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數

奧數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
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或數學奧林匹克競賽,簡稱奧數。1934年和1935年,蘇聯開始在列甯格勒和莫斯科舉辦中學數學競賽,并冠以數學奧林匹克的名稱,1959年在布加勒斯特舉辦第一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國際數學奧林匹克作為一項國際性賽事,由國際數學教育專家命題,出題範圍超出了所有國家的義務教育水平,難度大大超過大學入學考試。有關專家認為,隻有5%的智力超常兒童适合學奧林匹克數學,而能一路過關斬将沖到國際數學奧林匹克頂峰的人更是鳳毛麟角。2012年8月21日,北京采取多項措施堅決治理奧數成績與升學挂鈎。奧數對青少年的腦力鍛煉有着一定的作用,可以通過奧數對思維和邏輯進行鍛煉,對學生起到的并不僅僅是數學方面的作用,通常比普通數學要深奧些。
  • 中文名:奧數
  • 外文名:
  • 類别:
  • 主管部門:
  • 英文名:Mathematical olympiad
  • 利處:鍛煉思維、訓練克服困難的恒心
  • 涉及群體:青少年

曆史沿革

最早舉辦中學生數學競賽的是匈牙利。1894年匈牙利“物理—數學協會”通過了在全國舉辦中學數學競賽的決議。從此以後,除了在兩次世界大戰中和匈牙利事件期間中斷過7年外,每年10月都要舉行。匈牙利通過數學競賽造就了一批數學大師,像費葉爾、哈爾、黎茲等,使得匈牙利成為一個數學上享有聲譽的國家,同時也引起歐洲其他國家的興趣,紛紛仿效。1902年,羅馬尼亞由《數學雜志》組織了競賽。1934年前蘇聯在列甯格勒大學主辦了中學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首次把數學競賽與奧林匹克體育運動聯系起來,以後逐年舉行。數學競賽的大興起是本世紀50年代,據不完全統計,那時舉辦全國性數學競賽的已有近20個國家。我國在1956年由老一輩數學家華羅庚等人倡導,舉辦了首次中學生數學競賽。各國數學競賽的興起為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的誕生準備了條件。

規範制度

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并為曆屆東道主所遵循。

目的

激發青年人的數學才能;引起青年對數學的興趣;發現科技人才的後備軍;促進各國數學教育的交流與發展。

時間

每年舉辦一屆,時間定于7月.

主辦

由參賽國輪流主辦,經費由東道國提供。

對象

參賽選手為中學生,每支代表隊有學生6人,另派2名數學家為領隊。

試題

試題由各參賽國提供,然後由東道國精選後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産生6道試題。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試題确定之後,寫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語言,由領隊譯成本國文字。

考試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6名選手被分配到6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答卷由本國領隊評判,然後與組織者指定的協調員協商,如有分歧,再請主試委員會仲裁。每道題7分,滿分為42分。

獎勵

競賽設一等獎(金牌)、二等獎(銀牌)、三等獎(銅牌),比例大緻為1:2:3;約有一半的選手獲獎。各屆獲獎的标準與當屆考試的成績有關。

IMO不是隊與隊之間的比賽,所以沒有團體獎,但各代表隊都非常重視團體總分所處的名次,從近年來的情況看,實力較強的是中、俄、美、德、羅等國家。

主試委員會

主試委員會由各國的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主席組成。這個主席通常是該國的數學權威。主試委員會的職責有6條:

1)選定試題;

2)确定評分标準;

3)用工作語言準确表達試題,并翻譯、核準譯成各參加國文字的試題;

4)比賽期間,确定如何回答學生用書面提出的關于試題的疑問;

5)解決個别領隊與協調員之間在評分上的不同意見;

6)決定獎牌的個數與分數線。

委會職責

1)、選定試題;

2)、确定評分标準;

3)、用工作語言準确表達試題,并翻譯、核準譯成各參加國文字的試題;

4)、比賽期間,确定如何回答學生用書面提出的關于試題的疑問;

5)、解決個别領隊與協調員之間在評分上的不同意見;

6)、決定獎牌的個數與分數線。

考試分兩天進行,每天連續進行4.5小時,考3道題目。同一代表隊的6名選手被分配到6個不同的考場,獨立答題。答卷由本國領隊評判,然後與組織者指定的協調員協商,如有分歧,再請主試委員會仲裁。每道題7分,滿分為42分。

獎項介紹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是國際青少年數學大賽,在世界上影響非常之大。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目的是:發現鼓勵世界上具有數學天份的青少年,為各國進行科學教育交流創造條件,增進各國師生間的友好關系。這一競賽1959年由東歐國家發起,得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資助;第一屆競賽由羅馬尼亞主辦,1959年7月22日至30日在布加勒斯特舉行,保加利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和蘇聯共7個國家參加競賽。以後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都是每年7月舉行(中間隻在1980年斷過一次),參賽國從1967年開始逐漸從東歐擴展到西歐、亞洲、美洲,最後擴大到全世界。2013年參加這項賽事的代表隊有80餘支。美國1974年參加競賽,中國1985年參加競賽。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的運轉逐步制度化、規範化,有了一整套約定俗成的常規,并為曆屆東道主所遵循。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由參賽國輪流主辦,經費由東道國提供;但旅費由參賽國自理。參賽選手必須是不超過20歲的中學生,每支代表隊有學生6人;另派2名數學家為領隊。試題由各參賽國提供,然後由東道國精選後提交給主試委員會表決,産生6道試題。東道國不提供試題。試題确定之後,寫成英、法、德、俄文等工作語言,由領隊譯成本國文字。主試委員會由各國的領隊及主辦國指定的主席組成。這個主席通常是該國的數學權威。

在中國

1986年,中國正式組隊參加IMO。為了讓每年參加國家集訓隊的20多個學生安心備戰,都給予其免試上大學的保證。20世紀80年代,國家教委出台政策規定包括數學、化學、計算機等在内的5個學科高中聯賽成績好的可以免試上大學。推薦保送和競賽的關聯由此确定下來。

近年來中國代表在數學奧林匹克上的成績突飛猛進,從第40屆到第43屆,中國代表隊連續四年總分第一。絕大部分地區已辦了業餘數學奧林匹克學校,有關數學競賽的書刊成為熱門貨。

為了讓孩子進一所好的初中,家長們不惜早早地就把孩子送進了各類所謂的奧數培訓機構。1994年,中國教委基礎教育司召開了各學科競賽負責人及新聞媒體參加的會議,提出停辦奧校。這是相關部門第一次正式提出取締奧校。

1995年底,教委在報紙上登了一則消息,限定以後所有國内的學科競賽都要報教委批準之後才能開展。然而,每次“反奧”風潮一過,各種競賽又相繼開展。1997年,中國數學學會恢複了小學數學競賽。此外,與奧數性質一樣的比賽還有“華羅庚金杯少年數學邀請賽”及中小學數學教學報“迎春杯”賽等針對小學生的賽事。

2009年,成都市公開宣布要“封殺”奧數教育。

專家觀點

一向主張取消奧數加分的張景中認為,中小學生人群裡,适合學奧數的隻占約5%,如果沒有興趣,勉強學奧數是十分痛苦的事情。但奧數與中學的數學教育并不存在鴻溝,越來越多的奧數題目會慢慢走進中學數學課堂,成為課堂知識的擴展。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林群認為,當前奧數已經與激發少年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其主動探索精神的初始願景相左,變成了扼殺兒童數學興趣、剝奪他們童年幸福的罪魁禍首。

另有中科院院士認為,奧數的禍害不比毒品差,現在是全社會‘吸毒’。它讓家長們瘋狂,讓學生煎熬,最後把優秀的學生都搜集給個别學校。這是很肮髒的交易。

中國工程院院士、教育部原副部長韋钰則認為,利用奧數升學是違背科學基礎的,人腦的回路不是隻為奧數準備的。讓青少年長期處于慢性壓力之中,是損害兒童身心健康的。

上一篇:國民經濟學

下一篇:人體素描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