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城

宛平城

北京市豐台區轄鎮
宛平城在盧溝橋東,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開建,曆三年而成,原為軍營,後漸遷商肆民居,明清時稱拱北城、拱極城。1928年12月,因宛平縣已改隸河北省,故而将宛平縣公署由北平市内遷至拱極城,從此改名宛平城。解放初期宛平縣仍隸屬河北,1952年重新劃歸北京,并撤銷縣級建置,其原轄地區先後劃入豐台區、京西礦區(門頭溝區)、房山縣(區)、大興縣、海澱區,石景山區,其中宛平城歸豐台區管轄。[1]
  • 中文名:宛平城
  • 外文名:
  • 地理位置:
  • 氣候條件:
  • 開放時間:08:00-17:00
  • 門票價格:
  • 占地面積:208000
  • 著名景點:盧溝橋
  • 别名:城内街
  • 行政區類别:鄉、鎮
  • 所屬地區:北京
  • 地理位置:盧溝橋東
  • 下轄地區:城内街 南後街
  • 政府駐地:盧溝橋永定河畔
  • 郵政區碼:100165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北京

曆史沿革

明末崇祯年間,為防範農民軍進擊京師,朝廷命禦馬監太監武俊于公元1638年-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居永定河東岸,正臨盧溝橋,直扼京畿咽喉要道。宛平城作為衛城,形制結構與普通城池不同,城内初始并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施,并僅設東西兩座城門,東為“順治門”,西為“永昌門”(清代改為“威嚴門”),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但“局制雖小,而崇墉百雉,俨若雄關”。明清期間及民國初期,宛平城均在宛平縣轄區内,但非縣治所在地,而宛平縣作為京師附廓兩縣(另有大興縣,今北京市大興區)之一,為京師屬地(北平府、順天府、京兆地方)。1928年,廢除京兆地方,設置北平市,宛平縣劃歸河北省,其縣署由北京城内遷到拱極城,自此改稱宛平城,并成為縣治所在地。

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演習,并進而挑起事端炮轟宛平城,“七七事變”就此爆發。事變爆發前夕,駐守宛平城的為國民革命軍第29軍110旅第219團3營及保安第1旅第2團第2營,共1400餘人,裝備有自動步槍、輕機關槍、重機關槍和輕重迫擊炮等武器,另有駐守長辛店高地的中國守軍可以迫擊炮和大炮援戰。1937年7月8日淩晨,日軍進攻盧溝橋和宛平城,遭中國守軍堅決反擊。此後日軍以協商解決為緩兵之計,暫緩攻擊,7月11日後戰事再次因日軍炮轟升級。7月28日下午,中國軍隊在南苑戰鬥中失利,次日,日軍即發起對宛平城及盧溝橋的總攻。29日雙方激戰竟日,至傍晚,日軍工兵炸毀宛平城東門,日軍遂突入城内,經激烈巷戰,中國軍隊于晚八時三十分左右完全退出宛平城,宛平城遂告失陷。至今離宛平城不遠的大棗山上還矗立着抗日英雄趙登禹将軍的陵墓。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宛平城随同北平一起光複。

解放初期宛平縣仍隸屬河北,1952年重新劃歸北京,并撤銷縣級建置,其原轄地區先後劃入豐台區、京西礦區(門頭溝區)、房山縣(區)、大興縣、海澱區,石景山區,其中宛平城歸豐台區管轄。1965年宛平城連同盧溝橋被列為國家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豐台區政府公布宛平縣衙為豐台區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中央決定在宛平縣城内建中國人民抗日戰争紀念館,并将宛平縣衙舊房拆除。2004年複建宛平縣衙。

2021年12月24日,宛平城被确定為北京首批市級黨員教育培訓現場教學點之一。 

地理位置

宛平城西的盧溝橋是北京進出内蒙古高原、南下中原的唯一通道,宛平城因其特殊地理位置,也成為南來北往的商旅必經之地。清代以來,宛平城西及永定河兩岸商戶逐漸遷建城内,相繼興建酒肆、茶樓、驿站和祭祀廟宇,打破了單純的軍營格局。宛平城是中國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明王朝為保衛京師,宛平城在盧溝橋東。明崇祯年建。宛平城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原名拱北城。是一座橋頭堡,1937年七七事變在這裡爆發。1984年重修了城牆、城樓和甕城。

旅遊景點

盧溝橋

盧溝橋位于天安門西南十五公裡的永定河上,它是北京地區現存的一座多孔聯拱大石橋,距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曆史。像這樣雄偉古橋在全國也是罕見的。

盧溝橋地處京都咽喉,為兵家必争之地。宛平城實為一座保衛京城的橋頭堡。 宛平縣始于遼代,明時與大興同為順天府的首縣。民國時宛平縣署設在城内。1928年才遷往拱極城,作為宛平縣縣城,1952年宛平縣撤消。宛平城的特點是:城内不設大街小巷,不設鐘樓鼓樓,也沒有集市廣場,隻有兩座城門、東門{吧治}、西門{永昌}。兩門都建有城樓,翁城和閘樓。城的四角各建角樓。城牆上有垛口,還設有兵房。盧溝橋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六月,明昌三年(1192年)三月建成。初名"廣利橋",後改稱"盧溝橋"。在國外也稱"馬可波羅橋",橋全長260米,寬9.30米,十個橋墩,十一孔。中心橋孔間距21.35米,東西兩岸間距16.49米。橋墩呈船形,進水一面有分水尖,每個尖上安置一根26厘米邊長三角鐵柱以迎擊洪水和冰塊,保護橋墩和橋身。出水一面砌成流線型,狀如船尾,減少水流對橋孔壓力。經試驗:這座古橋有較大的承載能力,曾通過429噸大型平闆車而無恙。

"盧溝曉月"是著名燕京八景之一。盧溝橋兩邊有望柱和欄闆,望柱281根,每個望柱上都有一石獅,石獅頭上、背上、腹部、爪下都藏有一石獅,形态各異。據古書《從海記》中說:"橋柱刻獅凡六百二十有七",共有大小石獅501個。這些獅子經曆了金、元、明、清、民國和新中國幾個時期的修補,融會了各個時期的藝術特征,成為一座石刻藝術博物館。橋東有一座曉月碑,乾隆皇帝在辛未年間在此禦題"盧溝曉月詩"。為了再現古橋風貌,1986-1987年修複盧溝橋時,特意保留了一段凹凸不平的橋面。在橋西北側雁翅上,有一座乾隆重葺盧溝橋碑,記載了乾隆五十年修葺盧溝橋的經過。此外,還有一座乾隆于甲酉年季春建的察永定河碑。盧溝橋史料陳列館裡陳列了盧溝橋的典故和在這裡發生的曆史事件,資料豐富,值得一看。

宛平城

宛平城 是我國華北地區唯一保存完整的兩開門衛城。明王朝為保衛京師,京,命禦馬監太監武俊于公元1638年-公元1640年主持修建此城。城分東西兩座城門,東為"順治門",西為"永昌門"(清代改為"威嚴門"),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城池總面積約20公頃防禦李自成進。宛平城除保留了侵華日軍炮轟的彈洞外,其餘建築都進行了修葺,已複建完工

1937年7月,盧溝橋事變爆發,宛平城成為"七·七事變"的曆史見證,至今城牆上還保留着當年日軍炮擊宛平城的彈痕。1961年國務院将其列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4年國家撥專款對城牆、東西城樓進行修繕;1987年向遊客開放。20世紀末,北京市政府決定恢複宛平城明、清時期原貌,包括将柏油街道恢複為青石地面等。

每年農曆八月十五,盧溝橋、宛平城還舉辦集賞月、小吃、文娛活動為一體的"盧溝曉月中秋廟會"。

相鄰景點

世界公園中華航天博物館 蓮花池公園 長辛店"二·七"紀念館 趙登禹墓 豐台藥王廟 雷鋒資料展覽館 萬芳亭公園盧溝橋 留法勤工儉學舊址七營房 大葆台西漢墓博物館 抗日戰争紀念館千手千眼觀音銅造像 王佐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 鎮崗塔峰香公壽塔 金土城遺址 盧溝橋史料陳列館 宛平城 宛平縣署舊址燕墩 金中都遺址 青龍湖。

交通信息

乘專17、77、96、97、310、309、339、392、452、458、459、661、662、624、715、971、952、978、983支路公交車或旅遊車至抗戰雕塑園站下車往北走300米即到。

所獲榮譽

2020年11月18日,被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評為首屆北京網紅人文景觀類打卡地。 

修繕工作

2021年12月,記者從豐台區獲悉,2022年豐台區将繼續推進宛平城解危和整體保護提升工程,計劃實施宛平城解危二期工程,并開展宛平城彈坑遺迹研究性修繕工作,一期修繕工作将以東002号彈坑為實驗點位進行,再根據修繕效果進一步制定第二期方案。

上一篇:珠峰大本營

下一篇:哲蚌寺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