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鼠

小家鼠

鼠科鼠屬動物
小家鼠(學名:Mus musculus)為鼠科中的小型鼠,分布很廣,遍及各地,是家栖鼠中發生量僅次于褐家鼠的一種優勢鼠種。種群數量大,破壞性較強。小家鼠适應性強、行動敏捷,主要活動于居民住宅區的室内及室周環境,是最常見的家栖鼠種之一。另外,小家鼠不但是世界上使用量最大的實驗小鼠的祖先,也是人獸共患病的主要動物傳染源和動物宿主之一。
    中文名: 拉丁學名:Mus musculus Linnaeus 别名: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哺乳綱 亞綱:真獸亞綱 目:齧齒目 亞目:鼠形亞目 科:鼠科 亞科:鼠亞科 族:鼠族 屬:鼠屬 亞屬: 種:家鼠 亞種:小家鼠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小家鼠 别稱:鼷鼠、小鼠、小耗子、米鼠仔

形态特征

體形小,體重12~30克不等,體長60-90mm,尾長等于或短于體長,後足長小于17mm,耳短,前折達不到眼部。乳頭5對,胸部3對,鼠蹊部2對。和其它體形差不多大的鼠種(如黑線姬鼠、小林姬鼠)主要區别特征是:小家鼠上颌門齒内側,從側面看有一明顯的缺刻。毛色變化很大,背毛由灰褐色至黑灰色,腹毛由純白到灰黃。前後足的背面為暗褐色或灰白色。尾毛上面的顔色較下面深。

生活環境

小家鼠是人類伴生種,栖息環境非常廣泛。小家鼠主要是家栖性鼠種,然而,來自不同地理環境和不同研究者的報道差異較大。有文獻報道,在規模較大的家禽養殖地,往往可以捕獲到數量較多的小家鼠,而農田以及農田和牧場邊界的小家鼠往往是沿着河岸從家禽養殖地遷移達到的。據報道,在美國密西根州等地,在農作物成熟和收割期間,由于豐富食物的誘導,小家鼠常常頻繁活動在高粱地、玉米地和大豆種植區等農業耕作區,尤其喜歡栖息在收割後的作物堆中。科學家比較各種地理景觀和生境後發現,小家鼠更傾向于栖息與活動在人工建築和人造景觀的環境。

在小家鼠與其他鼠類(如姬鼠屬,Apodemus)的同域分布區,小家鼠在城鎮的數量較多,而姬鼠類在鄉村環境較多見。有對比研究發現,在城鎮居民住宅區和建築區附件的空地(面積約500m2,除了植物外,還有垃圾堆、磚瓦片、木材和金屬碎片等生活垃圾和廢物)捕獲到大量的小家鼠,夏秋季節最高,且這些小家鼠可以全年繁殖;而在城鎮空曠區域(僅有植物,沒有任何建築物和生活垃圾等,面積至少10000m2的空曠區域),小家鼠的數量稀少,雌性小家鼠幾乎沒有繁殖活動,無法建立小家鼠的穩定種群。

該項研究結果提示,小家鼠主要栖息與活動在人類幹擾較大的居民生活區及其附近區域,而在人類幹擾較少的城鎮空曠區域往往數量較少,繁殖受限,難以建立穩定的種群。來自英國學者的研究表明,小家鼠生活習性比較靈活,既能與人類共生栖息,又能與人非共生栖息,這一特性使之能夠适應和擴散不同環境,成為遍布全球的鼠種之一。

分布範圍

小家鼠原本是古北界種類,但通過它與人類的密切關系得到在全球範圍内廣泛的分布。該品種普遍分布在所有大洲(除南極洲外),并已進駐北美、南美、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以及澳大利亞和許多大洋島嶼。

生活習性

屋栖

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小家鼠的蹤迹。住房、廚房、倉庫等各種建築物、衣箱、廚櫃、打谷場、荒地、草原等都是小家鼠的栖息處。

遷徙

小家鼠具有遷移習性,每年3~4月份天氣變暖,開始春播時,從住房、庫房等處遷往農田,秋季集中于作物成熟的農田中。作物收獲後,它們随之也轉移到打谷場、糧草垛下,後又随糧食入庫而進入住房和倉庫。

食性

小家鼠為雜食動物,但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尤其喜好面粉及面制食品。最喜食各種糧食和油料種子,初春也啃食麥苗、樹皮、蔬菜等,在蘋果貯藏庫,晝伏夜出,到處亂竄,對塑料袋小包裝、紙箱等破壞性較大。有時吃少籽草籽及昆蟲,食量小,對食物水分條件要求不嚴格。

夜行

小家鼠晝夜活動,但以夜間活動為主,尤其在晨昏活動最頻繁,形成兩個明顯的活動高峰。

社會

小家鼠營群居生活。雄性首領會在它的領土内和若幹雌性組成家庭,并和它們的後代一起生活;有時雄性間會發生領地的争奪。在一個小家鼠家族中很少看到相互争鬥,但是它們會一緻抵禦陌生的外來者。

繁殖方式

小家鼠繁殖力很強,一年四季都能繁殖,雖然野鼠可能隻有四月到九月的繁殖季節;以春、秋兩季繁殖率較高,冬季低。小家鼠一般全年均能繁殖,體重7克時即能性成熟,發情周期為4-6天之久,持續時間不到一天;雌性生産後又會經曆長達12-18小時的發情期。每窩一般可産5~8隻幼仔,甚至多達14隻幼仔。孕期20天左右,但如果遇到雌性哺乳的情況,可能會延長數天;一年可産仔6~8胎,每胎4~7隻。初生鼠于當年可達到性成熟并參與繁殖。一般能活到兩歲,但也有部分小家鼠擁有四年以上的壽命;野生小家鼠的壽命為12~18個月。

危害

小家鼠危害所有農作物,盜食糧食。主要危害期為作物收獲季節。危害時一般不咬斷植株,隻盜食谷穗,受害株很少倒伏。而在居民區内的危害很大,無孔不入,往往齧咬衣服、食品、家具、書籍,其他家用物品均可遭其破壞和污染。同時大量出入于人類的住所,可傳播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

文獻記載,新疆小家鼠是鼠疫、野兔熱(土拉菌病)、蜱傳回歸熱(螺旋體病)、北亞蜱傳斑點熱(立克次體病)、脈絡叢腦膜炎、狂犬病及一些腸道傳染病病原體的天然宿主。所幸上世紀北疆小家鼠曆次暴發未引起疫病流行。但随着人口密度和流動性增加,對人獸共患病的潛在危險必須提高警惕。鄰國哈薩克斯坦上世紀曾在小家鼠體内分離到鼠疫杆菌,而北疆小家鼠與該地小家鼠正是同一亞種;好在小家鼠染鼠疫後會在幾天内急促死亡,不能成為鼠疫菌常備宿主,可是它會經常參與黃鼠、沙鼠等主要宿主的動物病流行,因而仍有可能當“二傳手”傳染人類。

小家鼠的特殊性不在于形态上,而指的是其生态适應性甚強,一般滅鼠方法難以湊效。其生态适應甚強,主要表現在:雜食;運動方式多樣化,能跑、跳、攀登;造巢條件不高,在牆洞、壁縫中可栖息,在衣被、家具、雜物及草堆中也可營巢繁殖;活動規律和節奏可随環境條件而很快地改變;雖嗜溫,但化學調溫能力甚強,對較低溫度也能耐受等。此外,其攝食行為是間歇性的,每次取食量很少,給毒餌滅鼠帶來一定困難。

防治

生物防治

在野外,小家鼠在世界各地都有天敵,包括貓,狐狸,黃鼠狼,白鼬,鼬,大蜥蜴,蛇,鷹,隼,貓頭鷹等。在藥物控制鼠害的基礎上增加小家鼠天敵數量,如鷹架招鷹、放養沙狐等方法,是有效控鼠途徑。

環境防治

因小家鼠栖息條件不高,很小的縫隙裡即能栖居,少量食物即能維持生命,因此,生态學滅鼠措施對它的影響較大,但工作必須細緻、深入,諸如做到室内無洞,無縫隙,經常清除雜物,整理抽屜、書櫃等;否則,它仍能維持一定的數量。

器械滅鼠

小家鼠型小體輕,對所用捕鼠工具的靈敏度一定要高,鼠夾用小号,布放地點之間小于2m;用鼠籠時籠網眼要小。群衆使用的碗扣、壇陷等方法效果也好;用粘鼠膠或粘蠅紙捕捉,安全有效。

其他除鼠方法

小家鼠秋季多聚集在稻草堆下,可翻開草堆捕殺;機械捕殺,一般捕鼠工具都适用,用捕鼠籠時網孔不能太大。将室内小家鼠能夠隐蔽的縫隙皆予堵塞;室内櫃子、箱子也予墊高,并使其離牆有一段距離,家具、櫥櫃、糧倉等關嚴,不留縫隙。戶外的草堆墊高。小家鼠便無處藏蔽,而易于發現和消滅。農田應鏟除不必要的雜草。

姚偉蘭等人則探讨了不同環境小家鼠的防制方法。他們分别在三種環境中采用不同的防制方法和效果測定,以探讨城鎮小家鼠的防制措施:倉庫類環境選用0.2%敵鼠鈉鹽稻谷毒餌和0.015%溴敵隆水劑進行防制;辦公室環境利用粘鼠膠進行防制;住宅類環境則采用小家鼠防制箱進行防制。實驗結果表明,溴敵隆水劑防制效果達88.22%以上,而敵鼠鈉鹽稻谷隻有40%-50%的效果;粘鼠膠及小家鼠防制箱均能達到安全、長期有效的控制效果。

主要價值

小家鼠是當今實驗小鼠的祖先。目前所用的小白鼠等實驗小鼠主要是從小家鼠馴化和培育出來的。小家鼠在遺傳特征上與人類存在部分相似性,且生長繁殖快,培育容易,培育成本低,在醫學科學研究中,小家鼠常作為人類疾病的模型而廣泛被使用。

1902年,哈佛大學布塞研究所的William Emest Castle首次将小家鼠作為遺傳變異相關研究的研究對象,使得小家鼠正式從寵物農場進入實驗室。目前從小家鼠馴化和培育出來的實驗小鼠品系很多,根據其遺傳特性分為:近交系(純品系)、突變系、雜交一代和封閉群(遠交群)。由于近交系小鼠具有基因型和遺傳特征一緻、個體間差異小和反應性一緻等優點,它已成為現代醫學科學研究的理想實驗材料之一。

保護級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上一篇:石雀北方亞種

下一篇:南美鐵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