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蛾

嫦蛾

中國神話人物
嫦娥原名姮娥,是大羿(後羿)的妻子。中國古代神話中的人物,又名恒我、姮娥、常娥、素娥,羿之妻,因偷吃了不死藥而飛升至月宮。嫦娥的故事最早出現在商朝卦書《歸藏》。而嫦娥奔月的完整故事最早記載于西漢《淮南子·覽冥訓》。東漢時期,嫦娥與羿的夫妻關系确立,而嫦娥在進入月宮後變成了搗藥的蟾蜍。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回歸為女兒身。漢畫像中,嫦娥人頭蛇身,頭梳高髻,身着寬袖長襦,身後長尾上飾有倒鈎狀細短羽毛。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被描繪成絕世美女。南朝陳後主陳叔寶曾把寵妃張麗華比作嫦娥。唐朝詩人白居易曾用嫦娥誇贊鄰家少女不可多得的容貌。
  • 中文名:嫦娥
  • 外文名:Ghang'e
  • 别名:恒我、姮娥、常娥、素娥
  • 性别:女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相關典故:嫦娥奔月
  • 象征:月亮

曆史淵源

《準南子·覽冥訓》:“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高誘注;“姮娥,羿妻;羿請不死藥于西王母,未及服食之,姮娥盜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初學記》卷一引古本《準南子》,于“姮娥竊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為蟾蜍、而為月精”十二字,今本并脫去。姮娥即《山海經·大荒西經》所記“生月十二”之常羲。古音讀羲為娥,逐漸演變為奔月之常娥。《文選》注兩引《歸藏》,均謂常娥服不死藥奔月。知常娥神話古有流傳,非始于《準南子》。又《準南鴻烈集解》引莊達吉雲:“姮娥,諸本皆作恒,唯《意林》作姮,《文選》注引此作常,準南王當諱恒,不應作恒,疑《意林》是也”。漢文帝名恒故諱之,知姮娥作恒娥,而恒亦即常之意。《集解》又引洪頤雲:“說文無姮字,後人所造。”[2]

民間的傳說又略有不同,大體謂嫦娥偷吃了丈夫從西王母那兒讨來的不死之藥後,飛到月宮。但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所謂“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正是她倍感弧寂之心情的寫照。嫦娥向丈夫傾訴懊悔後,又說:“平時我沒法下來,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到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表現這一情節的嫦娥圖,當是世人渴望美好團圓,渴望幸福生活的情感流洩。

現代流傳甚廣的“嫦娥奔月”是說嫦娥經受不住天上生活的誘惑,趁大羿外出狩獵,獨自吞食了不死藥,嫦娥由于背棄了丈夫,怕天庭諸神嘲笑,就投奔月亮女神常羲,想在月宮暫且安身。可是月宮空無一人,出奇的冷清,她在漫漫長夜中咀嚼孤獨、悔恨的滋味,慢慢地變成了月精白蛤蟆,在月宮中終日被罰搗不死藥,過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詩感歎嫦娥:“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全上古文》輯《靈憲》則記載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竊王母不死藥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

嫦娥墓位于山東省日照市的天台山上,陪伴在大羿墓的旁邊。據說大羿與姮娥開創了一夫一妻制的先河,後人為了紀念他們,演繹出了嫦娥飛天的故事。

據史料記載,大羿統一了東夷各部落方國,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國家。由于該國家為衆多崇拜太陽的部落方國所組成,在《山海經》中被稱為“十日國”。

十日國的地望位于東海之濱的山東省日照市南部(見“《山海經海外東經》地望考證”一文)。現在的國家級曆史文物保護單位堯王城遺址為十日國的都城。堯王城遺址南側的天台山(現為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的一部分)。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内還有太陽石、太陽神陵、老母廟、老祖像、日晷等許多太陽崇拜的遺迹。

大羿和她的妻子姮娥(後來演繹為飛天的嫦娥)死後就葬在日照湯谷太陽文化源旅遊風景區内的天台山上。當地人稱之為大羿陵

商朝卦書《歸藏》記錄了“嫦娥奔月”的最原始版本,然而《歸藏》失傳已久,僅存秦簡《歸藏·歸妹》兩支殘簡。上面記載:“昔者恒我竊毋死之(缺失)奔月,而攴占(缺失)”。恒我即嫦娥原名。蕭統在《昭明文選》中兩度引用《歸藏》為“嫦娥奔月”作注,分别是《祭顔光祿文》中的“昔嫦娥以西王母不死之藥服之,遂奔為月精”(嫦娥服用西王母的長生不老神藥後,飛奔月宮,羽化月仙)及《月賦》中的“昔嫦娥以不死藥奔月”(嫦娥服用長生不老神藥後飛奔月宮)。

先秦時期,《山海經·大荒西經》記載:“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羲生月十二,此始浴之”(有個女子正在替月亮洗澡,她是帝俊的妻子常羲,生了十二個月亮,這才開始給月亮洗澡)。羲、儀、娥三字古音相同,畢沅注解《呂氏春秋》認定嫦娥的“前世”為常羲:“‘尚儀’即‘常儀’,古讀‘儀’為‘何’,後世遂有‘嫦娥’之鄙雲。”

西漢,《淮南子·覽冥訓》在奔月神話中加入羿的元素:“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以奔月,怅然有喪,無以續之。何則?不知不死之藥所由生也。”(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藥,被姮娥偷走吞下奔月,羿怅然若失,因為他不知道長生不老藥的藥方和制作方法)

東漢,《靈憲》将姮娥寫成了蟾蜍:“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黃,有黃占之曰‘吉,翩翩歸妹,獨将西行,逢天晦芒,毋驚毋恐,後且大昌’,姮娥遂托身于月,是為蟾蜍。”(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藥,被姮娥偷走吞下奔月。奔月出發前,特意找一個叫有黃的大師算了一卦,問詢此行是兇是吉。有黃大師掐指一算,“吉”,并且告誡姮娥飛升“逢天晦芒”遇到天象有變時,切莫驚慌恐懼,隻要勇敢闖過這一關,定會逢兇化吉,遇難成祥。姮娥終于飛升月宮,化身蟾蜍)在古人的文化觀念中,蟾蜍是神物,能夠避邪氣、助長生。古人遂視蟾蜍為月亮的象征,姮娥既“托身于月”。

東漢末年,高誘注解《淮南子》指出嫦娥是羿之妻:“姮娥,羿妻。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未及服之,姮娥竊食之,得仙,奔入月中,為月精也。”(姮娥是羿的妻子,羿從西王母處得到長生不老藥,還沒來得及服用,就被姮娥偷走吞下,成為神仙,奔向月宮,成為月神)

張衡對奔月細節的豐富和高誘對嫦娥羿夫妻關系的定位,奠定了嫦娥奔月神話的基本輪廓,東晉幹寶搜神記》等關于嫦娥故事的書寫都沒超出這個範圍。而《說文解字》記載:“恒,常也。”同義相代,再加上諱漢文帝劉恒之名而将“姮娥”改作“嫦娥”。

南北朝以後,嫦娥的形象從蟾蜍回歸為女兒身。南朝宋時期,顔延之《為織女贈牽牛》:“女俪經星,姮娥栖飛月,慚無二媛靈,托身侍天阙。”以姮娥與婺女并舉,且不再提及化身蟾蜍之事。而謝莊《月賦》“引玄兔于帝台,集素娥于後庭”,徐陵玉台新詠序》“麝月與嫦娥競爽”,或引嫦娥于天帝後庭,或舉皓月以媲美,嫦娥一躍而為美麗的“月中嫦娥”、“廣寒仙子”。

明清時期,随着明清市民文學的勃興,嫦娥的形象逐漸世俗化。在《西遊記》中,嫦娥是一個職稱,指月宮中的衆仙女,天蓬元帥調戲的是霓裳仙子。在《聊齋志異》中,嫦娥雖仍是天上神仙,卻因貶谪下凡,擺脫了神性。

文化特色

  • 中秋節

傳說,嫦娥因偷吃了羿的不死藥而飛升至月宮,從此無法與家人相間。後來人們便在八月十五将圓月般的點心置于庭院,以寄托嫦娥對家人的思念,年年如是,遂成中秋節。

相傳,嫦娥飛到月宮以後向羿傾訴懊悔說:“明天乃月圓之候,你用面粉作丸,團團如圓月形狀,放在屋子的西北方向,然後再連續呼喚我的名字。三更時分,我就可以回家來了。”翌日,羿照妻子的吩咐去做,屆時嫦娥果由月中飛來,夫妻重圓。中秋節做月餅供嫦娥的風俗,也是由此形成。從此,中秋節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 中國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又名“嫦娥工程”,發射的月球探測器以“嫦娥”命名。自2004年1月立項并正式啟動以來,已連續成功實施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嫦娥三号、嫦娥五号T1、嫦娥四号、嫦娥五号等六次任務。

  • 畫像石

1964年,河南省南陽市小西關漢墓出土了漢代畫像石《嫦娥奔月》,現存于南陽漢畫館。圖中一女子人首蛇身,面部表情興奮歡快,面向月亮作飛升狀。周圍有衆星雲氣裝點缭繞。畫的左邊有一圓月,月内有蟾蜍。而也有學者認為該畫像描繪的是”女娲捧月“。[4]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相關詩詞

年代

作者

詩詞标題

南朝宋

顔延之

《為織女贈牽牛》

謝莊

《月賦》

徐陵

《玉台新詠序》

唐朝

李白

《把酒問月》

展開表格

相關小說

年代

作者

收錄小說

東晉

幹寶

《搜神記》

唐朝

李亢

《獨異志》

元朝

陶宗儀

《說郛·三餘貼》

明朝

周遊

《開辟衍繹通俗志傳》

展開表格

影視形象

電影

上映時間

作品名稱

飾演者

1947年

《嫦娥奔月》

蘇州麗

1954年

《嫦娥》

楊明

1956年

《嫦娥奔月》

鄧碧雲

1966年

《嫦娥奔月》

樂蒂

展開表格

電視劇

播出時間

作品名稱

飾演者

1986年

《西遊記》

邱佩甯

1996年

《嫦娥奔月》

楊俊

《西遊記》

李穎

1998年

《天地争霸美猴王》

姚樂怡

展開表格

遊戲形象

在網絡遊戲《英雄聯盟》中,英雄角色皎月女神擁有一款名為“廣寒仙子嫦娥”的皮膚。在手機遊戲《王者榮耀》中,寒月公主·嫦娥是一名法師英雄角色。此外,嫦娥還在《英魂之刃》《夢幻西遊》等遊戲中以各種身份形象登場。[3]

人際關系

嫦娥的關系說明

關系

名稱

說明

“前世”

常羲

生育月亮的女神,與日禦(羲和)同為帝俊之妻,生了十二個月亮,即為一年十二個月。

丈夫

羿

即後羿,擅于射箭,曾助堯帝射九日,在民間流傳有“羿射九日”的典故。[1]

史料索引

史料索引

作者和朝代

書籍

不詳(商朝)

《歸藏》[5]

不詳(戰國時代)

《山海經·大荒西經》

劉安(西漢)、高誘(東漢注本)

《淮南子·覽冥訓》

張衡(東漢)

《靈憲》

展開表格

角色評價

嫦娥奔月作為神話雖然本身都是虛構的,但給中國古人的“飛天夢”作了最美最浪漫的诠釋,“嫦娥奔月”從此成為“中國人飛天”的代稱。(《北京晚報》評)[1]

嫦娥吞下仙藥,随性自由,飛向月宮,永住廣寒,雖然訣别人間,但是人人都舉頭望月,與嫦娥竊竊私語,這樣,就把藍天之美、月亮之美、女性之美、柔情之美、訣别之美、飛升之美、想象之美、思念之美、意境之美全部都加在了一起,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最初審美範式。(胡維革《中國傳統文化二十講》評)

嫦娥形象出現在神話、傳說、詩歌、小說、戲曲、舞蹈、雕塑、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中,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詠稱頌、表達生命追求與傳遞宗教情感的宣洩母題之一;也是一個集人類最初關于生死觀念、中國女性形象審美、女性在愛情和婚姻中被賦予角色的審美化诠釋等意義于一身的藝術形象,有着廣泛的文化内涵。(《文藝生活》評)嫦蛾

參考資料

[1] 嫦娥為什麼“奔月”?“玉兔”又是怎麼來的?這些冷知識了解一下 | 北晚新視覺 · 北晚新視覺[引用日期2021-12-24]

[2] 藏在古籍裡的真相:嫦娥是誰?-新華網 ·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2-24]

[3] 王者榮耀嫦娥-王者榮耀官網網站-騰訊遊戲 · 騰訊遊戲[引用日期2021-12-24]

[4] 動科普|90秒回顧嫦娥工程16年“九天攬月”之旅-新華網 · 新華網[引用日期2021-12-24]

[5] 歸藏 (豆瓣) · 豆瓣[引用日期2021-12-24]

人物關系

後羿

丈夫

上一篇:天蓬元帥

下一篇:烏雞國國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