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

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
廣東海洋大學(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原名湛江海洋大學,是廣東省重點建設大學,以海洋和水産學科為特色,理、工、農、文、經、管、法、教等學科協調發展,以應用學科見長的多科性海洋大學。是華南地區培養海洋人才的重要基地,現為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粵港澳高校聯盟成員,粵西地區學校聯盟理事長單位學校的前身是成立于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産職業學校,是廣東現代海洋水産教育的發端,至今已有74年的辦學曆史,培養了10萬多名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成為促進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南海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力量。學校分四個校區:湖光校區(校本部)、霞山校區、海濱校區、陽江校區。校本部湖光校區位于湛江市西郊世界地質公園─湖光岩風景區旁,依山面海,環境優美。
    中文名:廣東海洋大學 外文名: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簡稱:廣海,廣東海大(GDOU) 辦學性質:公立大學 學校類别:農林類 學校特色:省部共建大學 主管部門:廣東省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曹俊明 本科專業:80個 碩士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博士點: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 院系設置:馬克思主義學院、水産學院、海洋與氣象學院、食品科技學院、濱海農業學院、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海洋工程學院、經濟學院等19個二級學院 校訓:廣學明德,海納厚為 校歌:《蔚藍之歌》 地址:湖光校區(校本部):廣東省湛江市麻章區海大路1号 院校代碼:10566 主要獎項:國家級二等獎 知名校友:吳壯、吳仰儒等

學校簡介

廣東海洋大學是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資源部共建的省屬重點建設大學,是一所以海洋和水産為特色、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是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優秀院校,是具有“學士、碩士、博士”完整學位授權體系的大學,是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學科建設高校。

對外交流與合作日趨活躍。面向國家和廣東省重大需求,推動與國外及港澳台高校和科研機構的戰略合作,學校先後與美國、日本、韓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國家以及香港、台灣等地區50多所高校、研究機構建立了良好的學術交流、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多層次、多領域合作關系。

進入新時代,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貫徹海洋強國戰略、共建“一帶一路”、鄉村振興戰略,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海南自貿區(港)、環北部灣經濟區,積極助力湛江全力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現代化沿海經濟帶重要發展極,聚焦學校第四次黨代會提出的到本世紀中葉的“三步走”戰略安排和今後五年重點實施的“九大工程”目标任務,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舉措強化辦學特色,以更加先進的理念培育社會英才,以更加執着的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更加廣闊的視野延攬高端人才,以更加開放的姿态推進國際化進程,銳意進取、奮力拼搏,為把學校早日建設成為國内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學而努力奮鬥

學科和學生

學校現有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分别是水産、食品科學與工程、海洋科學。一級學科碩士點9個,二級學科碩士點44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别6個(共14個領域)。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學科3個,省級重點學科6個。

學校現有81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15個廣東省特色專業、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1個廣東省重點專業、9個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3個廣東省戰略新興産業特色專業。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1.2萬人。

學校現有81個本科專業,其中7個專業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6個專業入選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5個國家級特色專業、1個國家級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首批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改革試點專業;15個廣東省特色專業、2個廣東省名牌專業、1個廣東省重點專業、9個廣東省綜合改革試點專業、3個廣東省應用型人才培養示範專業、3個廣東省戰略新興産業特色專業。

學校現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學生3.5萬人,成人高等教育學生1.2萬人。

曆史沿革

學校的前身是創建于1935年的廣東省立高級水産職業學校。

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辦學曆史的湛江水産學院和39年辦學曆史的湛江農業專科學校實質性合并組建湛江海洋大學。

2001年12月,湛江氣象學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學。

2005年6月,經教育部批準,湛江海洋大學更名為廣東海洋大學。

辦學條件

院系設置

廣東海洋大學二級院系

院系名稱

廣東海洋大學水産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食品科技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機械與動力工程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與氣象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濱海農業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中歌藝術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海洋工程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經濟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海運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化學與環境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數學與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體育與休閑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法政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廣東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工2116人,其中專任教師1495人、副高以上職稱人員750人、博士學位者589人;博士生導師79人、碩士生導師339人;特聘院士3人;雙聘院士1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1人;珠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學者1人;廣東省“珠江人才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揚帆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1人、“特支計劃”科技創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廣東省高等學校“千百十工程”國家級培養對象1人,省級培養對象14人。

現有15人入選廣東省高等學校優秀青年教師培養對象、17人入選廣東省“揚帆計劃”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現有13個省級教學團隊、9個省級高層次研究團隊、10名省部級教學名師、6名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33名廣東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學科建設

截至2020年6月,學校有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9個一級學科碩士點,44個二級學科碩士點,5個碩士專業學位類别(共14個領域)。

擁有6個省級重點學科,其中水産一級學科、水産品加工及貯藏工程二級學科被列為“攀峰重點學科”,海洋科學一級學科被列為“優勢重點學科”,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農業經濟管理3個二級學科被列為“特色重點學科”。

“水産”“海洋科學”和“食品科學與工程”3個博士授權一級學科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分别為B-、C+、B-;植物學與動物學學科進入ESI全球前1%。

學術研究

科研成果

從2011年9月至2016年9月,學校承擔包括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共2856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43項;科研經費達6.3億元;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29項;獲得授權專利432項。

學術資源

學術期刊

《廣東海洋大學學報》設自然科學版(第一、三、四、六期)和社會科學版(第二、五期)。自然科學版主要刊登海洋與水産科學基礎理論,海洋環境調查與保護,海洋、水産資源開發與利用,海洋漁業,漁船、漁業機械與儀器,水産增養殖技術,水産病害防治,水産品加工、貯運與綜合利用等方面的學術論文。“海洋論壇”為社會科學版重點欄目。

入選“中國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國科技論文統計源期刊、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CJFD)、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劍橋科學文摘》(CSA)、聯合國《水科學和漁業文摘》(ASFA)等數據庫、檢索系統收錄。

2011獲獎廣東省科技期刊優秀期刊三等獎;2010年獲中國高校優秀科技期刊獎;2009獲全國高校科技期刊優秀編輯質量獎;2008年獲中國高校特色科技期刊獎。

館藏資源

截至2016年8月,學校圖書館藏印刷型文獻194萬冊,電子圖書108萬冊,中外文數據庫32個,自建紙本特色文獻專題4個,中外文報刊3000多種。

文化傳統

校徽

新校徽:(2012年6月5日啟用)n

标識釋義:

1、标識為圓形,内外雙環結構顯示了學校上下萬衆一心、團結努力的精神。n

2、内圓中上方為帆的圖案,下方為浪圖案,表揚帆海洋,乘勢而上。n

3、标有“1935”字樣,體現辦學曆史。n

4、外圓上方為“廣東海洋大學”漢字字樣,下方為英文字樣。n

5、背景色為湛藍,體現海洋特色。n

校訓

新校訓:廣學明德 海納厚為(2012年6月5日啟用)n

釋義:

校訓以“廣東海洋大學”的簡稱“廣海”兩字為句頭。n

“學”,有學習、學問、學識、學理、學說、學術、學科、學校等含義。n

“廣學”,要求師生員工博學、博識、博為,即:廣泛學習、廣播學問、擴大學校影響力。n

“德”,指品行、品質、道德。n

“明德”,就是認同、踐行和彰顯美德,體現以德為立校之本、以德為立人之本。n

“海納”,廣泛采納。n

“厚為”,既有重視行為、勤動手之意,提倡實幹精神,培養“三能”應用型人才;也有厚實的作為、大有作為之意,通過厚實的作為來提升社會地位和影響力。

校歌

第一部分

蔚藍之歌歌譜n

碧海旭日輝映南疆n

海大精神催我成長n

烽火歲月使命不忘n

海洋世紀圓我夢想n

蔚藍的征途蔚藍的風光n

蔚藍的舞台蔚藍的樂章

第二部分

孜孜以求真善美n

做人做事做文章n

懸帆以圖滄海志n

乘風破浪向前方n

向前方向前方

校旗

校旗由藍色旗面、校徽、校名組成。校旗尺寸為2号旗:240×160cm,旗面為藍色,體現海洋特色,校徽位于旗面左上方,旗面中間偏上為“廣東海洋大學”校名。

辦學理念

學校堅持“人才強校、質量立校、學術興校、特色揚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堅韌不拔、自強不息”的海大精神,實施“内涵發展、特色發展、創新發展”戰略,立足廣東,面向南海,輻射全國,以建設國内一流、國際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學為目标,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人才培養為中心、師資建設為關鍵、教育質量為生命線,全面提升辦學質量,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社會責任感,富有自主學習能力、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專門人才和行業精英,服務國家海洋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曹俊明

校長

潘新祥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省監察專員

彭權群

黨委副書記、統戰部部長

林曉敏

黨委常委、副校長、宣傳部部長

劉東超

黨委常委、副校長

高秀梅、譚北平、甯淩

黨委常委、黨委組織部部長

林宇

知名校友

姓名

畢業時間

成就

溫國輝

1984年

廣州市市長

唐開興

1997年

南洋船務實業服務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陳明宇

1982年

副政委、政委、監獄長

吳壯

1978年

航海指揮員

溫桂安

1985年

封開縣掌舵人

章超桦

1969年

廣東海洋大學副校長,食品科技學院前院長

吳竈和

1977年

廣東省重點學科水産養殖學學科的學術帶頭人

郭遂紅

1985年

《英語通》雜志和《英語輔導報》特約編輯、通訊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