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術

帝王術

2012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帝王術》是2012年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天行健V。
    書名:帝王術 别名: 作者:天行健V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中國華僑出版社 頁數:203 定價: 開本: 裝幀:平裝 ISBN:9787511318824 連載平台:磨鐵中文網 品牌:北京磨鐵 語種:簡體中文 類型:傳記

内容簡介

《帝王術》通過講述秦始皇、唐太宗、宋太祖、劉邦、武則天、成吉思汗等著名帝王的奪權、治國、馭臣之道,展現了中國帝王管理方法的精髓,給現代管理者以啟迪。皇帝作為中國古代的最高統治者,有自己的管理手段。這主要表現在以下三方面:權、術、法。一、确立并維護自己至高無上的地位;二、廣泛召集天下人才,為己所用;三、治理國家,确保江山社稷之穩固。這就是《帝王術》所講的帝王術。時間相差久遠,手段卻如出一轍,古代帝王的部分管理手段可以運用在現代管理中,将這些方法融會貫通就能夠成為有智慧的管理者。

編輯推薦

末代皇帝溥儀退位後,幾千年來的中國帝王制度徹底成為曆史。後人常用“披金挂銀”、“珍馐佳肴”來形容皇帝的衣食,用“金碧輝煌”、“香車寶馬”來形容皇帝的住行,用“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來形容皇帝的至高無上,用“三宮六院”、“佳麗三千”來形容皇帝的窮奢極欲。但是,并非所有皇帝的日子都過得非常舒坦,有些皇帝的日子,甚至可以用凄慘來形容。如果要避免過上這樣的日子,皇帝必須要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章節目錄

前言

第一篇完美使用者——唐太宗李世民

第一章和諧統一之權——内外有别,恩威并重

第二章識才重才之術——屈己納谏,任賢使能

第三章以民為本之法——水能載舟,亦能複舟

第二篇純熟使用者——清聖祖康熙

第一章保證完整之權——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第二章知人善用之術——不拘一格,注重平衡

第三章民族融合之法——尊重文化,關注民生

第三篇瘋狂使用者——漢武帝劉徹

第一章至高無上之權——高度集權,震懾内外

第二章随心所欲之術——毫無章法,得失突然

第三章倡德重制之法——推崇儒術,加強法治

第四篇順勢使用者——秦始皇嬴政

第一章順勢而為之權——緊鑼密鼓,步步為營

第二章關鍵人才之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第三章嚴酷嚴密之法——重視法治,忽視德治

第五篇朦胧使用者——成吉思汗鐵木真

第一章生存征服之權——順我者昌,逆我者亡

第二章親情友情之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第三章全民皆兵之法——紀律嚴明,統一思想

第六篇智慧使用者——漢高祖劉邦

第一章能屈能伸之權——無勢低調,得勢逞威

第二章磁石探傷之術——吸引賢能,精确匹配

第三章寬松無為之法——減租減息,輕判輕罰

第七篇沉穩使用者——明太祖朱元璋

第一章不動聲色之權——審時度勢,秋後算賬

第二章高壓震懾之術——一旦發現,絕不姑息

第三章休養生息之法——制度創新,重視宣傳

第八篇溫和使用者——宋太祖趙匡胤

第一章避重就輕之權——兵不血刃,先易後難

第二章知根知底之術——用人以德,循序善誘

第三章關注實際之法——理清主次,天下為公

第九篇另類使用者——一代女皇武則天

第一章不擇手段之權——絕處逢生,擋我者死

第二章識人用人之術——打破常規,充分包容

第三章貞觀遺策之法——民為根本,給予尊重

第十篇理想使用者——光武帝劉秀

第一章深明大義之權——剛柔并濟,以柔為主

第二章君子情義之術——心思缜密,寬宏大度

第三章面面俱到之法——治官治民,融會貫通

第十一篇“三刀”技術的最差使用者

第一章不善于用權者

第二章不善于用術者

第三章不善于用法者

作者簡介

天行健:自由作家,對曆史深有研究,中外曆史人物的成敗得失了然于胸,遂着成此書。

序言

權,顧名思義,指權力。對皇帝來說,至關重要,主要作用是彰顯其至高無上的地位以及權威。其業務也最多,具體應包括奪權、争權、維權、擴權四項細分業務。奪權就是指搶奪别人的權力,例如宋太祖趙匡胤發動的陳橋兵變。争權則指衆人機會均等或實力相差不多時,為最終獲取權力而展開的明争暗鬥,例如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門之變。維權即維護自己的權力,這是每一位皇帝的最主要業務,具體包括三方面:朝廷内防止宦官、外戚、權臣等專權,朝廷外防止地方勢力過于強大、威脅中央權力,以及抵禦國外勢力入侵。擴權也就是擴大自己的權力,多指版圖擴充方面,例如漢武帝劉徹征讨匈奴。

奪權、争權多發生在開國之時,擴權一般發生在鼎盛時期,而維權則貫穿于每個皇帝統治時期的始終。如果一個皇帝一生之中開展了全部四項業務,那他必定是一位英明神武的皇帝。本書中詳細介紹的十位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和成吉思汗鐵木真屬于這種類型。其他八位皇帝大都開展了兩項業務,其中,做到争權和維權的最多,包括秦始皇赢政、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光武帝劉秀四人;做到奪權和維權的有兩位,分别是宋太祖趙匡胤和一代女皇武則天;做到維權和擴權的也是兩位,即漢武帝劉徹和清聖祖康熙。

術,指方法、手段、謀略等。對皇帝來說,也很重要,主要作用是利用其至高無上的權力來駕馭群臣,多運用在維權日寸期。這裡的臣主要是指官職相對較高的高級官員,能對國事起到一定影響之人。術具體應包括三項業務:聚人、識人、用人。聚人指能将普天之下有才之人聚集到自己身邊,是皇帝最基本的才能,一般可以依靠自己的品德吸引人或者制定優厚的人才招聘政策。識人則是了解并掌握人才的品德好壞、能力大小、忠誠度高低等,層次相對要高一些,更多的是一種鑒别能力。用人則是根據人才的特點,要求其開展相應的工作,水平相對最高。

英明的君主不僅可以用賢,讓賢者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發揮;同時,也可以用奸,幫助其完成一定範圍内的需求。而用人的一大特點還體現在管理宦官、外戚、權臣等,發現其有專權行為時,一定要進行限制或者打壓,不允許出現大權旁落之情況。另外,術在奪權、争權過程中也能起到相當重要的作用。

法,指法治,包括制定法律制度、政策規定等,并以此進行統治。對皇帝來說,同樣重要,主要作用就是治國。具體業務包括治官和治民,這裡的官主要是指具體幹一些實事的中下層官員。當然,也可以治高級官員,但法往往對高級官員不起作用,正所謂“刑不上大夫”。

縱觀曆史,大多數皇帝往往更側重治民,實際上這是不對的。治民必先治官,如果官治不好,民肯定容易出問題。本書中有介紹,光武帝劉秀和明太祖朱元璋都更重視治官。

通過前面對權、術、法的介紹,“三把刀”對皇帝的重要程度已見分曉。實際上,通過對曆朝曆代的曆史進行研究,我們也會發現,真正的農民起義鮮有成功的。也就是說,法出了問題,對皇帝來說絕不緻命。唐太宗李世民、清聖祖康熙、漢武帝劉徹、光武帝劉秀等諸多明君統治時期,也都出現過農民起義,但在強大的軍事勢力打擊下,那些農民起義沒有泛起任何波瀾。而且法的使用,相對來說最為簡單,皇帝再不懂治國,最起碼可以延續上一任的治國方式或者作出一些簡單改變,甚至可以舍棄一些民怨相對較大的官員和法律條款。

但如果皇帝在術的方面出現了問題,那就比較危險了。例如,後周世宗柴榮在臨死之時沒有限制趙匡胤,或者說他根本不了解趙匡胤,最終直接導緻江山易主。秦始皇赢政在消滅楚國時,聽信了李信的吹噓,而棄用了王翦,導緻損失了十幾萬軍隊;最後請王翦出戰時,險些湊不齊60萬軍隊,差點兒誤了統一大業。

劉邦、項羽的楚漢之争,劉邦雖自身能力一般,但身邊人才濟濟;而項羽自身很強,但僅有範增~人,且未重用。最終,劉邦勝出也是理所當然。可以認為,不擅長用術,奪權、争權幾無可能,維權更是危機重重。失權尚是小事,大則性命堪憂,甚至将面臨江山易主。

當然,最危險的就是失權的問題。輕則成為傀儡,惶惶不可終日,重則喪命,國家滅亡也是遲早的事兒。作為一個皇帝,時時刻刻都要提防失權問題。

權、術、法三刀技術,最起碼要掌握前兩把,這樣才能保住自己的皇帝寶座。但如果想讓江山穩固,繼續相傳,則必須要掌握法。法是根基,權、術隻能起到一時之效。本書中主要介紹的十位皇帝,堪稱曆代帝王中最傑出的十位。他們的三刀技術,各有各的特點,值得後人研究和借鑒。另外,本書的第十一章也簡單介紹了權、術、法三刀技術使用最差的幾位皇帝,意在從反面進行警示。

上一篇:奇妙的植物世界

下一篇:工傷糾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