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谷傳

巢谷傳

蘇轍創作的傳記作品
《巢谷傳》是北宋文學家蘇轍創作的傳記作品,出自《栾城集》。《巢谷傳》主要描寫忠于友情的笃誠君子巢谷,首寫巢谷棄文習武,已使人覺谷與衆不同;次寫谷與熙河名将韓存寶的金石之交,韓因罪“自料必死”,托巢谷以後事,谷“即變姓名,懷銀步行往授其子,人無知者”,後寫巢谷與蘇轍兄弟的交誼;當他們青雲直上時,“谷浮沉裡中,未嘗一見”,而在他們遠谪嶺南時,谷卻自眉州“萬裡步行”相訪,結果死于途中。
    書名: 别名: 作者:蘇轍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作品名稱:巢谷傳 作品出處:《栾城集》 創作年代:北宋 文學體裁:傳記

作品介紹

本文選自《栾城集》,轍曾官中奉大夫護軍栾城縣,故名

蘇轍,1039—1112年,北宋散文家,字子由,漢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東坡區)人。嘉佑二年(1057)與其兄蘇轼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

元佑元年為右司谏,曆官禦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複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緻仕。自号颍濱遺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轼齊名,合稱三蘇。

人物生平

仁宗嘉祐二年(1057)與蘇轼一起中進士。不久因母喪,返裡服孝。嘉祐六年(1061),又與蘇轼同中制舉科。當時因“奏乞養親”,未任官職,此後曾任大名府推官。熙甯三年(1070)上書神宗,力陳法不可變,又緻書王安石,激烈指責新法。

熙甯五年(1072),出任河南推官。元豐二年(1079),其兄蘇轼以作詩“謗讪朝廷”罪被捕入獄。他上書請求以自己的官職為兄贖罪,不準,牽連被貶,監筠州鹽酒稅。元豐八年,舊黨當政,他被召回,任秘書省校書郎、右司谏,進為起居郎,遷中書舍人、戶部侍郎。哲宗元祐四年(1089)權吏部尚書,出使契丹。

還朝後任禦史中丞。元祐六年(1091)拜尚書右丞,次年進門下侍郎,執掌朝政。元祐八年,哲宗親政,新法派重新得勢。紹聖元年(1094),他上書反對時政,被貶官,出知汝州、袁州、雷州安置(官制用語,宋朝對犯罪官員的一種處分),紹聖丁醜春(1098)移化州别駕(官名,即州牧,知州),後又貶循州等地。崇甯三年(1104),蘇轍在颍川定居,過田園隐逸生活,築室曰“遺老齋”,自号“颍濱遺老”,以讀書着述、默坐參禅為事。死後追複端明殿學士,谥文定。

相關事迹編輯

蘇轍與章淳在雷州遭遇異同

紹聖元年(1094年),曾被蘇轍彈劾過的章淳拜相,開始了對元佑大臣的瘋狂報複。三年後,由于元佑黨争,蘇轍被奸相章惇責授化州别駕,雷州安置。

其實,章惇的外甥女嫁給蘇轍的第三個兒子,因此,章、蘇兩家也就沾親了。不過按章淳的德性,無論誰阻擋了他的欲望,他是絕不會考慮親朋好友之情誼的,照樣會加以迫害。章淳實際上很清楚與蘇家的這層關系,但他為了争權勢求私利,他深信“無毒不丈夫”的歪理,所以才對蘇氏兄弟心狠手辣。

當年章惇把蘇轍谪徙雷州時,初來乍到的蘇轍水土不服,僅十來天他就瘦得“帽寬帶落驚僮仆”。所幸的是,敬賢如師的雷州當地官員百姓對他愛戴有加,雷州知縣張逢幫他租憑太廟齋郎吳國鑒的住宅,海康縣令陳谔也派人加以修葺一新,并每月親攜灑食來款待蘇轍。

雷州人民的厚義,蘇轍感激涕零,在《次韻子瞻和淵明拟古》中贊道:“邑中有佳士,忠信可與友。相逢話禅寂,落日共杯酒。米盡鬻衣衾,時勞問無有。”

對蘇轍的處置,盡顯了章惇的苛酷無情。蘇轍在雷州受厚待的消息傳到章淳等耳裡,他竟密令把蘇轍從官舍中逐出。章惇還故意刁難蘇轍,還立了一個新規矩:下令不許他居住公家的宿舍。于是,曾經擔任過副丞相的蘇轍無可奈何,隻好租賃民房居住。章惇還派董必明查暗訪,誣蔑蘇轍強占民宅,要加以追究。

幸虧蘇轍道高一丈,未蔔先知章惇要來這招,提早防備,寫下了很明晰的租約,呈了出來,章惇查因确有租房契約才作罷。多年後,人們為懷念蘇東坡兄弟,便又将蘇轍在雷州的住所改建為蘇家兄弟的祠堂。

也許是上天的故意捉弄,最後章惇也被貶到雷州,亦向雷州民衆賃屋居住,但是遭到拒絕。章惇生氣地問,賃屋居住乃是所在皆有的事件,為何唯獨雷州不行?房主回答說本來與别的地方是一樣,自從蘇公來過以後,就變了樣。章惇奇怪地問,難道是蘇轍叫你們以後要這樣的麼?房主說:“前蘇公來,為章丞相幾破我家,今不可也。”章惇聽了,不禁滿面羞慚,心裡默歎道,不想當日要害蘇轍沒害到,今日反自食其果。無奈之下的章惇也隻得如例議租民房,深悔當日不該拿着施諸人。

同樣被貶雷州,曾當副宰相的蘇轍被雷州人們列為“十賢”,而曾當丞相得章淳卻不能入選。蘇轍人品高尚,正氣凜然,學識淵博,政績卓越,而不是阿谀奉承,為五鬥米而折腰之輩,把他列為“十賢”是反映雷州民衆的意願;章惇雖曾居宰相之位,但人品奸詐邪惡,還被文天祥撰寫的《雷州十賢堂記》碑文點名指責,遭雷州人民唾棄是在所難免的。

蘇轍在雷州緻力于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破除迷信,啟發民智,教民治家緻富,并留下寶貴的文化遺産;而章惇卻給雷州人民留下“大惇小惇,入地無門”的調諷民謠。蘇轍與章淳在雷州大相徑庭的遭遇,說明雷州人民愛賢如師,疾惡如仇,正是——善惡到頭終有報。

蘇轍啟發民智教民緻富

由于元祐黨争,紹聖四年(1097年),官至門下侍郎的蘇轍被奸相章惇責授化州别駕,雷州安置,元符元年(1098年),遷循州(廣東龍川縣),可見蘇轍在廣東雷州僅一年。

初來乍到廣東雷州,由于水土不服。據載,雷州知縣張逢、海康縣令陳谔對蘇轍非常友善,以誠相待,禮遇有加。時勞問有。”

蘇轍與雷州人民的深情厚誼,另一方面表現為他對雷州人民的深切關心。

他雖谪居雷州僅一年,但他面對雷州當時“其民甘于魚鳅蟹蝦,故蔬果不毓;冬溫不雪,衣被吉貝(木棉),故藝麻而不績,生蠶而不織,羅纨布帛,仰于四方之負販。工習于鄙樸,故用器不作。醫奪于巫鬼,故方術(指醫術)不治”(《和子瞻次韻陶淵明勸農詩〈并引〉》,詳見《栾城後集》卷五),緻力于傳播先進的中原文化,啟發民智,破除迷信,緻力于農、工、商之利,教民治窮緻富。

他在該詩引中又說:“我遷海康(今雷州)實編于民,少而躬耕,老複其真。……願以所知,施及斯人”;他教導人民“斫木陶土,器則不匮。績麻缫繭,衣則可冀。藥餌具前,病安得至?”這首詩表現出蘇轍體察民情,關心民瘼的民本思想,同時,該詩也是研究雷州當時風土習俗的重要史料。

此間,奸相章惇得知張逢禮遇蘇轍,派董必明查暗訪,相誣以強占民宅,但因有租券,不便加罪,便于元符元年(1098年)诏蘇轍遷循州。後來,雷州人民在蘇轍居住地建遺直軒以紀念。

重要字解

詞解

少:年輕。

從:跟從。

為:當,做

裡校:鄉裡村學。

傳:跟從

舉武藝:指赴試武科。取中者為武進士。舉,推薦、選拔。

好:喜歡。

素:一向,向來。

第:科舉考試及格的等第。

畜:同“蓄”儲備,這裡是“置辦了”的意思。

冠:首位,第一。

去:離開

秦鳳:路(宋元時行政區域名)名,治所在秦州(今甘肅天水市)。

泾原:路名,治所在渭州(今甘肅平涼)。

至:到達

友其秀傑:與傑出的人物交友。友,名字作動詞,與…交友。

善:友善。

相與:一起,共同,此指相互。

為;成為。

金石交:謂友誼深厚,如金石之堅固。為:擔任。

熙甯:宋神宗的年号(1068~1077)。

河州:治所在枹(fú)軍(今甘肅臨夏北)。

“會泸州蠻”句:泸州蠻是四川西南的少數名族。熙甯十年(1077)犯納西寨,遣韓存寶讨擊。次年韓與乞弟戰于江安城,不能勝,元豐十年(1081)秋七月,韓存寶因逗留無功,被誅于泸州。會:恰逢。

擾邊:入侵邊境。

習:熟悉。

許諾:立下承諾。

寒餓:受寒挨餓。

誦言:公開聲言。誦,通“訟”,公開。

諱:避忌。

顧:隻是。

習:熟悉。

鄉闾(lǘ):鄉裡,同鄉。

會:恰逢,正趕上。

誦:通“訟”,公開。

無:通“毋”,不要。

懷:懷揣。

遺(wèi):送。

乃:才。

以:因為。

志節:志向節操。

緩急:偏義複詞,危急之事。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隸:差役。

愍(mǐn):哀憐。

厭:滿足。

意:料想。

畜:通“蓄”,儲備,這裡是“置辦了”之意。

慨然:慷慨激昂的樣子。

蓋:推測,大概。

橐(tuó):袋子,此指裝銀子的袋子。

浮沉裡中:意思是雜處于鄉民中間。這裡有惋惜巢谷未被起用之意。

許:答應。

授:給。

奇:感到奇怪。

尤:特别。

好:喜歡。

為:擔任。

知:了解。

故:緣故。

從:跟從。

谪:被降職調往。

徙:遷移。

遊:來往。

平生:指往日的經曆。

不自意全:意,料想。

複當渡海:當,要。

有:通“又”。

平:平常。

生:生活。

自:從。

書:信。

既:……以後,已經。

昔日:過去的。

複:還;再。

方:正。

已而:一會兒,不久。

傳:傳承。

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奇,對……感到奇怪。行,實踐。

蓋将終焉:焉,在這裡。

雖:雖然。

作:寫。

去遊秦鳳,去:到...去。

雲:句末語氣詞

難讀字詞

橐(tuó)闾(lǘ)愍(mǐn)遺(wèi)畜(xù)儋(dān)強(qiǎng)筠(jūn)谪(zhé)榖(gǔ)

其他版本

原文

巢谷,字元修。父中世,眉山農家也,少從士大夫讀書,老為裡校師。谷幼傳父學,雖樸而博。舉進士京師,見舉武藝者,心好之。谷素多力,遂棄其舊學,畜弓箭,習騎射。久之業成,而不中第。

聞西邊多骁勇,騎射擊刺,為四方冠,去遊秦鳳、泾原間,所至友其秀傑。有韓存寶者,尤與之善。谷教之兵書,二人相與為金石交。熙甯中,存寶為河州将,有功,号熙河名将,朝廷稍奇之。會泸州蠻乞弟擾邊,諸郡不能制,乃命存寶出兵讨之。存寶不習蠻事,邀谷至軍中問焉。

及存寶得罪,将就逮,自料必死,謂谷曰:"我泾原武夫,死非所惜,顧妻子不免寒餓,橐中有銀數百兩,非君莫使遺之者。"谷許諾,即變姓名,懷銀步行,往授其子,人無知者。存寶死,谷逃避江、淮間,會赦乃出。予以鄉闾故,幼而識之,知其志節,緩急可托者也。

予之在朝,谷浮沉裡中,未嘗一見。紹聖初,予以罪谪居筠州,自筠徙雷,自雷徙循。予兄子瞻,亦自惠再徙昌化,士大夫皆諱與予兄弟遊,平生親友無複相聞者。谷獨慨然自眉山誦言,欲徒步訪吾兄弟。聞者皆笑其狂。元符二年春正月,自梅州遺予書曰:"我萬裡步行見公,不自意全,今至梅矣。不旬日必見,死無恨矣。"予驚喜曰:"此非今世人,古之人也。"既見,握手相泣,已而道平生,逾月不厭。

時谷年七十有三矣,瘦瘠多病,非複昔日元修也。将複見子瞻于海南,予憫其老且病,止之曰:"君意則善,然自此至儋數千裡,複當渡海,非老人事也。"谷曰:"我自視未即死也,公無止我。"留之不可,閱其橐中,無數十錢,予方乏困,亦強資遣之。船行至新會,有蠻隸竊其橐裝以逃,獲于新州,谷從之至新,遂病死。予聞,哭之失聲,恨其不用吾言,然亦奇其不用吾言而行其志也。

昔趙襄子厄于晉陽,知伯率韓、魏決水圍之。城不沉者三版,縣斧而爨,易子而食,群臣皆懈,惟高恭不失人臣之禮。及襄子用張孟談計,三家之圍解,行賞群臣,以恭為先。談曰:"晉陽之難,惟恭無功,曷為先之?"襄子曰:"晉陽之難,群臣皆懈,惟恭不失人臣之禮,吾是以先之。"谷于朋友之義,實無愧高恭者,惜其不遇襄子,而前遇存寶,後遇予兄弟。

予方雜居南夷,與之起居出入,蓋将終焉,雖知其賢,尚何以發之?聞谷有子蒙在泾原軍中,故為作傳,異日以授之。谷,始名榖,及見之循州,改名谷雲。

翻譯

巢谷,字元修。他的父親叫中世,是眉山的農民,年少時跟随有地位、有身份的人讀書,老年時在裡地的學校教書。巢谷小時候跟随父親學習,雖然家境簡樸但是博學多才。進京參加進士考試,看見考武科的人,很喜歡它。巢谷一向力氣很大,于是放棄了原來所學的東西,置辦了弓箭,反複練習騎馬射箭。不久武藝學成了,卻沒有考中進士。

聽說西部的人大多骁勇善戰,騎射擊刺的本領是四方中最好的,于是去遊曆秦鳳、泾原等地。與所到之處的豪傑結交。有個叫韓存寶的,與他的關系特别好。巢谷教他兵書,兩人相互結為莫逆之交。熙甯年間,存寶作為河州的将領,建立戰功,被稱為熙河名将,朝廷有漸漸地重視他。

恰逢遇上泸州蠻乞弟侵擾邊境,各郡都不能抵制他們,于是命令存寶出兵攻打。存寶不熟悉少數民族的風俗,請巢谷到軍營中詢問。後來存寶等到獲得了罪名,将要被抓捕,自己料到一定會死,就對巢谷說:"我是一個泾原的武夫,死并沒有什麼可惜的,隻是我的妻子孩子就難免挨餓受凍生活困苦,口袋裡還有數百兩銀子,除了您沒有别人可以代我交給他們了。”巢谷答應了。就更換姓名,帶着銀兩步行去送給存寶的兒子,沒有人知道這件事。

存寶死後,巢谷逃避到江淮一帶,恰逢天下大赦才出來。我因為與巢谷是同鄉的緣故,所以小時候就認識他,知道他的志向節操,是可以托付危急之事的人。我入朝當官,巢谷雜處于鄉民之中,未曾見過一次面。

紹聖初年,我因罪谪被貶官住在筠州,後來從筠州貶谪雷州,又從雷州貶谪循州。我哥哥蘇轼也從惠州貶谪昌化,士大夫們都避忌和我們兄弟來往,親戚朋友也再沒有聯絡了。隻有巢谷在眉山公開說要徒步尋訪我們兄弟倆。

聽見的人都笑他癡狂。元符二年正月,他從梅州給我來信說:“我步行萬裡來見你,自己也沒有意料到還能保全性命,現在到梅州了,很快就能相見,即使死也沒有什麼遺憾了。”我驚喜地說:“他不是現代的人,而是古人啊!”相見之後,握手相對而哭,然後說往日的經曆,說了一個多月也不覺厭倦。

當時巢谷已經七十三歲了,瘦而多病,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元修了。他還要去南海見子瞻,我同情他年老多病,勸止他說:“你雖然一番好意,但是從這裡到子瞻那裡數千裡,還要過海,不是老人能做到的。”他說:“我自認為還不會馬上死,你别攔我。”留不住他,再看看他包裡,隻有數千錢了。我雖然也很窮,還是湊了點錢給他作為路費。

船到了新會,有個南蠻官吏偷了他的包逃跑,在新州被抓獲,巢谷跟着他到了新州,很快就病死了。我聽說後,痛哭失聲,埋怨他不聽我的話,然而也對他不采納我的意見而實現自己的心願感到驚異。

以前趙襄子被困于晉陽,智伯率領魏,韓軍隊用決堤放水的方法圍困他。城内水深到要把鍋吊起來才可以生火,彼此交換孩子來煮了吃。群臣都散慢了,隻有高恭沒有忘記禮數。後來趙襄子采用了張孟談的計策解了三國的圍困,論功行賞時,高恭排在首位。張孟談說:“晉陽之難,高恭沒有一點功勞,為什麼以他為先?”襄子說:“因為當時大臣們都散慢了,隻有他沒有忘記君臣之禮,所以我把他排在首位。”巢谷對朋友的義氣,實在比得上高恭,隻可惜他沒碰上襄子,而隻是遇到了存寶和我們兄弟。

我住在南方,和蠻夷住在這裡,大概也要死在這裡了。雖然知道他的賢德,但我還能用什麼方法來傳揚他的事迹呢?我聽說他有個兒子叫巢蒙,在泾原軍中,所以隻能為他立傳,改天交給巢蒙。巢谷開始叫巢榖,在循州見過之後,改名叫谷(雲是句末語氣用詞)。

上一篇:寶礦力水特

下一篇:再寄小讀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