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功能

微距功能

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
微距功能就是拍離鏡頭很近的物體。數碼相機的這種功能可以使被拍的微小物體纖毫畢現地在照片上表現出來,其細微的部分無一遺漏。在傳統相機中使用的原物大照相、直接擴大照相以及物像比例等概念不适用的情況下,數碼相機的微距功能的高低就最好用數碼相機取景屏所能呈現清晰景物範圍的大小來表示。左邊的數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邊的數值則代表實際主體的大小,當鏡頭能做到1:1的放大率時,即鏡頭可将實物的真實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
  • 中文名:微距功能
  • 外文名:
  • 用途:
  • 适用範圍:拍攝近景
  • 類别:數碼相機的功能
  • 特點:讓近景物品更加清晰

定義

微距鏡頭是一種用作微距攝影的特殊鏡頭,主要用于拍攝十分細微的物體,如花卉及昆蟲等。為了對距離極近的被攝物也能正确對焦,微距鏡頭通常被設計為能夠拉伸得更長,以使光學中心盡可能遠離感光元件,同時在鏡片組的設計上,也必須注重于近距離下的變形與色差等的控制。

功能衡量

因數碼相機的感光材料大小不一,傳統相機上相對于感光膠卷的原物大照相和直接擴大照相的概念在數碼相機上已沒有實際意義了。那麼,如何來衡量數碼相機的微距功能呢?現在流行的方式是以物距的長短來衡量微距功能的大小,物距越小,成像越大,否則相反。故一些相機就以微距為1厘米、甚至0厘米來表示這種數碼相機微距功能的強大,但這種表述是不科學的,首先物距的長短不能說明放大率的具體大小。其次,物距過近後就會産生一些問題,第一是布光困難,試想當微距為1厘米、甚至0厘米時除了透射照相之外,是不可能對被拍物進行布光的;第二物距過近時,像差就比較嚴重,影像質量極差。因此,僅僅用超短的物距來說明微距功能的超強,是不科學的、也是片面的,甚至是一種誤導。

在傳統相機中使用的原物大照相、直接擴大照相以及物像比例等概念不适用的情況下,數碼相機的微距功能的高低就最好用數碼相機取景屏所能呈現清晰景物範圍的大小來表示。這種方法比較科學,因為不管數碼相機感光材料的大小如何,隻要拍照範圍相同,其數碼相機的微距放大性能就認為基本相同,相機之間的微距放大率也就能夠作橫向比較,這比用微距的長短來表示放大率的高低要合理、科學得多。

使用方法

微距使用有三大特點:

1、因物距與景深成正比,而微距的物距很短,故景深就很小。所以在調焦時要力求準确,并盡量使用小光圈,以增加景深長度(有意虛化除外);

2、像距較長,故曝光時間就會相對較長,所以最好使用三角架或翻拍架來固定好數碼相機,為了防止相機的震動,可使用相機上的自拍功能;

3、在一般情況下不要使用閃光燈,因為物距太小,閃光燈的光線會不太均勻,如果被拍物體表面光滑還會産生反光而不好控制;

4、微距鏡頭給近距離拍攝較小物體提供了方便,但使用微距鏡頭進行微距拍攝時,景深很小,聚焦要十分仔細,離物體越近,對焦中允許的失誤就越少,因此要盡可能将照相機架在三腳架或翻拍架上拍攝,而且也不要忘記使用同步線來釋放快門。

微距鏡頭

日常經常聽到鏡頭能拍到1:1以及1:2的微距效果,這些比例便是指鏡頭的放大率。左邊的數值代表菲林平面上影像的大小,而右邊的數值則代表實際主體的大小,當鏡頭能做到1:1的放大率時,即鏡頭可将實物的真實大小完全投射在菲林平面上。試舉一個簡單的例子:135菲林的面積為24mmx36mm,若我們使用的鏡頭能把一個面積同樣為24mmx36mm的主體完整地記錄在135菲林上,這支鏡頭便有1:1的放大率,大家應記住左邊的數字越大,放大的倍數便越高,2:1的放大率便比1:1高。若右邊的數值較左邊大,放大率便越小。

市場上的消費級數碼相機微距功能不等,有的為10cm—20cm,有的可以達到1cm—2cm的微距。

對于單反數碼相機來說,微距的拍攝能力由鏡頭所決定。實際上,差不多每一支鏡頭皆有微距功能,但它們所指的微距功能其實是指鏡頭的近攝能力。一般來說,鏡頭的放大率要達至1:2甚至1:1,才稱得上是微距鏡頭。微距鏡頭是最易使用的微距拍攝器材,用家毋須外加任何配件便可立即使用。一般鏡頭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無限遠時表現出來的,但微距鏡頭剛好相反,它的最高解像度和最高反差度是焦點在近距離時表現出來的,故要拍攝高質素的微距照片,必須選擇微距鏡頭。

為配合不同的需要,市面上有不同焦距的微距鏡頭可供選擇,由20mm至135mm不等。較廣角的微距鏡頭多會連同伸縮腔一同使用。若使用20mm微距廣角鏡連同伸縮接腔使用,它便能做出高達5:1-12:1的放大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