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莶草

希莶草

菊科希莶屬植物希莶的地上部分
希莶草(豨莶草)為菊科希莶屬植物希莶、腺梗希莶或毛梗希莶的地上部分。别名肥豬草、肥豬菜、粘蒼子、粘糊菜、黃花仔、粘不紮。性寒,味辛、苦,歸肝經、腎經。用于風濕痹痛、筋骨無力、腰膝酸軟、四肢麻痹、半身不遂、風疹濕瘡現代研究其有抗炎、舒張血管等作用,因此現代臨床上也用其治療高血壓、風濕性關節炎等。
    中文名:希莶草 拉丁學名: 别名:豨莶草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又稱木蘭綱) 亞綱:菊亞綱 超目: 目:菊目 亞目: 科:菊科 亞科:管狀花亞科 族:向日葵族、馬鞭菊亞族 亞族: 屬:豨莶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希莶草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華東、中南、西南。

概述

性狀

幹燥全草,莖方柱形,略具四棱,側面下陷成縱溝,灰綠色至灰棕色,有時帶紫棕色,被有灰白色柔毛。分校對生,上有葉柄的環形殘痕,形成明顯的節。質輕而脆,易折斷,斷面有白色髓部。葉對生,多破碎而不完整,灰綠色,上下面均有灰白色柔毛,紙質而脆。在莖頂或葉腋間有時可見黃色頭狀花序,外有匙形的總苞,總苞上可見點狀腺毛。氣微,味微苦。以莖粗、葉多、花未開放、灰綠色者為佳。

腺梗豨莶與豨莶的區别

花梗和分枝的上部被紫褐色頭具柄的密腺毛和長柔毛;中部以上的地卵圓形或卵形,邊緣有尖頭齒;分枝非二歧狀。總苞背面密被紫褐色頭狀盼柄腺毛;舌狀花的花冠管部長1-1.2mm,舌片先端2-3齒裂,有時5齒裂。瘦果4棱,先端有灰褐色球狀突起。花期5-8月,果期6-10月。

毛梗豨莶與前2種的不同點

花梗和枝上部疏生平伏的短柔毛;葉片卵圓形,有時二角狀卵形,邊緣有規則的齒;莖上部分枝非二歧狀。總苞片背面密被紫褐色頭狀有柄的腺毛;托生倒卵狀長圓形,背面疏被頭狀具柄腺毛。花期4-9月,果期6-11月。

藥品簡述

用法用量

用量9-12g。

資源分布

1、腺梗豨莶分布東北、華北、華東、華南、西南。

2、豨莶分布秦嶺及長江以南。

3、毛梗豨莶分布長江以南及西南等地。藥材主産于我國中部及北部。

采收儲藏

夏、秋季開花前及花期采割,除去雜質,曬幹。

炮制

1、豨莶草:除去雜質,洗淨,稍潤,切段,幹燥。

2、酒豨莶草:取淨豨莶草段,照酒蒸法蒸透。每100kg希莶草,用黃酒20kg。

用藥禁忌

1、無風濕者慎服。

2、陰血不足者忌服。

3、“多則令人吐。”(《唐本草》)

4、“凡病人患四肢麻痹,骨間疼,腰膝無力,由于脾、腎兩虧,陰血不足,不因風濕而得,不宜服。”(《本草經疏》)

5、“忌鐵。”(《本草述》)

臨床應用

1、高血壓病:希莶草、夏枯草、桑寄生各15g,菊花、龍膽草各9g,水煎服。

2、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疼痛等症:希莶草、老鹳草各12g,雞血藤15g,水煎服。

3、瘧疾:可單用希莶草30-45g,水煎服。

4、黃疸型肝炎、偏癱、麥疥瘍等。均可與其他藥配伍應用。

5、用于風濕痹證,骨節疼痛,四肢麻木、肢弱無力等。本品辛散苦燥,祛筋骨間風濕而通痹止痛。生用偏寒,善化濕熱,對風濕痹痛偏熱者,用之尤宜。如與臭梧桐同用,即《養生經驗合集》希桐丸。治風寒濕痹或中風痿痹,單用本品,酒蒸為丸,溫酒吞服,即《活人方彙編》希莶丸。

6、用于瘡瘍腫毒,濕疹瘙癢。以其清熱解毒,祛風濕而止癢,内服外用均可。

此外,本品能降壓,可用于高血壓病。

常用驗方

1、中風:夏日采莶枝、葉,洗淨,九蒸九暴,但不宜太燥,搗碎為末,加煉蜜和丸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二、三十丸,空心服,溫酒開米湯送下。服後須吃飯三、五匙壓藥。連服數月,必見效。此方名“莶丸”。

2、風寒下瀉:用莶草研為末,加醋、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白開水送下。此方名“火鍁丸”。

3、癰疽腫毒:用莶一兩、乳香一兩、白礬半兩,共研為末。每服二錢,熱酒調下。毒重者連服三次,汗出即是見效。

4、疔瘡發背:用莶草、五葉草、小薊、大蒜等分,搗爛,加熱酒一碗,榨汁服下,得汗即效。

5、反胃吐食:用莶草焙過,研為末,加蜜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熱湯送下。

文獻論述

1、“主熱,煩滿不能食。”(《新修本草》)

2、“主久瘧、痰廕,生搗絞汁服,得吐出痰;亦碎敷蜘蛛咬、蟲蠶咬、蠼螋溺瘡。”(《本草拾遺》)

3、“療虎皮及狗咬瘡。”(《開寶本草》)

4、“醫軟癱風疾,筋脈緩弱。為末,酒調服。”(《履巉岩本草》)

5、“治中風失音不語,口眼歪斜,時吐涎沫。補虛,安五髒,生毛發。明眼目,烏髭發,壯筋力。”(《品彙精要》)

6、“苦辛。生寒熟溫。治纏綿風氣,四肢麻痹,長于理風濕,未免燥血。亦可搗汁熬膏。”(《藥籠小品》)

植物栽培

生物學特性

喜溫暖、濕潤環境,在富含腐殖質的肥沃粘土和沙質壤土中生長好,産量高。土壤水分不定較多,否則易引起根部腐爛。低窪、積水地區不适栽培。

栽培技術

種子繁殖,可育苗和直播。育苗:秋收後将土地耕深20cm左右,來年谷雨前複耕1次,每1hm2施堆肥75000-105000kg,整平作畦,播種,每1hm2用種3.75kg,覆土1-1.5cm,播後澆水,15-17d出苗,苗高5-10cm時間苗,苗距5cm。北方麥收後進行整地,施肥,作畦移栽,每畦2行,行距45cm,株距30cm。直播,芒種前10d,在麥地行間開溝,深3cm,覆土2cm。每4hm2用種最7.5kg,播後澆水。麥收後苗高7-10cm時,行距45cm,株距30cm。

田間管理

直播地苗高6-10cm時,即行澆水和鋤草。苗高30-45cm時追施人糞尿或餅肥,施後澆水。在植物生長期間要保持土壤濕潤。

上一篇:石斛

下一篇:台灣羅漢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