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名言

孟子名言

2006年齊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孟子的思想集中反應在《孟子》一書中。“施仁政,行王道”是他政治思想的中心内容。他主張“以德服人”,反對暴力治國,認為隻有用“德”才能使人“心悅誠服”。
    書名:孟子名言 别名: 作者:孟子 類别:名人名言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齊魯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又名:儒家名典箴言錄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東周鄒國(今山東省鄒城市) 出生日期:約公元前372年 逝世日期:約公元前289年 叢書名:儒家名典箴言錄 職業:學者

基本内容

書名:孟子名言

出版社:齊魯;第1版(2006年9月1日)

叢書名:儒家名典箴言錄

平裝:100頁

開本:0開

isbn:7533317173

條形碼:9787533317171

内容簡介

凡一種文化,必有一種思想為之核心,其核心之思想,又必有一人物為之代表。吾中國傳統文化之核心為儒家思想,其代表即為孔子,此孔子之所以立于世界文化思想之林而垂之不朽也。儒家思想賴以保存者為儒家經典,而其思想之精粹往往濃縮于簡要之語句,辭約而旨豐,事近而喻遠,家弦戶誦,百讀不厭,此簡括之語句即世所謂“名言”是也。如《詩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投我以桃,報之以李”;“既明且哲,以保其身”;“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論語》“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多聞阙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孟子》“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君子不怨天,不尤人”;“吾善養吾浩然之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荀子》“贈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左傳》“多行不義,必自斃”;“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禮記》“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綜而觀之,實為吾中華民族人格之所在。夫儒家文化固以孔子為代表,其影響于中國曆史乃至世界曆史者至巨至深。唯儒家思想雖熔鑄于孔子,其淵源亦至深至遠。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繼軌周公,實為吾國傳統文化之集大成者。其所以為曆代尊為祖師,奉為準繩,要在于此,所謂“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者,非孔子不足以當之也。吾國自鴉片戰争以來,屢為外族所侵迫,割地賠款,卑躬屈膝,實為數千年來未有之奇恥大辱。奮發圖強,後生之責。

唯面對列國,或生自鄙之心,以為強國之路,在于全盤西化,甚或以國家落後歸咎于孔子,必欲去之而後快。真邯鄲學步之腐儒也。猶憶上世紀之末,有外國人所撰《學習的革命》一書,号稱“一天讀四本書”、“四至八周掌握一門外語”,真駭人聽聞之事,而國人大好其奇,争相購讀,創一天發行二十五萬冊之罕見記錄。此風雖驟來又複驟去,卻可見國人對于數千年學習成法已信心大減,甚至棄如敝屣。學習如是,餘可知也。然則,探讨儒家思想之現代意義,弘揚吾國傳統文化,實為當務之急。齊魯書社有鑒于此,撷取儒家經典之名言隽語,翻為今言,譯成英文,并配以圖畫,非單有益國人諷誦,亦且便于外國研習。其于吾國文化之繼承,功莫大焉,故樂為之序。二千又六年八月八日滕州杜澤遜于山東大學槐影樓。

關于孟子

孟子(Mencius)(前385年--前304年)名轲,字子輿,一字子車,子居,魯國鄒(今山東鄒城)人。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着有《孟子》一書。有《孟子》七篇傳世,為儒家經典之一。孟子師承子思,繼承、發揮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并稱為“孔孟”。性善論是孟子學說理論的出發點,其主要主張有“仁政”、“王道”理論。司馬遷認為《孟子》為孟轲自撰,“孟轲所如不合,退與萬章之徒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史記·孟荀列傳》)但也有觀點認為,從書中用語來看,其編定者極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

《孟子》共七篇,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南宋時朱熹将《孟子》與《論語》、《大學(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内容。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後來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到鄒國。三歲喪父,孟母将其撫養成人,孟母教子甚嚴,其“遷地教子”、“三斷機杼”等教子故事,成為千古美談,《三字經》裡有“昔孟母,擇鄰處”之說。

孟子師承子思,但推崇孔子,認為“自生民以來,未有盛于孔子也”。

孟子周遊齊、晉、宋、薛、魯、滕、梁列國,遊說他的“仁政”和“王道”思想。但由于當時諸侯各國忙于戰争,幾乎沒有人采納他的治國思想。

孟子是中國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思想對後世影響很大。

但他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韓愈的《原道》将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的人物開始,出現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的地位才逐漸提升。北宋神宗熙甯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為科舉考試科目之一,之後《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典。南宋朱熹将其與《論語》《大學》《中庸》合為“四書”。元朝至順元年(1330年),孟子被加封為“亞聖公”,以後就稱為“亞聖”,地位僅次于孔子。其思想與孔子思想合稱為“孔孟之道”。

相傳孟子是魯國貴族孟孫氏的後裔,幼年喪父,家庭貧困,曾受業于子思。學成以後,以士的身份遊說諸侯,企圖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到過梁(魏)國、齊國、宋國、滕國、魯國。當時幾個大國都緻力于富國強兵,争取通過暴力的手段實現統一。孟子的仁政學說被認為是“迂遠而闊于事情”,沒有得到實行的機會。最後退居講學,和他的學生一起,“序《詩》、《書》,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在孟子小的時候他的母親為了給他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給他找了3個地方。後人稱之為孟母三遷

在孟子生活的時代,百家争鳴,“楊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孟子站在儒家立場加以激烈抨擊。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對後世産生了極大的影響,被尊奉為僅次于孔子的“亞聖”。

孟子繼承和發展了孔子的德治思想,發展為仁政學說,成為其政治思想的核心。他把“親親”、“長長”的原則運用于政治,以緩和階級矛盾,維護封建統治階級的長遠利益。

孟子把倫理和政治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道德修養是搞好政治的根本。他說:“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後來《大學》提出的“修齊治平”就是根據孟子的這種思想發展而來的。

孟子把道德規範概括為四種,即仁、義、禮、智。同時把人倫關系概括為五種,即“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孟子哲學思想的最高範疇是天。孟子繼承了孔子的天命思想,剔除了其中殘留的人格神的含義,把天想象成為具有道德屬性的精神實體。他說:“誠者,天之道也。”孟子把誠這個道德概念規定為天的本質屬性,認為天是人性固有的道德觀念的本原。

圖書目錄

梁惠王章句上

梁惠王章句下

公孫醜章句上

公孫醜章句下

騰文公章句上

騰文公章句下

離婁章句上

離婁章句下

萬章章句上

萬章章句下

告子章句上

告子章句下

盡心章句上

盡心章句下

《孟子》有七篇十四卷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醜》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

但考諸《孟子》,孟轲所見時君如梁惠王、梁襄王、齊宣王、鄒穆公、滕文公、魯平公等皆稱谥号,恐非孟子自作時所為也;又記孟子弟子樂正子、公都子、屋盧子皆以“子”稱,也斷非孟子之所為,其編定者極可能是孟子的弟子。成書大約在戰國中期。

《孟子》行文氣勢磅礴,感情充沛,雄辯滔滔,極富感染力,流傳後世,影響深遠,成為儒家經典着作之一。

上一篇:紅毛氈

下一篇:了凡四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