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

孟母三遷

漢語詞語
孟母三遷,漢語成語,拼音是mèng mǔ sān qiān,即孟轲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出自《孟子題辭》。
    中文名:孟母三遷 拼音:mèng mǔ sān qiān 出處:漢·趙歧《孟子題詞》 用法:褒義,謂語 結構:聯合式

釋義

孟轲的母親為選擇良好的環境教育孩子,多次遷居。 (孟母三遷”的“三”字的意思為“多次、屢次”解釋,而不是簡單的“三次”的意思,因為孟子的母親是在三個地方之間搬遷,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屠、學。

成語用法

聯合式;作賓語、定語;褒義詞;形容教子有方。褒義詞

成語出處

漢·趙歧《孟子題詞》:“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成語辨析

“孟母三遷”的“三”字的意思為“多次、屢次”解釋,而不是簡單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親的确是搬遷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學宮之旁。不過作為引申義,“三”還是虛詞,泛指多次。“三”字類似的用法如“韋編三絕”等。

成語意義

故事原文:西漢·劉向《列女傳·卷一·母儀》:“孟子生有淑質,幼被慈母三遷之教。”

昔孟子少時,父早喪,母仉[zhǎng]氏守節。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學為喪葬,躄[bì],踴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處子也。”乃去,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處子也。”舍市,近于屠,學為買賣屠殺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處子矣。”繼而遷于學宮之旁。每月朔(shuò,夏曆每月初一日)望,官員入文廟,行禮跪拜,揖[yī,拱手禮]讓進退,孟子見了,一一習記。孟母曰:“此真可以處子也。”遂居于此。

成語辨析

“孟母三遷”的“三”字的意思為“多次、屢次”解釋,而不是簡單的“三次”的意思。本典故中孟子的母親的确是搬遷了三次,即:居住之所近于墓、近于市、近于屠、學宮之旁。不過作為引申義,“三”還是虛詞,泛指多次。“三”字類似的用法如“韋編三絕”等。

成語典故

典故其一

原文

鄒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踴躍築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複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譯文

孟子的母親,世人稱她孟母。孟子小時候,居住的地方離墓地很近,孟子學了些祭拜之類的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他的母親說:“這個地方不适合孩子居住。”于是将家搬到集市旁,孟子學了些做買賣和屠殺的東西。母親又想:“這個地方還是不适合孩子居住。”又将家搬到學宮旁邊。孟子學習會了在朝廷上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孟母說:“這才是孩子居住的地方。”就在這裡定居下來了。

字詞解釋

【舍】家。

【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

【踴躍築埋】玩起辦理喪事的遊戲。

【處子】安頓兒子的地方。

【乃】:于是,就。

【嬉】遊戲,玩耍。

【賈(gǔ)人】商販。

【炫賣】同“炫”,沿街叫賣,誇耀。

【徙】遷移。

【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

【徙居】搬家。

【及】等到。

【大儒】聖賢。

【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

【揖】作揖。

【遂】就。

【市】集市。

【居】家。

【卒】最終,終于。

典故其二

原文

孟子幼時,其舍近墓,常嬉為墓間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遂遷居市旁。孟子又嬉為賈人炫賣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處吾子也。”複徙居學宮之旁。孟子乃嬉為俎豆揖讓進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處吾子矣。”遂居焉。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

譯文

孟子小時候家離墓地很近,就常常玩辦理喪事的遊戲,他母親說:“這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于是搬遷到集市旁邊,孟子又做學商人賣東西的遊戲。他母親說:“這也不是我可以用來安頓兒子的地方。”又搬家到學堂旁邊。于是,孟子就又做些拱讓食物的禮儀的遊戲,他母親說:“這裡可以用來安頓我的兒子。”他們就在那裡住了下來。

成語寓意

良好的人文環境對人類的成長和生活而言是十分重要的。現代的人們不僅要求高品質的物質生活,更需要高品位的精神生活。

給人很多的思維.在個人空間,在居住方面,在社交圈裡.在生活中,環境造就人才,環境也淹沒才人。

環境重要,比如把一個剛出生的嬰兒交給一隻母狼去撫養,嬰兒長大後就具有狼的很多生活習性。

内因起主導作用,外因起決定作用。

說明社會環境與一個人、特别是青少年的成長有直接的關系。孟子後來成為大學問家,與社會環境對他的熏陶感染有很大關系。

空間應該适應、助益人的生長。在人們脫離不了市,不能任意選擇栖居的。

家庭教育對子女成長起重要作用。孟母三遷,說的足孟子母親為了教育孟子和為了孟子的成長而三次選擇居住環境的故事。這則故事又叫“孟母擇鄰”、“慈母擇鄰”。孔子認為:“裡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知?”(《論語·裡仁》)這和“孟母三遷”故事一樣,都強調了選擇居住環境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故事為曆代所稱述。如,東漢趙岐《孟子題辭》:“孟子生有淑質,風喪其父,幼被慈母三遷之教。”宋代蘇拭作《崔文學甲攜文見過》:“自言總角歲,慈母為擇鄰”。元代關漢卿《蝴蝶夢》:“想當年孟母教子,居心擇鄰;陶母教子,剪發待賓。”等等。“孟母三遷”成為後世母親重視子女教育的典型,影響至今。

孟母簡介

孟母(公元前392~公元前317年),孟子的母親仉(zhǎng)氏,戰國時鄒國人。

她克勤克儉,含辛茹苦,堅守志節,撫育兒子,從慎始、勵志、敦品、勉學以至于約禮、成金,數十

年如一日,絲絲入扣,毫不放松,既成就了孟子,更為後世的母親留下一套完整的教子方案,她本人也成為名垂千秋萬世的模範母親,在中國曆史上受到普遍尊崇。

黎民百姓傳頌着她的故事,文人學士為其立傳作贊,達官顯貴、孟氏後裔為其樹碑修祠,後人把她與北宋文學家歐陽修的母親歐母,“盡忠報國”嶽飛的母親嶽母、晉代名将陶侃的母親陶母列為母親的典範,号稱中國“四大賢母”,而且位居“賢母”之首。

太谷秧歌《孟母三遷》從編劇、作曲、導演、演出由太谷的文藝創作隊伍、劇團擔當,服裝、道具、舞美、燈光由北京和晉中的專業團隊設計制作,将傳統表演與現代舞美完美結合起來,相映成輝,這是對太谷秧歌的發展和提升,對太谷秧歌的發展有着深遠的意義。

孟子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着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并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

中文名:孟轲 外文名: Mencius 别名:孟子,子輿,子車,子居,亞聖 民族:華夏族 出生地:鄒(今山東鄒城市) 出生日期:公元前372年 逝世日期:公元前289年。

職業:學者,思想家 主要成就: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 代表作品:《孟子》 所處時代:戰國。

影響

孟母教子的影響頗為深遠,早在西漢時期韓嬰的《韓詩外傳》中,就用有關孟母的故事來解釋詩義,劉向的《列女傳》中,首次出現了“孟母”這個專用名詞。

東漢女史學家班昭曾作《孟母頌》,西晉女文學家左芬也作《孟母贊》 。

南宋時的啟蒙課本《三字經》引證的第一個典故就是“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一普及于封建社會後期的啟蒙讀物,雖經明、清學者陸續修訂補充,而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的故事始終冠于篇首。

山東監察禦使鐘化民《祭孟母文》贊揚道:“子之聖即母之聖”、“人生教子,志在青紫。夫人教子,志在孔子。古今以來,一人而已。”

随着孟母故事的廣泛流傳,封建統治者也竭力将其塑造成符合其需要的偶像,封建皇帝對其屢加封谥,直到乾隆二年(1737年)加封孟母為“邾國端範宣獻夫人”。

上一篇:釋然

下一篇:趙州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