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仲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惠州仲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中國惠州市惠城區國家級高新區
惠州仲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行政隸屬于惠城區管轄,因位于廖仲恺先生的故鄉而得名,是全國169家國家級高新區之一,于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仲恺高新區位于深莞惠區域核心,南靠深圳,西接東莞,毗鄰廣州、香港。仲恺高新區交通便利,内有惠深、惠河、廣惠、莞惠高速公路,京九、惠澳鐵路,臨近廣州、深圳、香港機場、惠州機場以及惠州港。
    中文名:惠州仲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 外文名: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 行政區類别:開發區 所屬地區: 地理位置:珠江三角洲東部、深莞惠中心 面積: 下轄地區: 政府駐地: 電話區号:(86)0752 郵政區碼:516000 氣候條件: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廖仲恺何香凝紀念園、TCL電視博物館 機場:惠州機場 火車站:惠州站,惠州西站,惠州南站 車牌代碼:粵L 地區生産總值: 别稱:惠州高新區 所在地:中國珠江三角洲 總面積:500平方公裡 氣候: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 人口:50萬 方言:客語粵台片—惠陽話 批準時間:1992年國務院批準國家級高新區 成軌:仲恺站、惠環站

簡介

惠州仲恺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1992年經國務院批準成立的全國首批56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之一,仲恺高新區因位于著名民主革命先驅廖仲恺先生的故鄉而得名,曆史文化底蘊深厚。政策區面積7.06平方公裡,規劃控制面積19.7平方公裡。2003年整合後,高新區的基礎設施大幅推進,服務配套設施日趨完備,管理功能不斷優化,互補、協作功能日益增強,集群、規模效應不斷凸顯,輻射帶動能力不斷增強,仲恺高新區已發展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

目前,高新區以占全市5%的人口,0.18%的土地創造了全市1/3的工業産值,1/4的工業增加值和接近1/2的出口,是惠州整體發展中的重要基石和中堅力量。現在,高新區已形成了以大型企業為龍頭、大量中小型企業配套的上下遊協作一體化的産業集群,成為拉動惠州經濟的重要力量。惠州也因為得益于高新區的快速發展,而一舉成為世界最大的鐳射光頭和電視機生産基地,亞洲最大的電話機生産基地,中國主要的電池、汽車音響、高級電工産品、線路闆和照相機生産基地之一。

經濟發展

主導産業實力雄厚。仲恺高新區的主導産業是電子信息産業。園區内擁有TCL、華陽、索尼、LG等多家國内外著名的大型電子企業,同時高新區還有“國家電子信息産業基地”、“國家視聽産品産業園”,“廣東省火炬計劃激光頭特色産業基地”、“廣東省火炬計劃高能環保電池特色産業基地”。部分産品如激光頭、電視機的産量在全世界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2006年,電子信息産值562億元,占全區87.7%,出口創彙52.6億元,占全區92.9%。

高新技術企業、大企業聚集效應明顯,輻射帶動效應突出。高新技術企業、大企業是高新區經濟的支柱,區内西門子、索尼、LG、TCL等國内外知名品牌雲集,一批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也在區内蓬勃發展,2006年,48個高新技術企業實現工業總産值561億元,占全區近88%。高新技術企業、大企業蓬勃發展的同時也帶動了周邊一大批企業發展,促進了周邊區域的經濟繁榮,充分發揮了輻射帶動效應。

外向型經濟特點鮮明。區内企業産品大部分供出口,有些企業的産品,如樂金電子出口率近100%。2005年,全市出口總額106.5億美元,高新區就占了46.5億美元,占全市的44%。在當時53個國家級高新區中,仲恺高新區出口排名第八。2006年出口56.6億美元,增速達到21.7%。

經濟運行質量穩步提升。在經濟總量高速增長的同時,仲恺高新區經濟運行質量也在穩步提升。如高新區已開發土地的單位面積産值逐年攀升,而資産利稅率和勞動生産率也不斷提高,經濟運行質量的日益上升也極大地增強了園區的競争力,提高了園區的抗風險能力。

交通地理

地理位置

仲恺高新區位于惠州市惠城區西南部下方,由陳江街道、惠環街道、潼僑鎮、瀝林鎮、潼湖鎮、東江高新科技産業園和惠南高新科技産業園組成,處于深莞惠三市交界的幾何中心,南靠深圳、西接東莞,毗鄰廣州和香港。

公路交通

仲恺高新區有多條國道在此交彙:長深高速G25(惠河高速S202)、甬莞高速G15W3(潮莞高速S20)、山深線G205,乘汽車至周邊城市均在1小時内。此外還有廣東省道S357以及在建的惠州四環南路快速路、河惠莞高速。仲恺區内設有仲恺汽車客運站。

鐵路交通

仲恺高新區有多條鐵路在此彙聚設站:

莞惠城軌:仲恺站、惠環站、瀝林北站。

贛深高鐵:仲恺站(預留站),未來亦可通過莞惠城軌直達贛深高鐵惠州北站。

航空交通

惠州平潭機場

港口交通

惠州港、澳頭港

教育醫療

惠州市仲恺中學

惠州仲恺實驗學校

仲恺區人民醫院(二級甲等,規劃擴建為三級甲等)

中信惠州醫院(南方科技大學惠州協和醫院,三級甲等)

投資環境

投資硬環境

(1)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推進

質量優、配套全的基礎設施是園區快速發展的先決條件。為此,高新區管委會大手筆推進園區的基礎設施建設。2003年整合以來至2006年,在基建方面已投入約3億元,共完成道路建設26條(段),總長28公裡,鋪設路面28萬平方米,鋪設下水道總長30公裡,完成道路綠化面積18.5萬平方米,為樂金路等主幹道安裝727盞路燈,完成了馬過渡河一期改造工程。如今,區内路、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已基本形成網絡,極大地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和壯大。

(2)配套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大力引進服務業,發展第三産業是高新區投資環境改善的重要舉措。2005年,高新區引進了惠台綜合生活服務中心、大榮商貿城等一批社會配套項目;2006年,引入了集購物娛樂于一體的仲恺大世界及園中緣等一批商業設施,同時推動仲恺大道兩邊的商業化改造。如今,高新區的醫院、銀行、學校、商場、娛樂等一系列服務配套設施日趨完備,一個集高科技産業與商貿服務業于一體的複合型高新區初現輪廓。

投資軟環境

(1)一站式管理,服務統一快捷

2006年5月,高新區成立企業服務中心,集中受理企業的各種相關業務及投訴,同時還為區内企業與市相關職能部門之間的溝通提供便利渠道,2006年12月開始,該項業務并入高新區綜合業務受理中心。受理中心以統一快捷的服務方式深得企業和員工的歡迎。

(2)公開政務,服務高效透明

一是搭建公共管理服務平台,促進了政務公開,高效。2005年,政務公開專欄在高新區網站開設,公開了辦事程序、收費标準,設立了業務審批、政務信息反饋等欄目,建立了電子信訪、電子政務制度。二是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建設,制定了《仲恺高新區工程招标投标管理辦法》,規定30萬元至100萬元的工程必須實行公開招标,确保了工程建設過程的公開透明。高新區的各項工程成為“陽光工程”。

(3)排憂解難,服務主動、積極

通過舉辦形式各樣的活動,拓寬為企業和員工的服務範圍,主動為企業排憂解難。如為解決企業用工難的問題,組織了數次大型的區内企業用工招聘會,并着手進行招聘會的制度化運作。管委會還主動組織舉辦了高新區企業春茗座談會、企業錯峰用電協調會等為企業解決實際問題。

高新區的創新機制建設

作為技術開發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區域,仲恺高新區将創新機制的建設放在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提高高新區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位置上來抓。目前,高新區正以孵化器建設為中心,積極打造高新區自主創新體制。2006年,仲恺高新區開始籌辦孵化器建設,建成後将為入駐園區企業提供價格優惠的研發、生産、經營、辦公場地和其他共享設施。目前硬件設施建設已進入尾聲,正在與一些科技型企業洽談入駐。同時,作為孵化器和其它科技創新企業配套的技能實訓中心也在積極建設中,它以“技能實訓、服務企業”為宗旨,将通過技術和管理等方面的培訓向企業輸送相關人才。

高新區的人文園區建設

(1)大力推進基層社會組織建設

高新區從2005年起積極籌建各類社團組織,推進“小政府,大社會”,以各類形式的社會組織發揮信息溝通和權益保護的功能。如組建了惠州高新區企業管理協會,推動成立惠州高新區總工會和98家企業工會,使組建工會的企業達到150多家,高新區企業家協會也在高新區力促下得以成立。

(2)切實加強人文關懷

一是切實保障園區内企業員工的合法權益。如2005年處理各類勞資糾紛案件192宗,涉及金額342萬餘元,涉及人數1298人;2006年全年共處理勞動糾紛案件176宗,為2300位農民工追讨被拖欠工資金額289.2萬元。二是關心企業員工的生活。2006年5月份推出“紮根工程”,以管委會、企業和員工三方合作的形式推出廉價房屋幫助企業員工在惠州安家落戶。三是扶貧濟困。如2006年高新區積極籌措資金,慰問“生、老、病、死”等職工或親屬9人/戶共17290元,幾次發動和組織幹部職工為身患白血病的特困職工贈送慰問金近5萬元等。

(3)積極開展文化活動

從2005年起高新區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豐富員工的精神生活,如“高新杯”卡拉OK大獎賽,高新區“十大傑出員工”評選活動和星光大道啟動活動,并将這些活動延續至今。而2006年還增加了高新區籃球聯賽,并将原《仲恺高新區報》進一步改版為更貼近企業和員工的《惠州高新區快訊》,形式和内容都令人耳目一新。另外高新區還以專題片、形象設計等展開了高新區品牌形象建設工程。

(4)強化園區社會治安

由于城鄉結合和流動人員較多,高新區的治安形勢一向比較複雜。2006年高新區加大了治安整治力度。一是強化了治安整治基礎力量,投資100多萬元建設“數碼治安”系統,在複雜路段和重點地區安裝了53個視頻監控器,對治安狀況實施監控;組建了100餘人的治安巡邏隊伍,投入15萬元購置巡邏摩托車,更新了4個警務區的辦公設備,為派出所安裝了一套應急呼叫指揮系統,有力地提高了園區應對和處理治安事故的能力。二是加大了打擊違法犯罪的力度。通過“利劍”行動,“秋風行動”及“東江風暴”行動,狠狠地打擊了各種刑事犯罪。據統計,2006年1至12月,高新區派出所破案92宗,破案絕對數比去年多23宗,打掉各類犯罪團夥12個,園區嚴峻的治安形勢得到有力的扭轉,人民群衆的安全感大大增加。

上一篇:超赢

下一篇:延長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