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元皇太後

孝元皇太後

中國漢朝皇太後
孝元皇太後王政君(前71年-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漢元帝劉皇後,漢成帝劉骜生母。父王禁,母李親。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傳說她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親做過廷尉史(法庭書記),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王政君生于漢宣帝時,一生經曆七朝,曆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于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
    本名:王政君 别名: 字: 号: 所處時代:漢朝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職業:皇太後

人物簡介

孝元皇太後

王政君(前71年-13年),魏郡元城(今河北正定縣)人,漢元帝劉奭皇後,漢成帝劉骜生母。父王禁,母李親。王政君出身于官宦之家,傳說她的母親李氏夢月入其懷,遂有身孕,生下了政君,她的父親做過廷尉史(法庭書記),王禁嗜酒好色,娶了好幾個小老婆,生有四女八子,王政君的生母李氏失寵。

與王禁分手,改嫁荀安為妻,王政君從小失去母愛,長大後的政君,婉順賢慧。及笄就被她的父親嫁出去,未過門而丈夫病死,後改嫁給東平王做姬妾,未進王府門而東平王死。許嫁之人暴病而亡,父親王禁十分奇怪,找人算了一卦,算卦之人說:“你的女兒及富貴之命,将來所嫁之人一定是顯貴之人。”王禁很高興,便教政君寫字讀書,弄琴鼓鼓瑟。

公元前53年(漢宣帝甘露元年),政君十八歲那年,王政君應先入宮,适皇太子的愛妃司馬氏死,司馬良娣臨死前,對皇太子說:“妾本不該死,是那些妃嫔咒的。”司馬氏死後,劉奭十分悲傷,他想起司馬良娣的話,發誓不再接近嫔妃,漢宣帝怕太子憂傷過度,令皇後挑選五名宮女,供太子選妃,王政君位列于候選人中,她穿着一件繡着紅色花邊的豔服,剛好坐在最靠近太子的位子上,太子還陷于思今愛妃司馬氏的悲痛之中,無心選妃,皇後在旁邊催促,劉奭随便指着靠近自己身邊的一位宮女,皇後看王政君長相還算說得過去,更何況皇太子點頭,于是就忙命人将王政君送到東宮。

就這樣,相貌平平的王政君,在一個偶然的機遇中成為了太子妃,太子劉奭并不喜歡王政君,誰知政君侍宿一夜而懷孕生子。此後太子劉奭再也沒臨幸于她。公元前49年十二月,宣帝駕崩,劉骜三歲,皇太子劉奭在宣帝駕崩的當天,登上未央宮前殿的龍位,他就是漢元帝,劉骜是他的長子,就被立為皇太子。

母以子貴,由此,王政君成了掌握實權的皇太後、太皇太後。然而,王政君萬萬沒想到,她一手栽培的侄兒——王莽,竟篡奪她兒孫的漢位。王政君思念漢朝,最後在悲憤、憂郁之中度過她的晚年。王政君生于漢宣帝時,一生經曆七朝,曆盡滄桑,她一人雖沒有什麼政治野心,但愚庸無能,軟弱寡斷,終于斷送了漢朝劉姓的江山。公元13年(新朝始建國五年)二月,太皇太後憂憤而死。享年84歲,她是中國曆史上最長壽的皇後之一。太皇太後的遺體被運往渭陵,與元帝合葬。

王政君-五侯受封成帝束手

成帝即位後,依舊沉湎酒色,皇太後王政君乘機操縱了朝政。她得勢之後,重用外戚,長兄王鳳被任命為大司馬大将軍領尚書事。從王鳳開始,在王政君的裙帶提攜下,外戚迅速崛起,拉開了西漢王朝外戚專權的帷幕。

王氏兄弟五人同日受封,有“五侯”之稱,後來兄弟皆為列侯,其子弟輩也以卿大夫侍中諸曹“分據勢官滿朝廷”。作為政府百官首腦的“大司馬大将軍領尚書事”一職,王鳳之後,依次為王音、王商、王根、王莽,幾乎全為王氏壟斷,基本上形成了王氏外戚把持朝政的局面。

王氏子弟以“五侯”為首,在皇太後王政君的羽翼下,聲色犬馬,縱情自樂,并大置宅第,規模宏大,數裡之間相望不斷。他們廣占民田,盤剝百姓,弄得朝政腐敗,民怨載道。“百姓貧,盜賊多,吏不良,風俗薄”,人至相食,在今天 山東、 河南、 四川等地相繼爆發了農民起義和鐵官徒起義。 西漢的盛世已成過眼雲煙。

成帝處在皇太後及其家族的操縱下,從此不再關心朝政,反而更加追求荒淫腐朽的生活。有意思的是,就連他的私生活,也常常會受到王政君的幹涉。

王政君-飛燕得寵群美鬥法

早在許皇後被廢之前,成帝還曾納趙飛燕入宮。圍繞着趙飛燕在後宮的地位,王政君對成帝百般刁難,使他無法随心所欲,引出了後宮一系列的波瀾。

趙飛燕

趙飛燕是曆史上有名的美女,她體态輕盈,婀娜多姿,俗稱“環肥燕瘦”的“燕”就是指她而言。趙飛燕小時長得很弱,長大後,到陽阿公主家為婢,學習歌舞,因身輕如燕,故号“飛燕”。一天,成帝微服出行,到了陽阿公主家,宴會之上見到舞姿優美、光彩照人的趙飛燕,立刻被她迷住,遂召納入宮,極加寵幸。據托名漢代人伶玄所撰《飛燕外傳》記載,成帝聽說她尚有一位同樣美麗絕倫的妹妹,也把她召入宮中侍寝伴駕,這就是被披香博士淖方成唾為“禍水”的 趙合德——女人為禍水之說,由此不胫而走。趙氏姐妹二人都被封為婕妤,很受寵幸,貴傾後宮。許皇後的姐姐許谒以行左道被處死,就是趙飛燕向王政君告的密。許皇後被廢後,成帝想立趙飛燕為皇後,王政君嫌棄她出身微賤,有礙皇室體面,出面阻止,令成帝十分難堪。谏大夫劉輔也跟着湊熱鬧,上疏說:“皇上要承宗廟、順神靈,就應妙選窈窕淑女。如今陛下觸情縱欲,傾心于一個卑賤女子,還想立為皇後母儀天下,真令人疑惑。俗話說:腐木不可以為柱,人婢不可以為主。若陛下仍不改弦易轍,必有禍而無福。臣冒死上谏,請陛下三思。”成帝正在氣頭上,見到奏章,不由分說就把劉輔打入大牢。因為王政君也不同意立趙飛燕,劉輔才算撿了一條老命。 後來,成帝托淳于長多次向皇太後說情,王政君才勉強同意,并暗示先封趙飛燕的父親為成陽侯,改變趙飛燕的貧賤出身,瞞天過海。成帝一直折騰了個把月,方才如願以償。

不久,成帝又把趙合德冊立為 昭儀。趙飛燕姐妹恃寵驕橫,不知收斂,宮中為之側目。成帝即位之初選入後宮的班婕妤,見趙氏姐妹驕妒,恐引火燒身,就主動提出到王政君的宮中供養太後,得到成帝允許後,就離開了充滿傾軋與血腥氣的成帝後宮,從而得以善終。

成帝坐擁美姬,享盡風流,誰知好景不長,綏和二年(前7年)三月,46歲的成帝暴死于未央宮。據說,成帝身體一直很好,從無疾病。死前一天,因楚思王衍和梁王立來朝,要于次日辭别,成帝在 未央宮白虎殿設宴餞行,并且他還打算拜左将軍孔光(先任廷尉)為丞相。夜裡還一切平安,到清晨起床,他拿 褲子、 襪子時竟失手落地,随即四肢痙攣,口不能言,不消幾個時辰,竟一命嗚呼。消息傳出,朝野大為震驚,議論紛紛。民間傳言,說成帝夜宿趙昭儀的昭陽舍,因酒後縱欲過度引起虛脫,中風而死,故歸罪于趙昭儀,說是她的風情萬種使皇帝做了風流鬼。王政君對趙氏姐妹在宮中的驕橫早就看不順眼,在這個關頭,對兒子的死豈能袖手旁觀!于是,她立即下诏給大司馬王莽并 丞相、大司空等人:“皇帝暴崩,衆議嘩然,傳言甚多,掖庭令等人供職後宮,燕寝都由他們侍候,可着令與 禦史、丞相、 廷尉合議,推問皇帝起居發病的詳情,以正視聽。”王政君诏書一下,趙昭儀自知罪孽深重,畏罪自殺。

成帝死後不久,司隸校尉 解光(司隸校尉是專門負責糾察京師百官與近畿治安狀況的官員,外戚、親王也要受其監察,權力很大)上奏王政君,稱成帝與許美人、中宮史曹宮曾育有子嗣,但均因趙氏撒野使潑而死于非命,且證據确鑿,事實清楚。

這份上奏一公開,立即在朝廷引起軒然大波。王政君既哀痛皇孫之死,使國統絕嗣,又恨趙氏姐妹施媚固寵,害死了 兒子,有意依法嚴辦,但她也有後顧之憂,擔心深究會使成帝的私生活暴露于天下,有礙其形象。郎官耿育的上疏也表達了這一觀點:“複校省内,暴露私燕,誣污先帝傾惑之過,成結寵妾妒媚之誅,甚失賢聖明見之明,逆負先帝憂國之意。……不然,空使謗議上及山陵,下流後世,遠聞百蠻,近布海内,甚非先帝托後之意也。”這一番話,使王政君的内心充滿了矛盾。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即位的漢哀帝隻把趙飛燕的弟弟新成侯趙、 侄子成陽侯趙?廢為庶人,将其家人貶往遼西郡(今 遼甯義縣西),而沒有再追究趙飛燕的責任。哀帝本人也因趙飛燕有助其繼位之德,不想再予深究,遂不了了之。不過,事情遠沒有完結。哀帝死後,王莽又通過王政君,舊話重提,诏示有關部門:“前皇太後(趙飛燕)與昭儀俱侍帷幄,姊弟專寵锢寝,執賊亂之謀,殘滅繼嗣以危宗廟,悖天犯祖,無為天下母之義,貶皇太後為孝成皇後,徙居北宮。”數十日之後,又以她有失婦道、無共養之禮而懷狼虎之毒等名義,廢為庶人,逼令自殺。遷延數年的成帝後宮一案才算告一段落。據說,當時民間有童謠傳唱:“燕燕,尾涎涎,張公子(成帝每微服出行時陪同的張放),時相見。木門倉琅根(指宮門),燕飛來,啄皇孫。皇孫死,燕啄矢。”正是對此事的演繹。

王政君-國統三絕王莽居攝

哀帝 劉欣是當年與成帝劉骜争立太子的定陶恭王劉康之子,也就是當年元帝宮中王政君的情敵傅昭儀的孫子。成帝在世時,定陶恭王劉康來朝,他念先帝的情分,不再計較其争儲的過節,對待這位王弟甚是周到仁厚。成帝曾對定陶恭王說:“我沒有兒子,人命無常,一旦有什麼三長兩短,咱們就不能再像今天這樣見面了,你還是待在我身邊,還可以常常見面。”後因大将軍王鳳相逼,劉康辭别歸國,兩人相對而泣,依依訣别。成帝晚年,自知得子無望,不得不與母親王政君在皇族宗室中尋找合适的人選來承繼皇統。當時,最有希望的是成帝的弟弟中山孝王 劉興與侄子定陶王劉欣。

元延四年(前9年),中山孝王與定陶王均入朝觐見。定陶王率王國傅、相、中尉三官一道入朝,中山孝王惟獨帶一位王傅,成帝覺得納悶,就問其原因。定陶王答:“祖宗有定制,諸侯王入朝面聖,應率封國内二千石官同行。傅、相、中尉,都是封國内二千石,所以都可随從。”成帝又讓他誦 《詩經》,定陶王出口成章,且能通解其義,成帝心中甚喜。又一天,他問弟弟中山孝王:“隻帶封國王傅入朝,是據什麼法令呢?”中山孝王瞪目結舌,令其誦 《尚書》,又是支支吾吾。後來成帝給諸侯王賜宴,中山孝王最後一個吃飽離席,起來時,襪子上系帶又松開。成帝由此覺得中山王不如定陶王賢能,常常向王政君贊譽定陶王的才藝。這對定陶王入繼大統産生了重要影響。另外,随同前來的定陶王祖母傅太後也為孫子在宮中辛勤奔走,多方賄賂,首先打通了成帝最寵愛的趙飛燕姐妹的關節,送去了很多珍寶與特産,趙氏姐妹也聽到過皇上贊揚定陶王,自己更想借機鞏固日後在宮中的地位,也就積極地替他争取;同時,傅太後還買通了喜愛錢财的骠騎将軍、曲陽侯王根,通過王根等人讨好王政君。多管齊下,定陶王劉欣終于如願以償,于綏和元年(前8年)二月被立為皇太子。 一年後,成帝暴死,劉欣即位。為了斬斷哀帝與已來長安的傅太後及生母丁姬的親密關系,王政君隻準許她們每十天與皇帝見一次面。不久,哀帝請求王政君準許追尊生父定陶恭王為恭皇,并加封祖母傅氏和生母丁氏為皇後。後來,他借口“漢家之制,推親親以顯尊尊”,把傅氏由帝太太後改封為皇太太後,稱永信宮,丁氏為帝太後,稱中安宮,與太皇太後王政君稱 長信宮(後居 長樂宮)并駕齊驅。這樣,加上當時的中宮皇太後趙飛燕,哀帝時後宮共有四位皇太後。

傅、丁開始得勢後,王政君為了避免與其發生沖突,曾诏令以大司馬輔政的侄子王莽辭職。哀帝擔心剛剛即位,就失愛于王政君,未敢造次,對王莽表示挽留,并派人向王政君說:“皇上聽說太皇太後下诏,很是悲傷。皇上表示,您若不讓大司馬輔政,他就不敢聽政。”于是,王政君再一次下诏讓王莽輔政。但王氏外戚與傅、丁兩家顯然難免發生沖突。一些大臣出于各自的考慮,也紛紛就朝廷人事發表意見。不久,司隸校尉解光彈劾曲陽侯王根及其侄子成都侯王況,内懷奸邪,蔽上壅下,内塞王路,外交藩臣,驕奢僭上,壞亂制度,無人臣之禮。哀帝就借機削去王況的封爵,貶為庶人;把王根撤職,逼令歸國。随着傅、丁兩家的得勢,她們也日益驕倨。傅太後與王政君談話時,常常不禮貌地直接稱她“妪”,即老太婆,王政君也不便當面發作。看來,作為實際掌權者的王政君因傅氏得勢也經曆了一段不甚惬意的生活。

王莽像傅、王兩家的明争暗鬥,使西漢中樞政治更加腐敗黑暗。為了确保王政君絕對的國母地位,輔政的大司馬王莽等人對傅、丁的勢力設法加以限制,這種限制又導緻雙方沖突的進一步升級。有一次,未央宮内大宴,有人給傅太後設帷座,與首座的王政君并列。王莽看到後,立即闆起面孔說:“傅太後隻是藩國的太後,怎可與至尊的太皇太後平起平坐?”言罷,令人立即撤掉了座位。王莽因此得罪了傅氏。事後,王莽不得不避其鋒芒,在王政君的授意下提出辭職。這一次,哀帝沒有挽留。王莽回到了自己的封國南陽(今屬河南)後,杜門謝客,靜觀時變。

此時,西漢政治危機日益加劇,土地兼并、人口流亡更為嚴重。哀帝本人,生活更加荒淫無度,他不僅廣選美女,充斥後宮,而且寵幸男色,與美男子董賢打得火熱,出則同車,入則同卧,賞賜無度,寵嬖無比。一天,他與董賢同卧,想要起床時,董賢正壓着他的衣袖,為了不驚動睡夢中的董賢,就用劍斬斷衣袖而起。從此,後世便留下了“斷袖”(喻 同性戀)的典故。有一次宮中宴會,哀帝當着群臣之面說,要效法堯舜,将皇位禅讓給董 賢。當時人稱天下百姓有七亡而無一得,有七死而無一生,農民起義不斷爆發。昏庸的哀帝為了扭轉漢曆中衰的局面,竟荒唐地用改易年号等辦法來自欺欺人。建平四年(前3年)春,天下大旱,饑民紛紛擁向關中就食,“或夜持火上屋,擊鼓号呼相驚恐”,西漢王朝已是江河日下。

為了緩和社會矛盾,王政君建議哀帝頒布法令,限制占田與廣蓄 奴婢。但哀帝自己帶頭破壞規定,一次就賜給董賢良田二千頃,法令實際上是一紙空文。王政君诏令王氏娘家人:家中田地,除了祖上墳茔地外,其餘都要分給貧民。雖然這隻是一種姿态,卻使王政君獲得了慈善國母的美譽。不久,哀帝迫于朝野上下的壓力,以奉侍王政君為名,将王莽重新召回。

元壽二年(前1年),哀帝死于未央宮。哀帝沒有兒子承繼國統,王政君立即入宮,掌握了象征最高權力的傳國 玉玺。她啟用王莽,委以軍政大權,逼死董賢,立中山孝王的兒子 劉衎即位,是為 漢平帝。平帝年僅9歲,體弱多病,王政君雖然高高在上,東山再起的王莽卻逐漸地将她架空,掌握了實際權力。 王莽的發迹,恰是王政君裙帶政治的結果。

王莽,是王政君三弟王曼的兒子。王曼死後,王莽家境孤寒,但對幾位叔伯“曲有禮意”,恭敬備至。當年王鳳生病,他侍疾左右,親嘗湯藥,忙裡忙外,一連個把月都沒舒舒服服地睡個囫囵覺,有時臉都顧不上洗,以至于“亂首垢面”。後來,在衆人推舉之下,王政君給他封官加爵,但他“節操愈謙”,“折節力行”。成帝綏和元年(前8年)時,王政君讓他做大司馬,掌握軍政大權。

這一時期的王莽表現得謙恭禮讓,朝野上下一片頌揚之聲,“宗族稱孝,師友歸仁”。王政君也對他十分信任,認為他德才兼備。其實,王莽此時已有篡漢野心。

王莽先讓群臣請求王政君,以輔政幼主有功,封他為“安漢公”,不久,又設計說服王政君把他的女兒立為平帝的皇後,後又脅迫王政君尊自己為“宰衡”。王政君又下诏:“皇帝年幼,朕統策國政,已年邁體弱,精力不支,若事必躬親,不利于育養皇帝,今後除封爵奏聞外,其他政事皆聽由安漢公與輔政大臣處理。州牧、二千石官及茂材吏初除奏事者,則聽憑安漢公決斷。”這樣,王莽借機培植親信,清除異己,權力急劇膨脹。

為了更牢固地掌握手中的權力,王莽很注意在王政君眼中樹立自己的美好形象。為此,他依舊表面上謙恭處事,以使朝廷官員頌揚他的功德。對王政君身邊的宮人,無論地位高低,均大加賄賂,媚事拉攏,有時連王政君的婢侍生病,他也親往探視,以讨王政君的歡心。王政君的幾位姊妹都因王莽提議成了封君,食湯沐邑,她們自然也天天在王政君身邊吹噓王莽的慈善德行。

王莽見年愈古稀的王政君不滿足長年居于深宮之中,便極為周到地安排她“四時車駕巡狩四郊,存見孤寡貞婦”,并煞費苦心地籌劃她四季遊玩的地點。從此,王政君春夏秋冬常在外遊幸。在王莽的鼓動下,她還曾如願到多年前與元帝歡會的太子舊宮中緬懷舊情。另外,王莽還特别注意用一些虛名來取悅王政君。如奉勸她不要總穿粗布衣服,更不要常減 禦膳,為了宗廟社稷,應“遵帝王之常服,複太官之法膳”等,顯得特别關心她的飲食起居。正是通過對王政君的蒙蔽與奉承,王莽攫取了越來越大的權力。他自稱“爵為新都侯,号為安漢公,官為宰衡、太傅、大司馬,爵貴号尊官重,一身蒙大寵者五”。平帝元始五年(5年),王政君賜王莽九錫,這是給予諸侯大臣無比榮寵的賞賜。這時,王莽已位極人臣。

元始五年十二月,年幼的平帝死去。皇室成員中元帝一宗已經絕嗣,宣帝曾孫輩中為侯王者數十人,但均已年長,王莽為了控制新君,遂從宣帝玄孫輩中選了年齡最小、年僅兩歲的廣戚侯子 劉嬰。他欺騙王政君說,經過占蔔,立嬰最吉,王政君當然同意。王莽立孺子嬰為君。

幾乎同時,王政君收到一份奏章,說在武功縣(今屬 陝西)境内發現一塊異石,上有丹書“告安漢公莽為皇帝”。接着,又有人奏請王政君立嬰為孺子,令王莽仿當年周公輔成王的先例“踐祚居攝”。看到奏章,王政君猛然間若有所悟,素來謙恭的王莽,難道有篡漢之心?年前他拒而不受在新野(今屬河南)增加的封邑,難道是想富有四海,擁有天下?想到此,王政君不由一驚。她對人說:“丹書符命,實誣罔天下,不可相信。”王莽的黨羽、太保王舜對她解釋道:“事已至此,也沒法阻止了。再說王莽并不敢有非分之想,隻想通過攝政提高他的身份以威服天下罷了!”王政君無可奈何,勉強下诏答應王莽稱攝皇帝,南面朝群臣,聽政事,冕服禮儀“皆如天子之制”,并改元稱“居攝元年”。

自此,王莽以“假皇帝”的身份攝知國政。消息傳出,宗室安衆侯 劉崇及東郡太守 翟義等移檄郡國,舉兵讨莽。王政君聞訊,曾說:“到底還是人心不相遠。我雖是個婦道人家,也知道王莽一定會因此日子不好過。”然而,王莽仍借她的名義堂而皇之地鎮壓了反對派。

成、哀、平三朝,皆絕國統,帝位虛懸。皇位繼承,聽由王氏。漢家基業已如大廈将傾,王政君受王莽的蒙蔽,對他親信有加,全權委托,西漢王朝竟眼睜睜地被斷送了。這一切,對于王政君個人來說,是一個悲劇。畢竟,西漢王朝的挽歌是在她手中打上了休止符。

王政君-新室文母長壽宮淚

很快,王莽對自己的“假皇帝”名分不滿足了,他撕下謙恭的面具,直截了當地向王政君提出:在号令天下和天下奏事時,将“攝皇帝”的“攝”字去掉,僅在王政君和孝平皇後面前稱假皇帝。王政君不得不答應下來。

幾天以後,王莽索性頭戴皇冠,拜過王政君後,便在未央宮前殿即真皇帝位,定國号“新”,紀元稱“始建國”。這一事件在曆史上被稱為新莽代漢。王政君悔恨不已,她後悔自己輕信王莽,養虎贻患,更恨王莽有負漢室。

正當王政君憤悱郁結、長籲短歎之際,宮人來報,太保王舜求見。王舜施禮落座,王政君已猜到他的來意。原來,王莽即位時,曾幾次向王政君索取傳國玉玺,但王政君拒絕交出。傳國玉玺乃是當年 漢高祖 劉邦從秦末代君王子嬰手中得來,作為國家權力的象征,由皇帝親禦,世代相傳,稱為漢傳國玺。王舜此番入宮,正是受王莽指使來求取傳國玉玺。王政君一見到 王舜,就怒沖沖地破口大罵:“你們承蒙漢家浩蕩皇恩,世代享受富貴榮華,不僅不知恩圖報,反趁托孤寄重之機,謀篡漢家江山社稷,絲毫不念及恩義二字。人到了這個份兒上,連豬狗都不會多看一眼,天下哪有像你們這樣的!王莽自以為上承天命,做了新朝皇帝,既然已改變了漢家正朔服制,那麼就應該自己另制國玺,傳之萬世,何必再三苦苦索取我漢家的亡國之玺,難道不怕是不祥之物嗎?我,漢家的老寡婦,先帝的未亡人,将不久于人世,後世僞造的“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玺現在漢室已破,我隻想與這顆玉玺同葬地下,你們休想再打它的主意!”王政君又氣又恨,說罷,禁不住老淚縱橫,痛哭失聲,旁邊的侍從見狀也都淚眼汪汪。王舜也顯得悲傷不已,哽泣好久,才恢複常态對王政君說:“太後,事到如今,臣等也無可奈何。王莽對傳國玉玺是志在必得,太後想想看,您能最終堅持到底不給他嗎?”勸解之中隐含着脅迫。王政君知道大勢已去,便拿出傳國玉玺擲到地上,咬着牙對王舜說:“這玉玺就交給你。我已垂垂老矣,沒有多少活頭,不能親眼看到你們王氏滅族的那一天!” 王莽得到玉玺,十分高興,他在未央宮為王政君特設酒筵,縱其手下大肆慶賀。不難想象,此時,王政君心中是何等凄苦!王莽逼宮,正是她手植的苦果! 東漢 班彪曾說:“王莽得勢,正是王政君曆漢四世為天下母,飨國六十餘載中,委重外戚、授之國政之結果。當位号已移于下,她猶心懷戀惜,握着漢家傳國玺,不想交給王莽。婦人之仁,悲夫!”

新莽代漢,制度尚古,對漢朝制度全部改弦更張。已是風燭殘年的王政君,依然居住在昔日宮中,仍念念不忘自己是漢朝的太後。她命令自己宮中所有的人都穿着漢朝舊服色,依然按漢家的規矩來安排生活,此時,她依舊沉浸在對往日歲月的追憶中。

王莽難以容忍王政君漢朝太皇太後的身份,于是親率諸侯群臣,給王政君改上尊号,稱“新室文母太皇太後”,意在斷絕她與漢家的舊緣。王政君沒有表示推脫,默默地答應了。但是,她内心卻愈來愈難以承受那無法言喻的傷痛。王莽深知王政君心懷怨恨,為求媚于她,可謂“無不為”,但是,他的努力并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王政君“愈不悅”。

為了讓王政君更符合新室文母太皇太後的身份,王莽拆毀了元帝的廟,另建新廟,并特意在元帝廟的舊址上為她修了生祠。因為王政君尚健在,不便稱廟,就稱為 長壽宮。有一天,王莽特地在長壽宮為王政君設下酒宴。王政君見元帝廟已被拆毀,不禁垂淚哽泣:“這裡是漢家宗廟,皆有神靈,為什麼竟平白無故地毀壞!假若鬼神無知,修廟何用?若是地下有知,我本漢家妃妾,豈能辱先帝廟堂來飲酒高會!”她私下對随從說:“王莽如此侮慢神靈,豈能得天佑助!”宴會不歡而散。

始建國五年(13年)二月,王政君帶着無盡的哀怨與悔恨離開了人世,終年84歲。新朝皇帝王莽宣布為她服喪三年,并将她葬于元帝 渭陵(位于今陝西 西安北)陵城的司馬門内。王莽在這兩座相距一百一十四丈的陵冢之間,又挖掘了一條溝壑,以示新室文母與漢家元帝的絕緣。也許,這種若即若離、藕斷絲連的安葬方式,正是在西漢和新莽兩個朝代為皇太後的王政君不得不接受的最終。

上一篇:丁小雨

下一篇:博伊·奧特曼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