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煩縣

婁煩縣

山西省太原市轄縣
地處太原市西北部、呂梁山腹地、汾河中上遊,距省城太原97公裡,東依古交,西鄰方山,南毗交城,北連靜樂,西北與岚縣接壤,屬山區、老區、庫區,是省城太原最重要的水源地和生态屏障。全縣總面積1289平方公裡。截至2021年,婁煩縣轄3鎮4鄉,共105個行政村、11個社區,總人口12.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6萬人。婁煩曆史悠久。其文化源頭可上溯到春秋時期,史載“周王繪圖有樓煩國”。樓煩原是一個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稱,後來演變為地域概念,曆史上曾經立國、設郡、置縣。新中國成立後婁煩屬靜樂縣,1971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複建婁煩縣,屬呂梁地區。1972年4月1日改屬太原市至今。[1]2019年,婁煩縣地區生産總值增長6.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1.3%;固定資産投資增長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3.2%;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長8%、13%。
    中文名:婁煩縣 外文名:Loufan County 别名: 行政區劃代碼:140123 行政區類别:縣 所屬地區:中國 地理位置:東經111°51′—112°02′,北緯37°51′—38°13′ 面積:1289平方公裡平方公裡 下轄地區:3個鎮、5個鄉 政府駐地:婁煩鎮 電話區号:0351 郵政區碼:030300 氣候條件:溫帶半幹旱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著名景點:雲頂山 機場: 火車站:婁煩站 車牌代碼:晉A 地區生産總值: 建立時間:秦朝 地方特産:黨參 知名企業:巨海焦化廠 人口:91208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常住人口) 地區生産總值:224124萬元(2018年)

建制沿革

名稱演變.

“周王繪圖有樓煩國”。樓煩原是一個古老民族或部落的名稱,後來演變為地域概念,成為曆史上郡、縣、鄉的名稱。今婁煩縣地名,去曆史上“樓”字之“木”旁,誤将“樓煩”寫作“婁煩”始于明末清初,在清代“樓煩”與“婁煩”還一直混用。原因之一“樓”、“婁”二字在古漢語中可以通用,人們為省筆劃所緻。原因之二,據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重續靜樂縣志》載,有人認為古“樓煩”為胡人占據之地,後來在這裡居住的漢人為了避諱自己成為胡人,而沿用了音名改變了“樓”字的字形。另外,在二十八宿中“婁”星為“吉星”,意為這裡“吉星多”、“吉星高照”。

建制曆史

西周至春秋時的樓煩國相當于北起呼和浩特市,南至雁北朔州一帶,後擴展壯大,其範圍大緻包括北至内蒙清水河一帶,西達陰山之南,南到山西靈石,東迄河北平山縣,東南邊緣太原市區。

戰國時期,樓煩國為趙武靈王所破,歸屬趙國,樓煩這個地名就在這一帶以郡、州、縣、鎮一直延續下來。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先把全國劃分36郡,後來擴展為46郡,就增設了樓煩郡。

西漢因置樓煩縣,治所在今朔城區夏官城村。今太原市的婁煩縣在漢代屬汾陽縣地,魏晉南北朝時期為牧苑。

西晉末,因戰亂劉琨徙樓煩縣民越過陉嶺重置樓煩縣,縣址在今原平市大陽村。

北齊縣廢。

隋大業四年(608年)複置樓煩郡,轄靜樂、臨泉、秀容(今忻州市)3縣,郡治在今甯武縣甯化鄉。築樓煩城,其地址在今婁煩縣境舊婁煩舊址(今汾河水庫淹沒區)。

唐代郡廢。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設州,名為憲州。唐初憲州轄樓煩、天池、玄池三處牧馬監,為唐北邊疆軍馬主要來源地,時有“婁煩駿馬甲天下”之謂。今太原市的婁煩縣唐初為樓煩監牧地,置監牧使。龍紀元年(公元889年)在憲州城又增設樓煩縣,成了州縣兩級所在地。

五代北漢憲州與樓煩縣沿唐制。

北宋及金,樓煩改屬岚州。

到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樓煩縣并入管州,改置樓煩巡檢司。元仁宗延佑三年(公元1316年),樓煩縣改屬永甯州。

明初廢縣為鎮,并入靜樂縣,設巡檢司,屬太原府。

清延明制,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婁煩為鎮,屬忻州府靜樂縣管轄。

辛亥革命後,民國初年(公元1912年),廢府,改州為縣,并于各省設道,靜樂縣屬山西省雁門道。全縣劃為三個區,今婁煩縣大部分地區為原第二區,為婁煩鎮,直到1940年1月“晉綏事變”前夕。

民國29年(公元1940年)屬晉西北行政公署三專署靜樂縣。

1940年1月7日,中共靜樂縣委在婁煩地區建立抗日民主政府。此後,縣政府機關一直常駐于婁煩地區,所屬地域也大部分為今婁煩縣。

1945年9月抗日戰争勝利後,11月晉綏邊區将原歸八專署管轄的靜樂縣改稱婁煩縣,同時劃歸三專署管轄,縣政府設在婁煩鎮。

1946年2月婁煩又歸靜樂縣,并屬六專署。

1949年10月至1971年4月,婁煩境域一直屬靜樂縣。

1958年,修建汾河水庫時婁煩鎮為水庫淹沒區,原地居民西遷至何家莊、童子崖重建婁煩鎮。

1971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複建婁煩縣,屬呂梁地區。

1972年4月1日改屬太原市。縣人民政府駐地婁煩鎮。

行政區劃

2021年4月7日,婁煩縣撤銷廟灣鄉,整建制并入杜交曲鎮。以原廟灣鄉和原杜交曲鎮的行政區域為杜交曲鎮的行政區域,鎮人民政府駐杜交曲村。

截至2012年6月,婁煩縣轄3個鎮、4個鄉:婁煩鎮、杜交曲鎮、靜遊鎮;馬家莊鄉、蓋家莊鄉、米峪鎮鄉、天池店鄉。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婁煩縣,介于東經111°31′~112°02′,北緯37°51′~38°13′之間,位于太原市西北的呂梁山區腹地,距太原市區97千米,境域總面積12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婁煩縣境内西北部群山環繞,東北部丘陵起伏,山脊與毗鄰縣(市)成天然分界線,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最高海拔2708.9米,最低海拔1030米。

氣候

婁煩縣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總的特征是氣候幹旱,雨量較少,氣溫較低,風力較小,光照充足,濕熱同季,分季節看:冬季漫長、幹燥寒冷,夏季炎熱、雨季集中,春季風多、升溫較快,秋季短暫,天氣涼爽。全年平均氣溫在7.1℃—8.1℃之間,無霜期為120—140天,年平均降雨428毫米,全年偏西風,年平均風速2.5米/秒。日照總時數為2872.6小時。幹旱、霜凍現象較多,“十年九旱”、“春凍早霜”是其主要特點。

自然資源

水資源

汾河位于婁煩縣城東部,縱貫南北,流經境内37千米。境内較大的河流還有:澗河、岚州河、赤泥河、細米河、天池河、西川河、南川河。流域面積922.8平方千米。洪水總量:豐水年6847萬方,平水年5441萬方,中等幹旱年4251萬方。

婁煩縣有清水河溝40餘條,均屬小泉小溝水,年清水總量為2180萬立方米。地下水資源也較為豐富,據初步測算,豐水年13971萬方/年,平水年12051萬方/年,中等幹旱年10771萬方/年,地下水可開采量為10.9萬噸/日。按其埋藏條件可分為上層滞水、潛水、自來水三種。婁煩縣水域面積6.75萬畝,占總面積的3.48%。

土地資源

婁煩屬山多坡廣的黃土高原,婁煩縣總面積1289.85平方千米,約占山西省總面積的8‰,約占太原市總面積的18.3%。

截至2012年4月,婁煩縣有耕地283.15平方千米,林地337.02平方千米,城鎮工礦占地28.73平方千米,其餘為牧草地、交通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土地。

生物資源

婁煩縣境内林木中針葉林以落葉松、紅松、白松、雲杉、柏樹為主;闊葉林以楊、柳、榆、槐為主。果樹種類主要包括蘋果、梨、桃、葡萄、杏等。野生果樹主要有山桃、山杏、酸棗、山定子、雞桑等,此外,灌木中沙棘資源豐富。

野生動物資源中屬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褐馬雞、梅花鹿、鹿麝、豹、黑鶴、白天鵝等。其它野生動物還有狼、狐狸、獾、野豬、野兔、狍、黃鼠狼、松鼠、灰頭鹦鹉、野雞、畫眉、大雁、燕、杜鵑、啄木鳥、鹞子、鴿子、麻雀、黃莺、斑鸠、蝙蝠、烏鴉、喜鵲、貓頭鷹、百靈鳥等。之外,還有魚蝦、龜蛇等。

婁煩縣牧坡廣闊,草原豐盛,品種繁多,據調查有4000餘種。中藥材藥用植物有24個科,400多種,主要有冬花、黨參、白芷、枸杞、闆蘭根、甘草等。另外,馬家莊鄉楊灣村引種的西洋參已獲得成功。

礦産資源

婁煩境内已探明的主要有:煤、鐵、大理石、矽、鋁釩土、石灰石、石墨、漢白玉、石英石、磷、石膏、雲母、水晶石、銅、金等。尤其煤、鐵、矽、大理石較為豐富。

婁煩縣已探明的煤儲量達15億噸,以肥氣煤為主,另有焦煤、汽煤等品種,具有埋藏淺、易開采、煤質好等特點,發熱量均在8000大卡/克以上。主要分布在境内南北兩端,煤田面積65平方千米。鐵礦儲量在6億噸以上,主要分布在西部尖山、皇姑山一帶,含鐵品位均在45%以上,可露天開采,是太原市主要礦源之一。

婁煩縣已探明的矽礦儲量為100萬噸,主要分布在米峪鎮鄉,矽的含量達98%。大理石儲量1億立方米,品種主要有米紅、灰蘭、黑色、白色四種。石灰石遍布全縣。

人口

截至2012年,婁煩縣轄3鎮5鄉6個居委會、142個行政村,總人口12.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6萬人。

2018年末全縣常住人口為109136人,同比淨增487人,增長0.4%,其中:鄉村人口65023人,同比下降0.3%;城鎮人口44113人,同比增長1.6%,城鎮化率達到40.42%,同比提高0.4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10.26‰,同比提高2.53個千分點;死亡率5.59‰,同比下降0.23個千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4.67‰,同比上升2.76個千分點。

2020年11月1日,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報,婁煩縣常住人口91208人。

政治

縣委書記:李樹忠

縣委副書記、縣長:景博

曆史文化

民間習俗

做年飯:臘月二十前後,家家戶戶都要做年糕、攤黃兒(折餅)。臘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九這三天主要是生豆芽、搗錢錢(黃豆加水悶脹後搗成片片或碾碎,熬稀飯用)、炒油渣(胡麻籽或菜籽炒熟後磨成面,熬油渣飯用)、點豆腐、捏棗牌、蒸點心、炸油果、做肉食等。鄉村每戶人家要做一兩鍋豆腐,每鍋約二十斤。點心也要蒸五六十個。

大掃除:“臘月二十四,打掃鍋舍”,這一日,家家戶戶翻箱倒櫃,掃窯掏炕,粉刷牆壁,抹洗家俱,一切破舊的東西都要清理出屋,意為棄舊。然後糊窗紙,剪窗花、貼年畫、挂明鏡,把室内裝扮的煥然一新。

敬神:臘月二十三,“送竈馬爺爺上了天”。這日晚上,人們要在鍋台正面和天地窯窯前燒上高香,供上點心,磕上三個響頭,求囑諸神“上天言好事,回宮降吉祥”。

上墳祭祖:年除夕上午,男人們要上墳祭祖。臨行前,粘幾個小紙袋,内裝一些柴米油鹽,連同點心、酒器、麻紙一起帶上,到祖墳前燒紙祭奠。

送五窮:也叫破五。正月初五,家家戶戶清早起來,都要将室内塵穢清掃出門,在大門外堆成小堆,放一麻炮将其炸散,謂之破五窮,意思是将“吃喝窮、居住窮、穿戴窮、用事窮、花銷窮”這五個窮神送走。

燈燈節:春節過後,在正月十五、二十五、二月初二,共有三次點燈節。上年臘月做年糕時,要留一塊糕坨,到正月十五,用糕坨捏幾個拳頭大小的燈盞盞,燈盞盞的個數與全家的人口數相同,所以也叫人口燈燈。晚上點燈時分,插上棉花搓成的燈撚子,倒一盞麻油點着,放各處神位,直至熄滅為止。

民間藝術

婁煩縣傳統民間藝術有旱船、籠燈、高跷、威風鑼鼓、剪紙、面塑、花燈、煙火、響工、秧歌等。婁煩縣于1992年成立文學藝術工作者聯合會,下設文學、創作、繪畫、雕塑、影視藝術,民間文藝、書法、音樂、戲劇、舞蹈、道情、美術、攝影、集郵等協會。

宗教文化

佛教在境域具有悠久的曆史。據史料和碑石記載,唐時,境内佛教已相當興盛。清末民國初年,境内有佛教寺廟10餘處,僧人100餘人。佛事活動的形式主要有打會、送忏、發引、祈雨、打孔雀、祭白雨、祭仔方、謝土等,其中尤其以打會、祈雨、發引聲勢浩大,除舉行繁瑣的宗教儀式外,念經是其主要内容之一。境内多數居民每到佛教節日,都要到臨近寺廟燒香拜佛,平時在家裡也有供奉佛像的。抗日戰争時期,各村寺廟大部分毀于戰亂,佛教活動逐漸消失。

80年代以後,随着黨和國家宗教政策的貫徹落實,本縣佛教活動又恢複起來。1992年,婁煩鎮佛教信徒自發組織複修周洪山寺廟4處,開始有太原崇善寺的服制師傅和忻州令狐村淨蓮寺僧人住持。每逢農曆五月端午和七月十五“盂蘭盆節”時,有60多位居士來此進行佛事活動。1994年,五台山集福寺僧尼仁廣師傅來婁煩周洪山普淨寺住持。

天主教于清代光緒年間傳入,抗日戰争時期,境内天主教活動消失。90年代初,天主教再次傳入本縣,民間信徒主要分布在米峪鎮鄉的柴廠村、米峪鎮村以及馬家莊的潘家莊村、西會村等地。米峪鎮鄉柴廠村天主教盛行,幾乎全村信仰天主教。1996年,太原市天主教協會集資在該村修建了天主教堂。

基督教最早于民國15年(1926)傳入,當時由2名挪威牧師進行傳教,在岩頭村居住近10年,教徒僅3人。抗日戰争時期傳教活動停止,基督教在婁煩境内消亡。1994年9月,改教再度傳入境内,信教主要分布在杜交曲鎮、天池店鄉、婁煩鎮等地。

地方特産.

莜面面食

面粉潔白,含糖量少,是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的最佳食品。曆來譽滿三晉,名傳皇家國府,曾為貢品之一。莜面不僅吃起來味美可口,而且含有多種營養成份,蛋白質占有很高比例,被專家鑒定為“糧中之王”。

呂梁山牌西洋參

呂梁山牌西洋參屬引進的婁煩土産,1998年通過國家中藥管理局人參制品及系列産品質量檢測,各項指标均符合規定。1999年獲世界華人重大科學技術成果證書,同年被中國農業博覽會山西組委會認定為山西名牌名品。2000年9月,由國家工商局商标局批準頒發中草藥類商标注冊證,商标名稱為“呂梁山牌西洋參”。

“晶樂”牌系列飲料

以婁煩無公害胡蘿蔔、西洋參及優質礦泉水為原料,生産“晶樂”牌胡蘿蔔飲料、“晶樂”牌純淨水等系列飲料。精選當地無公害胡蘿蔔新品種“八寸人參”,含胡蘿蔔汁30%,水果汁10%,分别有蘋果、葡萄、蜜桃、沙棘、桔子等六種風味。

雲頂山蜂蜜

雲頂山蜂蜜成份除單糖、雙糖、蔗糖外,礦物質含量在0.05%左右,包括鐵、銅、鉀、鈉、鎢、鎂、磷、矽、鋁、銘、鎳和钴等,蛋白質含量0.8%左右,并含有人體必需的18種氨基酸及B族維生素、煙酸、泛酸、于酸、生物素等。

皇姑山的蘑菇

其中一種香菇,直徑約七八厘米,菇體肥大,香味遠散。遠望如朵朵雲彩,放着亮光,當地俗稱“雲盤”,另外還有頂土、百靈子等優良品種。它與羊肉搭配炒菜或做成湯是佳肴,而且是滋肺補氣治療咳嗽的良藥。該香菇曾在廣州交易會上被專家鑒定勝過佛教聖地五台山與東北長白山的蘑菇。

社會事業

郵電事業

截止2018年底,全縣移動無線座機用戶達1600餘戶;聯通固定電話用戶達4263戶;全縣手機用戶達96407戶(其中:移動59239戶,聯通28568戶,電信8600戶);寬帶用戶29085戶(其中:移動14373戶,聯通11512戶,電信3200戶)。

教育事業

截止2018年底,全縣共有各類學校62所,其中:小學53所,普通初中7所,普通高中1所,職業高中1所。全縣在校學生11700人,其中:小學在校學生6752人,普通初中在校學生3414人,普通高中在校學生1282人,職業高中在校學生252人。

2018年全縣擁有幼兒園12所,小學附設幼兒班36個,在園幼兒2943人。2018年高考二本以上達線135人,比2017年增加22人;增長19.5%;

2018年,縣綜合醫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群衆就醫環境得到明顯改善。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組建起以縣醫院為核心,8個鄉鎮衛生院為支撐的緊密型醫療集團,促進全縣優質資源共建共享。“雙簽約”服務惠及1537戶4114名貧困人口,覆蓋率達100%。

截止2018年底,全縣共有縣鄉兩級衛生機構13個。衛生技術人員356人;床位數396張,同比增長9%;每萬人平均技術人員28人;每萬人平均床位數31張。

“廁所革命”讓民衆用上了衛生的廁所,成為最貼心的精準扶貧。但記者調查發現,中央高度重視并陸續出台相關方案及措施的農村改廁,在一些地方卻“變了味兒”,出現了半吊子的“尬廁”——沒牆、沒頂,隻有個蹲便器。在被新華社點名的山西省婁煩縣,房前屋後、鄉間路邊、山坡溝裡,沒有圍牆、沒有頂棚、裸露在外的蹲便器随處可見,成為極其突兀的“風景”。而且浪費不隻體現在廁所爛尾,像婁煩縣下轄的鳳凰村,全村常年住在村裡的也就20來戶人家,卻修建了八九十個蹲坑,戶均四五個。廁所革命,不僅要打破陳舊的農村習俗,也要防範形式主義、面子工程等落後的治理思路。

文化科技

2009年以來,完成了6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00農村體育健身場地、80個農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38個,完成農村電影放映3000餘場,組織文化下鄉和廣場文化活動150餘次,豐富了群衆文化生活。2009年至2010年,在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工程全覆蓋的基礎上,實施了有線電視、無線數字電視、衛星接收機“戶戶通”工程,已完成入戶總任務的94.1%。縣文廣新局榮獲“全國2010年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

2009年、2010年縣财政安排科技三項費700萬元,2011年科技三項費投入540萬元,重點開展了專利知識宣傳、科普惠農、國際科技合作項目、技術機構服務等工作,都達到了市政府1.1%以上的要求,2011年榮獲“全國科技進步縣”榮譽稱号。

2018年,全縣實施了貧困村“一村一年一場”文藝演出、“一村一月一場”公益電影放映以及“一村一套”文化活動設施等文化項目。全年共電影放映1704場,覆蓋8個鄉鎮142個行政村,完成學校公益電影放映99場,覆蓋11所寄宿制學校;各演出院團深入農村完成文化惠民演出113場,其中:縣級演出43場,市級演出70場;為貧困村農家書屋配備了書架100組,補充了圖書300種。

截止2018年底,全縣共累計鋪設有線廣播電視傳輸幹線200公裡。有線電視用戶達15800戶,其中:農村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7300戶,城區數字電視用戶達到8500戶。

社會保障

2018年開展SYB創業培訓10期,培訓學員300人;創業帶動就業220人;失業人員再就業221人;城鎮新增就業168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95%;轉移農村勞動力1980人;全民技能提升工程培訓3436人;城鎮職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1869人;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63802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參保人數9379人;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103730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5174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5354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5271人。

環境保護

2017年全縣共有耕地面積29.14萬畝,基本農田面積24.51萬畝。

2018年共栽植各類苗木3223萬株,新增造林面積11.6萬畝,森林覆蓋率由2017年的20.6%提升到22%,增加了1.4個百分點。實施了2條道路的改擴建和綠化、亮化工程,城市新增道路裡程0.5公裡。出台三年整治方案,啟動六個專項行動,實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PPP項目,提升安全飲水87處,硬化村公路155公裡,新(改)建農村衛生室99個,開工新建村級文化活動中心66個,改造危房和危險土窯洞986戶,完成農村改廁1139座。

2018年紮實開展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整治突出問題150餘項,取締燃煤鍋爐43台,清潔能源替代35台,實施農村清潔供暖399戶,修複整治礦山生态1500畝。汾河、岚河濕地公園項目有序推進,紮實推進工地揚塵、餐飲油煙、稭稈垃圾禁燒等專項治理,嚴厲打擊各類環境違法違規行為,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果。全年空氣質量總上報365天,二級以上天數為271天,其中:一級天數32天,綜合質量指數為4.85。

安全生産

2018年沒有發生重大安全生産事故。

人民生活

2018年全縣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021元,同比增長10.4%,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1232元,同比增長7.1%,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7541元,同比增長12.6%;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達64827元,同比增長3.9%。

風景名勝

樓煩古國都城遺址

樓煩古國都城遺址位于馬家莊鄉城東溝西北一裡處。春秋時古樓煩國曾建都于此。後被趙武靈王所破,現城垣殘迹猶存。曾出土春秋戰國的陶器、刀戟、銅剪頭和戰馬骨骼等。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屬山西省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婁煩縣靜遊鎮峰嶺底村,是政治活動家高君宇的誕生地及16歲以前生活和學習的地方,座落在峰嶺底村中部東端被稱作“高家崖”的一條山溝中。

米峪鎮戰鬥紀念地遺址

米峪鎮戰鬥紀念地遺址位于婁煩縣米峪鎮鄉國練村。由“米峪鎮戰鬥紀念碑”、烈士陵墓、米峪鎮戰鬥遺址3部分組成。米峪鎮戰鬥紀念地已被山西省和太原市确定為青少年“德育示範基地”。

三教寺

三教寺位于婁煩縣城南1公裡處,原址在今汾河水庫淹沒區,始建于北朝北周,為典型的宋代建築風格,是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古寺。2000年9月被列為太原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汾河水庫

汾河水庫位于婁煩縣境内下靜遊村至下石家莊之間。地處汾河上遊的呂梁山腹地,海拔1000餘米。水庫大壩距太原城區98公裡。該工程于1958年開始動工興建,于1961年竣工,總庫容7.2億立方米,庫區最大水面積32平方公裡,最高水位在海撥1130米。汾河水庫是以灌溉、防洪、工業用水兼發電為目的的綜合水利樞紐工程。1987年,汾河水庫建成一座年發電量700萬千瓦時的電站。

國家森林公園雲頂山景區

雲頂山因山頂高聳入雲而得名,位于山西省婁煩縣西南部,距婁煩縣城23公裡,與龐泉溝自然保護區及北武當山緊連,主峰海拔高2708米,為太原市最高峰,森林總面積4萬餘畝,為太原市最大的原始林區。

周洪山

周洪山,原名周公山,位于縣城北部7.5公裡處,海拔1767米。每年端午節與農曆七月十五日,周洪山要舉辦傳統廟會。周洪山也是明末清初李述孔、李宗盛領導交山農民軍的主要根據地。

婁煩澗河公園

婁煩澗河公園位于縣城南大街,南山森林公園北側。婁煩澗河貫穿婁煩縣城。

著名人物

李懷仁(生卒不詳),字壽山,婁煩莊村人。約生活在清代道光、鹹豐、同治年間,自幼聰穎好學,赴忻州考取生員時,曾名列榜首。

姚士林(生卒不詳),姚羅村人。生于耕讀之家,自幼聰慧苦讀。清雍正甲辰年(1724)中舉,乾隆丙辰年(1736)考中進士,被朝遷派往江蘇新陽縣任知縣。

王希曾(1320—1399),字唯賢,号開一。希曾自幼聰慧,七歲入學,十四歲就學于壽陽縣王克己門下,與祁縣呂子成、平定葉兼山、榆次蘇洪九為同窗學友,熟讀經史,當時号稱東西南北王呂葉蘇四才子。明洪武二十年(1387),王希曾中舉,次年赴南京會方式,榜立第七名進士,後來官至都察院右副都禦史。

高君宇(1896年-1925年)“五四”愛國運動的領導人和中國共産黨的創始人之一,黨的第二屆中央執行委員。曾出席共産國際遠東第一次代表大會,受到列甯的接見。他還同蔡和森主編中共最早的機關刊物《向導》,并出任過孫中山的秘書。他還是山西黨團組織的創始人。1925年3月病逝于北京。

榮譽稱号

2020年6月30日,婁煩縣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21年7月15日,婁煩縣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标縣。

經濟

綜述

1957年,婁煩境内工農業總産值(按1990年不變價計算,下同)達到1296萬元,比1949年的860萬元增長50.7%。社會商品零售額264萬元,比1949年增長兩倍。1958年至1962年,由于修築汾河水庫有5.1萬畝良田被淹,22個村莊、1萬多人口遷移,加之三年自然災害,經濟發展受到很大影響。

1963年進入調整時期,經濟得到恢複和發展。到1970年,工農業總産值為1795萬元,比1965年的1145萬元增長56.8%,社會商品零售額為214.93萬元,财政收入為37萬元,社會總産值為1310萬元,分别比1965年增長1倍、0.5倍、2倍。

第一産業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2018年全縣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産值完成50226萬元,同比增長4.7%;其中:農業産值完成21990萬元,同比增長19.4%,林業産值完成15101萬元,同比增長5.8%,牧業産值完成10604萬元,同比下降17%,漁業産值完成731萬元,同比增長12.4%,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産值完成1800萬元,同比增長2.9%。

農業:農作物種植面積10184公頃,同比下降13.0%;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8690公頃,同比下降5.0%。油料種植面積402公頃,同比下降42.6%。全年糧食總産量達17943.3噸,同比增長5.6%;油料産量611.6噸,同比下降37.5%;水果總産量1455.2噸,同比下降3.7%。蔬菜産量12380.4噸,同比增長4.0%。

林業: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6578公頃,同比下降0.3%;當年零星植樹116萬株,與上年同期持平。主要林産品中核桃産量1028噸,同比增長0.5%。

畜牧業:豬年末存欄114552頭,同比下降8.68%,牛年末存欄3204頭,同比增長3.7%,羊年末存欄65882隻,同比下降4.3%,家禽年末存欄110652隻,同比下降0.2%。

全年肉類總産量達2607.4噸,同比增長0.6%,其中:豬肉産量1283.5噸,同比增長1.3%;牛肉産量238.9噸,同比增長0.7%;羊肉産量859.3噸,同比下降0.6%;禽肉産量225.7噸,同比增長1.21%。禽蛋産量1026噸,同比增長0.5%。

漁業:全年魚類總産量達580噸,同比增長12.4%。

林業: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積6578公頃,同比下降0.3%;當年零星植樹116萬株,與上年同期持平。主要林産品中核桃産量1028噸,同比增長0.5%。

2018年豬年末存欄114552頭,同比下降8.68%,牛年末存欄3204頭,同比增長3.7%,羊年末存欄65882隻,同比下降4.3%,家禽年末存欄110652隻,同比下降0.2%。

2018年肉類總産量達2607.4噸,同比增長0.6%,其中:豬肉産量1283.5噸,同比增長1.3%;牛肉産量238.9噸,同比增長0.7%;羊肉産量859.3噸,同比下降0.6%;禽肉産量225.7噸,同比增長1.21%。禽蛋産量1026噸,同比增長0.5%。

2018年魚類總産量達580噸,同比增長12.4%。

第二産業

2018年全縣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個,完成現價工業總産值159185萬元,同比增長39.2%;工業增加值完成49610萬元,同比下降3.1%;工業銷售産值完成151701.8萬元,同比增長34.2%;主營業務收入完成147223.8萬元,同比增長16.8%;實現利稅13815.2萬元,同比增長119.2%。

2018年全縣資質以上建築企業有4個,比上年同期增加2個,總産值完成10824萬元,同比增長106.1%。全年全縣實現建築業增加值1669萬元,同比增長14.2%。

第三産業

固定資産投資

2018年,全縣固定資産投資額完成124980萬元,同比增長23.5%。

2018年固定資産投資在庫項目總計58個,其中;本年新開工項目23個。在全部投資項目中:5000萬元以上項目21個,完成投資96256萬元,同比增長17.3%;500-5000萬元項目37個,完成投資28724萬元,同比下降6.5%。

2018年分産業看,第一産業完成投資20349萬元,同比下降47.4%。其中:種植業投資6941萬元,養殖業投資5324萬元,林業投資8084萬元;第二産業投資69281萬元,同比增長107.4%;第三産業投資35350萬元,同比增長21.4%。

貿易

2018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52320萬元,同比增長11.5%。

2018年按銷售地區分:城鎮零售額完成35134萬元,占全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67.2%,同比增長10.6%;鄉村零售額完成17185.9萬元,占全部社會消費品零售額的32.8%,同比增長13.6%。

2018年全縣商品銷售額完成88239.8萬元,同比增長5.7%,其中:批發業完成17557.3萬元,零售業完成70682.5萬元,分别同比增長16.7%和3.3%。

能源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生産消費用原煤75.27萬噸,柴油287.4噸,電力8604.35萬千瓦時。綜合能源消費量為10.8萬噸标煤,同比下降61.8%。

财政和金融

2018年全縣财政總收入完成68248萬元,同比增長20.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37885萬元,同比增長22.6%;公共預算支出達185634萬元,同比增長24%。

截止2018年底,全縣金融機構存款餘額達494293.01萬元,同比增長8.51%,其中:單位存款109527.66萬元,同比增長1.8%;個人存款359148.19萬元,同比增長6.78%。全縣金融機構貸款餘額達295121.68萬元,同比增長150.95%,其中:短期貸款36235.8萬元,同比下降16.95%;中長期貸款224085.88萬元,同比增長259.49%。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