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魯斯口琴

布魯斯口琴

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
布魯斯口琴的産生至今也不清楚(就像布魯斯音樂的産生也不可考證)【Ryuga注:通常認為樂器匠RIGHTER在19世紀發明了第一把全音階口琴。】。也許口琴可以壓音(bending)這碼子事是不經意被發現的,之後口琴就改裝為今天的樣子(布魯斯口琴)以模仿 field holler(田野吟唱者)的呻吟及哭喊聲。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黑人大量湧入芝加哥,芝加哥因此孕育了許多的布魯斯樂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确立了芝加哥的口琴之都的地位。
    中文名:布魯斯口琴 外文名:Diatonic Harp 别名:

布魯斯口琴的誕生

1924年,在美國第一張民謠口琴的錄音唱片中,由不知名的音樂家用改良的方法來演奏Blues音樂。他以屬七和弦當主音演奏,例如在C調口琴上吹奏G調(這也就是the secondposition, Cross harp)【Eyuga注:即交叉吹奏法】。最重要的是,他發現通過改變嘴型及口腔内空氣壓力可以使音下降,就是現在所說的bending【Ryuga注:即壓音。現已發現壓音是通過改變空氣流過簧片的角度而得以實現的。】,如此便大大提高了口琴在音樂上的表現力。這張錄音上可聽到模仿火車的效果【Ryuga注:壓音的最大作用是在全音階口琴上吹奏半音,而非模仿火車。】,Fox-chase和其他典型的Blues音樂。

在美國有一位音樂家叫Howard Levy(霍華德.雷力),在他1970年就讀美國西北大學時,偶然于練習口琴時發現,吹氣的音竟然可以上升(overblow)之後又發現吸氣的音也可以上升(overdraw)。這一驚非同小可,他花了大約三年時間,終于能夠在Blues口琴上完整地演奏3個8度内的所有半音,也可以在一把口琴上演奏12大小調。這使得口琴在音樂上的表現力更具親和力。  

在世界的其它地區口琴還有這些名字:

ruines babines ("意指磨壞了嘴唇") – 法國

fidil fhrancach (Gaelic for "French fiddle") -愛爾蘭

moothie - 蘇格蘭

gaita - 一些講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的國家

fotzhobel - 一些講德語的國家

muzicuta - 羅馬尼亞

Mississippi saxophone, Louisiana saxophone - 美國一些地區

harpoon -美國的一些地區

gob iron - 英國一些地區

tin sandwich - 用得也很廣泛 back

口琴源于中國,大約數千年前,被成為笙“Sheng”。這種由竹簧片發聲的樂器很快風靡亞洲,在傳統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18世紀後期,Sheng傳入歐洲,很快在音樂界流行開來。

(譯者注:遠在3000多年前的商代,我國就已有了笙的雛型。在出土的殷(公元前1401~前1122)墟甲骨文中有“和”的記載。“和”即是後世小笙的前身。《爾雅·釋樂》記載:“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 )

19世紀,歐洲樂匠們開始嘗試用金屬簧片來代替Sheng中的木質簧片。大約在1820年,一名叫Christian Friedrich Buschmann的年輕樂匠打造出了第一支采用金屬簧片的口琴(當時稱為Aura)。這種Aura以它獨特的魅力而受到音樂家們的廣泛好評;但當時的Aura卻隻有吹音,而沒有吸音。

大約在1825年,歐洲人Richter發明了一種樂器,成為了現代口琴的雛形。該樂器擁有10個吹孔和兩張簧闆,每張簧闆上由10片簧片。這樣,在每個吹孔上通過吹氣和吸氣都可以發音,Richter所選擇的這些音符也就是現在全音階口琴(diatonic Harmonica)的音階排列,有時也叫做标準Richter音階。

口琴的大量生産是在1829年的Vienna,很快在其他城市也出現了口琴制造廠。在德國小鎮Trossingen,鐘表匠Christian messner和他的表兄Christian Weiss利用業餘時間來制造口琴,但很快他們的口琴生意便紅火了起來。幾年後,當地另一位鐘表匠Matthias HOHNER開始拜訪 Messner和Weiss,并學到了口琴的制作工藝,同時也開始了自己口琴生意。

顯然,Matthias Hohner并不是一名很棒的口琴手,然後他卻是一位出色的商人。在市場是,Matthias擊敗許多競争者,并且開始向美國出口口琴,很快美國便成了他最大的市場。1900年,Matthias将生意移交給了5個兒子管理。

在20世紀的前半葉,口琴的流行度繼續擴展延伸,與此同時口琴樂隊也發展迅速。Hohner發展了半音階口琴(Chromatic Harmonica),通過控制一個按鈕可以演奏出所有的音符。1930年,Larry Adler 成為最著名半音階口琴手,這項榮譽一直保持到2001他的去世。

在美國,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文明于世。二十世紀30年代以及40年代前期的代表為John Lee "Sonny Boy" Williamson。二次世界大戰之後,Chicago成為藍調音樂的中心,這裡聚集了許多傑出樂手,如Rice Miller (Sonny Boy Williamsom II)和Little Walter。許多人一直認為Little Walter是最著名的藍調口琴樂手。Little Walter于1968去世。

在口琴作為藍調樂器而極度流行的同時,也有許多人通過Bob Dylan的民俗音樂開始熟悉口琴。進年來,許多傑出口琴手象Kym Wilson和Jerry Portnoy繼續發展藍調口琴風格,而其他像Howard Levy和Brendan Power則形成了一種新型且富有激情的口琴演奏風格。

回顧口琴的漫長曆史,大部分傑出的口琴樂手都出自美國。然而目前網絡為學習口琴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許在21世紀,口琴的誕生地中國,世界級的口琴樂手也會不斷湧現。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