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福全

愛新覺羅·福全

順治帝次子
愛新覺羅·福全,順治十年癸巳七月十七日醜時出生,清朝宗室、名将,傑出的軍事統帥,順治帝次子,康熙帝異母兄,庶妃董鄂氏即甯悫妃出,康熙六年正月,封裕親王。入封鑲白旗。康熙二十九年七月,授撫遠大将軍,和恭親王愛新覺羅·常甯分道讨噶爾丹,率清軍主力出古北口,于烏蘭布通大敗叛軍噶爾丹。尋還師。康熙四十二年癸未六月廿六酉刻病故,終年五十歲,谥憲。[1]
  • 所處時代:清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主要成就:讨伐葛爾丹
  • 姓名:愛新覺羅·福全
  • 别稱:裕親王
  • 出生時間:1653年(順治十年)
  • 去世時間:1703年(康熙四十二年)
  • 弟弟: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烨)
  • 父親: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 生母:董鄂氏

人物生平

福全幼時,順治帝問其志,他說:“願為賢王。“康熙六年五月封裕親王,命與議政。康熙二十七年,準噶爾部首領噶爾丹依仗勢力強盛,勾結沙俄,制造分裂,次襲了喀爾喀部;二十九年(1690年)又進擾内蒙古烏朱穆秦。清政府決定回擊噶爾丹,康熙帝命福全為撫遠大将軍,出古北口;又令順治帝第五子常甯為安北大将軍,出喜峰口;分道進擊,共讨叛逆。

出征前,在紫禁城太和殿敕印,康熙帝親自送出東直門,還按福全所請求,調大同鎮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從征;又令理藩院派蒙古大軍助戰,還指派宮中得力的内大臣阿密達等人出塞,各率所部與福全會師。不久,康熙帝親自出塞督戰,詳細分析了敵情,告與福全:大軍臨近敵兵,應偵察清楚對方情況;設法籠絡住噶爾丹,使他不生異心;等盛京、烏拉、科爾沁各部大軍趕到,全殲叛軍。

福全接到康熙帝的信,馬上采取行動,特派濟隆等人帶着書信,趕上一百隻羊、二十頭牛去敵營,先穩住噶爾丹。福全派出濟隆之後,見協助作戰的阿密達等大軍到達,立即把所有部隊調配為三隊,準備出擊。康熙帝也親自部署戰術,分為前隊、次隊、兩翼,向噶爾丹部進發。八月初,在赤峰附近烏蘭布通與噶爾丹部厄魯特兵相遇。黎明出發,黃昏接火,在山下鳴槍響炮,展開了一場空前激烈的戰鬥。開始時,厄魯特兵士依仗天險,在隔河的密林中布陣阻擊;又在高岸上把一萬多頭駱駝捆住卧地,駝背上搭上箱垛,蓋上浸濕的氈子,擺成一條掩體防線,稱為“駝城“;厄魯特主力部隊從“駝城“垛隙放槍射箭,進行頑抗,使清軍傷亡慘重。

十月初,福全所派侍郎等人傳信給噶爾丹,逾月未歸,他估計噶爾丹早已出邊逃循,且當時軍中糧草不足,隻能維持幾天,鑒于此,便自作主張,下令回師。部隊歸至康熙帝軍中,康熙帝對福全不請示就自行撤回十分不滿,決定先回京再議罪。康熙帝先行回京,福全等留後。福全又将偵察噶爾丹行蹤的情報送交康熙帝過目,叛敵确實出邊,也-一認了罪。康熙帝當即命福全還師京城。十一月福全至京,隊伍止于朝陽門外。康熙帝指責福全不遵從命令,自行其事,還讓皇長子胤禔出面作證。福全沒有争辯,他流着淚說:“我複何言!“全部領了罪。王大臣等共議福全的錯誤,應免去爵位,罰俸三年,撤三佐領,還取消了議政權。

噶爾丹敗逃後,派人到莫斯科向沙皇提議締結同盟。但沙俄當時無力出兵參戰,隻是派人到噶爾丹那裡進行陰謀活動。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噶爾丹再次要求清朝把當年被他打敗後投奔清朝的土謝圖汗等人送交給他處置,并煽動内蒙古諸部背叛清朝;第二年又率兵侵入巴顔烏蘭大肆搶掠。康熙三十五年,康熙帝又挂帥親征,福全亦随上迎敵,也一次徹底擊敗了噶爾丹。第二年,康熙帝第三次親征到甯夏,追殲殘敵,噶爾丹在衆叛親離、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服毒自殺,時年五十四歲;部下将他的屍首送交清軍,投降清朝。

康熙四十二年福全生病,康熙帝親臨其府内看視。後來康熙帝出巡塞外,得知福全病重,特命随行諸皇子策騎還京看視。六月二十四日福全病故,終年五十一歲。康熙帝趕回京都,親自祭奠;出殡時又親往福全王府,恸哭不止。命禦史羅占在黃花山為福全監造墳瑩、建碑,規定除常年祭祀外,另有加祭。

福全自幼與康熙帝共同孝敬祖母孝莊文皇後,每次陪同祖母出遊時,這兄弟二人總是前引後扈,祖母病重時他倆又精心護理,直至孝莊文皇後奉安,弟兄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福全死後,康熙帝特命畫工精繪一張像,為康熙帝與福全并坐于桐蔭之下,示手足同老之意。康熙帝以此圖寄以衷腸,表示了對福全的思念之情。

清史記載

裕憲親王福全,世祖第二子。幼時,世祖問志,對:“願為賢王。”世祖異之。康熙六年,封,命與議政。

十一年十二月,疏辭,允之。

二十二年,上奉太皇太後幸五台,先行視道路,命福全扈太皇太後行。次長城嶺,上以嶺險不可陟,命福全奉太皇太後先還。

二十七年,太皇太後崩。既繹祭,谕曰:“裕親王自太皇太後違豫,與朕同處,殊勞苦。”命皇長子及領侍衛大臣送王歸第。

二十九年七月,噶爾丹深入烏朱穆秦,命為撫遠大将軍,皇長子愛新覺羅·允禔副之,出古北口;而以恭親王愛新覺羅·常甯為安北大将軍,出喜峰口。福全請發大同綠旗兵往殺虎口聽調遣,上令發大同鎮标馬兵六百、步兵一千四百從征,兼命理藩院自阿喇尼設站處量發附近蒙古兵尾大軍置驿。福全又請凡諜報皆下軍中,上從之。

師行,上禦太和門賜敕印,出東直門送之。上先後遣内大臣阿密達、尚書阿喇尼、都統阿南達等出塞,命各率所部與福全師會。上出塞,駐古魯富爾堅嘉渾噶山,命康親王愛新覺羅·傑書率師會福全,進駐博洛咎屯。又命簡親王愛新覺羅·雅布參贊福全軍事。上先遣内大臣索額圖、都統蘇努分道出師,福全奏請令索額圖駐巴林,待師至,與會,上從之,并令蘇努同赴巴林,又趣阿密達、阿喇尼等速率兵内向分駐師所經道中以待。

上自博洛和屯還駐舍裡烏朱,遣使谕福全曰:“兵漸與敵近,斥堠宜嚴明。噶爾丹當先與羁縻,以待盛京及烏喇、科爾沁諸部兵至。”

福全遣濟隆胡土克圖等以書喻噶爾丹曰:“我與汝協護黃教,汝追喀爾喀入我界,上命我等來論決此事。汝使言:‘我汗遵達賴喇嘛之谕。’講信修禮,所關重大,今将于何地會議?”并遺以羊百、牛二十。

蘇努、阿密達師來會,福全疏言:“噶爾丹聲息漸近,臣等分大軍為三隊,三隊當置将。自參贊大臣以下、副都統以上在行間者,皆奮欲前驅,唯上所命。”

上命前鋒統領邁圖、護軍統領楊岱、副都統劄木素、塞赫、羅滿色、海蘭,尚書吉勒塔布、阿喇尼率前隊,都統楊文魁、副都統康喀喇、伊壘、色格印率次隊,公蘇努、彭春率兩翼,内大臣佟國維、索額圖、明珠、阿密達從王親督指揮,師遂進。

八月己未朔,次烏闌布通,厄魯特兵遇。黎明,整隊進,日晡,與戰,發槍炮。至山下,厄魯特兵于林内隔河高岸橫卧橐駝以為障。内大臣佟國綱等戰沒。至昏,師左翼自山腰入,大敗之,斬馘頗衆。師右翼阻河崖泥淖,夜收兵徐退。事聞,上深獎谕之。噶爾丹遣伊拉古克三胡土克圖至軍前,請執土謝圖汗、澤蔔尊丹巴畀之,福全數其罪,遣還。

越日,濟隆胡土克圖率其弟子七十人來言:“博碩克圖汗信伊拉古克三等言,入邊侵掠,大非理。但欲索其仇土謝圖汗及澤蔔尊丹巴,迫而緻此。彼今亦不敢複索土謝圖汗,原以澤蔔尊丹巴予其師達賴喇嘛,榮莫大矣!”

福全謂之曰:“土謝圖汗、澤蔔尊丹巴即有罪,唯上責之,豈能因噶爾丹之言遣還達賴喇嘛?且汝往來行說,能保噶爾丹不乘間奔逸掠我境内民人乎?”

濟隆固言噶爾丹不敢妄行,福全許檄各路軍止勿擊。時盛京及烏喇、科爾沁諸軍未至,厄魯特方據險,故福全既擊敗厄魯特,欲因濟隆之請羁縻之,待諸軍至複戰。上以福全奏下王大臣集議,佥謂福全不即進軍,明知濟隆為噶爾丹遊說以緩我師而故聽之,坐失事機,上嚴旨诘責,又以允禔與福全不協,留軍前必偾事,召先還京師。福全遣侍衛吳丹、護軍參領塞爾濟等偕濟隆谕噶爾丹,噶爾丹跪威靈佛前稽首設誓,複遣伊拉古克三赍奏章及誓書詣軍前乞宥罪,出邊待命。

上許之,複戒福全曰:“噶爾丹雖服罪請降,但性狡詐,我撤兵即虞背盟,仍宜為之備。”

十月,福全率師還,駐哈嗎爾嶺内,疏言:“軍中糧至十月十日當盡,前遣侍郎額爾賀圖偕伊拉古克三谕噶爾丹,月馀未歸,度噶爾丹已出邊遠遁。”

上以福全擅率師内徙,待歸時議罪,命即撤兵還京師,令福全及索額圖、明珠、費揚古、阿密達留後。尋奏:“噶爾丹出邊,伊拉古克三等追及于塞外。噶爾丹具疏謝罪。”因并命福全還京師。

十一月,福全等至京師,命止朝陽門外聽勘,谕曰:“貝勒愛新覺羅·阿敏棄永平,代善使朝鮮,不遵旨行事,英親王以兵噪,皆取口供,今應用其例。”

且谕允禔曰:“裕親王乃汝伯父,倘汝供與王有異同,必置汝于法。”

福全初欲錄允禔軍中過惡上聞,聞上命,流涕曰:“我複何言!”遂引為己罪。王大臣議奪爵,上以擊敗厄魯特功,免奪爵,罷議政,罰俸三年,撤三佐領。三十五年,從上親征噶爾丹。

四十一年,重修國子監文廟。封長子保泰為世子。

四十二年,福全有疾,上再臨視。巡塞外,聞福全疾笃,命諸皇子還京師。福全薨,即日還跸。臨喪,摘纓,哭至柩前奠酒,恸不已。是日,太後先臨王第,上勸太後還宮,自蒼震門入居景仁宮,不理政事。群臣勸上還幹清宮,上曰:“居便殿不自朕始,乃太祖、太宗舊典也。”

越日,再臨喪,賜内廄馬二、對馬二、散馬六、駱駝十,及蟒緞、銀兩。予谥。

又越日,舉殡,上奉太後臨王第恸哭,殡行,乃已。命如鄭親王例,常祭外有加祭。禦史羅占為監造墳茔,建碑。

福全畏遠權勢,上友愛綦笃,嘗命畫工寫禦容與并坐桐陰,示同老意也。

有目耕園,禮接士大夫。子保泰、保绶。

保泰,初封世子,襲爵。雍正二年,坐谄附廉親王允禩國喪演劇,奪爵。以保绶子廣甯襲,保绶追封悼親王。四年,谕:“廣甯治事錯缪,未除保泰朋黨之習。”奪爵,鎖禁。弟廣祿,襲。乾隆五十年,薨,谥曰莊。子亮煥,襲郡王。嘉慶十三年,薨,谥曰僖。孫文和,襲貝勒。子孫循例遞降,以鎮國公世襲。

影視形象

1994《君臨天下》徐二牛飾愛新覺羅·福全

1998《雍正小蝶年羹堯》李永展飾愛新覺羅·福全

2006《康熙秘史》威力飾愛新覺羅·福全

2011《紫禁驚雷》馬國明飾愛新覺羅·福全

2014《宦海奇官》蔣志光飾愛新覺羅·福全

人際關系

嫡福晉西魯克氏,二等侍衛明安圖之女;側福晉瓜爾佳氏,艾塔之女;庶福晉楊氏,楊安之女;庶福晉索爾托氏,烏實之女;庶福晉圖塞禮氏,西德诨之女;庶福晉納喇氏,商納邁之女;庶福晉楊氏,默色之女;庶福晉富察氏,讷爾圖之女。

第一女,康熙十年辛亥正月二十七日未時生,母為嫡福晉西魯特氏,明安圖之女。女康熙十四年乙卯九月卒,年五歲。

第一子昌全,康熙十四年乙卯十二月初二日巳時生,母嫡福晉西魯克氏,二等侍衛明安之女。康熙十六年丁巳四月二十六日辰時卒,年三歲。

第二子詹升,康熙十七年戊午六月二十九日午時生,母庶福晉楊氏,楊安之女。康熙十九年庚申十一月二十五日辰時卒,年三歲。

第二女,康熙十九年庚申八月十七日子時生,母為庶福晉索爾托氏,烏寶之女。女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三月卒,年四歲。

第三女,康熙十九年庚申九月初五日卯時生,母為嫡福晉西魯特氏,明安圖之女。與第一女同母。女康熙二十二年癸亥正月卒,年四歲。

第四女,康熙二十年辛酉正月十二日子時生,母為側福晉瓜爾佳氏,愛塔之女。女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十二月卒,年二歲。

第三子已革和碩裕親王保泰,康熙二十一年壬戌四月初七日申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艾塔之女。雍正八年庚戌八月十九日巳時卒,年四十九歲。嫡妻孟佳氏,中書常安之女;繼妻瓜爾佳氏,将軍伯石文炳之女;三娶妻瓜爾佳氏,侍郎穆成格之女;妾吳氏,吳國興之女;妾舒穆祿氏,昂阿之女;妾劉氏,定貴之女;妾田氏,田四之女;妾瓜爾佳氏,二等侍衛式邁之女;妾朱氏,朱國顯之女;妾項氏,瑞王之女;妾郭氏,郭清之女;妾施氏,施誠道之女;妾姜氏,旺禮之女;妾王氏,王緒之女;妾李氏,布顔圖之女;妾田氏,田貴之女。

二十五子:長子已革世子廣善,次子廣恩,三子二等侍衛廣華,四子三等侍衛廣貴,五子廣裕,六子廣義,七子廣惠,八子、九子、十子(名字失考),十一子廣卿,十二子廣年,十三子廣緣,十四子宗學副管廣雲,十五子廣臣,十六子廣升,十七子告退三等侍衛廣英,十八子廣漢,十九子前鋒參領廣坤,二十子廣先,二十一子廣春,二十二子廣吉,二十三子廣照,二十四子廣求,二十五子廣瑞。

第四子保安,康熙二十二年癸亥九月二十六日戌時生,母庶福晉圖塞禮氏,西德诨之女。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四月二十三日申是卒,年四歲。

第五子追封和碩悼親王保绶,康熙二十三年甲子七月十七日亥時生,母側福晉瓜爾佳氏,愛塔之女。康熙四十五年丙戌九月初八日辰時薨,年二十三歲。嫡福晉佟佳氏,冠軍使英舒之女;側福晉劉氏,劉忠之女。三子:長子廣富,次子已革和碩裕親王廣靈,三子和碩裕莊親王廣祿。

第五女郡主,康熙三十九年庚辰四月二十二日未時生,母為庶福晉納喇氏,商納密之女。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十月,嫁科爾沁和碩達爾漢親王羅蔔藏滾布。郡主雍正十一年癸醜十一月二十四日子時卒,年三十四歲。

第六子寶永,康熙四十年辛巳六月十五日未時生,母庶福晉楊氏,楊默色之女。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八月十一日午時卒,年五歲。

第六女郡主,康熙四十年辛巳八月十六日寅時生,母為庶福晉納喇氏,商納密之女,與第五女同母。康熙五十五年丙申九月,嫁翁牛特多羅杜棱郡王倉金。倉金雍正五年革郡王、額附,郡主雍正十年壬子六月初一日子時卒,年三十二歲。

第七女,康熙四十二年癸未正月十五日酉時生,母為庶福晉納喇氏,商納密之女,與第六女同母。女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三月卒,年二歲。

後人支系

1667年-1703年:裕憲親王福全谥号憲

1703年—1724年:已革裕親王保泰福全三子,1724年革爵

追封:追封悼親王保绶福全五子,谥号悼

1724年—1726年:已革裕親王廣靈保绶二子,1726年革爵

1726年—1785年:裕莊親王廣祿保绶三子,谥号莊

1735年—1808年:裕僖郡王亮煥廣祿十二子,降爵為郡王,谥号僖

追封:追封貝勒恒存亮煥二子,1808年追封貝勒

1808年—1815年:貝勒文和恒存一子,降爵為貝勒

1816年—1836年:貝子祥端文和一子,降爵為貝子

1836年—1861年:奉恩鎮國公繼善祥端嗣子,降爵為奉恩鎮國公

1861年—1897年:奉恩鎮國公榮毓繼善一子

1897年—?:奉恩鎮國公魁璋榮毓一子

保泰支系

1702年—1703年:裕親王世子保泰福全三子,1703年襲裕親王

廣善支系1722年—1728年:已革奉恩鎮國公品級廣善保泰一子,初封世子,1724年革爵,同年改封,1728年革退

廣華支系1724年:已革奉恩輔國公廣華保泰三子,1724年革退

保绶支系

?—1706年:輔國公品級保绶福全五子,1725年追封親王

亮景支系

1749年—1752年:三等鎮國将軍亮景廣祿三子

1753年—1754年:輔國将軍恒國亮景三子,無嗣

亮智支系

1756年—1773年:已革一等輔國将軍亮智廣祿七子,1773年革退

亮清支系

1770年—1776年:二等輔國将軍亮清廣祿八子

1776年—1809年:二等奉國将軍恒維亮清一子

文彥支系1805年—1828年:奉恩将軍文彥恒維一子

1829年—1875年:奉恩将軍祥來文彥一子

1876年—1902年:奉恩将軍春榮祥來二子,不襲

文瑚支系1816年—1862年:奉恩将軍文瑚恒維三子

亮柱支系

1767年—1788年:三等奉國将軍亮柱廣祿十一子

1788年—1799年:奉恩将軍恒璧亮柱一子

亮煥支系

1767年—1786年:三等輔國将軍亮煥廣祿十二子,1786年襲裕郡王

恒存支系1789年—1796年:三等奉國将軍恒存亮煥二子,1808年追封貝勒

1797年—1808年:奉恩将軍文和恒存一子,1808年襲貝勒

文傑支系1802年—1834年:奉恩将軍文傑恒存二子

1835年—1837年:奉恩将軍祥瑞文傑三子

亮魁支系

1762年—1816年:三等鎮國将軍亮魁廣祿十三子,1816年告退

1817年—1820年:三等輔國将軍文謙亮魁孫,恒持一子

1820年—1821年:奉國将軍祥善文謙一子,無嗣

恒持支系1790年—1807年:三等奉國将軍恒持亮魁二子,1807年告退

1817年:奉恩将軍文謙恒持一子,同年襲三等輔國将軍

亮慶支系

1762年—1787年:三等鎮國将軍亮慶廣祿十四子

1788年—1809年:三等輔國将軍恒多亮慶一子

亮遠支系

1770年—1808年:二等輔國将軍亮遠廣祿十七子

1808年—1810年:奉國将軍恒貴亮遠一子,無嗣

亮瑚支系

1775年—1797年:二等鎮國将軍亮瑚廣祿十八子,無嗣

亮聰支系

1784年—1797年:二等鎮國将軍亮聰廣祿二十一子

1797年—1862年:二等輔國将軍恒翰亮聰一子

1863年—1902年:二等奉國将軍文初恒翰四子,無嗣

恒略支系

1799年—1807年:一等輔國将軍恒略亮煥四子

1807年—1841年:一等奉國将軍文征恒略三子

1841年—1881年:奉恩将軍祥登文征一子,1881年告退

1881年—1891年:奉恩将軍繼鳳祥登二子

1891年—?:奉恩将軍榮昌繼鳳一子

祥翰支系1850年—1892年:奉恩将軍祥翰文征二子

1892年—1916年:奉恩将軍榮兆文征孫,繼麟一子

?:奉恩将軍魁厚榮兆一子

祥亨支系1850年—1904年:奉恩将軍祥亨文征三子,無嗣

恒晉支系

1802年—1846年:三等鎮國将軍恒晉亮煥五子

文義支系1833年—1858年:三等輔國将軍文義恒晉七子,無嗣

恒津支系

1810年—1838年:奉國将軍恒津亮煥七子

1838年—1869年:奉國将軍文錫恒津一子,無嗣

影視形象

2011《紫禁驚雷》馬國明飾愛新覺羅·福全

2014《宦海奇官》蔣志光飾愛新覺羅·福全

上一篇:費利克斯·馬加特

下一篇:張韶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