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魯姆的期望理論

弗魯姆的期望理論

激勵理論
弗魯姆的期望理論,别稱“效價-手段-期望理論”,是北美著名心理學家和行為科學家維克托·弗魯姆(Victor H.Vroom)于1964年在《工作與激勵》中提出來的激勵理論。[1]
    中文名:弗魯姆的期望理論 外文名:Expectancy Theory 别名: 又稱作:效價-手段-期望理論 内容:弗魯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前提

弗魯姆的期望理論是以下列兩個前提展開的:

人們會主觀地決定各種行動所期望的結果的價值,所以,每個人對結果的期望各有偏好;

任何對行為激勵的解釋,不但要考慮人們所要完成的目标,也要考慮人們為得到偏好的結果所采取的行動。弗魯姆說,當一個人在結果難以預料的多個可行方案中進行選擇時,他的行為不僅受其對期望效果的偏好影響,也受他認為這些結果可能實現的程度影響。

基本内容

期望理論的基本内容主要是弗魯姆的期望公式和期望模式:

期望公式

弗魯姆認為,人總是渴求滿足一定的需要并設法達到一定的目标。這個目标在尚未實現時,表現為一種期望,這時目标反過來對個人的動機又是一種激發的力量,而這個激發力量的大小,取決于目标價值(效價)和期望概率(期望值)的乘積。用公式表示就是:

M表示激發力量,是指調動一個人的積極性,激發人内部潛力的強度。V表示目标價值(效價),這是一個心理學概念,是指達到目标對于滿足他個人需要的價值。同一目标,由于各個人所處的環境不同,需求不同,其需要的目标價值也就不同。同一個目标對每一個人可能有三種效價:正、零、負。效價越高,激勵力量就越大。某一客體如金錢、地位、汽車等,如果個體不喜歡、不願意獲取,目标效價就低,對人的行為的拉動力量就小。

舉個簡單的例子,幼兒對糖果的目标效價就要大于對金錢的目标效價。E是期望值,是人們根據過去經驗判斷自己達到某種目标的可能性是大還是小,即能夠達到目标的概率。目标價值大小直接反映人的需要動機強弱,期望概率反映人實現需要和動機的信心強弱。如果個體相信通過努力肯定會取得優秀成績,期望值就高。這個公式說明:假如一個人把某種目标的價值看得很大,估計能實現的概率也很高,那麼這個目标激發動機的力量越強烈。

經發展後,期望公式表示為:動機=效價×期望值×工具性。其中:工具性是指能幫助個人實現的非個人因素,如環境、快捷方式、任務工具等。例如:戰争環境下,效價和期望值再高,也無法正常提高人的動機性;再如:外資企業良好的辦公環境、設備、文化制度,都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

期望模式

在這個期望模式中的四個因素,需要兼顧幾個方面的關系。

①努力和績效的關系。這兩者的關系取決于個體對目标的期望值。期望值又取決于目标是否合适個人的認識、态度、信仰等個性傾向,及個人的社會地位,别人對他的期望等社會因素。即由目标本身和個人的主客觀條件決定。

②績效與獎勵關系。人們總是期望在達到預期成績後,能夠得到适當的合理獎勵,如獎金、晉升、提級、表揚等。組織的目标,如果沒有相應的有效的物質和精神獎勵來強化,時間一長,積極性就會消失。

③獎勵和個人需要關系。獎勵什麼要适合各種人的不同需要,要考慮效價。要采取多種形式的獎勵,滿足各種需要,最大限度的挖掘人的潛力,最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④需要的滿足與新的行為動力之間的關系。當一個人的消買得到滿足之後,他會産生新的需要和追求新的期望日标。需要得到滿足的心理會促使他産生新的行為動力,并對實現新的期望目标産生更高的熱情。

實踐意義

佛隆的期望理論,對于有效地調動人的積極性,做好人的思想政治工作,具有一定的啟發和借鑒意義。因為期望理論是在目标尚未實現的情況下研究目标對人的動機影響。一個好的管理者,應當研究在什麼情況下使期望大于現實,在什麼情況下使期望等于現實,以更好地調動人的積極性。

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應該充分地研究目标的設置、效價和期望概率對激發力量的影響。因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目标,同一個目标,對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價值。隻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能真正調動起每個員工的積極性。

目标設置

根據佛隆的期望理論,為了使激發力量達到最佳效果,首先應當注意目标的設置。心理學認為,恰當的目标能給人以期望,使人産生心理動力,從而激發起熱情産生積極行為。為此,在設置目标時,必須考慮以下兩個原則:

第一,目标必須與員工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相聯系,使他們能從組織的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利益,這樣效價就大。

第二,要讓員工看到目标實現的可能性很大,這樣期望概率就高。

此外,在目标的設置時,還應該考慮到以下幾點:

1.要考慮組織目标和員工個人目标的一緻性。目标既有組織目标,又有個人所追求的目标。從根本上說,組織利益與個人利益是一緻的。但是,由于員工需要的個别差異,個人往往會有自己的具體目标,因此組織目标與員工個人目标既有一緻性,又有差異性。管理者要善于使員工的個人目标與組織目标結合起來,使組織目标能夠包含員工更多的共同需求,使更多的員工能在組織目标中看到自己的切身利益,從而把組織目标的完成看成是與自己休戚相關的事。

2.要考慮目标的科學性。一般地說,目标應該帶有挑戰性,适當地高于個人的能力。但要注意,切不可使目标過高,以免造成心理上的挫折,失去取勝的信心;也不可使目标過低,以免鼓不起幹勁,失去内部的動力。

3.要考慮目标的階段性。組織的總目标,往往使員工感到“遙遠”,應該将總目标分成若幹個階段性的小目标。一方面,小目标易于實現,從而提高員工的期望概率;另一方面,小目标便于通過信息反饋檢查落實,從而實行有效的定向控制,逐步将員工導向既定的總體目标。

4.要考慮目标的可變性。目标設立以後,一方面要認真執行,另一方面要根據情境的變化,對目标作适當的修正或調整,使之更加符合變化了的主客觀條件,更好地激勵人們的積極進取精神。當然,也應注意不要輕易地頻繁地調整目标。因為過于頻繁的變化,容易降低目标在人們心目中的效價和期望值。所以,在一般情況下,應該維護目标的嚴肅性。

效價的作用

前面已經指出,同樣的目标,在不同人的心目中,往往會有不同的效價,這主要是由各人的理想、信念、價值觀不同造成的,同時也與人的文化水平、道德觀念、知識能力、興趣愛好以及個性特點有關。要全面地理解“效價”的作用和意義。

企業和員工不能單純地隻看目标的價值“對自己有沒有好處”或“對企業有沒有好處”,還應該看到目标的價值對社會有多少貢獻。如果對效價的理解,僅僅局限于“對自己有沒有好處”,很容易使人走上追逐個人名利的邪路,如果對效價的理解隻是“對企業本身有沒有好處”,就會把企業引向歧途。

估計

期望值的估計,即對實現目标可能性大小的估計。對期望值的估計應該恰如其分。估計過高會盲目樂觀,實現不了,容易受到心理挫折;估計過低容易悲觀洩氣,會影響信心,放松努力。

對期望值的估計,人與人之間也存在着很大的差異,這主要與一個人的興趣、願望、知識、能力和生活經驗等因素有關。一般來說如果目标符合社會發展規律,又不脫離當前的實際,達到的可能性就大,在這種情況下,就要設法提高員工的“期望值”,鼓舞士氣,增強信心。相反,如果目标違背社會發展規律,就要勸說和引導員工降低“期望值”,直至最終放棄這個目标。

為了實現組織目标,作為管理者或領導者,既要設法提高目标在員工心目中的效價,又要設法提高員工對目标的期望值,除此之外,還應該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有效的保證體系,隻有這樣,才能從總體上提高實現目标的最大可能性。

應用價值

弗魯姆提出的期望理論在人事管理中的實際價值如下:

①管理者應該同時注意提高期望概率和效價。僅僅重視激勵是片面的,應該注意提高工作人員的素質,包括提高他們的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通過提高他們對自身的期望概率去提高激勵水平,創造較高的績效目标。

②管理者應該提高對績效與報酬關聯性的認識,将績效與報酬緊密結合起來。績效與報酬的聯系越緊密,拟實現的目标能夠滿足受激勵者需要的程度相對提高,目标對受激勵者的吸引力也就相對加大,激勵的水平也就相對提高。

③管理者應該将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結合起來。期望理論表明,目标的吸引力與個人的需要有關。價值觀的差異會産生需要的差異。因此,管理者應該了解自己的管理對象,在可能的情況下,有針對性地采取多元化的獎勵形式,使組織的報酬在一定程度上與工作人員的願望相吻合。

層次理論

研究激勵過程中,一條途徑是研究人們需要的缺乏,運用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找出人們所感覺到的某種缺乏的需要,并以滿足這些需求為動力,來激勵他們從事組織所要求的動機和行為;另一條途徑是從個人追求目标的觀點來研究個人對目标的期望,這就是期望理論。

依照這一條途徑,則所謂的激勵,乃是推動個人向其期望目标而前進的一種動力。期望理論側重于“外在目标”。需要理論着眼于“内在缺乏”。本質上這兩種途徑是互相關聯和一緻的,都認為激勵的過程是在于:實現外在目标的同時又滿足内在需要。

不過,期望理論的核心是研究需要和目标之間規律的。期望理論認為,一個人最佳動機的條件是:他認為他的努力極可能導緻很好的表現;很好的表現極可能導緻一定的成果;這個成果對他有積極的吸引力。這就是說,一個人已受他心目中的期望激勵。

可以推斷出:這個人内心已經建立了有關現在的行為與将來的成績和報償之間的某種聯系。因此,要獲得所希望的行為,就必須在他表現出這種行為時,及時地給予肯定、獎勵和表揚,使之再度出現。同樣,想消除某一行為,就必須在表現出這種行為時給予負強化,如批評懲處。

這和條件反射理論的斯金納的研究成果有一定關系。

激勵應用

期望理論作為一種很有影響的激勵理論,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它不僅适用于企業管理地适用于秘書工作激勵。在秘書工作激勵中應用期望理論,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目标能夠激勵人心

在秘書工作激勵中應用期望理論,首先應确定恰當的目标。“恰當的目标會給人以期望,使人産生心理動力,激發熱情,引導行為,因此目标的确定是一個重要環節”。

根據激勵理論,在确立激勵所要達到的目标時,特别應考慮兩點。一是目标要與秘書人員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相聯系,使他們能從組織目标中看到自身的利益,從而将組織期望目标與個人追求目标統一起來;二是要讓秘書人員認為目标是可能實現的,。使他們覺得目标是理想而非空想,從而将目标的可能性與現實希望性統一起來。目标達到了這兩個統一,就能激動人心,調動秘書人員的積極性,為實現目标而努力。

效價兼顧組織與個人

目标相同,但在人們心目中的效價可能不同,”可以是正值、零值、負值,還會有大小、高低之别”。這些不同,是為每個人的價值觀、需要與動機以及文化水平、道德觀念、知識能力;個性特點所決定的。要全面地評價效價。

必須将社會意義與個人意義結合起來。在對秘書工作的激勵中,某個目标價值的大小,即效價高還是低,評價的标準既應是對社會的貢獻和對秘書人員的利益,二者兼顧或統一和諧效價就高,反之,效價就低。

估計恰當

在對秘書人員的激勵中,對期望值的估計要高低得當,這才有利于激勵活動的正常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激勵效果。期望值過高或過低,都不利于激勵活動的正常開展,也難産生激勵作用。對期望估計過高,難于實現,易受心理挫折,對期望估計過低,會因悲觀而洩氣,影響信心。兩種情況都不利于調動人們的積極性,都達不到激勵效果。

上一篇:通城縣

下一篇:洗錢罪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