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

漢語漢字
漢語漢字,拼音:jī,可作為姓氏,也是中國山名。[1]在江蘇北部灌南地區,當地讀音是:yí,二聲(移)同音,在灌雲、淮安漣水等地區也是讀yí的,灌雲縣龍苴鎮有個嵇(yí)嶺的村子,在山東濰坊高密地區是讀"xī"。在沭陽地區讀音和灌南與灌雲相同,也是"yí"。江蘇鹽城射陽、建湖、阜甯這些地方也讀yi(移)同音。
  • 中文名:嵇
  • 拼音:jī,yí,xī
  • 部首:山
  • 五筆:TDNM
  • 倉颉:HDIUU
  • 鄭碼:MFGL
  • 筆順:312341354252
  • 筆畫:12

編碼

五筆86&98:TDNM

倉颉:HDIUU

鄭碼:MFGL

筆順編号:312341354252

部外筆畫:9

總筆畫:12

筆順編号:312341354252

四角号碼:23972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5D47

English:mountain in Henan; surname

詳細釋義

山名。嵇山

嵇(jī)姓。在各方言中,嵇姓的讀音亦不相同。如:yí(第二聲)、ji(第一聲,第二聲)和 xi(第一聲)。

音韻參考

[廣 韻]:胡雞切,上平12齊,xí,蟹開四平齊匣

[平水韻]:上平八齊

[唐 音]:hei

[國 語]:jī,xī,yí

[粵 語]:kai1

[客家話]:[客英字典] hi1 [台灣四縣腔] hi1 [寶安腔] hi1 [客語拼音字彙] kai1 [海陸豐腔] hi1

[潮州話]:gi1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正字通》同嵆。

說文解字

【卷九】【山部】嵇

山名。從山,稽省聲。奚氏避難特造此字,非古。胡雞切 文十二 新附

姓氏

嵇(姓);商音。谯郡。夏少康封子于會稽,遂為稽氏;漢初徙谯,改為嵇氏。

晉有嵇康,《 三國志·魏書·王衛二劉傅傳》雲:“時又有谯郡嵇康,文辭壯麗,好言老莊,而尚奇任俠。至景元中坐事誅。”按魏元帝景元凡四年(260—263年),又《晉書·嵇康傳》記康被誅時年四十,故《資治通鑒》将時間系于景元三年,即262年,文學史界訂嵇康生卒年為223——262年,當是依此而定。關于嵇康被誅的時間,裴松之為《三國志》作注時還見到不同的記載,如幹寶、孫盛、習鑿齒等人皆雲康于魏高貴鄉公正元二年(255年)被誅,裴氏認為他們的記載有誤,故專門作了考辨。又,《世說新語·任誕》雲:陳留阮籍,谯國嵇康,河内山濤三人年皆相比,康年少亞之。徐震先生《世說新語校箋》雲:“按《晉書·阮籍傳》,籍以魏陳留王奂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則其生當在漢獻帝建安十四年。”《山濤傳》言卒于晉武帝太康四年,年七十九,則當生于建安十年,長阮籍四歲。《嵇康傳》但雲死時年四十,不言死于何年,《通鑒》系其事于景元三年,則其生當在魏文帝黃初四年,蓋小山濤十八歲,小阮籍十四歲,故雲“少亞之”。按《通鑒》記嵇康事迹,主要依據《晉書》,但也利用了《三國志》,故抄錄了其中“谯郡嵇康”至“尚奇任俠”一段,而《三國志》雲康景元中坐事誅,故《通鑒》将其事系于景元三年,審矣。但《晉書》記嵇康事迹以及徐先生考嵇康生卒年,皆未利用《三國志》的材料,故有所失。

莊萬壽先生則認為嵇康的卒年應為景元四年。即景元三年冬鐘會雖任鎮西将軍,但仍有可能兼領司隸校尉,而伐蜀真正開始在景元四年,故嵇康被害的事件下限完全可能在景元四年。根據《與山巨源絕交書》的線索,山濤于景元二年除吏部郎,《絕交書》言“前年自河東還,聞……”,則絕交書當作于景元三年。《絕交書》言嵇紹“年八歲”,《晉書》載嵇紹“十歲而孤”,若持景元四年論,自作《絕交書》至嵇康被害間有一年以上,完全可以滿足這個時間差,若持景元三年則嵇紹的年齡誤差較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