草、漢帝草、沙巴蛇草,印尼民衆稱之為:Sambung nyawa意即延續生命的救命草,在海南稱為接骨草。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腎經。是一種生長在靠近赤道的低海拔疏林中或灌叢内潮濕砂質土壤裡的野生灌木狀草本植物,成熟期一般為3--9個月。它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無毒的野菜,綠色農産品,含氨基酸和葉綠素極高。根據化驗結果顯示:憂遁草無毒,含有羽扇醇、白桦脂醇、五環三萜化合物、Beta谷甾醇、鈣元素、類黃酮含量極高。
    中文名:鳄嘴花 拉丁學名:Clinacanthus nutans 别名:憂遁草、扭序花、青箭、沙巴蛇草等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 超目: 目:唇形目 亞目: 科:爵床科 亞科:爵床亞科 族:爵床族 亞族:狗肝菜亞族 屬:鳄嘴花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鳄嘴花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概述

憂遁草,是一種生長在靠近赤道的低海拔疏林中或灌叢内潮濕砂質土壤裡的一種高大草本植物,成熟期一般為3--9個月。研究發現憂遁草是一種無毒的野菜,其類黃酮物質含量很高,還有多種人體所必需的礦物質、維生素、氨基酸等,近年來民間發現食用憂遁草的葉莖對抗癌有相當的功效。

形态特征

高大草本、直立或有時攀援狀。莖圓柱狀、幹時黃色、有細密的縱條紋、近無毛。葉紙質、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4厘米,頂端彎尾狀漸尖,基部稍偏斜,近全緣,兩面無毛;側脈每邊5或6條,幹時兩面稍凸起;葉柄長5-7毫米或過之。花序長1.5厘米,被腺毛;苞片線形,長約8毫米,頂端急尖;萼裂片長約8毫米,漸尖;花冠深紅色,長約4厘米,被柔毛。雄蕊和雌蕊光滑無毛。蒴果未見。花期:春夏。

分布區域

廣布于華南熱帶至中南半島、馬來半島、爪哇、加裡曼丹。産我國雲南(景洪)、廣西(龍州)、廣東(廣州、鼎湖)、海南(文昌、海口、儋州、白沙、三亞)等地。生于低海拔疏林中或灌叢内。

藥用價值

性味

味甘、辛、微苦、性平,入肝、腎經。

作用

全株入藥,清熱解毒、散瘀消腫、消炎解酒、防癌抗癌等作用,能改進全身血流狀态,增強心肌收縮能力,改善血壓,含豐富的蛋白質,營養價值極高。傳統上用于治療腎炎、腎萎縮、腎衰竭、腎結石,是腎髒病人的救星,也可以治療喉嚨腫痛、肝炎、黃疸、皮膚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胃炎、風濕痹痛,以及對多種癌症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栽培技術

繁殖

以扡插繁殖為主,全年均可進行,但春季易生根,以春季育苗移栽為主。選生長健壯的枝條,剪成長10~15厘米的枝條,每個枝條有3~4個節,直徑應大于0.5厘米。用萘乙酸100厘米/升或吲哚丁酸500毫/升浸約5分鐘後斜插在苗床中,枝條2/3插入苗床土中。苗床應選擇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育苗前充分翻土曬土,并施入少量腐熟的堆肥;摻勻後起畦,平整畦面,土表層顆粒應細小,以利于生根;畦面龜背形,以防積水。苗床注意保濕,晴天每天淋水2~3次,陰天淋水1~2次,促進發根。可采用遮陽網複蓋,增強保濕促根效果。當苗高15~20厘米,根系發達時,即可移栽。

整地

鳄嘴花對土壤要求不嚴格,但以蔬松肥沃的沙質壤土或壤土較适宜。整地時,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2500公斤、複合肥40公斤,均勻撒施手,深翻細耙,整成寬1.3米(包溝)的高畦

定植

一般雙行植,株距20~30厘米,每畝植1700~2700株。定植後及時淋緩苗水。

田間管理

定植至封行前,雜草易發生,應及時除草松土。緩苗後,及早淋施一次水肥,每畝施尿素10公斤或有機液肥200公斤,促進分枝及枝條生長。封行前,重施一次有機肥,每畝施腐熟堆肥1500公斤,在畦中溝施。以後每采收一次,應追施肥料一次,每畝施複合肥10公斤或有機液肥200公斤。鳄嘴花采收嫩枝葉供食,為提高産量,應及時打頂,促發側枝,一般植株高30~40厘米時,去除頂芽。

采收

當植株高40~50厘米時,即可開始采收。合理采收可促進植株分枝生長,提高産量與品質。采收标準為長約10厘米粗壯、柔嫩的嫩枝葉。采收期第一年在5~11月,第二年以後4~11月,但采收高峰期在6~10月。一般第一年每畝産量約為350公斤,第二年以後約為500公斤。

晾曬

在晴天的上午,在幹淨的場院晾曬,至葉子卷縮幹為最佳,切勿淋雨,防止發黴;如果食用鮮葉,則不用晾曬,直接食用即可。

上一篇:豆瓣菜

下一篇:燈盞細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