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

漢語漢字
尤(拼音:yóu),漢語一級通用規範漢字(常用字)。此字始見于商代甲骨文,古字形從“又(指手)”上加一短橫,這一短橫一說像生疣(一種皮膚病)的樣子,一說像多指的樣子。是“疣”的初文。疣和多指在人體是多餘的、不正常的,故引申為過錯,由過錯又引申為指責。疣和多指是突出于皮膚的,所以又引申為突出、異常、特别,後世多用此義。[2]
  • 中文名:尤
  • 拼音:yóu
  • 部首:尢
  • 字碼:5C24
  • 五筆:DNV
  • 倉颉:IKU
  • 鄭碼:GR
  • 筆順:橫、撇、豎彎鈎、點
  • 字級:一級(編号:0098)
  • 平水韻:下平十一尤
  • 筆畫:4
  • 部首筆劃:3
  • 四角号碼:43012
  • UniCode:U 5C24
  • 字形結構:獨體字,獨體結構
  • 異體字:?、尢
  • 造字法:指事字
  • 注音字母:ㄧㄡˊ

文字源流

指事字。甲骨文中的“尤”字主體為手形(作“又”字),手上多出一短橫,是指事符号。這一短橫代表的形象,有兩說。一說像多指症患者多出的手指;一說像手上生出的贅疣,是一種由病毒引起的皮膚病。

金文中的“尤”與甲骨文相似,基本沒有變化。篆文把甲骨文中手指上的一撇延長,隸書、楷書将筆畫平直化,成為現代的“尤”字。

“尤”的本義應是手上所生贅疣,但這個意思不常用,後來為其專造“疣”字。無論是多指還是贅疣,都是病态,所以“尤”引申指罪過、過失。“尤”從罪過、過失引申為認為誰有罪過、過失,即怪罪、責怪,如成語“怨天尤人”。多指和贅疣都是突出于皮膚上的,所以“尤”又引申為突出的、超過一般的。虛化為副詞後,意思是特别、格外,相當于現代漢語雙音詞“尤其”。

詳細釋義

詞性

釋義

英譯

例句

例詞

名詞

過失;罪過。

 

《易·贲卦》:“匪寇婚媾,終無尤也。”

效尤

《詩經·小雅·四月》:“廢為殘賊,莫知其尤。”

特異、突出的人或事物。

 

明·徐渭《宴遊西郊詩》序:“舉其尤者,他可知矣。”

 

(Yóu)姓氏用字。

 

 

 

動詞

責備;怪罪。

blame

唐·劉言史《苦婦詞》:“氣哕不發聲,背頭血涓涓,有時強為言,祇是尤青天。”

怨天尤人

親近;喜愛。

linger

唐·羅隐《春日湘中題嶽麓寺僧舍》詩:“欲共高僧話心迹,野花芳草奈相尤。”

 

宋·柳永《如魚水·帝裡疏散》詞:“莫閑愁,共綠蟻紅粉相尤。”

形容詞

特異的;突出的。

outstanding

《莊子·徐無鬼》:“南伯子綦隐幾而坐,仰天而噓。

擇尤;無恥之尤

《新唐書·李绛傳》:“比谏官多朋黨,論奏不實,皆陷謗讪,欲黜其尤者,若何?”

驚異;奇怪。

 

《左傳·昭公二十一年》:“公飲之酒,厚酬之,賜及從者。司馬亦如之。

 

副詞

表示程度,相當于“尤其、格外”。

particularly

《史記·樗裡子甘茂列傳論》:“方秦之強時,天下尤趨謀詐哉。”

尤甚;尤為;尤妙

宋·歐陽修《醉翁亭記》:“其西南諸峰,林壑尤美。”

猶;還(hái);尚且。

 

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汝時尤小,當不複記憶。”

 

(表格信息來源:《漢語大詞典》 《現代漢語詞典》 《漢語大字典》)

古籍釋義

說文解字

【卷十四】【乙部】羽求切(yóu)

(尤)異也。從乙又聲。

【注釋】徐鍇注:“乙欲出而見閡,見閡則顯其尤異也。”

說文解字注

(尤)異也。從乙,又聲。羽求切,古音在一部。讀如怡。

廣韻

羽求切,平尤匣 ‖ 尤聲之部(yóu)

尤,過也。甚也。怨也。多也。《說文》:“異也。”又姓,出《姓苑》。羽求切。九。

康熙字典

【寅集上】【尢部】尤;康熙筆畫:4畫;部外筆畫:1畫

古文:怣

(yóu)《唐韻》《集韻》羽求切。《韻會》疑求切。《正韻》于求切。并音郵。

《說文》:尤,異也。從乙又聲。徐曰:乙欲出而見閡,則顯其尤異者也。司馬相如《封禅文》:未有殊尤絕迹可考於今者。注:尤,異也。一曰甚也,過也。

又《廣韻》:怨也。《詩·鄘風》:許人尤之,衆稚且狂。《左傳·僖二十四年》: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又最也。《莊子·徐無鬼》:夫子物之尤也。注:言於人物之中稱之為最。

又蚩尤,黃帝臣。帝與戰於涿鹿,殺之。今畫其形於旗上,名蚩尤旗。又彗星亦名蚩尤旗。

又姑尤,齊東界二水名。《左傳·昭二十年》:聊攝以東,姑尤以西。

又姓。見《姓苑》。

又《集韻》通作郵。《詩·小雅》:不知其郵。《前漢》成帝诏:以顯其郵。

又葉戶恢切,音回。《詩·小雅》:廢為殘賊,莫知其尤。葉上梅。

又葉與之切,音怡。《詩·鄘風》:大夫君子,無我有尤。葉下之。

又葉以諸切,音餘。《道藏歌》:日月粲華晖,如光照真符。億兆不同劫,千載莫之尤。

字形書法

字形對比

書法欣賞

音韻集成

中上古音

時代

聲韻系統名稱

韻部

聲母

韻母

先秦

高本漢系統

 

ɡ

i̯ŭɡ

王力系統

ɣ

ǐwə

董同龢系統

ɣ

juə̆ɡ

周法高系統

ɣ

jwəɣ

李方桂系統

gw

jəg

西漢

 

 

 

東漢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後期北齊

尤侯幽

 

jou

齊梁陳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拟音/高本漢系統

 

j

i̯ə̯u

拟音/王力系統

 

ɣ

ǐəu

拟音/董同龢系統

 

ɣ

ju

拟音/周法高系統

 

j

iəu

拟音/李方桂系統

 

j

ə̆u

拟音/陳新雄系統

 

j

ǐou

韻書集成

韻書

字頭

小韻

韻攝

聲調

韻目

聲母

聲類

開合

等第

清濁

反切

拟音

廣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開口呼

三等

次濁

羽求切

ɣju

集韻

平聲

下平十八尤

雲/匣

 

開口呼

三等

全濁

于求切

ɣiəu

禮部韻略

 

 

平聲

 

 

 

 

 

于求切

 

增韻

 

 

平聲

 

 

 

 

 

于求切

 

中原音韻

 

陽平

尤侯

 

齊齒呼

 

全清

 

iəu

中州音韻

 

 

平聲

尤侯

 

 

 

 

 

移鸠切

 

洪武正韻

 

平聲

十九尤

 

 

次濁

于求切

oiou

分韻撮要

 

陽平

第五修叟秀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