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婉婷

張婉婷

香港電影導演
張婉婷,1950年11月17日出生于廣東,是香港電影導演。作品多數以愛情、感性及愛為題。著名作品包括有《秋天的童話》、《宋家皇朝》等。[1]
  • 中文名:張婉婷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
  • 出生地:
  • 身高:
  • 體重:
  • 畢業院校:香港大學心理學,英國布裡斯特爾大學
  • 職業:導演
  • 經紀公司:
  • 代表作品:《秋天的童話》
  • 主要成就:
  • 英文名:Mabel Cheung
  • 籍貫:廣東
  •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50年11月17日

主要作品

執導作品

2003年 《龍的深處:失落的拼圖》

2001年 《北京樂與路》

1998年 《玻璃之城》

1997年 《宋家皇朝》

1992年 《我愛扭紋柴》

1989年《八兩金》

1987年《秋天的童話》

1985年《非法移民》

編劇作品

1992年 《我愛扭紋柴》

1989年《八兩金》

1988年 《七小福》

創作曆

1950年生,原籍廣東。曾獲香港大學英國文學和心理學學士,後赴英國布裡斯特爾大學進修戲劇與文學。

1978至1980年在香港RTHK電視台任制片與導演,參加創作的電視劇有《香蕉船》、《獅子山下》、《屋檐下》等。

1980年至1983年去美國紐約大學學習電影。留學期間拍攝了很多16毫米素材。

1985年為邵氏兄弟有限公司執導畢業作品《非法移民》,獲1985年第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亞太國際影展評選團特别獎。成為繼徐克、許鞍華之後第二代新電影作家。

1987年執導《秋天的童話》(AnAutumn'sTale),獲第七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獎。

1989年執導《八兩金》,被選為香港1989年十大華語片之一,并獲第九屆香港金像獎最佳作品、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提名及最佳音樂獎、柯達傑出技術獎。至此完成了她的移民三部曲。

1988年與羅啟銳合作編寫電影劇本《七小福》(PaintedFaces),獲第二十五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編劇獎,最佳作品獎和第三十三屆亞太影展最佳男主角、最佳效果獎、1989年美國芝加哥國際影展銀熊獎以及第六十二屆美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

1992年由她策劃及聯合編劇《我愛扭紋柴》。

1997年由兩人編劇、張婉婷導演的作品有氣勢恢弘的曆史片《宋家皇朝》。

1998年紀念港大生活的精裝文藝愛情片《玻璃之城》。

2001年反映北京搖滾青年的《北京樂與路》。

2005年為紀念中國電影誕生一百周年,他們再度合作編導電影頻道制作的大型多媒體音樂劇《電影之歌》。

創作風格

張婉婷喜歡用細節刻劃愛情的迷離。如果說《秋天的童話》寄托了導演對人生際遇的美好期盼,《玻璃之城》中那樂聲四起的“trytoremember”則是張婉婷的低吟淺唱。反思抑或是懷舊,影片中濃濃的複雜情緒讓人感動。這又是一部用細節刻劃劇情的佳作,導演用女性慣有的敏感觸覺,賦予了影片詩一樣的流動。那些掩藏在心底的往事,象一首動人的詩歌,緩緩地在生命中流趟。影片中不時響起的如水的鋼琴聲,即使在黑暗寂靜的夜色裡也會将我們的心輕輕的牽動。女性導演的細膩深情,往往在不經意間,就會擊中每個人心底最為柔軟的角落。

身為一個劇作家出身的導演,張婉婷的作品多以感情(愛情)為主題,視角宏大,手法細膩,在刻畫人物内心上有着中國傳統作品的筆觸,但又不失西方電影的浪漫情懷。

《宋家王朝》的拍攝則出乎人們的意料,人們擔心一個弱女子如何能把握那段宏大的曆史叙事。但是憑借着對電影藝術的追求和對理想的堅持不懈,張婉婷做到了。她用影像述說的百年曆史中的滄桑風雲和一個大家族的恩怨抉擇,未必會得到所有人認同,但是場面宏大的《宋家王朝》,則完全體現出了一個女導演磅礴大氣的舉重若輕之美。然後是2001年年末的一部《北京樂與路》,這一次沒有赢得太多的喝采,張婉婷描寫的搖滾似乎隻是一個香港人眼中對這樣一種音樂的認識,是一種很旁觀的理解,但是裡面依然可以看出張婉婷一貫堅持的對生活和情感的領悟,她拍生活中的陰暗,她拍生命裡的無奈,她拍人在旅途的艱辛,迷茫中依然有親情的流露,愛情的純真和理想的堅持。在滄桑的歲月裡演繹柔情的童話,是她個人對社會大環境的感性領悟,是她對周遭事物始終溫柔的相待。

人物影響

張婉婷的導演之路頗有些傳奇色彩。1983年,正當她在美國準備畢業作品時,香港邵氏兄弟影業公司的總管方逸華到紐約購買器材,張婉婷與她相識,她向方訴說自己在紐約唐人街聽到的許多故事,想拍成一部低成本的影片,方即在當天與她簽約,給她經費。這樣,她的處女作《非法移民》便從一部學生畢業作品擴展成一部商業發行的劇情片,之後獲得了第五屆香港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及第三十屆“重大影展”評委團大獎。還被選為香港八五年“十大華語片”之一。此片也是張婉婷著名移民三部曲的第一部,後兩部為《秋天的童話》和《八兩金》。之後每拍一片均獲多項大獎,很快便成為了香港矚目的新銳導演。

總是喜歡戴鴨舌帽,大墨鏡,穿寬松的休閑服的張婉婷,給人的印象是如野馬般的自由。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早年在香港大學學習心理學,後又赴英國布裡斯特爾大學學習戲劇與文學。1980年至1983年去美國紐約大學學習電影。多年的國外生活經曆和兼有文學、戲劇和心理學的文化背景,張婉婷在電影中講述曆史,政治事件,風雲人物,大氣雄渾讓許多男性導演自歎不如。

以女導演身份,觸及海外中國内地移民的種種問題,張婉婷的移民三部曲兩年一部,有情有理,亦剛亦柔,才華畢現。1985年的畢業作品《非法移民》即以一種紀實性的非主流電影形态向商業電影一統天下的香港影壇發起沖擊;為張婉婷赢得極大聲譽的《秋天的童話》完成于這之後的兩年,當時正直香港經濟騰飛,影業蓬勃發展,張婉婷在這個電影的“童話年代”裡拍攝了《秋天的童話》,晉身第二代香港新電影家的行列。《秋天的童話》獲得第七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包括最佳電影的四項大獎。到1989年的《八兩金》,香港1989年十大華語片之一,或第九屆香港金像獎最佳電影等三項大獎,至此完成了她的移民三部曲。

1996年,沉寂許久的張婉婷胸懷大氣,舉重若輕的托出了宋家三姐妹翻雲覆雨,縱橫中華民國的50年間的一段曆史,《宋家皇朝》,曆史的質疑和重構和詩意情感戲兼有的史詩巨片,影象自由的在三姐妹各自的時空中穿梭,我們驚歎,難得張婉婷這樣的兼具題材的解析力和影片操控能力的導演,在這個人浮于事,商業價值,小資情調的年代裡。然後就是1997年的《玻璃之城》。《玻璃之城》是理解張婉婷最重要的一部作品,表面上充滿離奇巧合,卻萬分純情浪漫的愛情故事,暗含着張婉婷對97香港即将回歸的感慨和憂思,影片中,張婉婷以自己的方式,紀念了香港250年殖民曆史一個又一個重大曆史細節:保釣、移民潮、回歸……據說張婉婷是聽說她曾經待過的香港大學女生宿舍樓(電影裡面韻文和女兒都曾住過的宿舍,稱為“何東”)要拆除,感觸良多,憶往昔峥嵘歲月稠,和丈夫羅啟銳寫了這樣一個劇本,拍了這樣一個電影。影片中情感和曆史在無聲無息間相互滲透,融合了張婉婷以往的創作風格,是一部具有總結特色的作品。

上一篇:陳實功

下一篇:海拉克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