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須曼人

布須曼人

非洲土著居民
布須曼人(Bushmen)又稱桑人(San)或巴薩爾瓦人(Basarwa),是生活于南非、波劄納、納米比亞與安哥拉的一個原住民族,其語言是科伊桑語系的一支,是科伊科伊人的相近種族,但布須曼人在各方面與蒙古人種更為接近。[1]布須曼人散居在非洲南部國家博茨瓦納西南部的叢林和卡拉哈迪沙漠中,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部族之一。由于社會發展大大受阻,布須曼人一直過着狩獵和采集生活,大多仍處在原始社會的不同階段。多信仰萬物有靈,有部落圖騰。按血緣群居,按雙系續譜。親屬稱謂多為夏威夷型。以鴕鳥蛋殼存貯飲水。擅長岩壁畫,用各種礦物顔料、石灰、油煙加水和動物油調合塗色,千年不褪。以現實主義手法描繪狩獵和戰争場面,栩栩如生。最古為單色(紅或褐),近代為多色。
    中文名:布須曼人 外文名:Bushmen 别名:桑人(San) 分布:南非、波劄納、納米比亞 種族:布須曼族 語言:科伊桑語系的一支

簡介

布須曼人為南部非洲和東非最古老的土著居民,操布須曼語諸語言,屬科伊桑語系中部語族布須曼語支,無文字。“布須曼(Bushman)”其實是荷蘭殖民者起的名字,意為林中人,這個名稱雖含有殖民者的輕蔑語氣,但已國際通行,而布須曼人自稱為“巴薩瓦人”。

各支布須曼人由于所處條件不同,狀況也不盡相同。東南非兩支正被吸引而逐漸跻入現代生活。西南非一些群體仍處在狩獵階段:一部分在白人殖民者農場做工;一部分人在為班圖各族(主要是博茨瓦納人)充當牧奴。

從人類學的角度來看,布須曼人屬于什麼人種類型,截至到2012年仍是一個沒有解開的謎。布須曼人身材矮小,最高的女人隻有1.38米左右,而男人最高也不超過1.60米。

曆史

布須曼人是生活在非洲南部地區的一個原始狩獵——采集民族。這個一個特殊的群體已在非洲生活了20000年,大部分部落仍生活在原始狀态下。因為他們遠離現代文明,布須曼人可謂現代世界最原始的民族。截至2012年,這個民族的人口僅剩下不足9萬人,除納米比亞外,他們還散居在鄰近的南非和博茨瓦納等地。

直到20世紀90年代,布須曼人依然處在史前時期,幾乎無人知曉。他們生活在最貧瘠和荒蕪的沙漠地區,像舊石器時代那樣,以狩獵和采集植物的根、莖及野果為生。為了獲得生存所需要的水源和食物,布須曼人在夏季常常聚族而居,而到冬季,當水和食物不能滿足需要的時候,便開始以家庭為單位向不同方向遷移,四處尋覓食物和水源。但也有些布須曼人在冬季最幹旱的季節裡被迫集中在唯一的水源周圍。

分支

南部非洲的種族集團。霍屯督人把他們叫做桑人。“布須曼人”這一名稱始用于17世紀中期,意為“叢林人”,系荷蘭移民建立開普殖民地以後所取。

按照語言上的親緣關系,布須曼人分為3支:南支原住南非開普地區的南部和西部海岸,現已滅絕;中支現住博茨瓦納奧卡萬戈河三角洲一帶的沙漠沼澤地區;北支現住納米比亞北部和安哥拉南部。據1978年估計,布須曼人共有11萬多人,其中納米比亞3萬,博茨瓦納3萬,安哥拉8千,津巴布韋1千,南非1千;另有4萬多人分布在坦桑尼亞,系布須曼人留居東非的後裔。

特征

布須曼人屬尼格羅人種科伊桑類型,是非洲東部和南部地區的古老居民。布須曼人身材矮小,最矮的女人隻有1.38米左右,而男人最高也不超過1.60米。布須曼人有着黃裡透紅的皮膚,蒙古人的眼睛,高高的顴骨,濃密而卷曲呈顆粒狀的頭發。

布須曼人的皮膚并不像常見的非洲黑人那樣黝黑,而是呈黃色或黃褐色,面貌特征接近亞洲黃種人。來自葡萄牙的早期探險者初次遇到布須曼人時,曾誤以為他們是中國人的後裔。英國殖民者給他們起名為bushman(漢語音譯:布須曼),意思是生活在灌木叢中的人,很形象地描述了他們的生活狀态。

布須曼人使用布須曼語,屬科伊桑語系布須曼語族。分多種方言,語音有由啧舌形成的吸氣音。有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拼寫文字,并用特殊符号标明吸氣音。

生活

布須曼人的領地是一片有着8萬多平方公裡的草地和稀疏的草原森林,周圍是荒漠。除種植少量農作物外,他們主要以采集果實和狩獵為生。因為許多野生動物受到保護,他們能獵取的動物多是野兔、羚羊、野牛等等。有時,他們還把落入陷阱的羚羊和野牛養起來。

在布須曼人部落中,男人負責外出狩獵,他們常常兩人一組,每星期外出二至三次,所捕獲的動物在親戚和朋友之間分享。女人們則負責采集,她們通常以四至五家位一組外出采集一切可食用的植物的根、莖和果實。布須曼婦女在集體和家庭中有一定的地位,受到重視,同時也享有決定權。這也許是因為她們的采集常常提供了布須曼人每年60%——80%的食物,而男人們在狩獵季節裡隻能提供全年食物20%——40%。

布須曼人沒有私有财産,所有勞動成果均屬部落成員共有。捕獲到獵物後,參與打獵的男人有權将烤肉分給部落中的其他成員和來訪的客人。當一個家庭打到獵物後,其他家庭的成員也會紛至沓來,也要求分一杯羹。布須曼人也樂意将自己的美味分給别人,因為别人在打到獵物後也同樣會分給自己。

當男人外出打獵時,婦女負責尋找各種可食用的食物,如蘑菇、植物的球莖、漿果以及各種瓜果作為家庭日常食物。在布須曼人的食物構成中80%是植物食物。與肉食相比,植物食物是一種更穩定的食物來源。負責采集植物食物的婦女擁有豐富的植物知識,知道什麼植物可食用,什麼植物有毒。布須曼人在采集食物時決不做那種竭澤而漁式的事情,她們常常在各個采集點之間輪換作業。

布須曼人的生活離不開灌木和茅草,他們的居所多為就地取材建成的草棚屋。布須曼人仍保留着鑽木取火的習慣,他們會将一撮幹草放進木塊的圓洞裡,然後用雙手快速轉動一根豎插在圓洞裡的細木棍,不到5分鐘就能把草點燃。

習俗

恐怖宴席

布須曼人有一大嗜好,就是生食牛肉。這在當地算得上一道大菜,主要用于婚喪嫁娶或節假日的宴席。吃的時候是把健康壯碩的牛當場宰殺剝皮,趁牛肉還有溫度時就絞成肉末兒,拌上調料,就着餅子食用。生食的牛肉必須是絕對新鮮還帶着熱氣兒的,一旦冷卻就不能生吃了。用來生吃的牛肉,一般都是牛裡脊和牛身上最為鮮嫩的部分。能夠生吃的肉,也不過隻有一頭牛身上的五分之一。還有一種吃法比較恐怖,被宰了的牛去皮挂在那裡,食客自已上去挑選,看到滿意的部位就拿刀割下來,切成小片兒蘸着調料直接大嚼,越是血腥的部位越受歡迎。辣椒末是當地人生吃牛肉的調料,為了減輕血腥味的刺激,加了大量辣椒和鹽。

成年儀式

布須曼人非常重視成年儀式。男子在成年儀式期間,要在灌木叢生的地方獨自生活一個月。沒有人給你提供食物和水,要想活下去,就得自己動手采摘野果或捕獵充饑。

布須曼人少女的成年儀式要在部落首領的主持下進行一個多月。其間,她們不能吃某些食物,還得學會成年婦女應懂得和掌握的知識。儀式結束後,她們就可以考慮結婚問題了。

文化

現代科學顯示,布須曼人擁有人類最早的基因圖譜,是人類早期的祖先之一。他們有自己的語言,卻沒有文字。其語言非常獨特,許多發音靠舌尖與口腔唇齒摩擦而成。這種發聲方法産生于人類的發音器官還沒有完全形成之時,因此,也可以說,布須曼人的語言是世界上最早産生的語言之一。

布須曼人的岩畫非常著名,在非洲藝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岩畫表現的内容多為戰鬥、狩獵和生活的場面。他們用石灰、油煙、水和動物油調成塗料所畫出的岩畫,不僅精緻,而且曆經千年而不褪色。

研究

非洲南部的布須曼人身上有關于人類起源的保留最完整的秘密。對被認為是現代“智人”起源地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人群基因變異的一項新研究強調,作為地球上仍然存活的最古老民族,布須曼人對人類起源研究具有重大意義。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卡麗娜·施勒布施及其同事所做的研究顯示,布須曼人與其他種群在大約10萬年前就已經分開,布須曼人與非洲其他種群的分叉被視為現代人曆史上最早的分叉之一。

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研究人員施勒布施的研究工作充實了關于人類進化樹上最古老人群的基因資料。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了可能導緻布須曼人與非洲其他種群分開的基因,包括與骨骼生長、免疫系統或神經運作有關的基因。這項研究揭示了現代人類種群如何從非洲人類複雜的演變曆史開始逐步在世界出現。此外研究結果說明,未來其他類似基因研究可能會揭開有關現代人起源的某些秘密。

上一篇:涅涅茨人

下一篇:去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