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一世

尼古拉一世

俄羅斯沙皇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維奇(俄語:Николай I Павлович,1796年7月6日—1855年3月2日),史稱尼古拉一世(英語:Nicholas I),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第十五位沙皇,俄羅斯帝國第十一位皇帝(1825年12月1日—1855年3月2日在位),保羅一世的第三子。因長兄亞曆山大一世死後無男嗣,次兄康斯坦丁大公放棄皇位繼承權,因此被立為俄羅斯皇帝。1825年繼位時鎮壓具有自由主義思想的貴族軍官發動十二月黨人起義,此後他加強對自由思想和革命運動的鎮壓,設立了秘密警察第三廳。鎮壓波蘭1830年起義。[1]
  • 本名:
  • 别名:尼古拉一世
  • 字:
  • 号:
  • 所處時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普希金市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改革農奴制
  • 中文名:尼古拉·巴甫洛維奇
  • 外文名:Никола́й Па́влович
  • 性别:男
  • 出生年月:1796年
  • 國籍:俄羅斯帝國
  • 去世年月:1855年
  • 民族:俄羅斯族
  • 職業:俄國沙皇
  • 信仰:東正教
  • 父親:保羅一世
  • 母親:瑪麗亞·費奧多羅芙娜皇後
  • 繼任沙皇:亞曆山大二世

​人物簡介

俄國皇帝(1825~1855)。全名尼古拉·巴甫洛維奇·羅曼諾夫,生于1796年7月6日。保羅一世之子,亞曆山大一世之弟。1825年11月亞曆山大一世暴卒,尼古拉被立為皇帝。他崇拜普魯士的軍事、警察制度,力圖把一切政治機構都置于軍隊控制之下。設立憲兵團,加強警察憲兵的作用。設立專司政治調查的“第三廳”,以維持自己的統治。他殘酷地鎮壓十二月黨人起義。實行嚴格的書刊檢查制度,迫害A.C.普希金、Т.Г.謝甫琴科、М.Ю.萊蒙托夫和А.И.赫爾岑等自由思想家。他禁止農奴子弟進入中學和大學學習。竭力鞏固貴族地主的地位,維護農奴制度。在對外政策上,維護歐洲君主制,充當歐洲憲兵,鎮壓波蘭1830年起義和1848年匈牙利革命(見歐洲1848年革命)。

為擴張領土,進行俄國-伊朗戰争和俄土戰争,奪取了東亞美尼亞和多瑙河河口及附近島嶼、高加索黑海沿岸(除巴統外)的土地,将塞爾維亞、希臘、摩爾多瓦和瓦拉幾亞納入俄國的勢力範圍。1853年克裡木戰争爆發,俄軍屢敗,國庫空虛,民怨沸騰。1855年3月2日在彼得堡暴卒。

早年

俄國沙皇(1825~1855年在位)。保羅大公之子,出生後約三個半月,父親成為俄國沙皇,稱保羅一世。尼古拉有兩個哥哥,一個是後來當沙皇的亞曆山大一世,一個是康斯坦丁。還有一個姐姐安妮。1801年保羅一世在宮廷政變中被弑,亞曆山大登上皇位,其時尼古拉還不滿5歲。他的第一位教師是蘇格蘭人保姆賈妮‧莉昂小姐。1802~1803年他開始接受正規教育,學習法語、德語、俄語、世界曆史和世界地理。後來又增加神學、繪圖、算術、幾何、代數、物理等課程。他很早就出入劇院、化裝舞會和其他宮廷娛樂場所。1809年開始學習一些更高級的課程,如政治經濟學、邏輯學、倫理學以及兵法等。在語言方面又增添了英語拉丁文和希臘文。但他隻愛軍事科學,後來成為一位出色的軍事專家。

尼古拉的教育被1812~1815年俄國的反拿破侖戰争打斷。1814年獲準參軍。此後曾在巴黎以及西歐、中歐的一些地方逗留。1815年11月4日在柏林舉行的一次國宴上,俄皇亞曆山大一世和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親自宣布尼古拉與普魯士公主夏洛蒂的婚約。1817年7月舉行婚禮。1816年5~9月尼古拉漫遊俄國,此後又去英格蘭考察。回俄國後任工兵總監。以後幾年又擔任其他軍職。

個人經曆

早年

尼古拉是保羅一世·彼得羅維奇的第三個兒子。他的大哥亞曆山大一世·巴甫洛維奇沒有子嗣,在臨終前兩年起草的密诏中,将尼古拉立為皇儲。1825年12月1日,尼古拉繼位,次年9月舉行登基大典,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一位皇帝,史稱尼古拉一世。尼古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和他的兩位哥哥一樣,隻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識,而且對學業表現得也不是很熱心。尼古拉不喜歡讀書,但對軍事很着迷,看過很多軍事方面的書籍,而且還研究過建築學。尼古拉在青年時代曾在軍中服役,和戰友們的關系不好,大家都認為尼古拉是一個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負的人。

尼古拉是個虔誠的東正教徒,嚴格遵守東正教教規,很能約束自己,從不錯過任何一個宗教活動。尼古拉不吸煙,也讨厭周圍吸煙的人;從不飲用烈性酒,每天都堅持散步,從事鍛煉。每天尼古拉的生活就像一架有規律的時鐘。尼古拉記憶能力超群,工作勤奮,每天的工作時間都達到16至18小時。他崇尚嚴明的紀律,反複強調法律和秩序,經常親自巡視軍隊、教育機構和國家機關,每次巡視都要對當地的工作作出評論,指出缺點,并給出更改建議。此外尼古拉還知人善任,在他執政期間,俄羅斯出現了一大批治國能臣。

繼位

亞曆山大一世沒有子嗣,這樣在亞曆山大之後的皇位,本應由二哥康斯坦丁繼承。但是康斯坦丁娶了波蘭的一位女公爵為妻,也就是成為門第不當的婚姻。在當時的歐洲,高等貴族的這類婚姻不被法律承認,康斯坦丁等于是為此門婚姻放棄了繼承權,而且他也沒有子嗣,這樣皇位隻能由尼古拉來繼承。

1825年11月17日,亞曆山大一世病逝于塔甘羅格。聖彼得堡的大臣們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并擁戴康斯坦丁做皇帝,但康斯坦丁本人不願繼位,宣布将皇位讓給尼古拉。尼古拉也不願意繼承皇位,反而向康斯坦丁宣誓效忠。哥倆就這樣推來推去,俄羅斯帝國從11月17日至12月14日這25天時間裡,實際上處于無人統治的狀态。當康斯坦丁和尼古拉二人互相推讓之際,一些貴族和軍隊中的部分高級軍官策劃發動政變。政變的組織者起初計劃讓皇帝退位,逮捕皇帝全家,後來又把目标改為逼迫尼古拉把皇位讓給康斯坦丁,強迫元老院通過組織臨時政府、廢除農奴制、廢除貴族特權等法令。結果發動起義的軍官拖延不決,遲遲沒有采取果斷行動,最後政變的兩位主要組織者竟然拒絕參加起義。

12月14日,由近衛軍和海軍官兵們組成的起義者隊伍在樞密院廣場上結成戰鬥隊形,包圍樞密院,發動了政變。聖彼得堡總督試圖幹涉政變,但被起義隊伍驅逐,并誤傷緻死。剛剛繼位的尼古拉一世認識到他在軍隊和大臣們中間的威望很低,加上不願在登基大典這一天動用武力,使自己的威望掃地,于是就采取了懷柔政策,不斷派出使臣和起義者談判,并且遲遲沒有向忠于他的近衛軍騎兵部隊下達鎮壓命令。

起義者一方組織混亂,缺乏能夠果斷采取行動的領袖人物,盡管在一天之内又數次機會可以占領冬宮,逮捕沙皇全家,完成政變,但他們也隻是像示威一樣,盤踞在宮前廣場上,寄希望于尼古拉一世能主動做出讓步。

雙方就這樣對峙到傍晚,局勢變得緊張起來:這個政變的結局或者是尼古拉一世主動退位,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或者是出動軍隊,鎮壓起義。無論如何,這個政變不可能拖到第二天。最終尼古拉一世決定,對起義者開始鎮壓。

尼古拉一世調來了炮兵部隊,向集結在廣場上的起義軍開炮。在遭到沙皇近衛軍炮兵的打擊、騎兵的沖鋒之後,起義部隊四散潰逃,政變失敗。夜幕降臨的時候,政變的喧嚣徹底平靜下來,街頭上留下了上百具屍體。由于政變是在十二月份,起義者被稱作"十二月黨人",這次起義也就相應地被叫做"十二月黨人起義"。起義當天有1271人死亡,起義遭到鎮壓後又有上百人被判刑。

十二月黨人的起義吓壞了尼古拉一世。在正式登上俄羅斯帝國皇位的那一天開始,尼古拉一世就不遺馀力地扼殺一切革命和變革思想。赫爾岑曾說尼古拉一世"隆重地用絞刑架開始了統治"。

性格

尼古拉自幼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但是和他的兩位哥哥一樣,隻是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知識,而且對學業表現得也不是很熱心。尼古拉不喜歡讀書,但對軍事很着迷,看過很多軍事方面的書籍,而且還研究過建築學。尼古拉在青年時代曾在軍中服役,和戰友們的關系不好,大家都認為尼古拉是一個冷酷自私而且傲慢自負的人。

尼古拉是個虔誠的東正教徒,嚴格遵守東正教教規,很能約束自己,從不錯過任何一個宗教活動。尼古拉不吸煙,也讨厭周圍吸煙的人;從不飲用烈性酒,每天都堅持散步,從事鍛煉。每天尼古拉的生活就像一架有規律的時鐘。

尼古拉記憶能力超群,工作勤奮,每天的工作時間都達到16至18小時。他崇尚嚴明的紀律,反複強調法律和秩序,經常親自巡視軍隊、教育機構和國家機關,每次巡視都要對當地的工作作出評論,指出缺點,并給出更改建議。此外尼古拉還知人善任,在他執政期間,俄羅斯出現了一大批治國能臣。

他是一個典型的獨裁者。從兒時一直到死始終喜愛軍隊,幾乎達到發狂的程度。他的一切活動包括日常生活在内,都很缜密和精确。他把一副幾乎無法承受的重擔壓在自己肩上,足足支撐了30年。他采取純粹軍國主義和官僚主義的統治方法。他的周圍都是軍人,在位後期他的直接助手幾乎沒有一個文職人員。

他派專使到俄羅斯各地去執行特殊使命,這些專使大都是跟随他左右的将軍。但在這種鐵的紀律的背後卻是極端的腐敗和混亂。尼古拉一世在處理國家事務時往往越過正式的渠道,他最讨厭審議、磋商或其他程序上的拖延,他嚴重地削弱了大臣會議、國家會議和參政院的作用,愈來愈依賴于在他直接和絕對控制下能夠立即執行他的意圖的特殊官僚機構。他經常利用在正常國家機器之外的特别委員會,這些委員會總是由他最信賴的幾名助手組成。

内政

尼古拉一世所有政務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鞏固中央集權,盡可能地把所有權力抓在自己手中。為此尼古拉一世下诏,成立皇帝個人的機要處,下設六個部門:一處負責皇帝的文件起草和收發,二處負責俄羅斯帝國司法工作,三處是秘密警察機關,擁有龐大的編制和極大的權限,三處的領導人同時也兼任内務部部長。四處負責俄羅斯的學校和慈善機關的工作,五處專門負責農民問題,六處專門負責高加索事務。

尼古拉一世是君主專制的堅定維護者,盡全力鏟除一切有可能危害他統治的苗頭。在鎮壓了十二月黨人起義之後,尼古拉一世在俄羅斯境内開展了大規模的搜捕。他無法信任貴族階層,總是懷疑貴族和高層軍官們要醞釀政變,所以他把目光轉向官僚階層,商人和自由農,希望争取到他們的支持,鞏固自己的統治基石。尼古拉一世開始着手解決農奴制問題,通過一系列法令減輕了農奴的負擔,并小心翼翼地制定了農奴制度改革的措施,但這些措施一直沒有得到實施。。因為他認為“現在去觸動它還是一件更加有害的事情”。

1829年,尼古拉一世加冕,宣布自己是波蘭國王。此時在整個俄羅斯帝國版圖内,隻有波蘭享有最廣泛的自治。1830年至1831年間,波蘭爆發了争取民族獨立的愛國起義,但很快起義軍就被鎮壓下去。起義失敗後,尼古拉一世宣布取消波蘭王國的自治地位,解散了波蘭議會和軍隊,開始在波蘭境内推行俄制計量單位并用盧布取代原來的波蘭貨币。此外還重新對波蘭進行了行政劃分,波蘭被分割成為幾個省,統統并入俄羅斯。

在内政方面,尼古拉一世除了鞏固皇權以外,可以說基本毫無建樹。但盡管這樣,俄羅斯當時還是處在上升期,經濟不斷發展,1837年就建成了俄羅斯的第一條鐵路。尼古拉一世成為俄羅斯的第一個火車司機:在鐵路開通的典禮上,尼古拉一世親自登上火車,向爐子裡添了幾鍬煤,鳴響了汽笛,将火車緩緩駛出站台。

文化

尼古拉一世在對内政策上,在文化方面主要是采取鉗制措施。尼古拉一世時期的俄羅斯,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社會階層--知識分子。當時俄羅斯的知識分子大多數出身于貴族家庭,受到西方進步思潮的影響,看到俄羅斯政治制度、社會發展和科學技術的落後,急于通過改革或者革命手段來改變俄羅斯。逐漸俄羅斯知識分子分化為兩大陣營:西方派和本土派。西方派以赫爾岑為代表,主張繼續走彼得一世的道路,在政治和經濟體制上向西方學習,把俄羅斯改造成為一個歐洲國家;而本土派以哈米亞科夫為代表,主張鑒于俄羅斯有獨特的曆史和宗教傳統,有獨特的國情和現實社會政治環境,俄羅斯必須走有别于歐洲各國的發展道路。

為了更好地控制思想,防止變革思潮的蔓延,尼古拉一世任命以保守聞名的聖彼得堡科學院院長烏瓦羅夫為教育部長。烏瓦羅夫頒布了多項法令,禁止貴族子弟去西歐留學,禁止從西歐進口書籍,停止在大學給學生們講授哲學,頒布了嚴厲的報刊審查法令,被世人稱為"鑄鐵般的報刊審查制度"。後來根據這項法令,幹脆禁止發表任何帶有政治觀點的文章。1848年歐洲革命爆發後,俄羅斯更加緊了對報刊的審查。

外交

尼古拉一世在外交方面回到了以神聖同盟為外交支點的思路上,加緊了對歐洲革命運動的鎮壓。就在尼古拉一世時期,俄羅斯獲得了"歐洲憲兵"的稱号。歐洲1848年革命期間,尼古拉一世曾應奧地利帝國的請求,向匈牙利派出10萬人的軍隊,鎮壓了拉約什·科蘇特領導的匈牙利争取獨立的起義,從而防止了奧地利帝國的分裂。

但奧地利并未因此對俄羅斯感恩戴德,在此後不久爆發的克裡米亞戰争中,奧地利擔心俄羅斯在巴爾幹半島的擴張,因此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尼古拉因此說自己是天下最傻的人,居然相信國家間還有道義。奧地利帝國在同拿破侖的戰争中曾是俄羅斯可靠的盟友,現卻成為敵人,關系全面破裂。直至兩個帝國都在一戰後解體,俄羅斯和奧地利的關系也沒能緩和。

俄羅斯在1806年至1812年、1828年至1829年兩次對土耳其的戰争中,沉重地打擊了奧斯曼帝國,土耳其日漸衰落。按照俄羅斯的要求,俄羅斯皇帝成為土耳其境内所有基督教徒的保護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還被迫在1830年承認希臘獨立,同時給予塞爾維亞、摩爾達維亞等地廣泛自治。

尼古拉一世計劃組織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徹底擊敗土耳其。為此他還拉攏英國維多利亞女王一起瓜分這個病人的财産。俄羅斯咄咄逼人的擴張勢頭引發了歐洲列強的不滿和猜忌,他們擔心強大的俄羅斯會對歐洲構成威脅,于是法國的拿破侖三世和英國的外相帕麥斯頓勾結起來,開始在政治上孤立俄羅斯。

敗亡

1853年,俄土戰争爆發,俄羅斯海軍在帕維爾·斯捷潘諾維奇·納希莫夫海軍上将的出色指揮下,在錫諾普海戰重創土耳其軍隊,取得了輝煌的勝利。1853年俄土海戰也是戰争史上最後一次帆船戰艦的大型海戰。1854年,英法聯軍開始幹涉俄土戰争,派出軍隊支援土耳其。俄羅斯因為被落後的封建農奴制拖後腿,在技術裝備方面明顯落後于英法兩國,因而盡管俄軍官兵英勇奮戰,但仍節節敗退。1854年,英法聯軍在克裡木半島強攻登陸,開始圍困塞瓦斯托波爾要塞。

1855年年初,克裡米亞戰争已經進行到關鍵時刻,俄羅斯帝國敗局已定,不甘受辱的尼古拉一世招來長子亞曆山大,無限感慨地對自己的繼承人說:“為俄羅斯服務吧。我本想把最困難、最沉重的擔子挑起來,把—個和平的、一切安排就緒的、幸福的王國交給你,但上帝作了另一種安排。”2月18日午夜,尼古拉一世命令給莫斯科、基輔、華沙同時發報:“皇帝正在死去,并向所有的人道永别。”

家庭

尼古拉一世于1817年娶普魯士公主,腓特烈·威廉三世與梅克倫堡-施特雷利茨的露易絲的長女弗雷德裡卡·路易莎·夏洛特·威廉明娜(亞曆山德拉·費奧多蘿芙娜),兩人有十個子女,有七個子女活至成年:

亞曆山大二世(1818-1881),1841年與黑森-達姆施塔特的瑪克茜米蓮妮·威廉明妮·奧古斯塔·蘇菲·瑪麗公主結婚,有六子二女。

瑪利亞·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19-1876),1839年與約瑟芬皇後的孫子,馬克西米利安·德·博阿爾内結婚,有四子三女。

未命名的女兒(1820-1820),夭折。

奧爾加·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22-1892),1846年與符騰堡國王卡爾一世結婚,無子女。

未命名女兒(1823-1823),夭折。

亞曆山德拉·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25-1844),1844年與黑森-卡塞爾選侯弗雷德裡希·威廉結婚,童年死于難産。

葉麗莎維塔·尼古拉耶芙娜女大公(1826-1829),夭折。

康斯坦丁·尼古拉耶維奇大公(1827-1892),海軍元帥,1848年與薩克森-阿爾滕堡公主亞曆山德拉·弗雷德裡卡·亨麗埃特結婚(亞曆山德拉·伊奧絲耶芙娜),有四子二女。

尼古拉·尼古拉耶維奇大公(1831-1891),陸軍元帥,1856年與奧爾登堡的亞曆山德拉·彼得羅芙娜結婚,有兩子。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大公(1832-1909),陸軍元帥,1857年與巴登的塞西莉公主(奧爾加·費奧多羅芙娜),有六子一女。

人物死亡

1855年年初,尼古拉一世穿着單薄的軍服檢閱部隊,患上了感冒,結果變成了急性肺炎。1855年2月18日,尼古拉一世病逝。另有傳聞說,因為尼古拉一世看到克裡木戰争的災難性後果,自己服毒自殺了。

尼古拉的兒子亞曆山大繼位,成為俄羅斯帝國的第十二位皇帝,史稱亞曆山大二世。

與普希金

俄羅斯的偉大詩人亞曆山大·普希金一生的主要創作活動正好集中在尼古拉一世統治期間。鑒于普希金的盛名,尼古拉一世無法對他采取嚴厲的審查措施,不得不在表面上做出一些讓步。1826年9月,尼古拉一世接見了剛剛從流放地歸來的普希金。在會見中,普希金直言不諱地說道,他曾希望在12月14日那天和十二月黨人站在一起。尼古拉一世沒有發怒,反而神态溫和地表示,現行的書報審查制度不适用于普希金本人,普希金有完全的創作出版自由(事實表明,尼古拉一世個人擔任了普希金的書報檢查官)。在會見結束後,尼古拉一世當着周圍的人盛贊普希金,把普希金稱為"俄羅斯最聰明的人"。(普希金在決鬥身亡後,尼古拉一世的表現極為冷淡。)

尼古拉一世從未真正信任過普希金,私下裡把普希金稱作是"自由派分子的領袖",下令第三處的秘密警察對普希金進行跟蹤。而普希金在流放歸來的最初歲月裡,對皇帝做出的親和表态大為鼓舞,把尼古拉一世當作一位開明君主,并創作了一系列有關尼古拉一世的作品。但很快普希金就察覺到了尼古拉一世的兩面手法,對沙皇的态度冷落了下來。在1834年的日記裡,普希金對尼古拉一世做出了著名的評語:"在他身上有很多士官長的東西和不多的彼得一世"。

為了更好地控制普希金,尼古拉一世任命普希金擔任宮廷侍衛,使得詩人整天盤桓在宮廷中,為公職而疲于奔命。普希金在決鬥中身亡後,尼古拉一世替普希金償還了他生前欠下的債務,并給普希金的遺孀和子女支付了大筆供養金。但是另一方面尼古拉一世在各方面限制各類紀念普希金的活動,限制普希金作品的出版,總之力圖把普希金的影響縮減到最小。

上一篇:黃克強

下一篇:蓮佛美沙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