嫡長女

嫡長女

漢語詞語
嫡長女是指嫡妻所生的第一個女兒。[1]
  • 中文名:嫡長女
  • 拼音:dí,zhǎng,nǚ
  • 類屬:人物稱謂詞
  • 詞性:名詞

釋義

嫡長女是指嫡妻所生的第一個女兒。

詞語信息

地位

與嫡長子同級,其地位遠高于除嫡長子以外的其他子女(其他嫡子女和庶子女),可以管教弟、妹。

特殊

因為平妻所生子女也是嫡子女,所以在有平妻(平妻可以有多位)的情況下,會出現兩位或兩位以上的嫡長女,但是平妻所生的嫡長女的地位稍低于嫡妻所生的嫡長女,如果嫡妻沒有女兒,那麼平妻所生的嫡長女就視為嫡妻所生的嫡長女了。

總之,有平妻存在的情況非常複雜,還存在哪個嫡長女年長、怎樣稱呼等一系列問題,今人已無從知曉了。

相關内容

1.(形聲。從女,啇(dí)聲。本義: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中的正妻)n

2.同本義:齊公族多寵,嫡庶并行。——《列子·力命》n

3.又如:嫡庶不分(妻妾親疏不分);嫡出(正妻所生);嫡室(正妻);嫡禮相待(像正妻一般對待)n

4.正妻生的長子稱嫡子,省稱嫡。君家名父子,為晦翁嫡傳。——戴複古《石屏集》n

5.又如:嫡孫(嫡長孫);嫡庶(嫡子與庶子;正妻與妾);嫡婦(嫡長子之妻

長公主

東漢末年的蔡邕注解《史記·孝武本紀》時稱“帝女曰公主,儀比列侯。(帝之)姊妹曰長公主,儀比諸侯王。”

但事實上,就像日本内親王未必是皇女一樣,兩漢時期并非每位長公主都是皇帝姐妹。

《後漢書·皇後紀》載:漢制,皇女皆封縣公主,儀服同列侯。其尊崇者,加号長公主,儀服同蕃王。

西漢時,漢文帝登基後立長子劉啟(即漢景帝)為太子,太子生母窦姬為皇後,長女劉嫖為長公主。漢武帝時,劉徹長女當利公主為衛長公主。由于西漢禮儀制度仍處在發展中,和東漢及之後曆代有所不同,一般認為,普通情況下,西漢封為長公主的皇女都是嫡長女,比如館陶長公主劉嫖和衛長公主,此外,皇帝也可封自己的姐妹為長公主,比如漢武帝的姐姐平陽長公主(在嫁給衛青之後,《史記》對平陽公主的記載從“公主”變成了“長公主”),和入宮撫養年幼的漢昭帝的鄂邑長公主(即蓋長公主)。

直到東漢時,如東漢光武帝長女劉義王,建武十五年封舞陽長公主,此時劉秀仍在帝位上,此長公主代表特别恩寵,并非一定是皇帝之姐妹。

大約至東漢末期,皇帝姐妹封号為長公主才成為定規。

宋徽宗趙佶拟周朝古制,稱公主為帝姬,長公主也即為長帝姬,如徽宗姐妹賢靜長帝姬。

太平公主沒有變成太平長公主,但鎮國太平公主的名頭早已超過長公主許多,是事實上的長公主,玉真公主等亦同此。

也有死前隻是公主,死後兄弟即位,被追封為長公主者。

長公主之上,有大長公主,即皇帝的姑姑一輩。比如館陶長公主劉嫖,在漢武帝時期的史料記載中,又稱堂邑大長公主、窦太主(按漢代母系遺風,劉嫖為窦皇後之女,所以稱窦太主,如漢武帝太子劉據之母為衛子夫,所以劉據又稱衛太子)。

嫡長公主

“嫡長公主”主要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本來就是嫡長女的公主;另一種是被尊為或被追封為“嫡長公主”者。

前者,如漢朝的“魯元公主”“館陶公主”“平陽公主”“衛長公主”“蓋長公主”等。

後者,如唐朝比較有權勢的嫡公主“平陽公主”“太平公主”“安樂公主”“長甯公主”“高陽公主”及清朝的“榮安固倫公主”。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