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積分學

微積分學

數學中的基礎分支
微積分學(differential andintegralcalculus)是的數學的基礎分支,内容主要包括函數、極限、微分學、積分學及其應用。函數是微積分研究的基本對象,極限是微積分的基本概念,微分和積分是特定過程特定形式的極限。17世紀後半葉,英國數學家艾薩克。牛頓和德國數學家G.W.萊布尼茲,總結和發展了幾百年間前人的工作,建立了微積分,但他們的出發點是直觀的無窮小量,因此尚缺乏嚴密的理論基礎。19世紀A.-L.柯西和K.魏爾斯特拉斯把微積分建立在極限理論的基礎上;加之19世紀後半葉實數理論的建立,又使極限理論有了嚴格的理論基礎,從而使微積分的基礎和思想方法日臻完善。
  • 中文名:微積分學
  • 外文名:calculus
  • 類别:
  • 主管部門:
  • 所屬學科:數學
  • 研究内容:函數、極限、微分、積分、級數
  • 理論基礎:極限理論
  • 學科特點:理論嚴密、應用廣泛

曆史背景

“數學中的轉折點是笛卡爾的變數,有了變數,運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辯證法進入了數學,有了變數,微分學和積分學也就立刻成為必要的了,而它們也就立刻産生,并且是由牛頓和萊布尼茲大體上完成的,但不是由他們發明的。“恩格斯說到。

從15世紀初歐洲文藝複興時期起,工業、農業、航海事業與商賈貿易的大規模發展,形成了一個新的經濟時代,宗教改革與對教會思想禁锢的懷疑,東方先進的科學技術通過阿拉伯的傳入,以及拜占庭帝國複滅後希臘大量文獻的流入歐洲,在當時的知識階層面前呈現出一個完全嶄新的面貌。而十六世紀的歐洲,正處在資本主義萌芽時期,生産力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生産實踐的發展向自然科學提出了新的課題,迫切要求力學、天文學等基礎學科的發展,而這些學科都是深刻依賴于數學的,因而也推動的數學的發展。

核心問題

(1)運動中速度與距離的互求問題

即,已知物體移動的距離S表為時間的函數的公式S=S(t),求物體在任意時刻的速度和加速度;反過來,已知物體的加速度表為時間的函數的公式,求速度和距離。這類問題是研究運動時直接出現的,困難在于,所研究的速度和加速度是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的。比如,計算物體在某時刻的瞬時速度,就不能象計算平均速度那樣,用運動的時間去除移動的距離,因為在給定的瞬間,物體移動的距離和所用的時間是0,而0/0是無意義的。但是,根據物理,每個運動的物體在它運動的每一時刻必有速度,這也是無疑的。已知速度公式求移動距離的問題,也遇到同樣的困難。因為速度每時每刻都在變化,所以不能用運動的時間乘任意時刻的速度,來得到物體移動的距離。

(2)求曲線的切線問題

這個問題本身是純幾何的,而且對于科學應用有巨大的重要性。由于研究天文的需要,光學是十七世紀的一門較重要的科學研究,透鏡的設計者要研究光線通過透鏡的通道,必須知道光線入射透鏡的角度以便應用反射定律,這裡重要的是光線與曲線的法線間的夾角,而法線是垂直于切線的,所以總是就在于求出法線或切線;另一個涉及到曲線的切線的科學問題出現于運動的研究中,求運動物體在它的軌迹上任一點上的運動方向,即軌迹的切線方向。

(3)求長度、面積、體積、與重心問題等

這些問題包括,求曲線的長度(如行星在已知時期移動的距離),曲線圍成的面積,曲面圍成的體積,物體的重心,一個相當大的物體(如行星)作用于另一物體上的引力。實際上,關于計算橢圓的長度的問題,就難住數學家們,以緻有一段時期數學家們對這個問題的進一步工作失敗了,直到下一世紀才得到新的結果。又如求面積問題,早古希臘時期人們就用窮竭法求出了一些面積和體積,如求抛物線在區間[0,1]上與x軸和直線x=1所圍成的面積S,他們就采用了窮竭法。當n越來越小時,右端的結果就越來越接近所求的面積的精确值。但是,應用窮竭法,必須添上許多技藝,并且缺乏一般性,常常得不到數字解。當Archimedes的工作在歐洲聞名時,求長度、面積、體積和重心的興趣複活了。窮竭法先是逐漸地被修改,後來由于微積分的創立而根本地修改了。

(4)求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

炮彈在炮筒裡射出,它運行的水平距離,即射程,依賴于炮筒對地面的傾斜角,即發射角。一個“實際”的問題是求能獲得最大射程的發射角。十七世紀初期,Galileo斷定(在真空中)最大射程在發射角是45時達到;他還得出炮彈從各個不同角度發射後所達到的不同的最大高度。研究行星的運動也涉及到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問題,如求行星離開太陽的距離。

曆史

萌芽

微積分的産生一般分為三個階段:極限概念;求積的無限小方法;積分與微分的互逆關系。最後一步是由牛頓、萊布尼茲完成的。前兩階段的工作,歐洲的大批數學家一直追溯到古希臘的阿基米德都作出了各自的貢獻。對于這方面的工作,古代中國毫不遜色于西方,微積分思想在古代中國早有萌芽,甚至是古希臘數學不能比拟的。

極限思想

公元前7世紀老莊哲學中就有無限可分性和極限思想;公元前4世紀《墨經》中有了有窮、無窮、無限小(最小無内)、無窮大(最大無外)的定義和極限、瞬時等概念。劉徽公元263年首創的割圓術求圓面積和方錐體積,求得圓周率約等于3.1416,他的極限思想和無窮小方法,是世界古代極限思想的深刻體現。

公元前三世紀,古希臘的阿基米德在研究解決抛物弓形的面積、球和球冠面積、螺線下面積和旋轉雙曲體的體積的問題中,就隐含着近代積分學的思想。作為微分學基礎的極限理論來說,早在古代以有比較清楚的論述。比如中國的莊周所着的《莊子》一書的“天下篇”中,記有“一尺之棰,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三國時期的劉徽在他的割圓術中提到“割之彌細,所失彌小,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周和體而無所失矣。”這些都是樸素的、也是很典型的極限概念。

微積分思想

微積分思想雖然可追溯古希臘,但它的概念和法則卻是16世紀下半葉,開普勒、卡瓦列利等求積的不可分量思想和方法基礎上産生和發展起來的。而這些思想和方法從劉徽對圓錐、圓台、圓柱的體積公式的證明到公元5世紀祖恒求球體積的方法中都可找到。北宋大科學家沈括的《夢溪筆談》獨創了“隙積術”、“會圓術”和“棋局都數術”開創了對高階等差級數求和的研究。南宋大數學家秦九韶于1274年撰寫了劃時代巨着《數書九章》十八卷,創舉世聞名的“大衍求一術”——增乘開方法解任意次數字(高次)方程近似解,比西方早500多年。

特别是13世紀40年代到14世紀初,在主要領域都達到了中國古代數學的高峰,出現了現通稱賈憲三角形的“開方作法本源圖”和增乘開方法、“正負開方術”、“大衍求一術”、“大衍總數術”(一次同餘式組解法)、“垛積術”(高階等差級數求和)、“招差術”(高次差内差法)、“天元術”(數字高次方程一般解法)、“四元術”(四元高次方程組解法)、勾股數學、弧矢割圓術、組合數學、計算技術改革和珠算等都是在世界數學史上有重要地位的傑出成果,中國古代數學有了微積分前兩階段的出色工作,其中許多都是微積分得以創立的關鍵。中國已具備了17世紀發明微積分前夕的全部内在條件,已經接近了微積分的大門。可惜中國元朝以後,八股取士制造成了學術上的大倒退,封建統治的文化專制和盲目排外緻使包括數學在内的科學日漸衰落,在微積分創立的最關鍵一步落伍了。

十七世紀

到了十七世紀,有許多科學問題需要解決,這些問題也就成了促使微積分産生的因素。n歸結起來,大約有四種主要類型的問題:第一類是研究運動的時候直接出現的,也就是求即時速度的問題。第二類問題是求曲線的切線的問題。第三類問題是求函數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問題。第四類問題是求曲線長、曲線圍成的面積、曲面圍成的體積、物體的重心、一個體積相當大的物體作用于另一物體上的引力。

數學首先從對運動(如天文、航海問題等)的研究中引出了一個基本概念,在那以後的二百年裡,這個概念在幾乎所有的工作中占中心位置,這就是函數——或變量間關系——的概念。緊接着函數概念的采用,産生了微積分,它是繼Euclid幾何之後,全部數學中的一個最大的創造。圍繞着解決上述四個核心的科學問題,微積分問題至少被十七世紀十幾個最大的數學家和幾十個小一些的數學家探索過。位于他們全部貢獻頂峰的是牛頓和萊布尼茨的成就。

實際上,在牛頓和萊布尼茨作出他們的沖刺之前,微積分的大量知識已經積累起來了。十七世紀的許多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物理學家都為解決上述幾類問題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法國的費馬、笛卡爾、羅伯瓦、笛沙格;英國的巴羅、沃利斯;德國的開普勒;意大利的卡瓦列裡等人都提出許多很有建樹的理論。為微積分的創立做出了貢獻。

例如費馬、巴羅、笛卡爾都對求曲線的切線以及曲線圍成的面積問題有過深入的研究,并且得到了一些結果,但是他們都沒有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在十七世紀的前三分之二,微積分的工作沉沒在細節裡,作用不大的細微末節的推理使他們筋疲力盡了。隻有少數幾個大學家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如James Gregory說過:“數學的真正劃分不是分成幾何和算術,而是分成普遍的和特殊的”。而這普遍的東西是由兩個包羅萬象的思想家牛頓和萊布尼茨提供的。

十七世紀下半葉,在前人工作的基礎上,英國大科學家牛頓和德國數學家萊布尼茨分别在自己的國度裡獨自研究和完成了微積分的創立工作,雖然這隻是十分初步的工作。他們的最大功績是把兩個貌似毫不相關的問題聯系在一起,一個是切線問題(微分學的中心問題),一個是求積問題(積分學的中心問題)。

牛頓和萊布尼茨建立微積分的出發點是直觀的無窮小量,因此這門學科早期也稱為無窮小分析,這正是數學中分析學這一大分支名稱的來源。牛頓研究微積分着重于從運動學來考慮,萊布尼茨卻是側重于幾何學來考慮的。

重要人物

牛頓

牛頓在1671年寫了《流數法和無窮級數》,這本書直到1736年才出版,它在這本書裡指出,變量是由點、線、面的連續運動産生的,否定了以前自己認為的變量是無窮小元素的靜止集合。他把連續變量叫做流動量,把這些流動量的導數叫做流數。牛頓在流數術中所提出的中心問題是:已知連續運動的路徑,求給定時刻的速度(微分法);已知運動的速度求給定時間内經過的路程(積分法)。

萊布尼茨

德國的萊布尼茨是一個博才多學的學者,1684年,他發表了現在世界上認為是最早的微積分文獻,這篇文章有一個很長而且很古怪的名字《一種求極大極小和切線的新方法,它也适用于分式和無理量,以及這種新方法的奇妙類型的計算》。就是這樣一片說理也頗含糊的文章,卻有劃時代的意義。他以含有現代的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則。1686年,萊布尼茨發表了第一篇積分學的文獻。他是曆史上最偉大的符号學者之一,他所創設的微積分符号,遠遠優于牛頓的符号,這對微積分的發展有極大的影響。使用的微積分通用符号就是當時萊布尼茨精心選用的。

從幼年時代起,萊布尼茨就明顯展露出一顆燦爛的思想明星的迹象。他13歲時就像其他孩子讀小說一樣輕松地閱讀經院學者的艱深的論文了。他提出無窮小的微積分算法,并且他發表自己的成果比艾薩克·牛頓爵士将它的手稿付梓早三年,而後者宣稱自己第一個做出了這項發現。

萊布尼茨是一個世故的人,取悅于宮廷并得到知名人士的庇護。他與斯賓諾莎有私交,後者的哲學給他以深刻的印象,雖然他斷然與斯賓諾莎的觀念分道揚镳了。

萊布尼茨與哲學家、神學家和文人們進行着廣泛的通信交往。在他的宏大計劃中曾嘗試達成新教和天主教之間的一個和解以及基督教國家之間的聯合,這種聯合在他那個時代意味着歐洲聯盟。他還做過後來成為普魯士科學院的柏林科學協會的第一會長。

他曾服務于漢諾威宮廷,但當喬治一世成為英格蘭國王時,萊布尼茨沒有被邀請同去,也許是由于他與牛頓的争端。他的公衆影響力下降了,而在1716年,他再無人注意,甚至被他所創立的學會忽視的情況下去世,終年70歲。

創立期争議

微積分學的創立,極大地推動了數學的發展,過去很多初等數學束手無策的問題,運用微積分,往往迎刃而解,顯示出微積分學的非凡威力。

前面已經提到,一門科學的創立決不是某一個人的業績,他必定是經過多少人的努力後,在積累了大量成果的基礎上,最後由某個人或幾個人總結完成的。微積分也是這樣。

不幸的事,由于人們在欣賞微積分的宏偉功效之餘,在提出誰是這門學科的創立者的時候,竟然引起了一場悍然大波,造成了歐洲大陸的數學家和英國數學家的長期對立。英國數學在一個時期裡閉關鎖國,囿于民族偏見,過于拘泥在牛頓的“流數術”中停步不前,因而數學發展整整落後了一百年。

其實,牛頓和萊布尼茨分别是自己獨立研究,在大體上相近的時間裡先後完成的。比較特殊的是牛頓創立微積分要比萊布尼茨早10年左右,但是正式公開發表微積分這一理論,萊布尼茨卻要比牛頓發表早三年。他們的研究各有長處,也都各有短處。那時候,由于民族偏見,關于發明優先權的争論竟從1699年始延續了一百多年。

應該指出,這是和曆史上任何一項重大理論的完成都要經曆一段時間一樣,牛頓和萊布尼茨的工作也都是很不完善的。他們在無窮和無窮小量這個問題上,其說不一,十分含糊。牛頓的無窮小量,有時候是零,有時候不是零而是有限的小量;萊布尼茨的也不能自圓其說。這些基礎方面的缺陷,最終導緻了第二次數學危機的産生。

完善邏輯基礎

直到19世紀初,法國科學學院的科學家以柯西為首,對微積分的理論進行了認真研究,建立了極限理論,後來又經過德國數學家維爾斯特拉斯進一步的嚴格化,使極限理論成為了微積分的堅定基礎。才使微積分進一步的發展開來。 任何新興的、具有無量前途的科學成就都吸引着廣大的科學工作者。在微積分的曆史上也閃爍着這樣的一些明星:瑞士的雅科布·貝努利和他的兄弟約翰·貝努利、歐拉、法國的拉格朗日、柯西……

歐氏幾何也好,上古和中世紀的代數學也好,都是一種常量數學,微積分才是真正的變量數學,是數學中的大革命。微積分是高等數學的主要分支,不隻是局限在解決力學中的變速問題,它馳騁在近代和現代科學技術園地裡,建立了數不清的豐功偉績。

應用

微積分學的發展與應用幾乎影響了現代生活的所有領域。它與大部分科學分支關系密切,包括醫藥、護理、工業工程、商業管理、精算、計算機、統計、人口統計,特别是物理學;經濟學亦經常會用到微積分學。幾乎所有現代科學技術,如:機械、土木、建築、航空及航海等工業工程都以微積分學作為基本數學工具。微積分使得數學可以在變量和常量之間互相轉化,讓人們可以已知一種方式時推導出來另一種方式。

物理學大量應用微積分;經典力學、熱傳和電磁學都與微積分有密切聯系。已知密度的物體質量,動摩擦力,保守力場的總能量都可用微積分來計算。例如:将微積分應用到牛頓第二定律中,史料一般将導數稱為“變化率”。物體動量的變化率等于向物體以同一方向所施的力。今天常用的表達方式是textbf{emph{F}}=mtextbf{emph{a}},它包括了微分,因為加速度是速度的導數,或是位置矢量的二階導數。已知物體的加速度,人們就可以得出它的路徑。

生物學用微積分來計算種群動态,輸入繁殖和死亡率來模拟種群改變。

化學使用微積分來計算反應速率,放射性衰退。

麥克斯韋爾的電磁學和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都應用了微分。

微積分可以與其他數學分支交叉混合。例如,混合線性代數來求得值域中一組數列的“最佳”線性近似。它也可以用在概率論中來确定由假設密度方程産生的連續随機變量的概率。在解析幾何對方程圖像的研究中,微積分可以求得最大值、最小值、斜率、凹度、拐點等。

格林公式連接了一個封閉曲線上的線積分與一個邊界為C且平面區域為D的雙重積分。它被設計為求積儀工具,用以量度不規則的平面面積。例如:它可以在設計時計算不規則的花瓣床、遊泳池的面積。

在醫療領域,微積分可以計算血管最優支角,将血流最大化。通過藥物在體内的衰退數據,微積分可以推導出服用量。在核醫學中,它可以為治療腫瘤建立放射輸送模型。

在經濟學中,微積分可以通過計算邊際成本和邊際利潤來确定最大收益。

微積分也被用于尋找方程的近似值;實踐中,它用于解微分方程,計算相關的應用題,如:牛頓法、定點循環、線性近似等。比如:宇宙飛船利用歐拉方法來求得零重力環境下的近似曲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